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刚度折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刚度,挠度,组合,系数,预应力,钢板,损伤。
刚度折减论文文献综述
姚春江[1](2019)在《基于钢横梁刚度折减的钢板组合梁地震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非支撑横梁体系作为一种新型钢-混组合梁形式,由于在跨中横梁位置取消了剪力钉连接,横梁仅作为连接双钢主梁稳定作用。本文针对不同刚度钢横梁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特性及非线性时程地震响应规律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地震场地危险性分析及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方法,获得钢横梁刚度对于墩底内力、支座位移等工程需求参数风险曲线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工程与建设》期刊2019年04期)
赵娜,王来贵[2](2019)在《基于刚度系数折减率的软岩蠕变变形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软岩蠕变变形过程中岩体抵抗变形能力降低的程度,将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切线模量相对于初始模量的改变量与初始模量的比值定义为刚度系数折减率,分析了软岩单轴压缩荷载及软岩蠕变变形过程中刚度系数折减率的变化规律。软岩单轴压缩荷载下,切线模量随着应变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刚度系数折减率随着应变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即随着变形的增大,软岩试件抵抗变形的能力逐渐降低。软岩蠕变过程中刚度系数折减率曲线也可以划分为叁个阶段:在初始蠕变阶段瞬时弹性变形使得软岩刚度系数折减率迅速降低;在等速蠕变阶段平稳下降之后进入加速蠕变阶段,下降速率迅速增大。软岩刚度系数折减率的分析可为岩体蠕变过程中变形特性及变形控制分析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杨家彦,王磊[3](2019)在《基于刚度折减和预应力损失估算的叁跨连续刚构桥承载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后期挠度过大的叁跨连续刚构桥为工程背景,依据实际检测结果,通过建立模型,考虑刚度折减和预应力损失估算对结构的承载能力进行计算分析,为同类型桥梁的计算分析、承载能力评估提供借鉴与参考。(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期刊2019年07期)
曹胜涛,杨志勇,乔保娟,李志山[4](2019)在《考虑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的设计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混凝土材料刚度退化和能量等效的原则,提出了考虑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设计模型的确定方法,并将本文方法在非线性分析软件SAUSAGE和结构设计软件SATWE中完成开发实现。结合某超高层剪力墙结构在小震、中震、大震作用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得到了此结构考虑连梁刚度折减的设计模型。通过结构设计软件SATWE完成此设计模型的等效线性时程分析;通过与非线性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9年13期)
赵龙,陈亮,胡章亮[5](2019)在《考虑剪力钉刚度折减的钢板组合梁概率地震需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剪力钉作为钢板组合梁中主要连接构件,其连接性能决定二者的组合效应,剪力钉的刚度将影响到整个桥梁结构的动力响应。采用SAP2000建立钢板组合梁全桥抗震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剪力钉剪切刚度对于钢板组合梁动力特性敏感性。同时进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并通过概率地震需求分析方法,获得剪力钉剪切刚度对支座位移、桥墩墩底弯矩、剪力钉滑移值等工程需求参数(EDP)风险曲线影响规律。(本文来源于《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期刊2019年03期)
肖从真,邓飞[6](2018)在《框架-核心筒结构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取值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框架-核心筒结构,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取值的大小会影响结构的抗侧刚度与地震响应,从而影响到地震作用在核心筒与框架之间的分配比例,最终将影响连梁的设计内力和配筋。首先改进了预设屈服模式设计方法,在一次设计后,通过设防烈度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计算各连梁的实际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并利用该系数对结构进行二次设计。通过对比罕遇地震下结构弹塑性性能,发现二次设计后,结构的最大基底剪力和最大层间位移角均有所减小,且剪力墙的损伤程度得到改善,而二次设计对结构的配筋量无显着影响。其次,探究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初始值对设计结果的影响。计算表明,当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初始值分别为0. 7、0. 6和0. 5时,经过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分析,各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的计算值相差较小,二次设计后的配筋量亦较为接近,说明该设计方法受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初始值的影响较小。最后,研究了改进的预设屈服模式设计方法的迭代收敛性,结果表明,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的计算值随着迭代设计次数的增加而逐渐收敛于一系列稳定的值,并且该值与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的初始值无关。通过计算发现,迭代设计的收敛性较快,一般进行两次迭代即可使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的取值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魏霞,梁清宇,张剑,殷王华,江雷[7](2018)在《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刚度折减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刚度折减效应展开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对带裂缝工作阶段刚度求解的主要方法(穆拉谢夫方法、D.E.Branson方法等)进行了论述。以某高速公路某大桥的预应力混凝土引桥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加载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的边梁是较危险的梁,比较容易出现裂缝等损伤现象,边梁破损会对整个结构产生较大影响;相比次边梁、中梁开裂而言,边梁开裂最为危险,不仅会使边梁本身偏不安全,也会使得次边梁、中梁较不安全,从而影响整个结构的安全性。该研究结论可供工程设计和工程检测参考。(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8年05期)
侯晓武,王莹,杨志勇[8](2018)在《弹塑性分析确定连梁刚度折减系数方法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震或大震作用下,通过连梁的损伤耗能保证主体结构的安全。目前结构设计时一般对全楼采用统一的连梁刚度折减系数,这与实际结构中连梁损伤情况不符,也将影响结构中剪力墙受力。通过对结构进行弹塑性分析,得到连梁的损伤状态,进而计算得到连梁刚度折减系数。通过对实际工程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不同部位的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不同;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受初始配筋影响很小;但受地震波的影响较大,不同的地震波会得到不同的刚度折减系数。(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09期)
陶则梯[9](2018)在《基于OpenSees的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与构件刚度折减系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阶效应是结构中普遍存在的力学现象,在进行结构分析时,二阶效应对内力和变形的影响不容忽视。二阶效应泛指荷载在变形后的结构或轴力在挠曲后的构件中引起的除一阶作用效应之外的附加作用。从有关二阶效应的研究成果和各国设计规范来看,目前较为推崇的方法是考虑构件折减刚度的弹性二阶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对构件刚度进行折减来考虑其在实际受力状态下的材料非线性;通过对结构进行考虑P-(35)效应的弹性二阶分析来考虑其几何非线性。该方法也被我国2010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所采纳。分析表明,当选用了合理的构件综合刚度折减系数,该方法的计算精度和效率足以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1997年至2004年,白绍良教授带领的团队(本文作者的导师是参加人之一)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后来被我国混凝土规范所采纳沿用至今的框架结构构件刚度折减系数方案,但当时的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低矮框架结构,在基于变形能等效原则基础上确定的框架梁柱的折算刚度,虽然与美国和新西兰规范也做过对比,但是毕竟研究对象有局限,分析的手段与方法也较为陈旧,当时所提出的刚度折减系数需要重新审视。本文首先选用经过试验验证的面向对象的开源有限元程序OpenSees来模拟实际工程的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并和考虑构件折减刚度的弹性二阶分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以此来验证校核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不同结构构件刚度折减系数取值的合理性。具体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1、通过对4根悬臂柱和2个单层单跨框架试验的模拟分析,验证了OpenSees对模拟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的有效性。并通过在梁、柱端部添加零长度单元来考虑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效应,实现了模拟对象的极限承载力及其对应的柱顶水平位移的更精确模拟。2、完成了3榀源于实际工程的RC框架结构的非线性分析,并和现行美国规范和中国规范所提构件刚度折减系数取值方案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低矮框架结构,不管是采用美国规范构件刚度折减方案还是中国规范构件刚度折减方案,其弹性二阶的分析结果不论位移还是内力都吻合良好;对高柔框架,非线性的位移和内力结果比折减刚度弹性二阶分析的较大,内力的对比差异主要体现在底层柱端控制弯矩,表现为非线性比折减刚度弹性二阶分析的结果大了20%左右。因此对高柔框架而言现行规范刚度折减系数取值整体偏大,一定程度上低估了结构几何非线性的不利影响。3、由于02版混凝土规范在引进考虑刚度折减的弹性二阶分析方法时,没有对剪力墙以及框架剪力墙结构展开相应的背景研究。本文采用综合框架和综合剪力墙的概念设计了2榀RC框-剪结构,通过这2榀框剪结构的非线性分析,并和现行美国规范和中国规范所提构件刚度折减系数取值方案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对框剪结构而言,不同的框架占比(框架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占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比例)其非线性分析与采用统一刚度折减系数的弹性二阶分析所表现的规律不尽相同,当框架占比较大时,框架部分非线性分析的结果在内力上较弹性二阶分析结果大,当框架占比较少时,框架部分非线性分析的结果在内力上较弹性二阶的小,因此框架部分应按不同的框架占比考虑不同的刚度折减方案。对剪力墙部分,不同框架占比的对比结果差距都较小,可以统一采用同一个刚度折减方案。(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王立宪,李明达,狄生奎[10](2018)在《基于改进折减刚度法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挠度可靠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改进折减刚度法计算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抗弯刚度,依据挠度限值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功能函数,结合验算点法编制Matlab程序,通过算例对钢-混凝土组合梁计算在混凝土强度等级、计算跨度、钢材牌号、连接件数量、边界条件影响下的挠度可靠指标,并分析各随机变量对挠度可靠指标灵敏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计算跨度、边界条件对可靠指标影响较大,计算模式不定系数对可靠指标灵敏度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建筑科学》期刊2018年03期)
刚度折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软岩蠕变变形过程中岩体抵抗变形能力降低的程度,将岩石变形破坏过程中切线模量相对于初始模量的改变量与初始模量的比值定义为刚度系数折减率,分析了软岩单轴压缩荷载及软岩蠕变变形过程中刚度系数折减率的变化规律。软岩单轴压缩荷载下,切线模量随着应变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刚度系数折减率随着应变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即随着变形的增大,软岩试件抵抗变形的能力逐渐降低。软岩蠕变过程中刚度系数折减率曲线也可以划分为叁个阶段:在初始蠕变阶段瞬时弹性变形使得软岩刚度系数折减率迅速降低;在等速蠕变阶段平稳下降之后进入加速蠕变阶段,下降速率迅速增大。软岩刚度系数折减率的分析可为岩体蠕变过程中变形特性及变形控制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刚度折减论文参考文献
[1].姚春江.基于钢横梁刚度折减的钢板组合梁地震响应分析[J].工程与建设.2019
[2].赵娜,王来贵.基于刚度系数折减率的软岩蠕变变形规律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9
[3].杨家彦,王磊.基于刚度折减和预应力损失估算的叁跨连续刚构桥承载能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
[4].曹胜涛,杨志勇,乔保娟,李志山.考虑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的设计模型研究[J].建筑结构.2019
[5].赵龙,陈亮,胡章亮.考虑剪力钉刚度折减的钢板组合梁概率地震需求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9
[6].肖从真,邓飞.框架-核心筒结构连梁抗弯刚度折减系数取值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8
[7].魏霞,梁清宇,张剑,殷王华,江雷.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刚度折减效应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8
[8].侯晓武,王莹,杨志勇.弹塑性分析确定连梁刚度折减系数方法的应用[J].建筑结构.2018
[9].陶则梯.基于OpenSees的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与构件刚度折减系数研究[D].重庆大学.2018
[10].王立宪,李明达,狄生奎.基于改进折减刚度法的钢-混凝土组合梁挠度可靠度分析[J].建筑科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