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近岸海域固碳量核算初步研究

深圳近岸海域固碳量核算初步研究

论文摘要

为初步探究深圳市近岸海域固碳量,挖掘海洋在深圳碳减排方面的潜力,该研究选取浮游植物、大型藻类、贝类和红树林湿地作为固碳量核算的一级指标,通过设定指标参数、计算方法、数据获取来源等建立了深圳近岸海域固碳量核算方法。根据文献资料数据、现场调查与遥感数据,首次对深圳近岸海域固碳量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深圳市海洋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在不同区域及不同时间季节变化明显,变化范围为502.39~2 215.82 mg/(m~2·d)。西部海域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平均水平大于东部海域,年际变化整体上表现为8月>5月>10月>2月。浮游植物固碳量为1.83×10~6t/a,大型海藻固碳量为10.05 t/a,贝壳固碳量为477.22 t/a,红树林湿地固碳量为1 378.42 t/a。固碳总量为1.84×10~6t/a,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是固碳的主导因素。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海洋固碳量核算指标体系构建
  •   1.2 海洋固碳量核算指标计算方法
  •     1.2.1 浮游植物固碳量计算方法
  •     1.2.2 大型海藻固碳量计算方法
  •     1.2.3 贝壳固碳量计算方法
  •     1.2.4 红树林湿地固碳量计算方法
  •     1.2.5 固碳总量
  •   1.3 现场调查
  •   1.4 遥感技术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固碳量分析
  •   2.2 大型海藻固碳量分析
  •   2.3 贝壳固碳量分析
  •   2.4 红树林湿地固碳量分析
  •   2.5 深圳市海域固碳总量
  • 3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赵述华,叶有华,罗飞,杨梦婵,张原,孙芳芳

    关键词: 近岸海域,浮游植物,大型海藻,贝类,红树林,固碳量

    来源: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9年S2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基础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

    专业: 海洋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经济理论及经济思想史

    单位: 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基金: 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805)

    分类号: X55;X196

    DOI: 10.19672/j.cnki.1003-6504.2019.S2.023

    页码: 140-147

    总页数: 8

    文件大小: 1853K

    下载量: 75

    相关论文文献

    • [1].生物固碳途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杂志 2020(02)
    • [2].种植固碳森林 守护多彩地球[J]. 浙江林业 2018(06)
    • [3].森林生态系统固碳过程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机制研究进展[J]. 辽宁林业科技 2017(01)
    • [4].固碳方法比较研究及利弊分析[J]. 北方农业学报 2017(03)
    • [5].林分结构与固碳功能的耦合关系模型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 2017(03)
    • [6].基于文献计量学的中国生物固碳领域研发态势分析[J]. 中国科学基金 2015(06)
    • [7].集三域生物之力,合成一条高效的固碳通路[J]. 中国科技教育 2017(04)
    • [8].2008-2018年广州市人民公园植被变化及固碳价值核算[J]. 南方林业科学 2020(02)
    • [9].化学吸收剂强化微藻固碳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20(S2)
    • [10].褐腐对白杨木材固碳量的影响规律及机理[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11)
    • [11].设施农业固碳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8(02)
    • [12].基于单木模型对温州常见城市绿化树种固碳增湿能力的比较[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7)
    • [13].森林固碳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定位及增加固碳的途径[J]. 农业与技术 2015(17)
    • [14].采伐对豫西退耕还林工程固碳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6(05)
    • [15].基于碳循环的黄淮海平原耕地固碳功能研究[J]. 资源科学 2016(06)
    • [16].辽宁省新造林固碳价值估算[J]. 中国集体经济 2013(32)
    • [17].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固碳量对气温升高的响应[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02)
    • [18].生态系统固碳特征及其研究进展[J]. 自然资源学报 2013(07)
    • [19].园林植物固碳功能景观构建[J]. 科技创业家 2013(20)
    • [20].绿色住宅的固碳技术与应用[J]. 华中建筑 2011(06)
    • [21].我国开展生物固碳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及其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科学基金 2008(05)
    • [22].京津冀地区林木固碳价值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7(14)
    • [23].体外苏氨酸循环固碳途径的构建[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7(06)
    • [24].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杉木人工林固碳量的长期影响[J]. 水土保持研究 2016(06)
    • [25].不同造林方式小黑杨生产力及固碳量研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4(03)
    • [26].荒漠地区土壤表层固碳作用研究进展[J]. 科技导报 2014(19)
    • [27].长期施肥对稻田土壤固碳功能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2(01)
    • [28].喀斯特适生植物固碳增汇策略[J]. 中国岩溶 2011(04)
    • [29].生物固碳途径及其进化[J]. 广东化工 2010(10)
    • [30].森林经营与管理下的温室气体排放、碳泄漏和净固碳量研究进展[J].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2)

    标签:;  ;  ;  ;  ;  ;  

    深圳近岸海域固碳量核算初步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