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渔具盒论文和设计-余旭东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功能渔具盒。包括上盖装置和下盖装置,上盖装置包括上外壳、底板、三孔鱼线架、两孔鱼线架、浮漂架;上外壳的两端设置的端部条边,将上外壳内腔分别位于两端的端部区和位于中部的中间区;用于挂住鱼钩的底板固定在中间区内,底板上表面设置标尺刻度线;三孔鱼线架和两孔鱼线架分别安装在两端的端部区内,中间区内滑动安装浮漂架,浮漂架纵向设置开口槽,开口槽内两侧壁上设置相互交错的内卡块;下盖装置包括与上外壳可翻转连接的下外壳。内设的标度值,能直接量度浮漂的尺寸。通过设置滑动的浮漂架,可以适用于不同高度的浮漂的固定安装。通过设置不同孔数的鱼线架,可安装不同长度和直径的鱼线。

主设计要求

1.多功能渔具盒,包括上盖装置(1)和下盖装置(2),上盖装置(1)与下盖装置(2)以销连接方式相连,其特征在于:上盖装置(1)包括上外壳(11)、底板(12)、三孔鱼线架(13)、两孔鱼线架(14)、浮漂架(15);上外壳(11)的两端各设置一条端部条边(111),将上外壳(11)内腔分别位于两端的端部区(112)和位于中部的中间区(113);用于挂住鱼钩的底板(12)固定在中间区(113)内,底板(12)上表面设置用于准确测量浮漂长度的标尺刻度线;三孔鱼线架(13)和两孔鱼线架(14)分别安装在两端的端部区(112)内,中间区(113)内以滑动连接的方式横向安装浮漂架(15),浮漂架(15)纵向设置开口槽(151),开口槽(151)内两侧壁上设置相互交错的内卡块(1511);下盖装置(2)包括与上外壳(11)可翻转连接的下外壳(21)。

设计方案

1.多功能渔具盒,包括上盖装置(1)和下盖装置(2),上盖装置(1)与下盖装置(2)以销连接方式相连,其特征在于:上盖装置(1)包括上外壳(11)、底板(12)、三孔鱼线架(13)、两孔鱼线架(14)、浮漂架(15);上外壳(11)的两端各设置一条端部条边(111),将上外壳(11)内腔分别位于两端的端部区(112)和位于中部的中间区(113);用于挂住鱼钩的底板(12)固定在中间区(113)内,底板(12)上表面设置用于准确测量浮漂长度的标尺刻度线;三孔鱼线架(13)和两孔鱼线架(14)分别安装在两端的端部区(112)内,中间区(113)内以滑动连接的方式横向安装浮漂架(15),浮漂架(15)纵向设置开口槽(151),开口槽(151)内两侧壁上设置相互交错的内卡块(1511);下盖装置(2)包括与上外壳(11)可翻转连接的下外壳(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渔具盒,其特征在于:下盖装置(2)还包括安装在下外壳(21)上的底板(12)、三孔鱼线架(13)、两孔鱼线架(14)和浮漂架(15);下外壳(21)采用和上外壳(11)相同的结构布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渔具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浮漂架(15)数量为多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渔具盒,其特征在于:浮漂架(15)包括硬质的底面板以及固定在底面板上的采用硅胶或者橡胶材料的柱状体,开口槽(151)设置在柱状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渔具盒,其特征在于:底板(12)采用绒布或海绵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渔具盒,其特征在于:三孔鱼线架(13)和两孔鱼线架(14)的鱼线架壳(131)底部尖端设置用于搭在端部条边(111)上的槽边(1312),在槽边(1312)内部设置用于卡紧底板(12)的爪齿(1313)。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渔具盒,其特征在于:上外壳(11)和下外壳(21)上设置第一圆筒(115)、第二圆筒(116)、第三圆筒(117),第三圆筒(117)中间设置第三槽口(1171),上外壳(11)上的第一圆筒(115)、第二圆筒(116)、第三圆筒(117)依次从左至右设置,下外壳(21)上的第一圆筒(115)、第二圆筒(116)、第三圆筒(117)依次从右至左设置;上外壳(11)和下外壳(21)相互配合安装时,上外壳(11)的第一圆筒(115)嵌入到下外壳(21)的第三槽口(1171)内,下外壳(21)的第一圆筒(115)嵌入到上外壳(11)的第三槽口(1171)内,上外壳(11)的第二圆筒(116)和下外壳(21)的第二圆筒(116)靠中间部分对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功能渔具盒。

背景技术

在专业垂钓时,尤其是钓鱼竞技时,需要为不同的鱼准备不同长度的浮漂,如钓鲫鱼,就要用到3号子线,长度为30mm的浮漂。市场和专利的鱼钩盒对鱼钩和浮漂都是分开存放,使得鱼钩盒的体积较大,或者要用两个鱼钩盒,使用时不是很方便,且不能直接确认鱼盒内的鱼钩和浮漂对应什么规格。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多功能渔具盒。

多功能渔具盒,包括上盖装置和下盖装置,上盖装置与下盖装置以销连接方式相连,其特点是,上盖装置包括上外壳、底板、三孔鱼线架、两孔鱼线架、浮漂架;上外壳的两端各设置一条端部条边,将上外壳内腔分别位于两端的端部区和位于中部的中间区;用于挂住鱼钩的底板固定在中间区内,底板上表面设置用于准确测量浮漂长度的标尺刻度线;三孔鱼线架和两孔鱼线架分别安装在两端的端部区内,中间区内以滑动连接的方式横向安装浮漂架,浮漂架纵向设置开口槽,开口槽内两侧壁上设置相互交错的内卡块;下盖装置包括与上外壳可翻转连接的下外壳。本申请中渔具盒可同时用于固定存放鱼线和浮漂。通过移动浮漂架,用于存放不同长度的浮漂。通过标尺刻度线,用于直观的确认和选用不同长度的浮漂,以便专业钓手用于垂钓不同类的鱼。

优选的,下盖装置还包括安装在下外壳上的底板、三孔鱼线架、两孔鱼线架和浮漂架;下外壳采用和上外壳相同的结构布局。下外壳采用和上外壳相同的结构,也可用于存放鱼钩和与漂,从而使得本产品能一次性存放多类鱼钩和浮漂,或者某一类鱼钩和浮漂储存备份。

优选的,所述的浮漂架数量为多件。一般浮漂两头小中间大,通过两件浮漂架可将浮漂的两头细杆卡牢固定。更大尺寸的盒子可以放置多件浮漂架,错位放置浮漂可以收纳更多规格浮漂。

优选的,浮漂架包括硬质的底面板以及固定在底面板上的采用硅胶或者橡胶材料的柱状体,开口槽设置在柱状体上。利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开口槽,利用自身的弹性,可将浮漂卡紧。

优选的,底板采用绒布或海绵材料。

优选的,三孔鱼线架和两孔鱼线架的鱼线架壳底部尖端设置用于搭在端部条边上的槽边,在槽边内部设置用于卡紧底板的爪齿。通过设置爪齿,可以紧紧卡住底板,避免在挂住鱼钩时,由于鱼线的自身拉力导致底板脱胶。

优选的,上外壳和下外壳上设置第一圆筒、第二圆筒、第三圆筒,第三圆筒中间设置第三槽口,上外壳上的第一圆筒、第二圆筒、第三圆筒依次从左至右设置,下外壳上的第一圆筒、第二圆筒、第三圆筒依次从右至左设置;上外壳和下外壳相互配合安装时,上外壳的第一圆筒嵌入到下外壳的第三槽口内,下外壳的第一圆筒嵌入到上外壳的第三槽口内,上外壳的第二圆筒和下外壳的第二圆筒靠中间部分对接。通过上外壳和下外壳上设置的第一圆筒、第二圆筒、第三圆筒、第一槽口、第三槽口相互紧密配合,使得上外壳和下外壳的连接更紧凑,不容易松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功能渔具盒,内设标度值,能直接量度浮漂的尺寸。通过设置滑动的浮漂架,可以适用于不同长度的浮漂的固定安装。通过设置不同孔数的鱼线架,可适合安装不同长度和直径的鱼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结构斜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结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外壳结构斜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浮漂架结构斜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鱼线架上部结构斜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鱼线架下部结构斜视图。

其中:1-上盖装置;2-下盖装置;11-上外壳;12-底板;13-三孔鱼线架;14-两孔鱼线架;15-浮漂架;21-下外壳;111-端部条边;112-端部区;113-中间区;114-合盖卡孔;115-第一圆筒;116-第二圆筒;117-第三圆筒;131-鱼线架壳;132-挂钩;151-开口槽;152-卡边;1151-第一槽口;1171-第三槽口;1311-下沉孔;1312-槽边;1313-爪齿;1511-内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结构斜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结构主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外壳结构斜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浮漂架结构斜视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鱼线架上部结构斜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鱼线架下部结构斜视图。多功能渔具盒,包括上盖装置1和下盖装置2,上盖装置1与下盖装置2以销连接方式相连。上盖装置1包括上外壳11、底板12、三孔鱼线架13、两孔鱼线架14、浮漂架15;上外壳11的两端各设置一条端部条边111,将上外壳11内腔分别位于两端的端部区112和位于中部的中间区113;用过挂住鱼钩的底板12固定在中间区113内,底板12上表面设置用于准确测量浮漂长度的标尺刻度线;三孔鱼线架13和两孔鱼线架14分别安装在两端的端部区112内,中间区113内以滑动连接的方式横向安装浮漂架15,浮漂架15纵向设置开口槽151,开口槽151内两侧壁上设置相互交错的内卡块1511;下盖装置2包括与上外壳11可翻转连接的下外壳21。本申请中,底板12可通过502胶等强力胶水粘在中间区113内,底板12的大小大约等于中间区113。三孔鱼线架13与两孔鱼线架14的结构大小相同,即都采用横截面为椎体形的鱼线架壳131,唯一的区别是,其上的挂钩132和下沉孔1311的数量不同。三孔鱼线架13上设置三个挂钩132和下沉孔1311,两孔鱼线架14上设置两个挂钩132和下沉孔1311。三孔鱼线架13与两孔鱼线架14的。挂钩132可以是和鱼线架壳131固定一体的,挂钩132可以是独立的安装在鱼线架壳131上的金属钩。将标尺刻度线设置在底板12中间,从而可以测量大部分浮漂的长度。上外壳11和下外壳21的外侧设置合盖卡孔114,当上外壳11和下外壳21相互配合安装时,上外壳11和下外壳21上的合盖卡孔114相互对应,上外壳11和下外壳21的合盖卡孔114内分别安装磁铁和铁片。通过磁铁和铁片的吸合作用,将上外壳11和下外壳21合紧牢靠。

实施例2

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结构斜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结构主视图。进一步,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下盖装置2还包括安装在下外壳21上的底板12、三孔鱼线架13、两孔鱼线架14和浮漂架15;下外壳21采用和上外壳11相同的结构布局。下外壳21的内腔也设置两个端部条边111,将下外壳21内腔分成两端的端部区112和中部的中间区113。三孔鱼线架13、两孔鱼线架14、底板12分别设置在两端的端部区112和中部的中间区113。

实施例3

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结构斜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结构主视图。进一步,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的浮漂架15数量为两件。一般浮漂两头小中间大,通过两件浮漂架15可将浮漂的两头细杆卡牢固定。

实施例4

如图5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浮漂架结构斜视图。浮漂架15包括硬质的底面板以及固定在底面板上的采用硅胶或者橡胶材料的柱状体,开口槽151设置在柱状体上。进一步,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当将浮漂卡入开口槽151内时,开口槽151及其内的内卡块1511受挤压弹性变形,从而可以卡紧浮漂。硬质的底面板便于卡在上外壳11两端长围板的内置凹槽内,且可自由滑动浮漂架15。浮漂架15硬质的底面板突出柱状体部分形成卡边152,用于插入围板的内置凹槽内,充当滑块的作用。底板12采用绒布或海绵材料,便于挂钩。

实施例5

如图6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鱼线架上部结构斜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鱼线架下部结构斜视图。进一步,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三孔鱼线架13和两孔鱼线架14的鱼线架壳131底部尖端设置用于搭在端部条边111上的槽边1312,在槽边1312内部设置用于卡紧底板12的爪齿1313。本申请中的槽边1312的宽度较大,在完全覆盖端部条边111的同时,还有部分伸过端部条边111,爪齿1313位于伸过端部条边111侧的槽边1312内。因而,可以紧紧卡住底板12,避免在挂住鱼钩时,由于鱼线的自身拉力导致底板12脱胶。

实施例6

如图1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结构斜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结构主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渔具盒外壳结构斜视图。上外壳11和下外壳21上设置第一圆筒115、第二圆筒116、第三圆筒117,第三圆筒117中间设置第三槽口1171,上外壳11上的第一圆筒115、第二圆筒116、第三圆筒117依次从左至右设置,下外壳21上的第一圆筒115、第二圆筒116、第三圆筒117依次从右至左设置;上外壳11和下外壳21相互配合安装时,上外壳11的第一圆筒115嵌入到下外壳21的第三槽口1171内,下外壳21的第一圆筒115嵌入到上外壳11的第三槽口1171内,上外壳11的第二圆筒116和下外壳21的第二圆筒116靠中间部分对接。本申请中的上外壳11和下外壳21上设置的第一圆筒115、第二圆筒116、第三圆筒117的形状长度相同,只是位置相反,当上外壳11和下外壳21相互销连接时,上外壳11的第二圆筒116嵌入到下外壳21的第二圆筒116和第三圆筒117组成的槽口内。同理,下外壳21的第二圆筒116嵌入到上外壳11的第二圆筒116和第三圆筒117组成的槽口内。上外壳11的第一圆筒115嵌入到下外壳21的第三槽口1171内,下外壳21的第一圆筒115嵌入到上外壳11的第三槽口1171内。另外,被第三槽口1171分断靠近内侧的第三圆筒117嵌入到第一圆筒115和第三圆筒117之间的第一槽口1151,其对应的仍是上外壳11靠近内侧的第三圆筒117嵌入到下外壳21的第一槽口1151内;同理,下外壳21靠近内侧的第三圆筒117嵌入到上外壳11的第一槽口1151内。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设计图

多功能渔具盒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9025.5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7(宁波)

授权编号:CN209489353U

授权时间:20191015

主分类号:A01K 97/06

专利分类号:A01K97/06

范畴分类:34B;15J;

申请人:余旭东

第一申请人:余旭东

申请人地址:315300 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桥头镇小桥头村桥头路361弄26号

发明人:余旭东

第一发明人:余旭东

当前权利人:余旭东

代理人:周中普

代理机构:33301

代理机构编号:杭州中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多功能渔具盒论文和设计-余旭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