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墓碑样改变患者冠脉造影情况及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心电图墓碑样改变患者冠脉造影情况及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李慧杨守忠(南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473000)

【摘要】目的探讨墓碑型心电图改变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脉病变情况及行冠脉介入治疗(PCI)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PCI的墓碑型心电图改变患者58例为治疗组,非墓碑样心电图改变患者79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不同的冠脉情况和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病前出现心绞痛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变血管多位于左主干(LM)及左前降支(LAD)近段(67.24%:34.17%,P<0.01),合并有右冠状动脉(RCA)和左回旋支(LCX)病变明显增高(41.38%:26.58%,P<0.05;25.86%:36.7%,P<0.05),治疗组PCI前TIMI血流分级0-1级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1.34%:49.36%,P<0.01)。结论治疗组患者病变血管病变部位多靠近于LM及LAD近端,同时有缺乏良好的侧支循环保护。PCI是目前针对此类急性致死性冠脉病变的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对于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尚需进一步统计。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墓碑样心电图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心电图墓碑样改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墓碑样心电图表现患者冠脉表现及PCI术后的效果。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选择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南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墓碑样心电图改变及非墓碑样心电图改变AMI患者行急诊PCI术患者137例。男性92例,女性45例,按ST段形态分组。墓碑样改变组58例,年龄在51-72岁,平均(64.3±8.3)岁;非墓碑样改变组79例,年龄42-81岁,平均(67.2±5.9)岁。两组间年龄无显著差异(t=0.624,P>0.05)。其中墓碑样改变组合并糖尿病患者13例(22.41%),合并高血压病患者17例(27.32%);非墓碑样改变组合并糖尿病患者20例(25.32%),合并高血压患者25例(31.65%)。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描记标准12导联心电图,墓碑样心电图改变依据Guo等的标准:①ST段呈凸面向上迅速抬高;②其ST段最高点超过其前面的R波,而R波变低小;③时限通常小于0.04秒,ST段抬高振幅约8-16mm;④ST段与其后的T波升支融合。AMI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心肌酶学及心电图的动态演变过程。在AMI诊断明确后,应用足量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的基础上行冠脉造影术,根据造影情况行支架植入术,术后药物服用按指南进行。急诊PCI血管开通标准:①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造影术残余狭窄<20%;②TIMI分级达2级以上,且患者无死亡,无需行急诊冠脉旁路移植术;③未出现脑卒中及急性肾衰竭等手术并发症。

1.3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3.0forwindows统计软件,采用方差分析(ANOVA)和组间q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墓碑样改变组与非墓碑样改变组间冠脉造影特征及PCI比较(见表1)

表12组间冠脉造影情况及PCI比较

注:与非墓碑样改变组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

2.2墓碑样改变组与非墓碑样改变组住院期间观察比较(表2)

表22组间住院期间观察指标比较

注:与非墓碑样改变组比较,△表示P<0.05,*表示P<0.01。

3讨论

通过回顾以往研究发现,AMI患者的心电图呈墓碑样改变大多说明病变血管位于LAD近端,引起广泛前壁的心肌缺血、缺氧,易发生心源性休克、泵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且病死率极高,可将此类心电图改变作为判断AMI预后的一个独立指标[1-2]。AMI患者的心电图出现墓碑样改变,可能因早期出现快速的大面积心肌缺血从而导致的心肌细胞广泛损伤有关。当广泛、大量、快速的心肌细胞破坏后,出现电活动异常及过早复极引起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在心电图上表现为ST段形态呈墓碑样改变[2]。Guo等研究发现ST段快速呈墓碑样改变的AMI患者,多是由于前降支近端完全或部分急性闭塞所致。郭良等3观察墓碑样心电图改变患者冠脉病变及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发现,ST段呈墓碑样改变AMI患者冠脉多支病变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墓碑样改变AMI患者。本研究发现墓碑样改变AMI患者血管病变部位近70%位于左主干或者前降支近端,且多合并有其他血管病变。患者PCI术前TIMI分级大部分(81.34)为0-1级,与以往研究相吻合。

直接急诊PCI是目前治疗AMI的主要手段,其疗效优于溶栓治疗,尤其对于高危患者。但由于墓碑样AMI患者病变血管多位于左主干或前降支近端、多支病变,且侧枝保护较少,故直接PCI风险及手术并发症较高。本研究通过观察58例墓碑样改变AMI患者与非墓碑样AMI患者PCI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的比较,提示墓碑样AMI患者行急诊PCI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策略。同时,我们进一步观察了PCI后2h抬高ST段、CK-MB峰值、左室射血分数及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两组间均未见明显差异。这些结果与陈爱明等[7]报道行急诊PCI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一致,证明了急诊PCI能改善AMI患者预后。但本研究因样本量较小,且观察周期较短,仍需大样本、长时间临床研究证实。

参考文献

[1]吴祥.急性心肌梗塞ST段抬高形态的临床意义[J].心电学杂志,2001,20:189.

[2]肖毅,李镝,闫德春,等.心电图墓碑形ST段抬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塞死患者左心功能及短期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00,14(3):209-209.

[3]郭良,李晓春.急性心肌梗死ST段呈“墓碑形”改变与冠脉病变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宁夏医学杂志[J].2000,22(7):432-433.

标签:;  ;  ;  

心电图墓碑样改变患者冠脉造影情况及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