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纳米粒子论文_林众,张崇华,薛明菊,张培盛,陈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聚合物纳米粒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合物,纳米,粒子,复合材料,荧光,各向异性,表面。

聚合物纳米粒子论文文献综述

林众,张崇华,薛明菊,张培盛,陈建[1](2019)在《AIE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一步细乳液聚合法,以苯乙烯为可聚合单体,结合基于聚集诱导荧光增强(AIE)荧光染料(2-((4'-(二苯胺)-[1,1'-连二苯基]-4-基)(苯基)亚甲基)丙二腈,TPAPCN),成功制备AIE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光谱研究表明TPAPCN具有优良的AIE性质。纳米粒子光谱学的研究表明,通过调控TPAPCN的用量,成功地获得了不同荧光亮度的AIE聚合物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胶体与聚合物》期刊2019年03期)

肖凌寒,李娜,卜聃琳[2](2019)在《季铵化卤胺聚合物改性Fe_3O_4@S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3-溴丙基-5,5-二甲基海因,并成功接枝到聚乙烯亚胺改性的Fe_3O_4@SiO_2表面,经氯化处理得到季铵化卤胺聚合物改性Fe_3O_4@SiO_2纳米粒子。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Zeta电位分析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样品进行结构、形貌及性能表征。样品具有超顺磁性,能够在外加磁场下快速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抗菌测试结果表明,氯化后样品协同季铵盐和卤胺抗菌机理、抗菌效果比未氯化样品好,同细菌接触30 min之内,可使10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失活。(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吴永忍,陈顺,陈卓,冯锐,董丽杰[3](2019)在《CuFe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聚合物复合涂层的抗细菌粘附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铜基纳米材料在催化、能量储存与转换、生物学传感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其中,CuFeO_2纳米材料的尺寸调控与形貌控制成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采用水热合成法,以二价、叁价铁盐和二价铜盐为金属离子源,通过柠檬酸钠和乙酸钠等有机小分子的调控,制备了有机分子修饰且单分散性良好的CuFeO_2纳米粒子,研究了反应时间及Cu~(2+)离子浓度对CuFeO_2纳米粒子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8和10 h的CuFeO_2纳米粒子结晶性良好,随着Cu~(2+)离子浓度增加CuFeO_2纳米粒子的结晶性变差,Cu~(2+)离子浓度为2.8 g/L时,CuFeO_2纳米粒子尺寸均一、结晶性好。最后,探究了有机分子修饰的CuFeO_2纳米粒子复合涂层的抗细菌粘附性能,结果表明其对大肠杆菌具有良好的抗细菌粘附性。(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6期)

施申伟[4](2019)在《抗菌杂化S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改性聚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简单高效的方法制备出一系列功能型抗菌纳米粒子,随后将其与聚氨酯、聚乙烯醇两种常用材料溶液共混成膜,系统的研究了杂化纳米粒子以及复合薄膜的抗菌性能。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价格低廉的硅烷偶联剂制备了反应性季铵化合物(QAC),并用简单的方法将QAC一步接枝在SiO_2上,制备得到不同烷基链长度、不同粒径大小的抗菌杂化SiO_2纳米粒子。研究了杂化纳米粒子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以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杂化SiO_2纳米粒子表面季铵根含量较高,具有较为规整的球形以及良好的分散性。与纯SiO_2纳米粒子相比,杂化SiO_2纳米粒子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可以在20 min内完全灭杀大肠杆菌与表皮葡萄球菌,且不会发生QAC小分子的迁移释放,属于接触型抗菌材料。(2)将前文制备的杂化SiO_2纳米粒子与聚氨酯溶液共混,并固化成膜。研究了不同粒径大小以及烷基链长度的杂化SiO_2纳米粒子对聚氨酯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杂化SiO_2纳米粒子易在聚氨酯薄膜的表面富集,仅需添加少量(5 wt%)的杂化SiO_2纳米粒子可使薄膜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且随着杂化SiO_2纳米粒子粒径的减小以及QAC烷基链长度的增加,复合薄膜的抗菌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达到100%的抗菌率。将薄膜加速老化处理10天后,抗菌性能几乎未降低,表明该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抗菌持久性与稳定性。抑菌圈测试表明,该复合薄膜属于接触型抗菌材料,不会发生抗菌剂的迁移。(3)将杀菌性强的QAC-12以及疏水性强的氟硅烷AC-FAS一同键合到SiO_2纳米粒子表面,制备得到杂化SiO_2纳米粒子F-Q-12,首先研究了F-Q-12的化学结构、微观形貌以及亲疏水性,进一步将F-Q-12与PVA复合,并自然阴干成膜。研究了F-Q-12的添加量对PVA复合薄膜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Q-12纳米粒子的疏水性更强,接触角达到了138.3°。由于引入了全氟烷基链,F-Q-12的表面能更低,更易在薄膜的表面富集,添加3 wt%的F-Q-12,便可赋予PVA薄膜良好的疏水性以及抗菌性,其接触角可达96.6°,对大肠杆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达到100%,表明疏水表面和抗菌的协同作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复合薄膜的抗菌性能。复合薄膜未出现抑菌圈,属于接触型抗菌材料,不会发生抗菌剂的迁移。此外,F-Q-12的加入还提高了薄膜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其中PVA/F-Q-12(3%)的拉伸强度达到了65.2 MPa,断裂伸长率为28.1%。(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王雪飞[5](2019)在《类黑色素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改性聚合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色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大分子,它具有一系列优异的性能,比如金属离子螯合,自由基捕获以及吸收紫外线能力等。黑色素可以分为天然黑色素和合成类黑色素,天然黑色素的主要来源是从动植物中提取,步骤相对繁琐。而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类黑色素则相对简单。虽然制备方法不同,但它们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基于类黑色素优异的紫外线吸收效果、高效的自由基捕获能力以及表面带有的多种官能团,本论文对类黑色素纳米粒子的制备和改性进行了研究,并将其应用到不同的聚合物基体中。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以价格相对低廉的左旋多巴(L-Dopa)为原料,通过一种新的化学合成法制备得到了多巴类黑色素纳米粒子(Dopa melanin-like)。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和透射光谱、热失重分析以及Zeta电位和粒径分析表明,与天然黑色素纳米粒子相比,采用新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巴类黑色素纳米粒子的粒径更小且均一,物理化学性质基本不变。为了进一步验证多巴类黑色素的紫外吸收和自由基捕捉效果,将制备得到的多巴类黑色素纳米粒子以不同比例添加至聚碳酸酯(PC)材料中。热失重分析、热降解动力学以及光老化分析表明,添加少量(0.5wt%-2 wt%)多巴类黑色素能够有效增强PC的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薄膜的紫外透过率和亚甲基蓝的降解实验表明,多巴类黑色素的少量添加能够有效提高PC的紫外屏蔽性能。由此可见,多巴类黑色素具有良好的紫外吸收和自由基捕捉效果。(2)以盐酸多巴胺为原料制备了不同粒径的多巴胺类黑色素纳米粒子(Dpa)。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为改性剂,在多巴胺类黑色素纳米粒子表面引入硅氧柔性链段,制备得到不同粒径的PDMS改性多巴胺类黑色素纳米粒子(Dpa-PDMS)。并与PC复合得到薄膜材料,以期改善类黑色素与PC的相容性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通过SEM、TEM、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证明PDMS成功对多巴胺类黑色素纳米粒子表面进行修饰,并且随着粒径的减小,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增大,改性效果随之提高。薄膜的紫外透过率和亚甲基蓝的降解实验表明添加少量的(0.5 wt%-2wt%)Dpa-PDMS能够有效提高PC的紫外屏蔽性能,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添加量越高,粒径越小,紫外屏蔽效果越好。TGA、热降解动力学和光老化分析表明,Dpa-PDMS的添加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热稳定性以及抗老化性能。最后,力学性能分析表明当Dpa-PDMS粒径为80 nm,添加量为1 wt%时的薄膜力学性能最好。(3)为了更好地实现对类黑色素纳米粒子的包覆,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聚醚胺D2000为改性剂,利用异氰酸根能与类黑色素表面多官能团反应的特点,对多巴胺类黑色素纳米粒子先后进行两步改性,成功制备得到聚醚胺改性多巴胺类黑色素纳米粒子(Dpa-D2000)。通过红外光谱、TEM和热失重分析表明IPDI和D2000成功对多巴胺类黑色素纳米粒子表面进行修饰并形成较好的包覆。然后将制备得到的Dpa-D2000以不同比例添加至环氧树脂(EP)中,随后对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环氧树脂的机械性能和断面扫描分析表明,Dpa-D2000的适量添加有效地提高了环氧树脂的韧性。当Dpa-D2000添加量达到10 wt%时,相比于未添加Dpa-D2000的EP,EP/Dpa-D2000-10的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分别提升至原来的2.25倍和1.46倍。(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柴圣超[6](2019)在《移动配体型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形貌与力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是指将纳米粒子作为分散相引入到聚合物基体所形成的复合材料,这类材料集成了无机组分与聚合物组分的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在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中,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组装形貌与材料性能的关系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尤其是纳米粒子与基体的界面浸润性调控、纳米粒子在基体中的多尺度精准组装等科学问题的解决是优化复合材料宏观性能的前提。基于上述背景,我们将研究出发点定位在发展一种能够实现纳米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多尺度多级组装的新策略。我们提出,可采用非共价型配体去接枝纳米粒子,来提高配体链在粒子表面的可移动性,促使配体链与粒子核在微相分离过程中达到焓与熵的平衡,并通过优化二者体积分数来获得这类接枝粒子在本体以及在聚合物基体中形成丰富的多级组装形貌。在具体的实验设计中,我们选用纳米尺寸的多金属氧簇阴离子作为模型粒子,通过静电作用在其表面接枝了带有阳离子端基的聚合物链,系统研究了这类接枝粒子的本体自组装行为、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多级组装行为以及对聚合物基体的力学增强作用,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叁个方面:第一,研究了可移动型配体对粒子各向异性组装的影响。我们合成了一端为叁硫酯,一端为季铵盐的链转移试剂,将其通过静电作用修饰在直径为1 nm的类球形多金属氧簇[SiW_(12)O_(40)]~(4-)表面,然后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方法接枝了不同长度的窄分布的聚苯乙烯链。这种离子型接枝的方式能够使接枝端基在粒子表面移动。当粒子由于核-核聚集作用接近时,接枝链可以发生空间重排而降低熵损失,因此有利于粒子发生更大程度的各向异性组装。另外,我们通过改变接枝链的聚合度,能够较精准的调控链与簇的体积比,从而使该类接枝粒子展现出类似于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行为:即随着链体积分数的增加,粒子组装形貌从层状相转变为六方柱状相,最后为无序球相。第二,研究了配体可移动型粒子在聚苯乙烯基体中的组装形貌。从组装结构为层状相、柱状相、无序球状相的粒子中各选一个作为代表,将其作为自组装型填料复合到聚合物基体中,通过电子透射显微镜和小角X射线散射观察了叁类粒子的形貌演化过程,分别得到了微米尺寸的片状形貌、网络状形貌、以及各向同性的球状形貌,这些形貌均展现出多级结构:即由10纳米以下的粒子阵列作为结构基元堆积而成。第叁,研究了粒子组装体宏观形貌与材料力学性质的关系。通过变频和阶跃流变测试分析了贯通型和非贯通型的粒子组装形貌所导致的力学性质差异,发现了贯通结构对复合材料的力学增强效应,并深入探讨了受力状态下粒子组装形貌的转变。总之,我们通过移动型配体方式降低了粒子表面接枝链重排的熵损失,促使粒子在聚合物基体中发生各向异性的有序组装,实现了对粒子空间排布的多尺度调控,这些结果为制备具有多级可控形貌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新策略。(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思睿[7](2019)在《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接枝的氯化钠纳米粒子的合成及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化钠作为人们每天必须摄取的调味品,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过度食用盐一直是全球面临的问题,它使人们增加了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肾衰竭等患病风险。因此,减少日常生活中食盐的摄入量已成为关注人类饮食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氯化钠在储存过程当中,易受潮湿空气中水分的影响而发生结块和潮解现象,为后续应用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本论文的工作意义在合成可食用的纳米级食盐,应用于表面撒盐类食物中,如薯片、饼干和坚果等。利用纳米粒子比表面积大、溶解速率快的特点,提高单位时间内人们对咸味的感知能力,从而减少食盐的过量摄入。同时,合成的纳米级氯化钠由于表面存在配体的保护作用,其抗湿性能、抗结块性能也显着提高。本论文的具体工作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工作中,我们以聚乙二醇为配体,在超声的条件下利用配体辅助再沉淀法成功地制备出形貌均一、分散性好、产量高的氯化钠纳米粒子。利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EDS能谱分析等表征方法确定该粒子是以{100}晶面为主的单晶结构。通过改变氯化钠的浓度、配体聚乙二醇的分子量及浓度,对氯化钠纳米粒子的尺寸进行有效调控。此外,我们对粒子表面的配体聚乙二醇进行表征,类比超分子化学中冠醚与钠离子之间的作用力,提出了聚乙二醇与氯化钠之间的离子-偶极相互作用力,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光电子能谱验证了聚乙二醇中的氧原子与氯化钠中的钠离子相互作用力的存在。在该作用力的基础上达成一系列生物相容性聚合物配体的普适性,可赋予氯化钠纳米粒子不同的表面性质,为后续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部分工作中,我们表征了聚乙二醇接枝的氯化钠纳米粒子的溶解速率和抗湿性能。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导率仪、激光刻蚀ITO微型电极和SBFI-PVA水凝胶的荧光成像四种表征手段,分析对比了纳米级别和微米级别的氯化钠粒子的溶解速率,揭示了氯化钠纳米粒子溶解速率更高的特点。并且,我们从氯化钠的吸湿曲线、吸湿后粒子的宏观性状和微观结构叁个方面,探究了有配体保护的氯化钠纳米粒子和无配体保护的氯化钠颗粒的抗湿性能,证明了配体对于提高氯化钠抗湿性能的重要性。综上所述,本论文制备了生物相容性聚合物配体接枝的氯化钠纳米粒子,该纳米粒子结合了溶解速率快与抗湿性能强的两方面优势,在纳米食盐的普及方面存在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29)

张翠姣[8](2019)在《功能性共轭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荧光共轭聚合物(CPs)受到了研究者们的喜爱。由于荧光量子产率很高,光稳定性能较好,生物相容性优异等优点,在光学成像、化学生物传感等领域被大量研究。但比起传统的无机染料材料,共轭聚合物纳米粒子(CPNs)凭借着发光稳定、毒性低和易于功能化等优势,被研究者们在生物医学方面广泛的研究。本论文基于CPNs,建立了简便、快速、灵敏的检测叁聚氰胺、叁价铁离子、抗坏血酸、多巴胺、谷胱甘肽的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报道了一种基于CPNsⅠ(叁苯胺双醛与磷酸酯的共聚物)和金纳米颗粒(AuNPs)之间的共振能量转移(FRET)来检测叁聚氰胺的传感系统。CPNsⅠ作为供体和带负电荷的AuNPs作为受体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结合在一起,使CPNsⅠ荧光猝灭。添加叁聚氰胺后,由于叁聚氰胺与AuNPs之间的N-Au相互作用,使CPNsⅠ表面释放出AuNPs并聚集,导致CPNsⅠ荧光逐渐恢复。这种技术也可用于检测婴幼儿奶粉中的叁聚氰胺。(2)研究了一种基于羧基化的CPNsⅡ(辛基咔唑与磷酸酯的共聚物)特异性的检测铁离子之后,检测抗坏血酸。铁离子使分散的CPNsⅡ聚集,导致CPNsⅡ荧光猝灭。抗坏血酸的加入将叁价铁离子还原成亚铁离子,使得该体系荧光恢复。该技术实现了维生素C咀嚼片中检测抗坏血酸。(3)直接采用CPNsⅡ检测水溶液中的多巴胺,构建了一种非常简单、快速和准确的荧光检测技术。并将该方法用于小鼠血清中多巴胺的检测。(4)将二氧化锰用做荧光猝灭剂,首先猝灭了CPNsⅡ的荧光,而后由于谷胱甘肽的加入,导致该体系的荧光恢复,设计了一种“turn-off-on”的荧光检测技术。并最终实现了小鼠血清中谷胱甘肽的检测。(本文来源于《齐鲁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9)

陈晓涵,曾瑞,刘昊,史珍珍,霍文波[9](2019)在《双金字塔型Au@ZnO核-壳纳米粒子作为阴极修饰层的反向聚合物-非富勒烯基太阳能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尖锐棱角金属纳米粒子的等离子体效应和ZnO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优异的电子收集能力,设计并合成了多功能的双金字塔型Au@ZnO核-壳纳米粒子。电子迁移率,激子解离和时间分辨光致发光测试表明Au@ZnO能够提高近红外光谱的响应并能有效地从活性层中提取电子。这些特征显着的提升了载流子的传输而且能使电荷快速转移至电极。以Au@ZnO作为阴极修饰层的PBDTBDD:ITIC和PBDB-TF:IT-4F的反向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高达10.88%和13.67%。该器件的性能高于没有使用Au@ZnO作为阴极修饰层的器件,参比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仅为9.09%和11.86%。结果表明,为了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性能,设计具有强电子提取能力和等离子体特性的多功能的阴极修饰层具有巨大潜力。(本文来源于《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5-25)

赵磊,谭昊轩,王景红,朱琳,郑宇飞[10](2019)在《接枝聚合物纳米粒子制备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综述可控/活性可控自由基聚合方法在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合物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SI-ATRP),表面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Sl-RAFT)法,表面引发的氮氧自由基聚合(SI-NMRP)法和引发转移终止剂法(Iniferters)在制备复合材料中的进展,同时介绍该复合材料的潜在应用。(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聚合物纳米粒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合成了3-溴丙基-5,5-二甲基海因,并成功接枝到聚乙烯亚胺改性的Fe_3O_4@SiO_2表面,经氯化处理得到季铵化卤胺聚合物改性Fe_3O_4@SiO_2纳米粒子。采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Zeta电位分析仪、振动样品磁强计对样品进行结构、形貌及性能表征。样品具有超顺磁性,能够在外加磁场下快速从溶液中分离出来。抗菌测试结果表明,氯化后样品协同季铵盐和卤胺抗菌机理、抗菌效果比未氯化样品好,同细菌接触30 min之内,可使10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失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聚合物纳米粒子论文参考文献

[1].林众,张崇华,薛明菊,张培盛,陈建.AIE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2019

[2].肖凌寒,李娜,卜聃琳.季铵化卤胺聚合物改性Fe_3O_4@S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抗菌性能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9

[3].吴永忍,陈顺,陈卓,冯锐,董丽杰.CuFe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聚合物复合涂层的抗细菌粘附性[J].功能材料.2019

[4].施申伟.抗菌杂化SiO_2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改性聚合物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9

[5].王雪飞.类黑色素纳米粒子的制备及改性聚合物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9

[6].柴圣超.移动配体型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形貌与力学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李思睿.生物相容性聚合物接枝的氯化钠纳米粒子的合成及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9

[8].张翠姣.功能性共轭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9

[9].陈晓涵,曾瑞,刘昊,史珍珍,霍文波.双金字塔型Au@ZnO核-壳纳米粒子作为阴极修饰层的反向聚合物-非富勒烯基太阳能电池[C].第六届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

[10].赵磊,谭昊轩,王景红,朱琳,郑宇飞.接枝聚合物纳米粒子制备及应用[J].应用化工.2019

论文知识图

结构特点示意图聚合物微球负载Pd纳米粒子前后的照片两亲性聚合物的双控可逆自组装...金纳米粒子的可逆聚集-解离示意图复合薄膜的表面形貌

标签:;  ;  ;  ;  ;  ;  ;  

聚合物纳米粒子论文_林众,张崇华,薛明菊,张培盛,陈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