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互感器短路论文-徐文佳,项祖涛,马其燕,杨大业

电流互感器短路论文-徐文佳,项祖涛,马其燕,杨大业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流互感器短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GIL,电流,电流互感器,短路故障

电流互感器短路论文文献综述

徐文佳,项祖涛,马其燕,杨大业[1](2019)在《基于电流互感器的长距离GIL短路故障在线定位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metal-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GIL)内部发生短路故障后,如何在线准确、快速地确定故障位置,缩短故障后的检修时间,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汇流排处电流互感器检测到的电流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汇流排电流的长距离GIL短路故障在线定位方法。从理论上计算了GIL发生短路故障时,流过各电流互感器电流的特征;分析了GIL接入的架空线发生接地故障时,各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故障点两侧电流互感器的测量结果,提出GIL短路故障的在线定位判据。该判据与弧道电阻、故障点电流、电流互感器安装距离等都无关,只需通过同一时刻故障点两侧电流互感器的测量值便可实现。提出的定位方法只与位于故障点两侧最近的两电流互感器测得的电流幅值有关,原理简单,结果准确。最后,以苏通GIL综合管廊工程为例,验证并说明了所提出方法及结论的正确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9年21期)

周建生[2](2015)在《主变高压侧电流互感器抗短路电流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电流互感器的稳态特性,对互感器等值电路参数进行计算,建立互感器数学分析模型,依据模型,对互感器误差特性曲线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额定二次极限电动势法,采取实测的拐点电压的方法对模型进行验算,并利用实时仿真系统对互感器饱和程度进行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理论分析相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期刊2015年10期)

杨宇峰,张鸿国,尤灵伟,范伟健[3](2014)在《运行中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匝间短路事故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流互感器(CT)运行中出现的一例零序保护动作事故及开关柜内二次端子局部烧熔现象,采用直流电阻试验和励磁特性试验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发现CT二次绕组线圈匝间短路是引起零序电流保护动作的直接原因,而运行中CT间歇性开路可能是造成CT二次绕组匝间短路和端子烧熔的原因所在。(本文来源于《电工电气》期刊2014年04期)

郝亮亮,吴俊勇,孙宇光,王祥珩[4](2014)在《无分支电流互感器的同步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监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是大型汽轮发电机时常发生的电气故障,故障恶化将严重影响发电机的正常安全运行。由于中国绝大多数的大型汽轮发电机不具备分支电流互感器的安装条件,基于定子不平衡电流有效值的故障监测原理应用受到了局限。为此,本文提出一种适用于无分支电流互感器的同步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故障监测方法,该方法依据故障前后励磁磁动势的变化形成故障监测判据。在对实际励磁磁动势的计算中,仅需用到发电机的定子漏抗参数及空载特性曲线,计算精度受发电机运行方式影响较小。通过一台1对极12kW隐极发电机模拟样机的实验验证了监测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同样适用于转子两点接地保护。(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刘涛,于波[5](2013)在《利用发电机提供短路电流测量主变高压套管电流互感器误差可行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广西某大型电厂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利用发电机提供主变短路电流,对主变升高座套管内计量用电流互感器进行误差测试,分析了此测量方法的可行性及其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电业(技术版)》期刊2013年06期)

谌争鸣,李升健,周宁,张妍[6](2013)在《主变压器高压侧电流互感器抗短路电流性能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采用"二次极限电动势法"和RTDS数字仿真,对TA短路倍数超标的220 kV变电站1号主变高压侧电流互感器抗短路电流性能进行评估。通过RTDS数字仿真计算分析,在1号主变高压侧短路时,TA暂态误差远超过误差规定值10%。(本文来源于《江西电力》期刊2013年01期)

郭自刚,税少洪,徐婷婷,张琦雪,陈俊[7](2013)在《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短路导致差动保护动作机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相间短路的等值电路和相量图,分析了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经过渡电阻短路对保护装置电流采样和差动保护的影响,结果表明,故障相电流的幅值减小,相角发生偏转,差动保护回路中会产生差流,可能导致差动保护动作。随后,利用一起差动保护动作的实际波形,对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最后,针对此类故障,给出了一些防范措施和建议。(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3年02期)

徐剑,华建卫,唐志军[8](2012)在《基于瞬时漏感参数特性识别电流互感器匝间短路故障》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一种快捷的电流互感器匝间短路等效瞬时漏感的计算方法,通过二次侧绕组直流电阻、漏感、二次侧负载等相关试验参数和二次电流采样值便可计算出电流互感器匝间短路等效瞬时漏感。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可知,电流互感器发生匝间短路故障时,其故障相与非故障相的等效瞬时漏感相位相反,且非故障相的等效瞬时漏感为无穷大。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特性,其可以作为电流互感器匝间短路故障的判据。另外,仿真实验结果显示,正常运行时,各相等效瞬时漏感的计算值呈现正负交替的特征,可作为电流互感器匝间短路故障的判据。电流互感器正常运行时,根据二次不平衡电流计算出的等效瞬时漏感幅值随不平衡电流变化,利用该特性可防止保护在流过不平衡电流时误动。(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2年11期)

谢汨莎,沈毅[9](2011)在《电流互感器二次线部分短接和匝间短路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高压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有中间抽头电流互感器在二次接线箱中,误将中间抽头短接后的判断与分析和互感器匝间短路的故障与分析,为今后遇到此类电流互感器故障时为退补电量工作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1年03期)

裴爱华[10](2009)在《一例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匝间短路的检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次套管CT试验中发现缺陷的实例,提出一套查找CT二次匝间绝缘击穿的方法,并证明了工频注入法是CT可靠的试验和查找缺陷方法。通过对比试验,也发现基于间接原理的CT试验仪器的应用局限性。(本文来源于《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期刊2009年06期)

电流互感器短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分析电流互感器的稳态特性,对互感器等值电路参数进行计算,建立互感器数学分析模型,依据模型,对互感器误差特性曲线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额定二次极限电动势法,采取实测的拐点电压的方法对模型进行验算,并利用实时仿真系统对互感器饱和程度进行数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理论分析相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流互感器短路论文参考文献

[1].徐文佳,项祖涛,马其燕,杨大业.基于电流互感器的长距离GIL短路故障在线定位方法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9

[2].周建生.主变高压侧电流互感器抗短路电流特性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

[3].杨宇峰,张鸿国,尤灵伟,范伟健.运行中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匝间短路事故成因分析[J].电工电气.2014

[4].郝亮亮,吴俊勇,孙宇光,王祥珩.无分支电流互感器的同步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监测方法[J].电工技术学报.2014

[5].刘涛,于波.利用发电机提供短路电流测量主变高压套管电流互感器误差可行性探讨[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3

[6].谌争鸣,李升健,周宁,张妍.主变压器高压侧电流互感器抗短路电流性能验证[J].江西电力.2013

[7].郭自刚,税少洪,徐婷婷,张琦雪,陈俊.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短路导致差动保护动作机理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

[8].徐剑,华建卫,唐志军.基于瞬时漏感参数特性识别电流互感器匝间短路故障[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2

[9].谢汨莎,沈毅.电流互感器二次线部分短接和匝间短路故障分析[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

[10].裴爱华.一例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匝间短路的检测与分析[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09

标签:;  ;  ;  ;  

电流互感器短路论文-徐文佳,项祖涛,马其燕,杨大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