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线态氧论文_平建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线态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单线,光敏剂,纳米,探针,动力,普鲁士,氟化。

单线态氧论文文献综述

平建涛[1](2019)在《基于杂化纳米载体的单线态氧高效产生与荧光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以光、氧、光敏剂的相互作用为基础对肿瘤等疾病进行治疗的新兴技术。光敏剂在特定波长光的诱导下,发生光动力反应而产生大量的活性氧,主要以单线态氧(Singletoxygen,1O2)为主。1O2能够氧化细胞内的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造成细胞损伤,进而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或者坏死。与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相比,PDT具有侵入性小、选择性好、副作用小等优点,引起了大量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兴趣。虽然PDT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光敏剂的聚集、肿瘤乏氧等问题严重影响1O2的产率,进而影响PDT治疗效果;对PDT过程中细胞内1O2的产生和分布进行实时监测也有利于评估PDT治疗效果,实现精准个性化治疗。因此,我们基于多孔且透气性好的聚合物-有机二氧化硅杂化纳米载体分别构建了纳米光敏剂和荧光纳米探针用于1O2的高效产生及荧光检测。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1、负载酞菁锌(Zinc(Ⅱ)Phthalocyanine,ZnPc)的聚合物-有机二氧化硅杂化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的制备和优化。基于共沉淀-包覆法,以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十二烷基叁甲氧基硅烷(n-Dodecyltrimethoxysilane,DTS)为基质制备NPs,同时将不同浓度的第二代光敏剂ZnPc包埋到NPs内部,基于静电吸附作用,得到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PLL)包覆的纳米光敏剂(ZnPc-PS@SiO2@PLL-NPs)。正电性的PLL壳层不仅使得纳米颗粒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能有效的被细胞吞噬,而且还能防止ZnPc的泄漏。此外还分别以PVK(Poly(N-vinylcarbazole))和 PFO(Poly(9,9-dioctylfluorenyl-2,7-diyl))为聚合物基质制备了纳米光敏剂(ZnPc-PVK@SiO2@PLL-NPs 和 ZnPc-PFO@SiO2@PLL-NPs)。研究了 ZnPc在叁种不同聚合物基质纳米颗粒中的聚集度与掺杂浓度的关系以及对1O2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对于不同基质的纳米光敏剂而言,ZnPc最优掺杂浓度为4 wt%,此时纳米光敏剂具有最优的1O2产率;(2)ZnPc在不同纳米颗粒中的聚集程度不同:ZnPc在PS@SiO2@PLL-NPs中聚集度最大,此时1O2产率最低;在PFO@SiO2@PLL-NPs中聚集度最小,此时1O2产率最高。这说明具有较大刚性结构单元(刚性面结构大小PS<PVK<PFO)的聚合物能够有效缓解ZnPc在纳米颗粒中的聚集,从而提高1O2产率。并且在细胞和小鼠PDT实验中,4 wt%ZnPc-PFO@Si02@PLL-NPs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均表现出优异的抑制作用。2、构建具有自携氧功能的氟化纳米光敏剂用以缓解肿瘤乏氧,提高1O2产率。考虑到氟原子取代后的光敏剂具有更好的光稳定性和抗氧化性以及全氟碳(Perfluorocarbons,PFCs)可以用于携带氧气,我们以PS为聚合物基质并使用全氟硅氧烷(PFDTS)和氟化的酞菁锌(ZnPcF16)来替代DTS和ZnPc,构建了氟化纳米光敏剂(ZnPcF16-PFDTS-NPSs)。ZnPcF16的最优掺杂浓度为4wt%,并且与非氟化纳米光敏剂(ZnPcF16-DTS-NPSs)相比,ZnPcF16-PFDTS-NPSs具有更高的溶解氧含量、增强的1O2产率和更优的体外PDT效果,这主要得益于PFDTS为纳米颗粒提供了具有携氧能力的全氟碳链。3、设计了两种类型的荧光纳米探针用于实时监测PDT诱导产生的1O2。第一类:将疏水性1O2探针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1,3-diphenylisobenzofuran,DPBF)负载到聚合物基质的杂化纳米颗粒中(DPBF-PS-NPs),利用DPBF(λex=405 nm,λem=455 nm)的荧光特性检测1O2。负载20 wt%DPBF的纳米颗粒被用来实时监测细胞内PDT过程中1O2的产生。当1O2产生时,DPBF被消耗,荧光强度下降。由于纳米颗粒内核的疏水作用,其他活性氧自由基(·OH、O2·-H2O2等)不能进入到纳米颗粒内部,只有以气体形式存在的O2和1O2可以自由出入纳米颗粒,这样不仅对DPBF起到一定地保护作用,也使得该纳米荧光探针对于1O2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第二类:为了提高纳米探针的光稳定性,我们以可双光子激发的共轭聚合物PFO(λex=800 nm,λem=441 nm)为基质,基于PFO与DPBF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传递,设计了可双光子激发的荧光增强型纳米荧光探针(DPBF-PFO-NPs)来检测1O2。当DPBF浓度为20wt%时,在双光子激发下,PFO(50wt%)在44.1 nm处的荧光几乎完全被猝灭;随着1O2的产生,DPBF被消耗,PFO在441 nm处的荧光逐渐增强。该纳米荧光探针的光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同样具有很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检测灵敏度,检测下限约为350 nM。这两类探针都能以荧光成像的形式实时监测细胞内光动力过程中1O2的产生,为实现精准有效的光动力治疗提供支持。图57幅,表9个,参考文献152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9-01)

于印霄,王小卉,陈雪桥,刘元安[2](2019)在《一种基于DPBF的单线态氧纳米探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实现光动力治疗过程中单线态氧的检测,设计了一种水溶性良好的单线态氧纳米探针。首先利用再沉淀法将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DPBF)封装于纳米颗粒中,然后对纳米探针进行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粒径和吸收光谱表征,表明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粒径约为200 nm,在426 nm左右具有DPBF的特征吸收峰,最后选择吲哚菁绿(ICG)作为光敏剂,利用纳米探针的吸收峰变化检测单线态氧的产生。结果表明该纳米探针对单线态氧具有高灵敏度,在光动力治疗过程中单线态氧的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郑哲,张国龙,王秀丽[3](2019)在《单线态氧在光动力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检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在光动力治疗过程中可产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其中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1O_2)被认为是光动力效应中的关键因子。~1O_2主要通过电子转移介导的氧化损伤对肿瘤细胞发挥作用,~1O_2的检测方法包括直接检测法和间接检测法(电子自旋共振法,分光光度计法等),明确~1O_2的作用机制及检测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拓展PDT的适用范围和应用领域。本文就PDT中单线态氧的产生机制、作用机制及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为~1O_2的深入研究及PDT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刘露露[4](2019)在《发光金纳米粒子产生单线态氧的性能调控及其光动力治疗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巯基配体修饰的发光金纳米粒子(AuNPs,d<3 nm)因其光学可调、表面配体特异性强、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性,在生物化学传感、生物成像和疾病治疗等领域引起了极大兴趣。其中,将发光AuNPs作为光敏剂,通过光敏化产生单线态氧(~1O_2)用于光动力治疗(PDT)的策略备受青睐。发光AuNPs的理化性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面化学因素,如表面配体修饰密度和表面配体的分子结构,然而表面化学对于发光AuNPs产生~1O_2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研究表面化学对于发光AuNPs产生~1O_2的影响和通过调控发光AuNPs的表面化学以调控发光AuNPs光敏剂~1O_2生成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从探究表面化学对发光AuNPs产生~1O_2的影响以及调控发光AuNPs产生~1O_2的性能两个方向进行了相关研究,其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通过调控配体种类与Au~(3+)的反应比例合成了六种水溶性超小(~1.8 nm)发光AuNPs,分别为:电中性的长链聚乙二醇单甲醚硫醇(CH_3O-PEG-SH)修饰的600 nm和800 nm发光AuNPs(CH_3O-PEG-AuNPs)、带负电荷的长链巯基聚乙二醇羧基(HOOC-PEG-SH)修饰的600 nm和800 nm发光AuNPs(HOOC-PEG-AuNPs)、685 nm发光带正电荷短链巯基乙胺(CA)修饰的AuNPs(CA-AuNPs)和685 nm发光带负电荷短链巯基乙酸(TGA)修饰的AuNPs(TGA-AuNPs)。研究表明,与800 nm PEG-AuNPs相比,表面配体修饰密度高的600 nm PEG-AuNPs产生~1O_2效率较高于。此外,无论长链还是短链配体作为AuNPs的表面修饰剂,表面电势更高的发光AuNPs更有利于~1O_2的产生。细胞毒性结果表明,600nm CH_3O-PEG-AuNPs和685 nm CA-AuNPs表现出良好的体外PDT抗癌细胞效果,本研究为设计高性能水溶性发光AuNPs光敏剂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基于表面电势对发光AuNPs产生~1O_2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调控发光AuNPs产生~1O_2性能的方法。以电中性600 nm发光的CH_3O-PEG-AuNPs为研究对象,通过配体交换反应,分别引入不同摩尔比CA和TGA到CH_3O-PEG-AuNPs表面,使其表面电势大小发生改变,得到了一系列不同电势的超小发光AuNPs。研究表明,随着引入的CA比例增加,CH_3O-PEG-AuNPs表面电势逐渐升高,其产生~1O_2能力逐渐增加。而随着引入TGA比例增加,CH_3O-PEG-AuNPs表面电势逐渐降低,其产生~1O_2能力逐渐减弱。细胞毒性结果进一步表明该方法在细胞层次具有很好的调控效果。因此,本研究不仅合成了高效产生~1O_2的发光AuNPs,可作为潜在的纳米光敏剂,同时为开发和设计基于发光AuNPs的荧光探针、光敏剂和诊疗一体化的纳米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策略。(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5)

陈敏,康安锋,王骐榕,王丹,杨峰[5](2019)在《Ce6交联介孔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单线态氧产率的测定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制备Ce6交联的双孔道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Ce6),对其进行表征和单线态氧产率检测,并考察其对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手段来表征,采用近红外光电倍增管法检测~1O_2的近红外发光信号,CCK8法评价细胞毒性。结果 制备的双孔道介孔硅纳米粒平均粒径为159.2 nm,电位值为-15.1 m V。UV-vis结果显示MSN成功负载Ce6,近红外结果表明MSN/Ce6的单线态氧产率约为游离Ce6的0.02倍。MSN/Ce6具有显着的细胞毒性,且产生的ROS含量最高,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所制备的共载光敏剂介孔硅纳米粒具有较高的光动力疗效。(本文来源于《世界复合医学》期刊2019年03期)

侯伟莹[6](2019)在《基于半导体聚合物点的细胞内单线态氧的荧光检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单线态氧(Singlet Oxygen,~1O_2)是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在许多物理、化学、生物进程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众多疾病的产生、生物的老化以及生物体中很多生理过程都息息相关,被广泛应用在水污染治理、化学合成以及光动力癌症治疗中。然而,~1O_2作用的分子机制还没有完全清楚。在生物进程中,~1O_2在活细胞内的浓度定量对于各项生命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活细胞内的~1O_2的检测对于了解其在不同过程中的作用极其重要。传统的检测方法是直接检测法,是利用测量~1O_2在近红外1270 nm处的发光来达到检测的目的。然而,由于~1O_2的低量子效率和信噪比,以及在水中的寿命短,这种检测方法的效率被限制。此外,多种对~1O_2敏感的探针也被开发,用于~1O_2的检测和定量。分光光度检测方法是其中一种,这种探针当遇到~1O_2时,吸收强度会有变化,根据变化的速率,可以对~1O_2进行量化。这种检测方法虽然操作很方便,但是灵敏度较低,限制了探针在活细胞内的应用。化学发光法也是一种检测~1O_2的方法,被报道为有超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基于化学发光的方法是通过检测探针遇到~1O_2后的化学发光强度变化来进行~1O_2的定量检测。但是这种方法也有许多缺点,例如,较低选择性和较高的毒性。近年来,在单线态氧传感方面,荧光法吸引了大量学者的眼球。荧光探针通常是通过监测探针接触~1O_2后的一系列性质的变化达到检测~1O_2的目的,比如波长或者发射强度等。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应答快速的优势,并且在微观方面拥有卓越的空间分辨率。虽然样品的本底荧光有时会有干扰,但是高的灵敏度和低的检测线依旧使荧光探针已经逐渐成为最有潜力的探针。半导体聚合物点(Semiconducting Polymer Dots,Pdots)由于拥有很高的亮度、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光稳定性经常被用来作为荧光探针,被广泛应用于荧光成像、传感和检测,光声成像,光热和光动力治疗中。半导体聚合物的优异的光捕捉能力为分子染料掺杂设计新功能提供了理想的体系。在本课题中,我们设计了一种Pdot探针进行活细胞内的~1O_2检测。我们在Pdots中掺杂了一种染料(Singlet Oxygen Sensor Green,SOSG),这种染料在接触~1O_2后荧光强度会逐渐升高,但是不能进行活细胞内检测。我们以蓝光作为激发光源,利用聚合物与染料之间的荧光共振能量传递来监测染料探针对光敏剂产生的~1O_2的响应。并利用聚合物的荧光强度不变,染料的荧光强度变化,进行了一个比率荧光检测。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我们利用半导体聚合物PFO作为供体,掺杂染料SOSG,用再沉淀法制备了Pdots。我们将红光激发的光敏剂(Chlorin e6,Ce6)作为~1O_2的产生来源。在对应波长光照射下,PFO将能量传递给SOSG。随着光敏剂产生的~1O_2逐渐增多,Pdot探针的荧光强度也随之升高。我们对Pdot探针进行了一系列表征,如尺寸、形貌、zeta电位、吸收和发射光谱等性质。通过对不同掺杂比的发射光谱的分析,证实聚合物PFO与染料SOSG之间确实存在着能量传递。然后,我们对细胞外的~1O_2检测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证明这种Pdot探针的发射强度确实随着~1O_2浓度的增长在改变,有希望在活细胞内进行进一步的检测。(2)我们利用Pdot探针进行了活细胞内的~1O_2检测。将Pdots喂入癌细胞后,外加Ce6光敏剂进入体系。用650 nm的光激发Ce6产生~1O_2,共聚焦荧光显微镜监测细胞内的Pdots的荧光强度变化。采集的荧光图片显示,Pdot探针的绿色荧光随着光照时间增长,呈现越来越亮的趋势。结果证明,我们的Pdots对~1O_2在活细胞中的检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Dongdong,Wang,Ruohong,Shi,Jiajia,Zhou,Sixiang,Shi,Huihui,Wu[7](2019)在《普鲁士蓝基纳米催化剂提高单线态氧生成用于增强的光动力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简介本项研究以调控肿瘤微环境为出发点,设计了一种多功能纳米催化剂,用于催化分解肿瘤组织存在的过氧化氢,提高肿瘤细胞内的氧气水平,并转化成单线态氧,改善癌症的光动力治疗效果。该纳米催化剂由光敏剂负载的多孔二氧化硅壳和普鲁士蓝核组成。普鲁士蓝内核不仅起到过氧化氢酶的作(本文来源于《科学新闻》期刊2019年02期)

周丹红,于世英,孙冰倩[8](2019)在《用于监控单线态氧的铕(Ⅲ)络合物荧光探针的光物理性质及PET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计算方法研究铕络合物荧光探针检测单线态氧的发光机理.结果表明:配体β-二酮和叁联吡啶共同作为荧光母体通过共振能量转移诱导稀土Eu~(3+)离子发光.但是叁联吡啶与蒽基连接,其HOMO能级高于叁联吡啶的HOMO能级,受光激发后,发生光诱导电子转移,使得激发态叁联吡啶荧光母体的光子发射过程受阻,无法为Eu~(3+)提供激发能量,探针分子呈现弱荧光.单线态氧使蒽基氧化生成环内过氧化物,其HOMO能级降低,光诱导电子转移过程终止,叁联吡啶荧光发射恢复,并将能量转移给Eu~(3+)离子,使探针分子的发光强度显着增强.(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琰,赵叁笑,汪彬,王金金,王晓蓉[9](2018)在《卟啉类光敏剂的制备与单线态氧产生能力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卟啉作为有机光敏基元中的一种,在光敏剂家族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生物界中广泛存在,具有生物可相容性。通过对四种卟啉类光敏剂的合成与单线态氧产生能力的比较,得出推电子基团、配位金属以及谱带红移的卟啉结构有利于单线态氧的产生,为下一阶段研究其医学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8年10期)

田建蕾[10](2018)在《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富勒烯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成为材料、医药等领域的研究重点,为了进一步改进富勒烯的功能,一些具有特殊功能团的富勒烯衍生物被合成和研究。富勒烯衍生物不仅有富勒烯的特性,同时也具备官能团的一些优异特性,在光学、电学、催化以及医药方面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以富勒烯的经典反应Prato和Bingel反应为主,设计并合成了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富勒烯衍生物,并研究其作为光敏剂和纳米催化剂的应用。本论文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基于高效光敏剂设计理念,我们利用Prato反应合成一种新型富勒烯衍生物光敏剂C_(60)-DA。与C_(60)相比,该分子在可见光区具有较强的吸收。更为重要的是,该分子在低氧条件下也可产生大量的单线态氧。进一步研究表明,通过纳秒时间分辨瞬态吸收光谱确定了该分子具有较长的叁重态寿命,使其有足够的时间去捕捉更多地氧气而产生单线态氧;与强光敏剂C_(60)相比,C_(60)-DA的单线态氧量子产率是C_(60)的2倍。利用该衍生物作为光敏剂有以下几个优点:具有强的可见光吸收,无重原子以及较长的叁重态寿命。2.设计合成一种新型的颗粒状纳米催化复合材料(ZnPc/(C_(60)(C(COOH)_2)_3–TiO_2)。该复合材料结合了富勒烯、TiO_2以及金属钛菁的共同优势,与传统催化材料TiO_2相比该复合材料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可见光区有很强的吸收,扩大对光的利用率;(2)减小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促进光生电荷和空穴的分离,从而提高催化效率。采用可见光下对硝基苯还原来检测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催化结果显示在可见光下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是TiO_2的7倍。(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8-05-12)

单线态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实现光动力治疗过程中单线态氧的检测,设计了一种水溶性良好的单线态氧纳米探针。首先利用再沉淀法将1,3二苯基异苯并呋喃(DPBF)封装于纳米颗粒中,然后对纳米探针进行透射电镜、动态光散射粒径和吸收光谱表征,表明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粒径约为200 nm,在426 nm左右具有DPBF的特征吸收峰,最后选择吲哚菁绿(ICG)作为光敏剂,利用纳米探针的吸收峰变化检测单线态氧的产生。结果表明该纳米探针对单线态氧具有高灵敏度,在光动力治疗过程中单线态氧的检测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线态氧论文参考文献

[1].平建涛.基于杂化纳米载体的单线态氧高效产生与荧光检测[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于印霄,王小卉,陈雪桥,刘元安.一种基于DPBF的单线态氧纳米探针[J].发光学报.2019

[3].郑哲,张国龙,王秀丽.单线态氧在光动力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检测方法[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9

[4].刘露露.发光金纳米粒子产生单线态氧的性能调控及其光动力治疗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9

[5].陈敏,康安锋,王骐榕,王丹,杨峰.Ce6交联介孔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单线态氧产率的测定研究[J].世界复合医学.2019

[6].侯伟莹.基于半导体聚合物点的细胞内单线态氧的荧光检测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7].Dongdong,Wang,Ruohong,Shi,Jiajia,Zhou,Sixiang,Shi,Huihui,Wu.普鲁士蓝基纳米催化剂提高单线态氧生成用于增强的光动力治疗[J].科学新闻.2019

[8].周丹红,于世英,孙冰倩.用于监控单线态氧的铕(Ⅲ)络合物荧光探针的光物理性质及PET机理[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张琰,赵叁笑,汪彬,王金金,王晓蓉.卟啉类光敏剂的制备与单线态氧产生能力测试[J].当代化工.2018

[10].田建蕾.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和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量子点在光动力学治疗中的机制与单线态氧反应前后的紫外...和SiO2@HP纳米颗粒的紫外吸收光谱@TiO2-TCMnPc的ESR谱图·-ESR谱图(A)无光照,(B)可见光研究...以及α-LNA的电离能Fig.3-3The...

标签:;  ;  ;  ;  ;  ;  ;  

单线态氧论文_平建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