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重态氧发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单重态氧发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重态氧发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发生器,射流,激光器,碘化,激光,数值,两相。

单重态氧发生器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振东,陈文武,许晓波,吕国盛,王景龙[1](2013)在《喷射型单重态氧发生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重态氧发生器作为氧碘化学激光的核心部件,为化学激光器提供化学能。通过对工业喷射器及旋风分离器的研究,结合产生单重态氧的化学反应环境,进行了大量模拟及设计改进工作,研制了一种新型喷射型单重态氧发生器,并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喷射型单重态氧发生器利用喷嘴能够产生比传统发生器类型更多的气液表面,获得足够的反应效率,可以大幅度降低发生器液体使用量,从而减小发生器辅助系统,提高体积效率。为满足O2(1Δ)停留时间短及分离效率高的要求,利用气液两相喷射的高初速度以旋风分离器完成气液分离。新型发生器氯气利用率可达97%~99%,其O2(1Δ)产率为40%~50%。(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3年05期)

徐明秀,桑凤亭,金玉奇,房本杰[2](2009)在《单重态氧发生器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单重态氧发生器(SOG)是氧碘化学激光器(COIL)的重要部件。介绍了单重态氧发生器发展过程中的4种类型以及最新进展,并比较各种发生器的优缺点,提出新设计的氧发生器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09年10期)

苏华[3](2007)在《射流式单重态氧发生器的气液两相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重态氧O_2(~1△)发生器(Singlet Oxygen Generator,SOG)是氧碘化学激光器(COIL)的重要组件。O_2(~1△)发生器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到化学氧碘激光器的工作效率。因此,研究O_2(~1△)发生器的动力学理论及其模型对于发生器的优化设计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可以较好的应用于工程的单重态氧发生器主要有两种:射流式和均匀液滴式。由于前者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建模,故本文选择射流式单重态氧发生器(JSOG)作为研究对象。本文采用以数值模拟为主的研究手段,针对JSOG建立了气液两相理论模型,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分析了发生器内的动力学过程,讨论了实验参数对发生器性能的影响,可为JSOG工作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论文的主要工作和特色如下:1.通过充分地调研和分析,确定了能描述JSOG内化学反应过程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并选定了各化学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常数;确定了JSOG模型中要考虑的组分,并给出了描述其物理化学性质(扩散系数、Henry常数和粘性系数等)的可靠参数体系。2.通过一些合理的近似和假设,针对逆流型JSOG建立了直角坐标系下的气液两相模型(TPM),并分析了TPM与一维简化模型的区别与联系;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发现了决定发生器动力学过程类型的主要因素,并给出了利用氯气吸收速率变化曲线判定发生器动力学过程类型的方法。3.在TPM中考虑了热效应及其对组分物理化学性质和发生器性能的影响,首次计算了气液两相温度和气相中的水蒸气含量,讨论了各个热力学过程对发生器内温度场的影响。4.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各个实验参数对发生器Cl_2利用率、O_2(~1△)产率、化学效率以及温度场的影响,可为JSOG工作参数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5.针对逆流型JSOG建立了柱坐标系下的气液两相模型(CTPM),通过数值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这一模型较之TPM更接近于JSOG的实际工况,为下一步建立单重态氧发生器的工程应用型模型奠定了基础。此外,本文还在附录里介绍了求解偏微分方程的傅立叶变换法,以及TPM和CTPM中的相关数值算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期刊2007-05-01)

苏华,李守先[4](2007)在《射流式单重态氧发生器的气液两相耦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气液两相耦合模型应用于射流式单重态氧发生器,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的比较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分析了发生器工作参数对其动力学过程的影响,发现在保持其它参数不变的情况下,氯气和BHP溶液的相对浓度决定了发生器动力学过程的类型。给出了利用氯气吸收速率变化曲线判定发生器动力学过程类型的方法。在原有模型基础上考虑了热效应及其对模型参数的影响,计算了水蒸气的含量。模型改进后,模拟结果更接近于实验值。(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7年02期)

陈文武,李国卿,桑凤亭,蔡龙,刘宇时[5](2006)在《单重态氧发生器轻型真空储罐的研究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单重态氧发生器是化学氧碘激光器真空条件下使用的核心部件,为减轻自重,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取代不锈钢制作单重态氧发生器。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索采用树脂复合材料制作真空罐体和封头的设计方法和优化方案。研究表明,其强度和真空性能均达到设计要求,为采用现代方法设计真空设备开辟新路。(本文来源于《真空》期刊2006年01期)

邓列征,石文波,王香丹,杨何平,沙国河[6](2005)在《小型单重态氧发生器中氯气利用率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台为化学氧碘激光器而研制的小型射流式单重态氧发生器上建立了一套氯气利用率测量系统; 从实验和理论两方面详细研究了光源线宽、气流温度、水气含量、气流组分对紫外吸光光度法测量氯气利用率 的影响;测量结果和误差分析表明,在良好设计的实验中,氯气利用率的相对测量误差约为2%,主要来源于光 电倍增管(PMT)的噪音。最后,提出了减少测量误差和扩大氯气利用率测量量程的方法。我们的工作将有助于 更加准确地和精确地测量化学氧碘激光系统中的单重态氧发生器的氯气利用率。(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刘万发,韩新民,金玉奇,桑凤亭[7](2005)在《射流式单重态氧发生器理论模型(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射流式单重态氧发生器(JSOG)是化学氧碘激光器十分重要的能源部分,它主要是通过解气相、液相扩散方程来求解发生器出口的氯的利用率和单重态氧的产率。在实际工作中的射流发生器非常复杂,其扩散方程和边界条件为非线性,非齐次边界条件,非齐次泛定方程组,求解难度较大。通过边界条件,采用试探解的方法,解得氯、总氧、单重态氧的气相、液相扩散方程,得到了氯的利用率,及单重态氧产率的解析解,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5年10期)

张岳龙,房本杰,陈方,李庆伟,桑凤亭[8](2004)在《横向射流式单重态氧发生器的性能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氧碘化学激光器的单重态氧发生器(SOG)进行了改进,采用横向射流方式,并对该横向射流式单重态氧发生器的性能进行了检测。实验中过氧化氢碱溶液温度控制在-16℃左右,氯气流量为530mmol/s,He与氯气的流量比为3;采用PS法测量单重态氧分子的产率,吸收法测量氯气的利用率和相对水含量。得出如下结论:在不使用冷阱和分离器的情况下,最高单重态氧分子产率达到58%,氯气利用率在80%以上,相对水含量小于等于0.5;气体达到最大流量时,发生器仍然能稳定地工作。(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04年08期)

王增强,多丽萍,桑风亭[9](2004)在《单重态氧发生器出口气流中O_2(~1Δ)及水汽绝对浓度的测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单重态氧发生器是氧碘化学激光器的核心部件 ,O2 (1Δ)和水汽的粒子数密度 (绝对浓度 )是单重态氧发生器的两个重要参量 ,其中O2 (1Δ)是氧碘化学激光器的能源 ,而水汽对氧碘化学激光器的发光介质—I 有强烈的淬灭作用。如何简单准确地测量这两个参量 ,一直是氧碘化学激光器研究中的一个难题。利用体光源模拟标定法 ,得到了O2 (1Δ)和水汽的绝对浓度 ,并且成功地用一套实验装置对射流式单重态氧发生器的上述两个参量进行了实时测量 ,得到了两个参量的变化曲线 ,同时还提供了O2 (1Δ)的产率以及水汽体积浓度等参量的变化曲线 ,通过大量实验结果 ,给出了各参量的变化规律 ,为射流式单重态氧发生器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04年05期)

李国富[10](2004)在《电激励单重态氧发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氧碘化学激光器(简称COIL)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研究获得了巨大成功。因为其高能量和低光纤传输损耗等特点,使其在工业上有广阔的前景。通过氯气与碱性过氧化氢溶液(简称BHP 溶液)反应生成储能粒子O_2(1~△_g)(简称SDO)的气体中含有水,气体中的水对出光介质激发态碘原子的猝灭很严重,阻碍了整体化学效率的提高。因此需要寻求一种不含水的产生SDO 的方法。气体放电产生SDO 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途径。气体放电的优点在于不含水、全部为气相反应和可以长时间运转工作。本文以电激励SDO 发生器作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射频电容耦合放电的射频输入功率、放电压力和气体流速等对生成SDO 的影响。建立了氧等离子体化学动力学模型,从理论模拟方面在国际上首次研究了电子平均能量、电子浓度和放电气体压力对生成SDO 的影响,给出了适合于生成SDO 的放电参量条件。纯氧放电条件下,放电气体压力在200Pa~400Pa 和气体流量在0.37~1.48mmol/s 时,得到的实验结果表明:SDO 产率是随着射频输入功率的提高而增大的。当气体压力降低时,SDO 产率是升高的。当保持气体压力和射频输入功率不变时,SDO 随气体流速的增大而增大,最终达到一个稳定值。通过测量SDO 的自发辐射光谱得到的SDO 产率的最大值为10.6±2.2%。为了减小SDO 的猝灭,在放电室后加入了氦气和氩气等惰性气体。在氧气流量和气体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加入的氩气等惰性气体降低了氧气分压,提高SDO 产率,可以提高约30~40%,达到了14%。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建立了等离子体化学模型,计算了电子平均能量、电子浓度、气体压力和气体流量对生成SDO 的影响。模型中包含了电子与中性粒子及中性粒子之间的碰撞过程。计算结果表明,电子平均能量应小于2.5eV。电子浓度应在1×1012~1×10~(13)molecules/cm~3。在生成SDO 的最佳放电条件下,气体压力对SDO 产率的影响不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期刊2004-04-30)

单重态氧发生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单重态氧发生器(SOG)是氧碘化学激光器(COIL)的重要部件。介绍了单重态氧发生器发展过程中的4种类型以及最新进展,并比较各种发生器的优缺点,提出新设计的氧发生器需要考虑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重态氧发生器论文参考文献

[1].刘振东,陈文武,许晓波,吕国盛,王景龙.喷射型单重态氧发生器性能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

[2].徐明秀,桑凤亭,金玉奇,房本杰.单重态氧发生器的研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9

[3].苏华.射流式单重态氧发生器的气液两相模型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7

[4].苏华,李守先.射流式单重态氧发生器的气液两相耦合模型[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7

[5].陈文武,李国卿,桑凤亭,蔡龙,刘宇时.单重态氧发生器轻型真空储罐的研究及优化设计[J].真空.2006

[6].邓列征,石文波,王香丹,杨何平,沙国河.小型单重态氧发生器中氯气利用率的测量[J].量子电子学报.2005

[7].刘万发,韩新民,金玉奇,桑凤亭.射流式单重态氧发生器理论模型(英文)[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5

[8].张岳龙,房本杰,陈方,李庆伟,桑凤亭.横向射流式单重态氧发生器的性能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

[9].王增强,多丽萍,桑风亭.单重态氧发生器出口气流中O_2(~1Δ)及水汽绝对浓度的测量[J].光学学报.2004

[10].李国富.电激励单重态氧发生器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4

标签:;  ;  ;  ;  ;  ;  ;  

单重态氧发生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