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感受可视音乐带来的旋律(论文文献综述)
张春春[1](2021)在《模拟音流学图像的MIDI音乐可视化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瞿晓玉[2](2021)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可视化”探究》文中认为音乐可视化是信息可视化的一个分支,是音乐的一种表达方式。音乐可视化不仅是一个有关"美学"的议题,更是一个有关"音乐教学"的议题。音乐教学中的"可视化",包含音乐线条可视、音乐色彩可视、音乐结构可视、音乐动作可视等。
朱修缙[3](2021)在《基于自闭症儿童脑电信号的音乐调节系统》文中认为大多数的自闭症儿童对音乐具有积极回应,说明音乐治疗对于自闭症儿童具有很大的干预作用。但自闭症儿童存在的情绪问题让音乐治疗师在音乐治疗过程中也很难判断其情绪状态转变,不利于音乐治疗的进行。基于此,本文将音乐治疗方法和脑机接口技术相结合,设计了基于自闭症儿童脑电信号的音乐调节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解析自闭症儿童脑电信号,对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实现正性、中性和负性三种情绪类型的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自动播放和切换与其情绪类型对应的“同质”音乐。可以辅助音乐治疗师判断和观测患儿的情绪变化,并根据情绪识别结果把握音乐切换的时机。本文主要的工作如下:(1)针对DEAP情感数据库中的脑电信号,完成了正性、中性和负性三种情绪状态的分类。首先采用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进行去噪,然后利用小波包分解重构的方法将伪迹去除,完成信号的预处理工作,在选取6个前额区通道作为研究对象的条件下提取Delta、Theta、Alpha、Beta四个频段的频带能量特征。最后采用遗传算法参数优化后的支持向量机对正性、中性、负性样本的分类准确率达到88.80%。(2)针对自闭症儿童设计了实验采集了脑电信号,并完成了正性、中性和负性三种情绪状态的分类。在验证算法可行性后,本文根据音乐治疗的原理设计了针对自闭症儿童情绪的诱发实验,用Emotiv EPOC+脑电设备采集了一名自闭症儿童和三名成年男性的脑电数据。根据上述算法完成了正性、中性、负性三类样本的情绪识别,对于自闭症儿童脑电信号的平均识别准确率可达80.5%,而对于三名成年男性脑电信号的情绪识别准确率较高,最高可达88.30%。为后续的系统搭建训练了情绪模型,提供了数据资源。(3)本文设计了基于自闭症儿童脑电信号的音乐调节系统,设计了具有实时情绪识别和音乐播放功能的GUI界面。系统由Matlab和Python共同搭建完成,Matlab负责数据的处理和分类,Python负责各模块间的通信和实时传输、音乐自动播放和切换功能。在测试实验中,系统能够准确的实时的识别情绪,根据情绪识别结果播放切换音乐。
朱博[4](2021)在《古筝演奏对4-5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幼儿精细动作也称为小肌肉动作,主要是指幼儿通过手指及其他手部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动作能力。本研究在测评幼儿精细动作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古筝演奏培养活动,探索古筝演奏对于幼儿精细动作的影响机制,将幼儿健康领域与艺术领域充分结合,提出促进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相关建议及其策略。本研究以L省D市S园25名5岁中班幼儿为研究样本,通过运用香港协康会开发的《小肌肉发展评估表》全面评估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选取精细动作处于中等水平的2名幼儿作为个案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深入剖析古筝演奏促进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影响过程。本研究共分为“单指动作-单手动作-双手动作-全身动作”4个阶段共12周的时间,每阶段均使用与幼儿发展水平相应的古筝曲目。在古筝演奏培养活动结束后,研究者运用评估工具对全体幼儿进行后测,将两名个案幼儿的精细动作水平进行横向与纵向对比,总结古筝演奏在幼儿精细动作发展中的影响结果,主要包括幼儿古筝演奏对于精细动作发展的影响显着、幼儿古筝演奏对不同类型动作具有不同影响以及幼儿古筝演奏水平与动作发展密切相关等结论。通过系统的古筝演奏培养活动,研究者发现,古筝演奏对个体的学习以及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由此,研究者明确了古筝演奏在幼儿健康领域的基础作用、对于幼儿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以及与幼儿入学准备的内在关系。在此基础上,作为教育者的幼儿教师和家长应充分了解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强化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制定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计划,实施多样化艺术教育活动;评估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问题,发挥古筝演奏的治疗功能;奠定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基础,营造古筝演奏的学习氛围。
时红帅[5](2021)在《基于对话教学的初中听障生阅读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接触知识、了解世界。阅读既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当前初中听障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有效地使用阅读教学策略,既是实现听障生高效阅读的必要条件,也是判断听障生学习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本文针对当前初中听障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对话教学的角度入手,对初中听障生阅读教学的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有助于提高初中听障生阅读对话的有效性,进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增强听障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对初中听障生的阅读教学现状以及对话教学的特征、教学策略的类型、在阅读教学中怎样进行有效对话教学进行分析。本研究认为对话教学符合听障生的阅读习惯和生理特点,将其应用于听障生阅读教学中可以帮助听障生克服阅读障碍,有效刺激听障生的多种感官。主要研究结论为:(1)持续两年的追踪测试以及结果证明初中听障生阅读教学策略对提升听障生阅读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效能上验证了初中听障生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2)对测试主体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则是对听障生阅读教学策略及其作用进行人性化的验证,最终证明大部分听障生对阅读教学策略是持认可态度的。此外,对任课教师进行深入地访谈则进一步证明了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可视音乐、多感官训练、律动投影、心理沙盘以及唱游律动等阅读教学手段的使用对阅读教学具有辅助作用,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听障生的阅读能力,还能够很好地提升听障生的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
于斯淼[6](2020)在《缓压音乐中α脑波音乐的可视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正在面临和将要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这会导致人们产生焦虑、不安、失眠等问题,长期处于压力中且不干预压力的形成会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障碍。有研究表明,主宰人体安定平静情绪的是我们大脑内的α脑波,当α脑波凌驾于其它不安的脑波时,就能达到身心松弛、心境稳定平和,使大脑达到充满活力的效果,α脑波音乐产生的振动与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时,可以诱发并增强我们大脑中的α脑波,进而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但是只有听觉的刺激达不到积极干预的最大效果,而视觉信息占脑信息处理容量峰值,因此视听结合的效果更好。艺术治疗是心理干预的常用手段,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去找且有条件请心理治疗师,所以能在α脑波音乐的基础上加入视觉艺术设计相配合,为因压力而感到烦恼的人群提供能够规模化、便捷性高、效果好的心理引导是最终目的,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贡献一份责任。文章从视觉心理效应角度分析图形、色彩、质感、空间等方面对人的情绪影响,从图形、色彩角度探讨视觉设计与α脑波音乐的形式关联,分析α脑波音乐可使用的视觉表现形式、表现手法及表现方式,从物理和数字媒体艺术方面分析α脑波音乐的可实现路径。在α脑波音乐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音乐可视化研究,得出适合α脑波音乐使用的视觉元素、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表现方式及实现路径。该方法可为α脑波音乐的缓压效果起到促进作用,为艺术治疗的视听结合设计方法提供借鉴。
陈炎秋[7](2020)在《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文中认为当今社会的人类处于信息技术发达,知识爆发性增长的时代。如何更加高效便捷地吸收知识并将知识内化,是诸多专家与学者一直在研究的问题。可视化最早是用于科学计算领域的一门技术,依次经历了信息可视化、数据可视化及知识可视化的发展阶段,而后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为教育技术服务。可视化主要研究如何将抽象、复杂的知识或事物以清晰且富有逻辑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方便人们的读取与交流。可视化教学则是在教学中,利用一定的可视化工具或教学手段,将复杂抽象的学科知识进行视觉化处理的一种教学方式。就小学低年级学段的音乐教学而言,一方面,通过音乐可视化的教学呈现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复杂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深度理解音乐中的情感意蕴;另一方面,通过对音乐可视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小学音乐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为音乐教学方式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对于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可视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本文将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系统论述。第一部分是针对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概念及理论基础的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对可视化、可视化教学以及音乐可视化教学的概念界定做了详细阐述。其次从建构主义、视觉思维理论、联觉以及多媒体学习理论四个方面对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的理论基础做了系统研究与论述。第二部分是关于小学音乐教学与“可视化”教学相结合中,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论述。主要包括图示图谱、图像以及情境再现三个部分。其中图示主要应用了思维导图这一形式,图谱则是指音乐图谱的应用;图像内容包括图片图画、音频视频的应用;情境再现主要是对表演情境与游戏情境这两种直观的情境教学形式的应用与探讨。第三部分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可视化”的教学方式带入到小学低年级段多个领域的音乐教学实践中,对如何在小学低年段实施音乐可视化教学做了具体的论述与分析。第四部分是对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的总结与反思。凡新生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可视化教学也不例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视化的教学方式产生的优势毋庸置疑,但同时它又存在多种问题,如:学校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师对可视化教学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可视化教学技术的掌握等,都会影响可视化教学的整体效果。但从宏观角度来说,可视化作为信息技术时代的新型教学方式,其在未来教育教学中的发展仍是不可限量的。
徐林康,王翠艳[8](2019)在《可视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康复干预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通过对可视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康复干预中的应用进行梳理,阐述了可视音乐在自闭症儿童康复干预中的依据、优势、应用和面临的挑战。结合资料和自身研究提出了提高监护看管强度、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以及辅以其他治疗方式三点建议,以期发挥可视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注意力提高、身体平衡力控制、不良行为的遏制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四方面的积极改善作用。
姚钧浩[9](2019)在《音乐广播听觉文本建构研究 ——以上海流行音乐广播动感101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世纪20年代我国广播事业的兴起,音乐广播就扮演着重要地位。技术发展引起广播传播生态的巨大变革,我国音乐广播经历了综合文艺广播、专业化音乐广播和类型化音乐广播的发展阶段。媒体技术助推了传受关系的改变,单线式的大众传播逐渐转变为双向式的人际传播、社群传播的复合传播模式。技术革新影响了声音传播的表层形态和表达方式,技术为声音作品搭建了传播渠道,而声音作品的文本内容是其内在的立身之本,分析声音作品如何浸入听者内心、传播什么、怎么传播则是回归源头,探究听觉文本与传播致效的关联度,探寻听众的接收规律和声音的传播规律。本研究选取FM101.7上海流行音乐广播动感101(以下简称“动感101”)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其听觉文本所具有的特点。目前,学界对音乐广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音乐广播的生存现状、发展策略、主持人素养等方面,对于音乐广播节目内容生产、节目创作的研究较少。音乐广播与各类型广播同属声音传播的范畴,合理的听觉文本代表声音对听众的适用范围,本研究以音乐广播听觉文本建构作为方向,借助上海流行音乐广播听觉文本的成功实践,尝试为音乐广播听觉文本的合理建构找到可行之法。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梳理有关音乐广播、听觉文本的文献。第二部分,宏观层面主要放眼于音乐广播听觉文本的传播特性及频率整体特点,通过与上海台的另外三套音乐频率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动感101频率的整体风格及栏目编排特征。第三部分,中观层面聚焦于动感101栏目听觉文本的内容布局特点与主持人呈现的特征,即分析“传播什么”问题。第四部分,微观层面着力于音乐广播听觉文本的基础构成元素,将动感101中的听觉文本转换为书面文本,分析有声语言、音乐、音响在具体节目中的表达形式及效果,即分析“怎么传播”问题。第五部分,对前文的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尝试针对传统线上音乐广播,提出合理的听觉文本建构建议。
冯玲[10](2019)在《视觉文化时代的音乐“景观” ——流行音乐的视觉化传播与审美互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音乐在传播中的视觉呈现为研究对象,采用跨学科的研究视野,通过外部背景和内部文本相结合的研究思路,透视视觉文化语境中音乐传播的审美表征及权力运作,并就音乐视觉化传播的审美价值偏移与生态建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本论文的主旨,是在视觉文化的语境中,从影像传播的角度去探讨中国当下的音乐艺术,也以各媒介中的音乐视觉化传播现象为着眼点进行图像和影像文本研究。本论文的基本观点是:音乐的视觉化研究是双向的,研究者既可从视觉艺术的角度来研究当代音乐传播,也可从当代音乐的角度来研究视觉艺术,并在二者的互动中求得对视觉文化和当代音乐传播的深度阐释。在这个双向过程中,批评实践是二者互动的关键。本论文的结构依主题而设置。第一章“艺术与技术:音乐传播中的视听互动演变及形态”阐述视觉文化背景及相关概念的一般理论,注重“视”和“听”在音乐艺术发展中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第二章“文本与想象:基于静态图像与符号设计的音乐视觉传达”将从符号学的视角观察唱片封面设计和音乐表演中歌手的形象意蕴,梳理视觉化在静态音乐传达中的意义;第三章“观看与聆听:动态影像艺术中的音乐表达及视听特征”,将以动态的音乐视觉文本进行个案剖析,主要探讨MV中的影像和音乐的视听结合特征以及多媒体技术中现场音乐表演中的视觉呈现价值。第四章“合谋与斗争:音乐视觉传播中‘看’的表征及权力运作”,从音乐影像“快感”传播的角度切入,旨在剖析音乐视觉传播中“看”的权力运作,透视音乐快感传播的内在权力机制。第四章“批评与探究:音乐视觉化传播的审美价值偏移与生态建构”对音乐视觉化传播的审美价值进行批评,对审美中视听生态的良性循环进行探究。
二、感受可视音乐带来的旋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感受可视音乐带来的旋律(论文提纲范文)
(2)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可视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音乐可视化让更多人贴近音乐 |
二、音乐可视化不仅关乎“美学”,也关乎“音乐教学” |
三、音乐教学中的“可视化”探究 |
(一)音乐线条可视——直观高效 |
(二)音乐色彩可视——细致入微 |
(三)音乐结构可视——一目了然 |
(四)音乐动作可视——体验感受 |
(3)基于自闭症儿童脑电信号的音乐调节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音乐治疗相关研究现状 |
1.2.2 音乐治疗中的情绪诱发方式研究现状 |
1.2.3 情绪类型与情绪识别特征相关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基于脑电信号的情绪识别相关知识 |
2.1 大脑的结构与功能分区 |
2.2 脑电信号相关知识 |
2.2.1 脑电的特征 |
2.2.2 自闭症患者脑电特征 |
2.3 基于脑电信号的自闭症儿童情绪识别相关知识 |
2.3.1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类型 |
2.3.2 脑电信号的预处理 |
2.3.3 脑电信号情绪分类算法 |
2.4 脑电信号情绪识别存在的问题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脑电信号的情绪识别算法 |
3.1 脑电信号的预处理 |
3.1.1 数据来源和通道选择 |
3.1.2 脑电信号带通滤波去噪 |
3.1.3 小波包分解重构去除伪迹 |
3.2 脑电信号的特征提取 |
3.2.1 样本分割 |
3.2.2 特征提取 |
3.3 基于情绪脑电信号的模式识别 |
3.3.1 支持向量机 |
3.3.2 基于遗传算法的SVM参数优化 |
3.3.3 情绪分类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验设计与实施 |
4.1 实验对象 |
4.2 实验设备 |
4.3 音乐和视频素材 |
4.3.1 情绪诱发的音乐素材 |
4.3.2 情绪诱发的视频素材 |
4.4 数据采集实验流程 |
4.5 基于自闭症儿童脑电信号的情绪识别 |
4.5.1 实验数据说明 |
4.5.2 数据处理 |
4.5.3 自闭症儿童情绪样本的分类结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自闭症儿童脑电信号的音乐调节系统设计 |
5.1 系统介绍 |
5.2 系统软件设计 |
5.2.1 实时情绪识别模块的设计 |
5.2.2 音乐播放模块的设计 |
5.3 人机交互软件部分 |
5.3.1 脑电信号数据处理系统 |
5.3.2 基于EPOC+的音乐实时交互系统 |
5.4 系统整体测试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论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4)古筝演奏对4-5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概念界定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基础 |
(五)研究设计 |
二、研究过程与各阶段实施效果分析 |
(一)幼儿精细动作水平的诊断与评估 |
(二)研究对象的筛选与确定 |
(三)阶段一:单指动作阶段 |
(四)阶段二:单手动作阶段 |
(五)阶段三:双手动作阶段 |
(六)阶段四:全身动作阶段 |
三、研究结果 |
(一)幼儿古筝演奏对于精细动作发展的影响显着 |
(二)幼儿古筝演奏对不同类型动作具有不同影响 |
(三)幼儿古筝演奏水平与动作发展密切相关 |
四、教育建议 |
(一)了解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水平,强化音乐教育的促进作用 |
(二)制定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计划,实施多样化艺术教育活动 |
(三)评估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问题,发挥古筝演奏的治疗功能 |
(四)奠定幼儿精细动作的发展基础,营造古筝演奏的学习氛围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基于对话教学的初中听障生阅读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初中听障生阅读教学现状概括 |
第一节 教师的课堂阅读教学现状 |
第二节 初中听障生的课堂阅读现状 |
第三节 对话教学的研究现状 |
第四节 初中听障生阅读教学的评价标准 |
第五节 对话教学与初中听障生阅读教学的契合度 |
第二章 初中听障生阅读教学的多个障碍 |
第一节 听障生与文本的阅读对话 |
一、阅读焦虑影响抽象思维的形成 |
二、阅读恐惧阻碍自学能力的提升 |
三、阅读强迫削弱听障生的阅读兴趣 |
第二节 听障生与听障生的阅读对话 |
一、分离焦虑影响阅读交流的主动性 |
二、社交恐惧导致听障生逃避阅读交流 |
三、强迫性神经症压缩听障生的交流时间 |
第三节 教师与文本的阅读对话 |
一、重教材文本,轻辅助教学 |
二、重手语释义,轻多元表达 |
三、重知识传授,轻情感熏陶 |
第四节 教师与听障生的阅读对话 |
一、重课文教学,轻课外阅读 |
二、重分析讲解,轻朗读感悟 |
三、重整齐划一,轻个体差异 |
第三章 基于对话教学的初中听障生阅读教学策略 |
第一节 可视音乐 |
一、可视音乐概念简述 |
二、可视音乐发展简述 |
三、可视音乐在初中听障生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第二节 多感官训练 |
一、多感官训练概念简述 |
二、多感官训练体系发展 |
三、多感官训练在初中听障生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第三节 律动投影 |
一、律动投影概念简述 |
二、律动投影的辅助教学应用背景 |
三、律动投影在初中听障生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第四节 心理沙盘 |
一、心理沙盘概念简述 |
二、心理沙盘在以对话教学为基础的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特点 |
三、心理沙盘在初中听障生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第五节 唱游律动 |
一、唱游律动教学概念简析 |
二、唱游律动在初中听障生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
第四章 初中听障生阅读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分析 |
第一节 有效性分析方法 |
一、追踪测试方法 |
二、课堂实验法 |
三、访谈法及问卷调查法 |
第二节 研究假设与实验建构 |
一、实验对象 |
二、研究假设 |
三、实验建构 |
第三节 实证研究 |
一、关于实验的说明 |
二、跟踪测试及效能分析 |
三、课堂实验分析 |
四、访谈分析及问卷调查分析 |
五、实证研究结论及建议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缓压音乐中α脑波音乐的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选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音乐可视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脑波音乐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创新点 |
1.5 研究内容 |
1.6 选题研究方法 |
2 音乐可视化 |
2.1 音乐可视化原理——联觉 |
2.1.1 联觉的定义 |
2.1.2 视听联觉的概念 |
2.1.3 视听联觉的体现 |
2.2 音乐可视化的表现方式 |
2.2.1 音乐可视化的静态表现 |
2.2.2 音乐可视化的动态表现 |
2.3 音乐可视化在的应用领域 |
2.3.1 生活中的音乐可视化 |
2.3.2 艺术中的音乐可视化 |
2.3.3 医疗中的音乐可视化 |
2.4 小结 |
3 α脑波音乐可视化的设计方法 |
3.1 α脑波音乐概念及作用 |
3.2 α脑波音乐的适用对象分析 |
3.3 艺术治疗中的视觉心理效应 |
3.3.1 图形的视觉心理效应 |
3.3.2 颜色的视觉心理效应 |
3.3.3 材质的视觉心理效应 |
3.3.4 空间的视觉心理效应 |
3.4 视觉与α脑波音乐的形式关联 |
3.4.1 图形与α脑波音乐的关联 |
3.4.2 颜色与α脑波音乐的关联 |
3.5 α脑波音乐的视觉表现形式 |
3.5.1 α脑波音乐的具象表现 |
3.5.2 α脑波音乐的抽象表现 |
3.6 α脑波音乐的视觉表现手法 |
3.7 α脑波音乐的视觉表现方式 |
3.7.1 多维度视觉表现 |
3.7.2 沉浸式视觉表现 |
3.8 小结 |
4 α脑波音乐可视化实现路径 |
4.1 α脑波音乐可视化的物理实现 |
4.2 α脑波音乐可视化的数字艺术实现工具 |
4.2.1 视觉图形技术实现工具 |
4.2.2 交互类技术实现工具 |
4.3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7)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研究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 |
(二)国内研究 |
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可视化 |
二、可视化教学 |
三、音乐可视化教学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建构主义 |
二、视觉思维理论 |
三、联觉 |
四、多媒体学习理论 |
第二章 “可视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呈现的方式 |
第一节 图示图谱 |
一、思维导图 |
二、音乐图谱 |
第二节 图像 |
一、图片图画的应用 |
二、视频音频的应用 |
第三节 情境教学 |
一、表演情境 |
二、游戏情境 |
第三章 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实施 |
第一节 图示的“可视化”教学展示 |
一、思维导图 |
二、音乐图谱 |
第二节 图像“可视化”教学展示 |
一、图片图画教学 |
二、视频音频教学 |
第三节 情境“可视化”教学 |
一、表演情境的“可视化”教学 |
二、游戏情境的“可视化”教学 |
第四章 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的实践总结与反思 |
第一节 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的积极作用 |
一、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与教学素养的提升 |
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有效学习。 |
三、加强师生交流,促进评价机制变革 |
第二节 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应用的不足 |
一、学校方面 |
二、教师方面 |
三、硬件方面 |
第三节 对音乐“可视化”教学的研究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可视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康复干预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可视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康复干预中运用的依据 |
二、可视化音乐治疗的独特优势 |
(一) 多种感官, 巧妙整合。 |
(二) 健康自然, 疗效更加。 |
(三) 轻松易懂, 趣味十足。 |
三、可视化音乐在自闭症儿童康复干预中的应用 |
(一) 巧用可视音乐治疗训练自闭症儿童的注意力。 |
(二) 巧用可视音乐治疗促进自闭症儿童的身体协调与平衡。 |
(三) 巧用可视音乐治疗减少自闭症儿童不良行为的发生。 |
(四) 巧用可视音乐治疗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
四、可视化音乐在自闭症儿童康复干预中面临的挑战及建议 |
(一) 提高看护监管强度, 规避潜在危险。 |
(二)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降低治疗成本。 |
(三) 辅以其他治疗方式, 提高治疗针对性。 |
五、结语 |
(9)音乐广播听觉文本建构研究 ——以上海流行音乐广播动感101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音乐广播的相关研究 |
二、动感101的相关研究 |
三、广播听觉文本的相关研究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宏观层面:音乐广播频率的听觉文本分析 |
第一节 音乐广播听觉文本的传播特性 |
一、音乐伴随的场景传播 |
二、给予想象的声音本色 |
三、情感相随中的共在感 |
第二节 动感101频率听觉文本的建构风格 |
一、受众差异显着的频率定位 |
二、呈现大时段式的栏目编排 |
三、音乐时间流下的价值延伸 |
四、划分时间区域的形态表达 |
五、夜间双轨制播的情感满足 |
第三章 中观层面:音乐广播栏目的听觉文本分析 |
第一节 动感101栏目听觉文本的建构特点 |
一、特色台呼,重视片头 |
二、经典台歌,多重旋律 |
三、特色单元,合理分布 |
四、节目话题,贴近生活 |
五、创意广告,双重效益 |
六、互动方式,灵活有趣 |
第二节 动感101的栏目主持人特征 |
一、串联与专业推荐并存的主持风向 |
二、“传受”精神交往中的人本回归 |
三、约会意识关照下的声音涌动 |
第四章 微观层面:音乐广播节目的听觉元素分析 |
第一节 有声语言在节目听觉文本中的“表意” |
一、“上口”——合乎规范的类口语化 |
二、“顺耳”——符合听众的审美需求 |
三、“入心”——注重交流的语言表达 |
第二节 音乐在节目听觉文本中的“表情” |
一、歌曲作为节目内容 |
二、流畅的内容分界线 |
三、塑造情境的背景乐 |
四、电台标志的呼告乐 |
第三节 音响在节目听觉文本中的“表实” |
一、实况音响营造出共在感 |
二、音响效果烘托节目氛围 |
第五章 音乐广播听觉文本的建构对策 |
第一节 宏观层面:形成频率的统一风格 |
一、弱化栏目区隔,形成“节目流” |
二、紧扣听众需求,编排丰富内容 |
第二节 中观层面:突出栏目的品牌特色 |
一、突破固化模式,打造活力元素 |
二、提升节目价值,彰显人文关怀 |
第三节 微观层面:塑造节目的和谐空间 |
一、规范语言表达,突显主持个性 |
二、凝练话语时长,学会“音乐说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10)视觉文化时代的音乐“景观” ——流行音乐的视觉化传播与审美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及依据 |
(一)关乎音乐本体属性的思考 |
(二)对音乐传播学科外延的丰富 |
(三)基于审美的动机和目的 |
二、研究基础及背景 |
(一)世界范围内视觉文化的兴起 |
(二)音乐传播学科的发展 |
三、文献综述及核心概念 |
(一)研究现状陈述 |
(二)研究对象的核心概念阐释 |
四、研究框架、方法与创新点 |
(一)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二)创新点及意义 |
第一章 艺术与技术:音乐传播中的视听互动演变及文本形态 |
第一节 音乐在传播中的视听属性及承载媒介 |
一、音乐的视听属性 |
二、视听承载媒介形态变迁对音乐传播的影响 |
第二节 科技推动下音乐和视觉艺术的互融演变 |
一、音乐艺术和视觉艺术互融的理论基础 |
二、听觉与视觉艺术互动融合的演变 |
三、音乐视觉化传播呈现的形态 |
第二章 文本与想象:基于静态图像与符号设计的音乐视觉传达 |
第一节 图像学及符号学在音乐平面视觉表现中的介入 |
一、大象无形——音乐传播内蕴的图像学原理 |
二、内有乾坤——从符号学的层面浅析音乐视觉传播问题 |
第二节 “图”行天下:唱片专辑封面的图像意蕴解读 |
一、“无声”胜“有声”:唱片封套设计的功能 |
二、“看”得见的声音:唱片封面中视听创作的表现形式 |
三、“异质同构”:唱片封面设计多层次价值体现 |
第三节 “视”不可挡:歌手形象包装的视觉符号意义延伸 |
一、符形之美——歌手形象包装的构成元素 |
二、符音之义——歌手形象包装中的符号化手法运用 |
三、符义之深——歌手形象的视觉符号意义延伸 |
第三章 观看与聆听:动态影像艺术中的音乐表达及视听特征 |
第一节 动态影像艺术特征及发展阶段 |
一、作为艺术的动态影像内涵 |
二、动态影像艺术中音乐文本表现特征 |
第二节 绘“声”绘“影”——MV录影艺术中的音乐创意形式呈现 |
一、MV的三重身份属性 |
二、MV的创意艺术特征 |
第三节 “音”随“影”动——多媒体技术中现场音乐表演的视觉化呈现 |
一、舞台音乐表演中多媒体技术的视觉化应用趋势 |
二、多媒体“场域”中音乐的视觉化艺术体现及特征 |
三、多媒体“场域”中音乐视觉表达的价值及意义 |
第四章 符号与快感:音乐视觉传播中的“看”的表征及权力运作 |
第一节 凝视的快感:音乐与影像互动的“快感”传播探究 |
一、快感”的内涵及研究发展 |
二、音乐视听中“快感”的符号指意系统 |
三、音乐视觉文本中“快感”传播的生产机制 |
第二节 意义的阐释:视觉传播中音乐文本的快感表征 |
一、身体阅读带来窥视的快感 |
二、真人竞技带来的视觉狂欢 |
第三节 隐性的力量:音乐视觉传播中的权力运作 |
一、表演者、观众与舞台:全景敞式舞台中的权力三要素 |
二、视觉权力运作中的音乐传播模式 |
三、看待音乐视觉传播的两面性 |
第五章 批评与探究:音乐视觉化传播的审美价值偏移与生态建构 |
第一节 影像的限度:视觉时代的音乐文化隐忧 |
一、倾听的缺席:音乐鉴赏的退化及对想象力的侵占 |
二、影像的霸权:空间对时间的征服 |
三、商业的泡影:形象资本的经济掠夺 |
第二节 价值重构:视觉背景下音乐传播的良性生态循环 |
一、视觉文化中音乐传播的新维度 |
二、语境转换中的审美重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四、感受可视音乐带来的旋律(论文参考文献)
- [1]模拟音流学图像的MIDI音乐可视化方法研究[D]. 张春春. 江南大学, 2021
- [2]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可视化”探究[J]. 瞿晓玉.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2021(08)
- [3]基于自闭症儿童脑电信号的音乐调节系统[D]. 朱修缙. 济南大学, 2021
- [4]古筝演奏对4-5岁幼儿精细动作发展的影响研究[D]. 朱博.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基于对话教学的初中听障生阅读教学研究[D]. 时红帅.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6]缓压音乐中α脑波音乐的可视化研究[D]. 于斯淼.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6)
- [7]小学音乐“可视化”教学研究与实践[D]. 陈炎秋.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8]可视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康复干预中的应用[J]. 徐林康,王翠艳. 绥化学院学报, 2019(07)
- [9]音乐广播听觉文本建构研究 ——以上海流行音乐广播动感101为例[D]. 姚钧浩. 中南民族大学, 2019(08)
- [10]视觉文化时代的音乐“景观” ——流行音乐的视觉化传播与审美互动研究[D]. 冯玲.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