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造影结合CT在78例小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胃肠造影结合CT在78例小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000)

【摘要】目的:探析胃肠造影结合CT在小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78例确诊为小肠梗阻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三组,每组26例。给予1组患者胃肠造影检查,给予2组患者CT检查,给予3组患者胃肠造影结合CT检查,对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57.69%,2组诊断符合率为30.77%,3组为84.62%,经统计学分析,3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1组和2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肠梗阻的定位诊断上,胃肠造影的应用优势较为明显,可对患者的梗阻程度进行准确判断;在诊断小肠梗阻程度上,CT诊断的优势较为突出,将胃肠造影与CT诊断相结合,是对小肠梗阻定位定性的主要手段,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胃肠造影;CT检查;小肠梗阻中;诊断价值

【中图分类号】R5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204-02

小肠梗阻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急腹症类型,以腹部疼痛为主要发病症状。加强临床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传统临床上多采用腹部平片对小肠梗阻进行确诊,但对于病变部位的定位和定性准确率相对较低[1-2]。胃肠造影的应用可明确显示出肠梗阻部位和梗阻程度,CT检查可对肠梗阻部位的形态和周围结构存在的关系进行准确定位。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78例确诊为小肠梗阻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胃肠造影结合CT在小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和评价,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在201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78例确诊为小肠梗阻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完全梗阻45例,炎性黏连狭窄24例,小肠克罗恩病9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三组,每组26例。1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区间在38岁到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32±2.16)岁。2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区间在37岁到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13±2.27)岁。3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区间在35岁到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16±2.52)岁。三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性别、年龄)方面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诊断方法

给予1组患者胃肠造影检查,具体如下:患者空腹状态下对其进行胃肠造影检查,给予患者口服76%100ml的泛影葡胺或50%钡剂。使用胃肠透视机对患者的胃部、十二指肠进行观察,每隔15~20分钟在透视状态下对点片进行观察。检查以造影剂达到小肠病变区域不能通过时或直接达到升结肠为止。

给予2组患者CT检查,服用1%100ml的泛影葡胺进行检查,取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为全腹,从隔面到耻骨联合检查,检查层间距为10mm,层距为10mm。对感兴趣进行薄层扫描,检查层间距为3mm,层距为3mm,进行平扫或增强扫描。

给予3组患者胃肠造影结合CT检查,检查方法与1组和2组相同。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分别采用(x-±s)、(%)表示计量型指标和计数型指标,两种类型指标间的差异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组26例患者中,诊断为完全肠梗阻9例,符合率为60.0%(9/15);诊断为炎性黏连狭窄5例,符合率为62.5%(5/8);小肠克罗恩病1例,符合率为33.33%(1/3)。临床诊断符合率为57.69%(15/26)。

2组26例患者中,诊断为完全肠梗阻例,符合率为31.25%(5/16);诊断为炎性黏连狭窄例,符合率为28.57%(2/7);小肠克罗恩病1例,符合率为33.33%(1/3)。临床诊断符合率为30.77%(8/26)。

3组26例患者中,诊断为完全肠梗阻12例,符合率为85.71%(12/14);诊断为炎性黏连狭窄8例,符合率为88.89%(8/9);小肠克罗恩病2例,符合率为66.67%(2/3)。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4.62%(22/26)。

3.讨论

小肠梗阻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急腹症,传统影像学诊断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腹部平片在小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上存在诸多局限性,难以对梗阻部位进行准确判断[3]。胃肠造影是目前检查小肠病变及肠腔管径的主要技术,可对小肠的动力学变化进行观察,确定小肠梗阻病变位置的程度。近年来,胃肠造影与CT联合诊断技术在小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上应用率较高,可明确患者病变部位的性质和位置,并制定针对性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接受胃肠造影检查的患者,其临床诊断符合率为57.69%;接受CT检查的患者,其诊断符合率为30.77%;接受胃肠造影结合CT检查的患者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4.62%。本结果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4-5],从此次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在小肠梗阻的临床诊断上,胃肠造影结合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最高,其次为胃肠造影,诊断负荷率最低为CT。

综上所述,在小肠梗阻的定位诊断上,胃肠造影的应用优势较为明显,可对患者的梗阻程度进行准确判断;在诊断小肠梗阻程度上,CT诊断的优势较为突出,将胃肠造影与CT诊断相结合,是对小肠梗阻定位定性的主要手段,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易宏锋,卢月月,谢琼.多层螺旋CT与腹部X线在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9):1098-1099.

[2]储伟,曹阳,夏云宝,等.消化道碘水造影结合CT后重建对肠梗阻的诊断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3):75-77.

[3]刘静,余晖,焦俊,等.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J].重庆医学,2016,45(6):799-801.

[4]吴彪,肖新波,张蔚,等.多排CT三维重建与泛影葡胺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4,17(3):220-222.

[5]张冠业,贾红明,李苒光,等.螺旋CT增强多期扫描的相对强化值在绞窄性肠梗阻中判断缺血性肠坏死的诊断价值[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6,25(1):77-79.

标签:;  ;  ;  

胃肠造影结合CT在78例小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