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磷酸酯论文_李梓源,张晓岩,李金凤,蒋巍

导读:本文包含了环磷酸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酸酯,丙烯酰胺,甲基,内酯,穿心莲,阻燃,硅烷。

环磷酸酯论文文献综述

李梓源,张晓岩,李金凤,蒋巍[1](2019)在《阻燃剂季戊四醇螺环磷酸酯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季戊四醇、叁氯氧磷为原料,合成了季戊四醇二磷酸酯二磷酰氯,再与对甲酚反应合成了阻燃剂季戊四醇螺环磷酸酯。探讨了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中间体和阻燃剂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10℃的条件下,原料配比为1∶5,反应6 h时,中间体收率可达64. 7%;在中间体配比为1∶2时,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5 h时,阻燃剂收率可达74. 9%。熔点测试表明:阻燃剂熔点高于中间体。并对阻燃剂进行了红外结构测试。(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9年22期)

刘红霞,王大元,江涛[2](2016)在《喜树碱环磷酸酯前药的合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抗肿瘤药物喜树碱的靶向作用,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喜树碱的环磷酸酯前药。以间氯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过缩合、还原反应,制备了1-间氯苯基-1,3-丙二醇(2),研究了反应温度对缩合反应的影响。将其与对硝基苯二氯磷酸酯反应合成了制备环磷酸酯前药的重要中间体1-间氯苯基-1,3-丙基环磷酸酯(3),再以10-羟基喜树碱为底物,与中间体3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喜树碱环磷酸酯前药(4)。探讨了两种催化剂对目标产物喜树碱环磷酸酯前药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叔丁基氯化镁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时间缩短到24 h,产物收率42.5%。中间体及产物结构经~1H NMR表征。(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6年10期)

林嘉伦[3](2016)在《基于双(4-氨基苯基)螺环磷酸酯(BPPA)的后扩链阻燃水性聚氨酯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卤阻燃水性聚氨酯是水性聚氨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经过阻燃改性的水性聚氨酯会有更大的应用范围与更好的应用前景。在各种阻燃改性方法中,后扩链阻燃改性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阻燃性能,而且操作简单,溶剂消耗量少,可以得到高力学性能的水性聚氨酯。为了提高水性聚氨酯的阻燃性能,本文先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含磷二胺类阻燃剂双(4-氨基苯基)螺环磷酸酯(BPPA),然后使用BPPA进行后扩链,分别制备了BPPA后扩链阻燃水性聚氨酯(B-WPUs),ExolitOP550进行软段阻燃改性的软段改性BPPA后扩链阻燃水性聚氨酯(B-SWPUs),Fyrol-6进行硬段改性的硬段改性BPPA后扩链阻燃水性聚氨酯(B-HWPUs)。使用红外光谱和EDS对结构进行了表征;测试了乳液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和稳定性;对胶膜的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热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TGA,TG-FTIR,固相分解产物的红外光谱分析了热降解过程,探究了BPPA后扩链对水性聚氨酯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将B-WPUs,B-SWPUs,B-HWPUs应用于织物涂层剂,对涂覆后的织物进行了手感及涂层量,牢度,断裂强力,阻燃性能,耐静水压性能的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叁个体系的后扩链阻燃水性聚氨酯均已成功制备,含磷量与理论值相差不大;随着BPPA加入量的提升,水性聚氨酯的乳液粒径增加,乳液的稳定性略有下降,但整体上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随着BPPA含量的增多,水性聚氨酯胶膜的拉伸强度提高,断裂延伸率下降,当后扩链比相同时,拉伸强度大小顺序为BHWPUs>B-WPUs>B-SWPUs;阻燃性能方面,随着BPPA加入量增多,LOI和UL-94结果不断提高,当后扩链比为80%时,B-WPUs的LOI达到了29.0%,UL-94达到了V-1级,B-SWPUs的LOI达到了30.9%,UL-94达到了V-0级,B-HWPUs的LOI达到了30.2%,UL-94达到了V-0级。TGA测试表明,相比于B-WPUs,B-SWPUs和B-HWPUs热分解温度均有所降低,随着BPPA的增加,促进了水性聚氨酯的热分解,同时使后扩链阻燃水性聚氨酯的残炭量大幅增加;TGA,TG-FTIR,固相分解产物的红外分析的结果表明,各体系后扩链阻燃水性聚氨酯的分解主要分为两步:(1)硬段的分解,在此阶段中,首先发生有机磷阻燃剂的分解(BPPA,ExolitOP550,Fyrol-6),分解为聚磷酸或聚苯基磷酸,然后发生的是硬段分解为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及二氧化碳的过程。(2)软段的分解,主要是聚醚多元醇分解为小分子的醚、醛、酮及少量的烯烃,同时形成炭层。织物涂层测试结果表明:随着BPPA的增加,手感变为硬、干爽,织物的阻燃性能、断裂强力均得到了提高,B-HWPUs和B-SWPUs在后扩链比为80%时,垂直燃烧性能均能达到GB/T5455–1997 B1级标准,但耐静水压性能和牢度均有所下降。其中,在相同扩链比下耐静水压能力排序为B-WPUs>B-HWPUs>B-SWPUs,阻燃能力排序为B-SWPUs>B-HWPUs>B-WPUs。(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6-06-01)

郭海慧,黄惠明,吕巧莉,熊胜涛,李少华[4](2015)在《新型穿心莲内酯环磷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穿心莲内酯为先导化合物,在其3-位和19-位进行结构修饰,设计并合成了8个新型的穿心莲内酯环磷酸酯类衍生物(3a~3h),其结构经FT-IR和ESI-MS表征。用MTT法研究了3a~3h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11,12-脱水(-1-对甲氧基苯酚)-3,19-环磷酸酯穿心莲内酯(3g)对舌癌细胞(Tca-8113)的抑制作用最强,用药量为1.0×10-4mol·L-1时,3g的抑制率为35.16%。(本文来源于《合成化学》期刊2015年09期)

陈淑慧,李少华,彭小东[5](2015)在《11,12-脱水-二(2-氯乙基)氨基-3,19-环磷酸酯穿心莲内酯抗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脱水穿心莲内酯衍生物[11,12-脱水-二(2-氯乙基)氨基-3,19-环磷酸酯穿心莲内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SGC7901细胞,加入11,12-脱水-二(2-氯乙基)氨基-3,19-环磷酸酯穿心莲内酯中,分别设置20、40、60、80和100μmol·L-1 5个药物浓度组;不加11,12-脱水-二(2-氯乙基)氨基-3,19-环磷酸酯穿心莲内酯的单纯细胞为空白对照组,分别置于培养箱孵育24、48、72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与细胞活力;采用Transwell小室测定24h后SGC7901细胞的侵袭能力,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48h细胞增殖与迁移相关蛋白Akt、p-AKT、JNK、p-JNK、MMP-2、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20、40、60、80和100μmol·L-1 5个药物浓度组能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P<0.01)。空白对照组迁移和侵袭能力无显着变化,11,12-脱水-二(2-氯乙基)氨基-3,19-环磷酸酯穿心莲内酯(40μmol·L-1组)处理SGC790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采用11,12-脱水-二(2-氯乙基)氨基-3,19-环磷酸酯穿心莲内酯(40μmol·L-1)处理SGC7901细胞48h后,可明显抑制p-AKT、p-JNK、MMP-2及MMP-9的表达水平。结论 11,12-脱水-二(2-氯乙基)氨基-3,19-环磷酸酯穿心莲内酯可降低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AKT、p-JNK、MMP-2、MMP-9蛋白的表达。(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周羿凝,许苗军,孙才英[6](2015)在《N-羟甲基丙烯酰胺螺环磷酸酯的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羟甲基丙烯酰胺(NMA)和螺环磷酰二氯(SPDPC)为原料,合成了N-羟甲基丙烯酰胺螺环磷酸酯(SPMA)。通过紫外光谱跟踪了反应进程,确定了反应时间和反应机理。结果发现,反应1 h体系达到最佳平衡状态;反应首先发生在NMA的—NH—上,而NMA的—OH通过平衡反应与SPDPC作用,生成了最终产物。所得产品SPMA熔点为126~130℃,其结构用傅里叶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用TG法测定了SPMA的热稳定性,发现SPMA初始分解温度(失重3%时的温度)为313℃,最大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为343℃,800℃下仍残留32.6%,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成炭性能。用SPMA阻燃整理棉布,载药量为5%时,极限氧指数提高2%,续燃和阴燃时间缩短70%以上。(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5年08期)

陈佩佩[7](2015)在《螺环磷酸酯阻燃剂的合成及阻燃PP力学性能构效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丙烯高分子材料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基于其优良的透明性、耐化学性、耐热性、耐折迭性及高强度等优点,已将其广泛的应用于汽车、电器、纺织、国防、医疗卫生器材、复合涂层、打包带等领域。然而其为可燃性物质,极易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热,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地威胁,为了减少火灾发生,来自全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致力于阻燃材料的研究,研发了一系列阻燃性能良好的阻燃剂。由季戊四醇与叁氯氧磷或叁氯化磷反应得到的一系列螺环磷(膦)酸酯阻燃剂比脂肪类磷酸酯阻燃剂具有更加优良的阻燃性、热稳定性、耐水解性,其作为新型高效的磷系阻燃剂被广泛的应用于聚烯烃、聚酯等高聚物的阻燃中,其在赋予材料良好的阻燃性能的同时并不会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本文首次采用离子液体[BMIM]BF4作催化剂及溶剂合成了氯化螺环磷酸SPDPC,用FTIR、1HNMR等表征了其结构;采用正交实验得到了最优合成条件,即n(PER):n(POCl3)=1:2.2, m([BMIM]BF4):m(PER)=2.5:1, T=40℃, t=7h,产率为66%;循环利用[BMIM]BF4合成SPDPC,循环使用3次仍保持较高的产率;推导了[BMIM]BF4催化合成SPDPC的机理,其表现Lewis酸性。合成了螺环磷酰苯酚酯,采用FTIR、1HNMR、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其结构。分子式为C17H1O8P2,Mr=412.25,属于正交晶系,Pan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1529(2)nm,b=0.61851(12)nm,c=2.6164(5)nm, α=90°,β=90°, γ=90°, V=1865.8(6)A3。首次使用新方法合成了螺环磷酰四氢吡咯烷酯,FTIR、1HNMR、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了其结构;采用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优合成条件:丙酮为溶剂,n(中间体):n(四氢吡咯)=1:2.2;v(丙酮):v(四氢吡咯)=54.6:1;反应时间为6h,静置一夜处理产物。产率为90%以上。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3H24N2O6P2,Mr=366.28,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α=1.10798(15)nm,b=0.59861(10)nm, c=2.5807(4)nm, a=90°, β=98.765(11)°, γ=90°用螺环磷酰四氢吡咯烷酯TPSP阻燃PP,添加量为15%时,弯曲强度为42.245MPa,与纯PP相比上升了13.7%;拉伸强度为28.540MPa,上升了15.40%;冲击强度为2.940kJ·m-2,下降了16.4%,而LOI为20.4%;基于TPSP晶体数据分析了其空间结构并推导了TPSP的构效机理;比较了螺环磷酰四氢吡咯烷酯TPSP、螺环磷酰双氰胺酯SPDC、螺环磷酰苯代叁聚氰胺酯TSPB阻燃PP的热力学性能并猜想了SPDC、TSPB的空间结构及构效关系。(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5-04-01)

葛燕梅,董信,王彦林[8](2014)在《阻燃成炭剂二甲基硅氧基双笼环磷酸酯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1-氧基磷杂-4-羟甲基-2,6,7-叁氧杂双环[2.2.2]辛烷(PEPA)与二甲基二氯硅烷反应合成阻燃成炭剂——二甲基硅氧基双笼环磷酸酯,即二甲基硅酸二{1-氧基磷杂-2,6,7-叁氧杂双环[2.2.2]辛烷-(4)-甲}酯(DSDE)。考察了不同溶剂、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对产物产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反应条件是PEPA与二甲基二氯硅烷的摩尔比为2.16∶1,产率达92.6%。通过FTIR、1HNMR、元素分析、差热分析及极限氧指数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及性能。研究表明,目标产物有较好的阻燃成炭性和热稳定性。(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4年11期)

李泓成,刘吉平,苏岩,李小庆[9](2014)在《螺环磷酸酯阻燃剂的研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螺环磷酸酯阻燃剂起到阻燃、增塑双重功效,对环境危害较小,能有效降低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减少有毒气体及烟释放量,是很好的卤系阻燃剂替代产品。综述了螺环磷酸酯阻燃剂的研究现状,包括螺环磷酸酯中间体的合成方法、螺环磷酸酯衍生物的研究进展,并对螺环磷酸酯阻燃剂目前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展望了螺环磷酸酯阻燃剂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2014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05-11)

蔡湘[10](2014)在《新型环磷酸酯模拟物-α,α-二氟亚甲基膦内酯的合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磷酸酯模拟物的研究在开发酶抑制剂以及阐述生物体内分子间相互作用过程方面一直备受人们关注。尽管运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得到的α,α-二氟亚甲基膦酸酯在开链磷酸酯模拟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环磷酸酯模拟物α,α-二氟亚甲基膦内酯的合成方法以及生物活性研究至今报道较少。本论文旨在利用高反应活性的α,α-二氟亚甲基-β-联烯膦酸酯为含氟砌块,通过对其分子内关环反应的研究发展合成α,α-二氟亚甲基膦内酯的新方法,并拓展该方法到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核苷酸类似物的合成中,为开发新型酶抑制剂和进一步拓宽含氟环膦酸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打下基础。本论文主要分为叁部分:1.卤化铜参与的α,α-二氟亚甲基膦酸单酯的分子内环化反应研究首次研究了α,α-二氟亚甲基-β-联烯膦酸单酯在卤化铜参与下的卤环化反应,高选择性地合成了六元环状的γ-溴代、氯代的α,α-二氟亚甲基膦内酯,其中氯化铜参与的环化反应,合成了以往用较弱的亲电试剂如(Cl2和NCS)不能得到的氯环化产物。2.Pd催化的α,α-二氟亚甲基膦酸二酯与芳基硼酸的芳基氢化反应研究首次通过对α,α-二氟亚甲基-β-联烯膦酸二酯在金属钯催化下与芳基硼酸的芳基氢化反应的研究,实现了在以Pd(OAc)2/PPh3为催化剂,无酸、碱添加的条件下,高产率高立体选择性地得到了 E构型的芳基氢化产物,但由于时间的关系,对该底物分子内的环化反应研究尚未开展。3.拓展卤环化反应到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核苷酸类似物合成中,我们通过五步反应成功合成了相应的尿嘧啶核苷酸类似物。(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4-04-30)

环磷酸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抗肿瘤药物喜树碱的靶向作用,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喜树碱的环磷酸酯前药。以间氯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过缩合、还原反应,制备了1-间氯苯基-1,3-丙二醇(2),研究了反应温度对缩合反应的影响。将其与对硝基苯二氯磷酸酯反应合成了制备环磷酸酯前药的重要中间体1-间氯苯基-1,3-丙基环磷酸酯(3),再以10-羟基喜树碱为底物,与中间体3合成了目标化合物喜树碱环磷酸酯前药(4)。探讨了两种催化剂对目标产物喜树碱环磷酸酯前药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叔丁基氯化镁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时间缩短到24 h,产物收率42.5%。中间体及产物结构经~1H NMR表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磷酸酯论文参考文献

[1].李梓源,张晓岩,李金凤,蒋巍.阻燃剂季戊四醇螺环磷酸酯的合成[J].广州化工.2019

[2].刘红霞,王大元,江涛.喜树碱环磷酸酯前药的合成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6

[3].林嘉伦.基于双(4-氨基苯基)螺环磷酸酯(BPPA)的后扩链阻燃水性聚氨酯的合成、表征及应用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

[4].郭海慧,黄惠明,吕巧莉,熊胜涛,李少华.新型穿心莲内酯环磷酸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J].合成化学.2015

[5].陈淑慧,李少华,彭小东.11,12-脱水-二(2-氯乙基)氨基-3,19-环磷酸酯穿心莲内酯抗胃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机制研究[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

[6].周羿凝,许苗军,孙才英.N-羟甲基丙烯酰胺螺环磷酸酯的合成及表征[J].精细化工.2015

[7].陈佩佩.螺环磷酸酯阻燃剂的合成及阻燃PP力学性能构效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

[8].葛燕梅,董信,王彦林.阻燃成炭剂二甲基硅氧基双笼环磷酸酯的合成[J].精细化工.2014

[9].李泓成,刘吉平,苏岩,李小庆.螺环磷酸酯阻燃剂的研究与展望[C].2014年全国阻燃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4

[10].蔡湘.新型环磷酸酯模拟物-α,α-二氟亚甲基膦内酯的合成[D].南京师范大学.2014

论文知识图

环糊精为基础的金属水解酶模型和P16S肝微粒体代谢释放GA的浓度...和P16S肝微粒体释放曲线和P17S肝微粒体代谢的浓度-时间...和P17S肝微粒体代谢释放OA的浓度...和P17S肝微粒体释放曲线

标签:;  ;  ;  ;  ;  ;  ;  

环磷酸酯论文_李梓源,张晓岩,李金凤,蒋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