导读:本文包含了苯丙胺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天津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心健康
苯丙胺类论文文献综述
郭振,李世伟[1](2019)在《天津市甲基苯丙胺类男性强制隔离戒断人员生理脱毒后身心健康水平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毒品是全球性灾难,也是全人类一致的敌人,毒品会使吸食人员产生生理与心理的双重依赖性。其中被专家称为"21世纪毒品"的新型毒品,其流行对我国禁毒已构成新的严重威胁。化学合成毒品,其大部分是通过人工合成的化学合成类毒品,以中枢兴奋作用为主的代表物质是包括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在内的苯丙胺类兴奋剂。2014年我国累计登记的滥用合成毒品人员数首次超过滥用鸦片剂类毒品的人数。毒品不仅仅对吸食人员造成个体上的伤害,更是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以强制隔离为手段配合劳动教养为目前我国有效的生理脱毒手段,但国内针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心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相对匮乏。因此本研究旨在对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生理脱毒后的戒治人员进行体质测试和心理问卷调查,从而更加充分了解其身心健康水平,为进入康复训练阶段运动干预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促进其身心健康恢复正常水平。这将为后期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方法:对100名生理脱毒后的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和100名普通男性青年进行体质健康测试与心理问卷测试,年龄为20-39岁。体质健康测试的选择与评定方法和标准均选用我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成年人部分),心理问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⑴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体力活动水平较低且超重比例接近60%。⑵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平均肺活量3304±911ml和平均台阶指数48.6±7.1与全国常模相比都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其中台阶指数不合格率高达74%。⑶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平均纵跳27.5±8.1cm、平均闭眼单脚站立17.7±14.5s和平均选择反应时0.58±0.10s与全国常模和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握力指标优于全国常模且有显着性差异(P<0.05)。⑷强制隔离戒毒人员SCL-90评定结果总分、躯体化、抑郁、强迫得分与全国常模和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研究结论:天津市生理脱毒后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日常体力活动水平过低,体质健康水平与普通人和全国常模相比都存在非常显着性差距。其中,心血管机能与呼吸机能普遍低于正常水平;下肢肌肉力量严重不足;反应能力和平衡能力也与正常水平存在非常显着性差距,柔韧素质及上肢肌肉适能尚可。天津市生理脱毒后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其心理健康水平与普通人相比存在非常显着性差距,尤以躯体化、抑郁、强迫为主要心理状况。综上所述,天津市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身心健康水显着平低于正常水平,并且存在较大差距。由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特殊性,本研究仅选用了100例年龄20-39岁男性强戒人员的测试结果来分析,未对中年男性强戒人员进行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本研究仅分析部分已经处理好的数据,很多测试指标正在分析处理中,希望后续能够加快数据处理速度,尽快将运动处方制定,早日实施运动干预。(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鲁春霞,郑澜[2](2019)在《运动干预激活免疫应激和多巴胺水平对苯丙胺类药物成瘾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分析运动干预激活免疫应激和多巴胺(DA)水平对苯丙胺类(ATS)药物成瘾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湖南省白泥湖强制隔离戒毒所1125名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ATS类药物成瘾戒毒人员105名。将戒毒人员按照是否抑郁和运动分入3组。即:DE组(抑郁运动组)36人、DN组(抑郁不运动组)34人、NDNE组(无抑郁对照组)35人,运动干预后,由于戒毒人员自身问题,中途终止运动干预,样本量最终为:DE组34人、DN组27人、NDNE组31人。本次实验是在课题组成员的带领下完成的,由专业教师指导DE组34名ATS药物成瘾戒断者采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运用Polar心率传感器客观监控受试者运动强度,根据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实测心率及体征表现和运动干预阶段来调控运动强度的大小。DN组和NDNE组均只接受常规戒毒治疗及护理,包括法制教育、戒毒知识宣教、劳动卫生等,采取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运动干预前后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视觉模拟量表和ELISA实验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指标、药物渴求度、免疫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多巴胺(DA)水平检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人口社会学及临床资料中,计量资料通过对学生化残差的分析,经Shapiro Wilk检验,各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P>0.05);通过学生化残差是否超过±3倍的标准差判断,各组数据无异常值;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若P<0.05,事后检验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描述,多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分别分析不同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对研究对象的心理指标、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药物渴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DE组、DN组、NDNE组在年龄(P=0.908)、文化程度(P=0.985)、职业(P=0.996)、婚姻状况(P=0.989)、收入水平(P=0.997)等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即叁组存在均衡性。吸毒量、吸毒年限和药物渴求度叁组总体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DE组和DN组吸毒量、吸毒年限和药物渴求度均显着高于NDN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和DN组吸毒量、吸毒年限、药物渴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均影响SCL-90、SDS和SAS的指标变化(P<0.01),且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运动干预前,DE组和DN组各心理指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NDN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干预后,DE组各心理指标得分低于D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运动干预前相比,运动干预后DE组各心理指标得分均显着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运动干预前后DN组与NDNE组各心理指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均能影响DA水平(P<0.01),且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运动干预前,DE组和DN组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要低于NDN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干预后,DE组DA水平高于DN组和NDN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运动干预前相比,运动干预后DE组DA水平显着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运动干预前后DN组与NDNE组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干预后DE组hs-CRP、IgA和IgG水平与运动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3、C4和IgM水平与运动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均影响药物渴求度变化(P<0.01),且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运动干预前,DE组和DN组药物渴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NDN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干预后,DE组药物渴求度低于D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NDN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运动干预前相比,运动干预后DE、DN与NDNE叁组药物渴求度均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论:运动干预后ATS类药物成瘾戒毒者的心理状况、免疫功能和DA水平均较干预前得到明显改善。证实了运动干预激活免疫应激和DA水平,有效的降低抑郁、焦虑水平,从而改善ATS类药物成瘾戒毒者的负性情绪,恢复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运动干预可以减轻吸毒人员对毒品的依赖程度,降低药物渴求度,对戒除毒瘾预防复吸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叶遇高,潘建设,郑克[3](2019)在《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片对苯丙胺类中毒性精神病患者血清内多巴胺D2受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片对苯丙胺类中毒性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患者血清内多巴胺D2受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入住本院的60例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所致精神病性障碍者为观察组,采用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3个月后,记录其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选取同期来本院健康检查的5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内多巴胺D2受体的表达。结果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 05)。ELISA法和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治疗前观察组血清内多巴胺D2受体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片治疗能够明显抑制其表达(P <0. 05)。结论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片可能通过抑制多巴胺D2受体表达缓解苯丙胺类中毒性精神病症状。(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师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鲁春霞,张军,郑澜,鲁刚,张振县[4](2019)在《苯丙胺类药物依赖戒断者多巴胺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苯丙胺类药物依赖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多巴胺水平与心理健康。方法:从湖南省白泥湖强制隔离戒毒所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ATS类药物依赖戒断者105名,同时招募10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观察比较其与戒毒人员心理指标及多巴胺的差异性。结果:本研究分析的戒毒人员学历多为初中,无业及无稳定工作的比例最多,未婚人群占53. 3%,吸毒方式以吸入为主;健康对照者SCL-90、SDS及SAS心理因素评分均低于戒毒人员评分,血清中DA含量高于戒毒人员,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001); DA水平与SDS、SAS、SCL-90总分及其因子存在负相关性,即心理得分越高,DA水平越低; DA水平与强戒次数、吸毒累积时间、药物渴求度、吸毒量存在负相关性,强戒次数、吸毒累积时间、药物渴求度和吸毒量的增加会引起DA水平的下降,DA水平与年龄、职业、婚姻、收入、文化水平、吸食毒品种类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ATS类药物依赖戒断者在戒毒过程中易发生心理问题,DA水平显着下降,因此,提高ATS类药物依赖戒断者体内DA水平,有助于改善吸毒者的心理素质对戒断成功可能会有一定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易伟,李强,郝红元,孙友宝,黄涛宏[5](2019)在《CLAM-2000和LC-MS/MS联用检测尿样中的3种苯丙胺类毒品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使用岛津生物样本全自动在线前处理设备CLAM-2000和LC-MS/MS联用系统,建立了人尿样中3种苯丙胺类毒品的定量分析方法,整个实验流程不涉及手动前处理操作,从吸取样品、沉淀剂,到样品混匀、过滤,以及将处理完的样品输送到LC-MS/MS自动进样器均靠仪器自动完成,减少了人为误差,提高分析的准确度,适合尿样中苯丙胺类毒品的快速定量检测.本实验中基质加标校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0.9995—0.9997,不同浓度加标样品重复进样6次,保留时间RSD均小于0.4%,峰面积RSD均小于5.0%,质控样本实测值满足实验要求.(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鲁春霞,东伟新,郑澜,张军,潘建强[6](2019)在《运动干预激活免疫应激和多巴胺水平对苯丙胺类药物成瘾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运动干预激活免疫应激和多巴胺(DA)水平对苯丙胺类(ATS)药物成瘾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湖南省白泥湖强制隔离戒毒所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ATS类药物成瘾强制隔离戒毒人员105名,将戒毒人员按照是否抑郁和运动干预分为叁组,即:抑郁运动组(DE组)36人、抑郁不运动组(DN组)34人、无抑郁对照组(NDNE组)35人,进行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模拟量表(VAS)和ELISA实验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指标、药物渴求度以及免疫功能和DA水平检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E组、DN组、NDNE组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收入水平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吸毒量、吸毒年限和药物渴求度叁组总体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DE组和DN组吸毒量、吸毒年限和药物渴求度均高于NDN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和DN组吸毒量、吸毒年限、药物渴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组别和时间均影响SCL-90、SDS、SAS、DA及药物渴求度的变化,且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运动干预前,叁组免疫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组和DN组心理量表得分、DA水平及药物渴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E组和DN组心理量表得分和药物渴求度均高于NDN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DA水平均低于NDN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干预后,DE组各心理量表得分低于DN组,DA水平高于DN组和NDNE组,药物渴求度低于D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运动干预前相比,干预后DE组各心理量表得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降低,DA水平、IgA和Ig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运动干预前后比较,DN组和NDNE组心理量表得分、DA水平、C3、C4及Ig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干预后DE、DN与NDNE叁组药物渴求度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动干预后ATS类药物成瘾戒毒者的心理状况、免疫功能和DA水平均较干预前得到明显改善。证实了运动干预激活免疫应激和DA水平,有效降低抑郁、焦虑水平,从而改善ATS类药物成瘾戒毒者的负性情绪,恢复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运动干预可以减轻吸毒人员对毒品的依赖程度,降低药物渴求度,对戒除毒瘾、预防复吸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运动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苑杰,张雄,曹洋洋[7](2019)在《奥氮平、氟哌啶醇治疗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急性期症状的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仔细探究奥氮平、氟哌啶醇治疗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急性期症状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选择本院自2014年2月~2015年3月收取的60例因为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急性期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形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其中前者患者应用奥氮平,后者患者采取奥氮平、氟哌啶醇治疗。分析统计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低,其数据分析有价值。结论针对临床因为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急性期症状患者给予奥氮平、氟哌啶醇治疗,其效果较佳,值得进一步的推广采纳。(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76期)
张婷,李跃龙,杨豪,肖久长,靳翰文[8](2019)在《磁性碳纳米管提取-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3种苯丙胺类毒品》一文中研究指出取六水合叁氯化铁(FeCl_3·6H_2O)4.70g和四水合二氯化铁(FeCl_2·4H_2O)1.72g,溶于80℃水280mL中,加入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s)2.00g,在磁力搅拌下加入氨水(28+72)溶液15mL,在80℃搅拌30min。静置,弃去溶液,用水清洗黑色沉积物3次,弃去洗液。将黑色沉淀物置于80℃烘箱干燥过夜,制得磁性碳纳米管复合材料(Fe_3O_4@c-MWCNTs)。将所制备的磁性材料应用于水样中3种苯丙胺类毒品的分离富集,3种苯丙胺类毒品(甲基苯丙胺、3,4-亚甲二氧基苯丙胺和甲卡西酮)的最佳分析条件:取水样5.0mL,用1.0mol·L~(-1) NaOH溶液0.1mL调节其pH为12;加入磁性材料10.0mg,在80kHz超声提取1min,静置2min后,用强磁铁在容器外壁对磁性材料吸附,弃去水溶液,用水2mL洗涤磁性材料,再次用磁铁吸附并弃去洗液。在吸附了分析物的磁性材料中,用甲醇(每次0.3mL)在80kHz条件下超声洗脱2次(每次1min)。收集并合并2次所得洗脱液,氮吹至干,加入甲醇0.1mL溶解残渣,经滤膜过滤后按选定条件进行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分离时用Hypurity C_(18)色谱柱作为分离柱,用甲醇和5mmol·L~(-1)乙酸-乙酸铵缓冲溶液(pH 4.0),以体积比为80∶20作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质谱中选择电喷雾离子源和选择反应监测模式。上述3种苯丙胺类毒品的线性范围均在0.2~40.0μg·L~(-1)之间,检出限(3S/N)依次为0.015,0.018,0.020μg·L~(-1)。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4.0%~5.8%之间。(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9年09期)
润海燕,王周然,王爱民,杨梅[9](2019)在《苯丙胺类、阿片类和酒精依赖者共病特征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酒精、毒品滥用与成瘾(依赖)损害个体健康、破坏家庭功能、加重社会负担,是全球性的重大医学和社会问题~([1])。据2016年WHO统计,在全球范围内,物质依赖直接造成9920万(酒精)、3180万(其他药物)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2])。而在2019年,黄跃勤调查显示,我国物质使用障碍的终身患病率在各类精神障碍中已位列第叁~([3])。物质依赖与精神障碍的共病又称为共患障碍,指至(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刘茜,刘学兵,王朔[10](2019)在《艾地苯醌对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功能是人脑接受外界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从而获取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1])。它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执行、计算和理解判断等方面。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受损,目前国内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相关研究较少。作者对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武汉市药物依赖治疗中心)成瘾病区就诊的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行为障碍患者,使用艾地苯醌联合药物治疗,与(本文来源于《华南国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苯丙胺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目的:分析运动干预激活免疫应激和多巴胺(DA)水平对苯丙胺类(ATS)药物成瘾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方法: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湖南省白泥湖强制隔离戒毒所1125名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ATS类药物成瘾戒毒人员105名。将戒毒人员按照是否抑郁和运动分入3组。即:DE组(抑郁运动组)36人、DN组(抑郁不运动组)34人、NDNE组(无抑郁对照组)35人,运动干预后,由于戒毒人员自身问题,中途终止运动干预,样本量最终为:DE组34人、DN组27人、NDNE组31人。本次实验是在课题组成员的带领下完成的,由专业教师指导DE组34名ATS药物成瘾戒断者采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运用Polar心率传感器客观监控受试者运动强度,根据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实测心率及体征表现和运动干预阶段来调控运动强度的大小。DN组和NDNE组均只接受常规戒毒治疗及护理,包括法制教育、戒毒知识宣教、劳动卫生等,采取相对封闭的管理模式。运动干预前后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视觉模拟量表和ELISA实验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心理指标、药物渴求度、免疫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多巴胺(DA)水平检测。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人口社会学及临床资料中,计量资料通过对学生化残差的分析,经Shapiro Wilk检验,各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P>0.05);通过学生化残差是否超过±3倍的标准差判断,各组数据无异常值;采用均数±标准差(±S)描述,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若P<0.05,事后检验采用Bonferroni法进行组间两两比较;计数资料采用构成比描述,多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分别分析不同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对研究对象的心理指标、血液生化指标以及药物渴求度的影响。研究结果:DE组、DN组、NDNE组在年龄(P=0.908)、文化程度(P=0.985)、职业(P=0.996)、婚姻状况(P=0.989)、收入水平(P=0.997)等基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即叁组存在均衡性。吸毒量、吸毒年限和药物渴求度叁组总体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DE组和DN组吸毒量、吸毒年限和药物渴求度均显着高于NDNE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E和DN组吸毒量、吸毒年限、药物渴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均影响SCL-90、SDS和SAS的指标变化(P<0.01),且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运动干预前,DE组和DN组各心理指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NDN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干预后,DE组各心理指标得分低于D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运动干预前相比,运动干预后DE组各心理指标得分均显着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运动干预前后DN组与NDNE组各心理指标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均能影响DA水平(P<0.01),且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运动干预前,DE组和DN组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要低于NDN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干预后,DE组DA水平高于DN组和NDN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运动干预前相比,运动干预后DE组DA水平显着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运动干预前后DN组与NDNE组D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干预后DE组hs-CRP、IgA和IgG水平与运动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3、C4和IgM水平与运动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别和时间均影响药物渴求度变化(P<0.01),且组别与时间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1)。运动干预前,DE组和DN组药物渴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NDN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干预后,DE组药物渴求度低于D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NDNE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运动干预前相比,运动干预后DE、DN与NDNE叁组药物渴求度均降低,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结论:运动干预后ATS类药物成瘾戒毒者的心理状况、免疫功能和DA水平均较干预前得到明显改善。证实了运动干预激活免疫应激和DA水平,有效的降低抑郁、焦虑水平,从而改善ATS类药物成瘾戒毒者的负性情绪,恢复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运动干预可以减轻吸毒人员对毒品的依赖程度,降低药物渴求度,对戒除毒瘾预防复吸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苯丙胺类论文参考文献
[1].郭振,李世伟.天津市甲基苯丙胺类男性强制隔离戒断人员生理脱毒后身心健康水平现状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鲁春霞,郑澜.运动干预激活免疫应激和多巴胺水平对苯丙胺类药物成瘾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3].叶遇高,潘建设,郑克.棕榈酸帕利哌酮缓释片对苯丙胺类中毒性精神病患者血清内多巴胺D2受体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9
[4].鲁春霞,张军,郑澜,鲁刚,张振县.苯丙胺类药物依赖戒断者多巴胺水平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19
[5].易伟,李强,郝红元,孙友宝,黄涛宏.CLAM-2000和LC-MS/MS联用检测尿样中的3种苯丙胺类毒品含量[J].环境化学.2019
[6].鲁春霞,东伟新,郑澜,张军,潘建强.运动干预激活免疫应激和多巴胺水平对苯丙胺类药物成瘾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9
[7].苑杰,张雄,曹洋洋.奥氮平、氟哌啶醇治疗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急性期症状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8].张婷,李跃龙,杨豪,肖久长,靳翰文.磁性碳纳米管提取-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3种苯丙胺类毒品[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9
[9].润海燕,王周然,王爱民,杨梅.苯丙胺类、阿片类和酒精依赖者共病特征的研究[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19
[10].刘茜,刘学兵,王朔.艾地苯醌对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