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皮肤科黑龙江牡丹江157013)
【摘要】目的:对淋病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选择合理的临床用药。方法:抽取从2015年—2016年应用青霉素G和氟哌酸116例淋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66例用青霉素G480万IU静脉滴注,50例用头孢曲松800mg生理盐水静滴。结果:青霉素G和头孢曲松的治愈率分别为91%,98%,2种药物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多数的淋病治疗方案均在头孢曲松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关键词】淋病;性传播;氟哌酸
【中图分类号】R75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3-0146-02
淋病是性传播疾病(STD)之一,是由淋病奈瑟菌(NG)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所致的化脓性炎性疾病[1]。2009年和2010年,梅毒和淋病位居37种法定报告传染病的第6、7位,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2-3]。淋病可侵犯眼睛、咽部、直肠和盆腔等处以及血行播散性感染。包括了男性急性淋病、男性慢性淋病、女性急性淋病、女性慢性淋病、妊娠合并淋病、播散型淋病、淋病后综合征等。充分认识淋病,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及规范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应用青霉素G和头孢噻肟纳116例淋病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中66例用青霉素G480万IU静脉滴注,50例用头孢曲松800mg生理盐水静滴。青霉素G组男36例,女30例;头孢曲松组男28例,女22例。两组患者除了在性别和年龄上无显著性差异,同时在其他疾病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酒精或药物依赖自体炎症性疾病等)上也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选择
入选标准:患者均依据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分泌物涂片见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初诊为单纯性淋病,并经分泌物淋球菌培养阳性,符合《现代性病学》诊断标准,且2周内未使用抗生素。排除标准:妊娠和孕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或全身衰竭者;淋球菌培养阴性或伴有支原体、衣原体等混合感染者;未按要求完成观察、失访者。
1.3发病机制
淋球菌的亲嗜性;黏附与入侵;繁殖与炎症反应;归转,若不及时治疗,淋菌可进入后尿道或宫颈,向上蔓延引起泌尿生殖道和附近器官炎症;后遗症,淋球菌可长期潜伏在腺组织深部,成为慢性淋病而反复发作。黏膜坏死后由鳞状上皮或结缔组织代替,引起尿道瘢痕性狭窄,输卵(精)管狭窄、梗阻,继发宫外孕和男女不育。
1.4临床症状与体征
脓性白带者116例,阴道黏膜充血者116例,宫颈充血糜烂者104例,外阴瘙痒者75例,尿频尿急者68例,前庭大腺充血肿痛者7例。
1.5诊断依据
阴道分泌液或宫颈管分泌液涂片,革兰氏染色检查,见细胞内外均有淋病双球菌。
1.6临床治疗
根据患者其个体素质不同以及所并发症状的不同产生不同的治疗方案,多数的治疗方案均在头孢曲松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治疗,疗效显著。
1.7治愈标准
症状体征均消失,治疗结束后4~7天从患病部位取材作涂片和培养均阴性。
1.8随访
对本次观察的两组住院治疗的淋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治疗过程及相关疗效的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同时对于治疗好转的患者,在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中位时间为8个月。
1.9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口服阿奇霉素后大便次数增加、便稀8例,头晕、恶心6例。余未发现不良反应。少数病人尽管镜检及培养均阴性,尿痛消失,但尿道口红肿、尿道分泌物仍会持续半月或更长时间。
2.结果
2.1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0.05,当P<0.05时,认为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对本研究进行疗效分析
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患者其各组有效数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其统计数据显示116例淋病患者经不同药物治疗结果,青霉素G的治愈患者数60人,其治愈率91%;头孢曲松的治愈人数为49人,其治愈率为98%。
3.讨论
淋病在性传播疾病中较为常见,是由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淋球菌所致,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时有效的早期治疗对于疾病的治疗传播链的阻断及并发症的减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抗生素广泛使用使用,淋球菌相继对其他多种药物产生了耐药性,可以有效治疗该病的廉价药物日益减少,使得临床治疗失败以及感染复发不断出现,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选择淋病治疗方案时要考虑抗生素对淋球菌感染的疗效,抗生素的副作用及价格,在选用单剂儿童抗生素杀灭淋球菌的同时,均应加服抗沙眼衣原体感染的药物。
综上所述,由于淋病通过性传播,因此应加强卫生,注意个人生活习惯,于女性单纯性淋病患者来说,应尽早治疗,临床上采用头孢噻肟纳治疗疗效可靠,若未能及时对症治疗或治疗不够彻底,则会导致自身淋菌在体内向四周扩散,常以血道扩散为主,最易引发淋菌性盆腔炎,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平时注意生活卫生习惯等是治疗淋病的最基本方式,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预防理念的逐渐提高,我国淋病的患病率在逐年降低。但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导致淋球菌的耐药性逐年增加,从而导致淋菌的治疗难度逐渐增加[4]。随着淋球菌耐药性的产生,药物治疗疗效显著但不能针对所有患者,再加之疾病的不稳定性以及患者体质的差异性,淋病的治疗方案不能使淋病得到完全的缓解,这对于患者和临床大夫都是极大的压力,因此需要我们医务工作者进一步努力创新治疗方案,这不仅对于淋病的治疗预防工作起到帮助,而且整个性病领域的发展都会有新的提高,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杨晗,徐春琳.淋病生殖道感染现状及规范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4,09(2):662-663.
[2]韩晶,金慧心,蒋志坚,等.黑龙江省梅毒防治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15,27(3):312-313.
[3]王英,倪大新2004-2007年中国法定报告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2014,23(8):481-483.
[4]陈光斌,朱海山,曾红兵.不同治疗方案对单纯性淋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2,06: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