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辩逻辑论文_张学立,张存建

导读:本文包含了墨辩逻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逻辑,先秦,内涵,主词,形式,墨家,逻辑学。

墨辩逻辑论文文献综述

张学立,张存建[1](2016)在《从温公颐墨辩逻辑研究看中国逻辑的理论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公颐的墨辩逻辑研究暗含着丰富的哲学思考,他接受一种目的论,联系生活实际为逻辑知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起源、存在及辩护作出论证,并将这种认识论思考以墨辩逻辑体系的方式外化出来。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与交融的历史语境下,温公颐的墨辩逻辑研究可分为描述性和规范性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他对中国逻辑理论理性的理解表现出超越工具理性宰制的一面,为认识中国逻辑提供了两个基本理论维度,对现代逻辑及其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6年04期)

刘春一,张羽晓[2](2016)在《墨辩逻辑的法律适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墨辩逻辑对中国逻辑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曾凭其服务现实的功效一度成为"世之显学",然而,受先秦文化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墨家逻辑在汉代归于沉寂。现在法律适用普遍移植国外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但随着社会发展,新型情况层出不穷,又因文化差异,导致国外制度在国内适用中出现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为推进法治进程,法律适用必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要借鉴中国的传统逻辑思维。墨辩逻辑作为古代世界叁大逻辑传统之一成就最高,它在诸多方面符合了法律适用的需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唐玉洁,王婧倩[3](2012)在《20世纪以来的墨辩逻辑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墨辩逻辑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国逻辑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作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成就最高的墨辩逻辑与亚氏逻辑、因明逻辑相提并论。但是它却没有像亚氏逻辑那样在逻辑学界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是经历了由盛而衰,再到20世纪初的复兴的历史过程。本文综述20世纪以来的墨辩研究成果,希望对于中国逻辑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2年14期)

邱建硕[4](2008)在《从墨子“叁表法”看《墨辩》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墨子"叁表法"到《墨辩》逻辑之间,呈现了墨家论辩思维的精纯化过程,也就是从一般包含具体内容且具特殊性的论证思维,到形式的且具普遍性的逻辑思维的过程;"叁表法"体现了墨家思想的中心架构,而《墨辩》逻辑则包容于其中。墨子思想与《墨辩》逻辑之间具有连贯性。(本文来源于《职大学报》期刊2008年03期)

曾昭式[5](2005)在《温公颐的墨辩逻辑研究及其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公颐先生墨辩逻辑研究主要包括叁个方面内容,即按照普通逻辑框架研究了墨家逻辑体系、把墨家的逻辑理论与逻辑运用区分开来、提出墨家逻辑是内涵逻辑的思想。针对前期学者的墨家逻辑研究,要求研究者应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阐述中国逻辑发展的真实历史,然后再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客观的条件和社会的原因。提出不同文化历史背景下,逻辑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5期)

胡毅敏[6](2004)在《试述墨辩逻辑谬误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墨辩逻辑学是我国古代逻辑学的一个高峰 ,它继承了墨子的辩学思想 ,集战国以来各个学派的逻辑思想之大成 ,把辩学发展成一门具有较完善体系的逻辑学科。《墨辩·小取》中写道 :“夫辩者 ,将以明是非之分 ,审治乱之纪 ,明同异之处 ,察名实之理 ,处利害 ,决(本文来源于《求实》期刊2004年S3期)

李积萍[7](2003)在《近二十年国内墨辩逻辑研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墨辩被认为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逻辑着作。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是墨辩逻辑研究成果最丰富的时期。当代学者一方面继承了近代学者以西方传统逻辑为工具研究墨辩的方法;另一方面对近代以来的墨辩逻辑研究进行反思,并提出未来墨辩逻辑研究的方法和方向。因此,对近二十年国内墨辩逻辑研究进行回顾与总结、探究当代学者研究墨辩逻辑的方法,有助于认识墨辩的性质,对于推动墨辩逻辑和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新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正文分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近二十年国内墨辩逻辑研究的回顾,主要是从名、辞、说、辩、逻辑规律和墨辩逻辑的性质和历史地位等六个方面加以探讨。第二部分是对近二十年国内墨辩逻辑研究成果进行反思,总结当代学者研究的成就与不足,并对未来墨辩逻辑研究和中国逻辑史研究进行展望,提出应思考的一些问题。(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3-05-01)

王力钢[8](2002)在《墨辩逻辑的独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细致分析 ,本文指出墨辩逻辑具有不同于其他逻辑传统特别是亚氏叁段论的逻辑特质 ,其主要表现在 :墨辩强烈的实用功利目的 ,决定了其朴素思维的直观性、综合性 ,这使得墨辩使用了一种独特的类推论证方法 ;而实用性的要求、类推方法的使用、古汉字系统的特殊性、墨家学说的影响等诸种因素交织在一起 ,相互作用 ,使得墨辩形成注重表达式内涵 ,强调思维实际内容的逻辑特质(本文来源于《荆州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2年03期)

颜华东[9](2001)在《从“类”浅议墨辩逻辑的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故、理、类”是墨辩逻辑的基本范畴 ,通过对“类”及其与“故”、“理”的关系和分析 ,显现其逻辑体系的基本特点 :墨辩逻辑是类的逻辑 ,但其类推不是纯外延的 ,具有内涵逻辑的因素和倾向 ;它是融演绎、归纳、类比为一体的综合型逻辑 ;它是论辩的逻辑 ,初步探讨了逻辑与语言的关系 :它属应用型逻辑 ,其体系是非形式化的(本文来源于《甘肃社会科学》期刊2001年01期)

席升阳[10](1999)在《“类”与《墨辩》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墨辩》作为中国古代第一个较完整、系统、兼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为一体的逻辑体系.其构成与“类”概念息息相关。“类”不仅是“叁物逻辑”中的重要一环,而且是“定名”、“立辞”、“辩说”的基本依据。它不仅作为“墨辩”的逻辑起点,而且也作为逻辑主线贯穿始终。(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9年06期)

墨辩逻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墨辩逻辑对中国逻辑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曾凭其服务现实的功效一度成为"世之显学",然而,受先秦文化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墨家逻辑在汉代归于沉寂。现在法律适用普遍移植国外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但随着社会发展,新型情况层出不穷,又因文化差异,导致国外制度在国内适用中出现一些水土不服的现象。为推进法治进程,法律适用必须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要借鉴中国的传统逻辑思维。墨辩逻辑作为古代世界叁大逻辑传统之一成就最高,它在诸多方面符合了法律适用的需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墨辩逻辑论文参考文献

[1].张学立,张存建.从温公颐墨辩逻辑研究看中国逻辑的理论属性[J].学术界.2016

[2].刘春一,张羽晓.墨辩逻辑的法律适用性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

[3].唐玉洁,王婧倩.20世纪以来的墨辩逻辑研究综述[J].才智.2012

[4].邱建硕.从墨子“叁表法”看《墨辩》逻辑[J].职大学报.2008

[5].曾昭式.温公颐的墨辩逻辑研究及其反思[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6].胡毅敏.试述墨辩逻辑谬误理论[J].求实.2004

[7].李积萍.近二十年国内墨辩逻辑研究初探[D].河南大学.2003

[8].王力钢.墨辩逻辑的独特性[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

[9].颜华东.从“类”浅议墨辩逻辑的特点[J].甘肃社会科学.2001

[10].席升阳.“类”与《墨辩》逻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

论文知识图

附录1984年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4)秦以后的逻辑思想研究附:高等院校中国逻辑...附录1984年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2)附录1984年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1)附录1984年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5)附录1984年哲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3)

标签:;  ;  ;  ;  ;  ;  ;  

墨辩逻辑论文_张学立,张存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