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花器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柱头,器官,单性花,天南星,雄蕊,活性氧,植物。
花器官论文文献综述
熊雄,侯非凡,崔虎亮,王金耀,邢国明[1](2019)在《萱草属植物种间与种内分离群体花器官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析萱草属植物花器官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以食用黄花为主的地方品种大同黄花为母本、以观赏为主的萱草品种摇篮曲为父本构建种间杂交群体,同时以农家种东庄黄花为母本、地方种冲里黄花为父本构建黄花菜种内杂交群体,对杂交后代的花葶高度、花朵直径、花蕾长度、花蕾宽度、单个花蕾鲜质量等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及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具有显着而广泛的遗传变异,大同×摇篮曲的F1群体花朵直径遗传力为32.8%,花葶高度遗传力为65.4%,花蕾长度遗传力为60.5%,花蕾宽度遗传力为34.2%,单个花蕾鲜质量遗传力为66.4%;东庄×冲里的F1群体花朵直径遗传力为86.9%,花葶高度遗传力为73.2%,花蕾长度遗传力为46.2%,花蕾宽度遗传力为41.2%,单个花蕾鲜质量遗传力为58.6%。2个杂交组合均表现为花葶高度遗传力较高,且遗传方式属于数量遗传;种间杂交群体花蕾长度与单个花蕾鲜质量的遗传力较高,花朵直径、花蕾宽度的遗传力较低;种内杂交群体花朵直径、花葶高度的遗传力较高,花蕾长度、花蕾宽度的遗传力较低。种内杂交群体花蕾长度、花蕾宽度、单个花蕾鲜质量中存在一定的超亲现象。研究结果可为开展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基础。(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李玉舒,杨炜茹,杨宇杰,程堂仁,王佳[2](2019)在《梅花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PmSOC1-like的功能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SOC1/TM3(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NSTANS 1/Tomato MADS-box gene 3)是MADS-box家族一员,它能够整合多条开花途径的开花信号,调节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在从梅花长蕊绿萼品种中克隆到3个SOC1同源基因PmSOC1-1、PmSOC1-2和PmSOC1-3的基础上,构建由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以研究其功能。通过对转基因植株表型观察发现,3个PmSOC1-like基因都具有使野生型拟南芥提前开花的作用。其中,PmSOC1-2作用最强,PmSOC1-1居中,PmSOC1-3作用最弱。对转基因拟南芥内源成花基因的qRT-PCR检测说明,PmSOC1-like基因主要是通过上调其下游花分生组织特性基因(AGL24、LFY、AP1和FUL)来促进植物开花;此外,PmSOC1-1和PmSOC1-2还导致了花瓣细丝状、花萼叶片化、花瓣和花萼宿存等花器官形态的改变,说明它们可能还具有影响花器官发育的功能。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阐明梅花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分子机制。(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程方民[3](2019)在《水稻高温障碍形成与花器官活性氧代谢之间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高温结实障碍也称水稻生殖生长期热害,它是指水稻在孕穗-抽穗前后一段时期内遭遇35℃以上高温时,所引起的花器发育不良和授粉障碍及结实率下降,从而直接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的一种灾害现象。它不仅是我国南方水稻生产实现持续稳定增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同时也是目前许多高产品种在不同年(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李桂琳,姜艳,刘林,李泽生,高燕[4](2019)在《5种石斛花器官特性及人工授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石斛属翅萼石斛(D. cariniferum Rchb. f.)、棒节石斛(D. findlayanum Par.et Rchb. f.)、玫瑰石斛(D. crepidatum Lindl. ex Paxt.)、晶帽石斛(D. crystallinum Rchb. f.)、黄花石斛(D. dixanthum Rchb. f.)5个种的花器官形态和人工授粉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石斛花期不一致,花期长的盛花期长,花期短的盛花期短;同一种石斛受温度影响开花时间不一样。参试石斛合蕊柱长、宽和粘液厚度全部大于花粉粒,同一种石斛合蕊柱能够容纳下本种的花粉粒,粘液覆盖花粉粒。翅萼石斛开花第5~10 d授粉效果最好,棒节石斛、玫瑰石斛、晶帽石斛和黄花石斛开花第1~4 d授粉效果好;翅萼石斛和棒节石斛异株异花授粉效果最好,玫瑰石斛、晶帽石斛和黄花石斛叁种授粉方式坐果差异不明显。花期对石斛坐果率的影响较大,花期长的授粉期限长,花期短的授粉期限短,石斛人工授粉最好在盛花期进行。(本文来源于《热带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黄保国,唐荣,陈高,李新辉[5](2019)在《白魔芋花器官草酸钙晶体对隐翅虫的潜在防御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金沙江干热河谷特有植物白魔芋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花序不同部位(雌蕊、雄蕊、不育区、附属物及佛焰苞)草酸钙的数量变化,并用花序各部位的甲醇提取物触杀昆虫隐翅虫(Atheta sp.),分析其对白魔芋传粉昆虫隐翅虫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白魔芋雌蕊中草酸钙晶体的含量最高,平均每1 250μm2视野中含草酸钙晶体188.4个,推测高含量是为了保护其胚珠,花序中草酸钙晶体含量最低的部位是不育区(退化雄蕊),平均仅11.9个;用花序不同部位的甲醇提取物触杀隐翅虫,仅雌蕊提取物能够迅速杀死隐翅虫(<14.5 s),其余部位的提取物在60 s以内不能杀死隐翅虫。因此,高浓度的草酸钙晶体或其他共存物质对隐翅虫具有毒性作用。(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9年06期)
谢留杰,段敏,曾国应,黄善军,潘晓飚[6](2019)在《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花器官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8个籼稻两用核不育系的开颖时间、柱头外露率、柱头活力等8个花器官性状与异交结实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颖时间和异交结实率达极显着相关水平;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达显着相关水平。开颖时间和柱头外露率与异交结实率的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 640和0. 383,是影响异交结实率的重要性状。不育系异交结实率(y)与开颖时间(x1)、柱头外露率(x2)、柱头长度(x3)、开颖角度(x4)和柱头活力系数(x5)的回归方程为y=-53. 709+0. 269x1+0. 137x2+10. 241x3+0. 730x4+5. 060x5。通径分析表明,开颖时间的直接通径系数最高,对异交结实率的作用最为重要,而柱头外露率主要通过开颖时间来影响异交结实率。(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蔡广华,路洪凤,黄叁文,孙进京[7](2019)在《花器官发育B类基因AP3同源基因在几种葫芦科植物单性花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期研究发现黄瓜花器官发育B类基因CsAP3可以通过调控乙烯受体基因CsETR1表达量参与雌花中雄蕊滞育而形成雌花的过程。本试验中进一步对丝瓜、苦瓜、甜瓜、西瓜、美洲南瓜和印度南瓜中的AP3同源基因进行了分析。利用简并PCR方法得到了丝瓜和苦瓜中AP3同源基因序列,并根据已发表的基因组序列信息得到了甜瓜、西瓜、美洲南瓜和印度南瓜中AP3同源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这几个物种中AP3蛋白C端短GV重复序列编码区存在同义突变,表明该基因可能在形成雌性花的演化过程中具有保守功能。凝胶阻滞和烟草瞬时表达体系双荧光试验表明,甜瓜、西瓜和印度南瓜的AP3同源蛋白均具有结合ETR1同源基因启动子并调控其表达的潜力。这些结果为研究葫芦科雌性花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入手点,为揭示葫芦科植物雌性花起源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海霞,陶莹芳,丁雨龙[8](2019)在《花生花器官形态建成及异型雄蕊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观察了四个花生栽培品种和一个异源四倍体野生种的花器官形态建成以及异型雄蕊的发育过程,以期为解释花生花发育相关基因的时空表达和花生育种提供形态解剖学依据。试验以花生普通型弗罗蔓生(Arachis hypogaea var. hypogaea 'Florunner')、龙生型永城小麻壳(A.hypogaea var. hirsuta 'Yong-cheng Xiaomake')、多粒型四粒红(A. hypogaea var. fastigiata 'Silihong')、珍珠豆型白沙1016(A. hypogaea var. vulgaris 'Baisha1016')和异源四倍体野生种A. monticola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芽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对花生花器官模式形态建成、雄蕊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两侧对称,常见花器官融合。花器官起始顺序为萼片—雄蕊、心皮—花瓣,共同原基的出现打乱了由外向内的器官起始顺序;对萼雄蕊早于对瓣雄蕊发育;旗瓣、翼瓣、龙骨瓣在花发育后期特化形成。五个品种花发育进程相同,对萼雄蕊、对瓣雄蕊环状相间排列,药室分布大致相同,仅退化雄蕊数量上有差别。退化雄蕊仅存花丝,无花药。雄蕊维管的大小与雄蕊发育程度正相关。(本文来源于《花生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勇锋[9](2019)在《能源作物柳枝稷体外花器官逆转鉴定分析及相关基因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发育到一定的时期时,在合适的内部及外界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其个体将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农业生产中,正常开花是以种子和果实为收获对象的农作物获得高产的重要前提。一般情况下,植物花器官发育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然而一些植物在特殊的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影响下,已形成的花器官会再次进入营养生长状态,从而发生花器官逆转。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是一种高大型禾草植物,具有耐旱、耐瘠薄、易于管理、生物质产量高等特点,在国际上被认定为模式能源作物。本研究发现,伸长期第4期的柳枝稷材料‘Alamo’的茎端已发育出长为1 cm左右的幼穗,以该时期茎端为外植体进行体外培养发生了花器官逆转,通过解剖学、组织学及细胞学分析对此进行了证实,之后通过转录组技术获得了可能参与到花器官逆转中的基因,并对其中部分基因的功能进行了生物学验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柳枝稷茎端在穗芽诱导培养基(MS+3 mg.L~(-1) 6-BA)上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再生芽。通过对再生芽形态及分布特征分析发现,第一类再生芽由外植体节上所携带的腋芽发育而来,第二类再生芽由外植体节上诱导出的愈伤组织分化而来,第叁类再生芽由柳枝稷幼穗上的小花原基发育而来。通过对第叁类再生芽及其相邻的未完全逆转小花和正常小花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第叁类再生芽中原本应发育成花器官的组织已退化,其生长点处形成凸起,重新进入了营养生长,而与其相邻的未完全逆转小花中虽有内外稃及雄蕊存在,但中心位置无胚珠结构,而是形成了球状营养器官。这些结果表明第叁类再生芽是由小花生长点发育模式转变而来,而非小花中形成的不定芽,即柳枝稷幼穗诱导产生的再生芽来自花器官逆转。2.对穗芽诱导培养基上诱导出的柳枝稷花逆转材料和MS培养基上诱导出的体外花发育材料以及未培养的幼穗进行转录组分析,根据不同材料所处的发育时期及不同的发育方向推测认为,花逆转材料与另两组材料相比均存在表达量差异而另两组材料相比无表达量差异的基因可能参与到花器官逆转。通过该方法共筛选出517个基因,经多个数据库注释分析发现,柳枝稷体外花器官逆转与细胞信号传导、能量代谢、蛋白转录后调控等多个生物学进程相关。此外,通过将筛选获得的517个基因与花发育相关基因对比发现,其中不存在已发表的影响花发育的基因,该结果表明花器官逆转与花发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然而通过对柳枝稷中花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发现,开花促进基因AP1在花逆转材料中表达水平下降,开花抑制基因TEM1/TEM2在花逆转材料中表达水平升高,但其变化幅度在两组对比中未全部达到2倍,该结果表明花器官逆转与花发育同样存在一定的联系。3.通过过量表达4个在花器官逆转材料中高水平表达的基因发现,转基因拟南芥植株表现出叶面积增大或花期延迟或花器官发育不正常的现象,然而其均为表现出完整的花器官逆转现象。对该现象分析发现,花器官逆转可能涉及到抑制花器官发育、花器官分生组织发育模式转变及营养生长的促进等多个进程,单个基因过量表达可能只参与到了其中的一个过程,而花器官逆转是这些进程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获得完整的花器官逆转需要对更多基因同时进行表达调控。4.PvSTK1基因编码一个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亚细胞定位分析发现该蛋白在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分布。过表达PvSTK1基因使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花期推迟,基部小花不育。通过对花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发现,转基因植株中开花促进基因AP1、AG、FT及LFY的表达量降低,而开花抑制基因FLC和SVP的表达量升高,这表明PvSTK1基因影响到了光周期、春化及自主途径等多个花发育调控网络,且处于这些调控网络的上游。对转基因植株中花序基部不育小花分析发现,其花粉活力正常,然而胚珠在开花后逐渐萎缩。使用野生型拟南芥花粉进行授粉发现,花序基部不育小花仍保持不育,表明PvSTK1基因通过影响胚珠来使拟南芥小花不育。本研究首次在柳枝稷中发现了并证实了体外花器官逆转现象,通过转录组分析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可能参与到花器官逆转调控中的517个基因,并对部分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研究,从新的角度研究了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发育调控,为柳枝稷及其他植物花发育调控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李丽[10](2019)在《花花柴花器官激素合成与高温胁迫响应的生物学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是典型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菊科花花柴属,于每年的7-8月份完成开花授粉,是一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广谱抗逆性植物。本研究为阐明花花柴花器官激素合成与其耐高温之间的关系,通过测定分析不同环境、不同温度及外施不同浓度IAA、GA后花花柴花器官的形态特征;测定了不同环境条件下花花柴开花当天花器官IAA和ABA的含量及在外施不同浓度IAA、GA后其内源SA、JA和ABA的含量;并利用qRT-PCR分析了10个高温胁迫下花花柴不同激素相关耐高温基因的表达模式,及IAA和ABA合成相关基因在不同环境下花花柴花器官开花前第5天和开花当天的表达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生长素激素合成相关差异基因KcbHLH7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表达模式分析及其过表达载体的构建,从而得出以下结论:1.激素可能参与花花柴响应高温胁迫的相关调控。测定了人工绿地常温(27~30℃)、沙漠常温(30~33℃)、人工绿地高温(38~40℃)、沙漠高温(40℃以上)这4种条件下花花柴花器官的直径、雄蕊及雌蕊长度和花粉活性,发现花器官大小、雌蕊及雄蕊长度和花粉活性随温度升高均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雄蕊较雌蕊更易受高温的影响,人工绿地常温比沙漠常温、人工绿地高温的雄蕊长度长1倍,而比沙漠高温的雄蕊长度长1.1倍。高温对花花柴花器官的大小、雄蕊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但对于雌蕊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常温人工绿地与常温沙漠、人工绿地高温及沙漠高温花花柴花器官开花开花前第5天到开花后第3天雌蕊相比,分别长1.1倍,短17%及25%。外施不同浓度激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分别在外施0.1M的IAA和60M的GA3时,花花柴花器官发育均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推测一定的高温(40~45℃)有利于花花柴花器官雌蕊的发育,使得柱头外露,可能与异花授粉有关;另外高温条件下维持较高水平的生长素类激素有利于增强花花柴对高温的耐受性。2.利用LC-MS测定花器官内源激素IAA和ABA含量显示,人工绿地常温条件下花花柴开花0天花器官中生长素的含量,比人工绿地高温条件下花花柴开花0天花器官中生长素的含量低20%,而比沙漠高温条件下花花柴开花0天花器官中生长素的含量高4倍。人工绿地常温下条件下花花柴开花0天花器官中脱落酸的含量,比人工绿地常温条件下花花柴开花0天花官中脱落酸的含量低3%,而比沙漠高温花花柴开花0天花器官中脱落酸的含量低54%。为深入研究激素之间是如何在逆境环境中发挥作用,本研究利用LC-MS测定外施IAA、GA浓度后花器官内激素SA、JA和ABA含量发现:(1)人工绿地条件下,花器官ABA、JA含量随外施上述几种激素浓度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但总体变化不大;外施IAA和GA后花器官内SA含量均随喷施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2)沙漠条件下,花器官内ABA含量随外施上述几种激素浓度升高呈上升趋势,外施IAA和GA后花器官内JA含量随浓度升高呈先降后升趋势,外施上述几种激素后花器官内SA含量均随喷施浓度增加而降低。3.花柴高温胁迫下转录组分析,发现高温处理后的花花柴叶器官中注释到激素信号路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359个。同时,通过qRT-PCR技术分析了10个高温胁迫下花花柴不同激素合成的相关基因的表达模式,还分析了不同温度下IAA和ABA合成相关的6个基因在花花柴花器官开花前第5天和开花当天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本研究所选的激素合成相关12个基因均与花花柴响应高温胁迫有关。但其功能仍需进一步验证,才能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4.据高温胁迫下花花柴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发现生长激素合成相关基因bHLH与对照相比上调了10倍。通过PCR克隆获得该基因碱基序列,命名为KcbHLH71,并利用qRT-PCR对高温胁迫下该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分析。表达分析结果显示,高温胁迫下,花花柴KcbHLH71基因2h的表达量受到最大抑制,之后逐渐上升,当12h时达到高峰,是对照的2.1倍;高温处理12~24h再次出现下降,但仍高于对照。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高温可以显着诱导KcbHLH71基因的表达,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花花柴响应高温胁迫的正调控。用无缝克隆技术构建了KcbHLH71基因的过量表达载体OE35S-KcbHLH71,为进一步验证KcbHLH7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激素在花花柴响应高温胁迫的相关调控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获得了大量的可能与耐高温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为揭示花花柴的耐高温分子机制提供基础数据。并构建生长激素合成相关基因KcbHLH71的超表达载体,为进一步验证该基因在高温胁迫响应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塔里木大学》期刊2019-06-01)
花器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SOC1/TM3(SUPPRESSOR OF OVEREXPRESSION OF CONSTANS 1/Tomato MADS-box gene 3)是MADS-box家族一员,它能够整合多条开花途径的开花信号,调节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转变。在从梅花长蕊绿萼品种中克隆到3个SOC1同源基因PmSOC1-1、PmSOC1-2和PmSOC1-3的基础上,构建由CaMV35S启动子驱动的植物表达载体,并在拟南芥中过量表达,以研究其功能。通过对转基因植株表型观察发现,3个PmSOC1-like基因都具有使野生型拟南芥提前开花的作用。其中,PmSOC1-2作用最强,PmSOC1-1居中,PmSOC1-3作用最弱。对转基因拟南芥内源成花基因的qRT-PCR检测说明,PmSOC1-like基因主要是通过上调其下游花分生组织特性基因(AGL24、LFY、AP1和FUL)来促进植物开花;此外,PmSOC1-1和PmSOC1-2还导致了花瓣细丝状、花萼叶片化、花瓣和花萼宿存等花器官形态的改变,说明它们可能还具有影响花器官发育的功能。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阐明梅花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分子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器官论文参考文献
[1].熊雄,侯非凡,崔虎亮,王金耀,邢国明.萱草属植物种间与种内分离群体花器官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9
[2].李玉舒,杨炜茹,杨宇杰,程堂仁,王佳.梅花花器官发育相关基因PmSOC1-like的功能初探[J].华北农学报.2019
[3].程方民.水稻高温障碍形成与花器官活性氧代谢之间关系[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4].李桂琳,姜艳,刘林,李泽生,高燕.5种石斛花器官特性及人工授粉研究[J].热带农业科技.2019
[5].黄保国,唐荣,陈高,李新辉.白魔芋花器官草酸钙晶体对隐翅虫的潜在防御能力研究[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
[6].谢留杰,段敏,曾国应,黄善军,潘晓飚.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花器官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19
[7].蔡广华,路洪凤,黄叁文,孙进京.花器官发育B类基因AP3同源基因在几种葫芦科植物单性花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研究[J].园艺学报.2019
[8].王海霞,陶莹芳,丁雨龙.花生花器官形态建成及异型雄蕊发育研究[J].花生学报.2019
[9].王勇锋.能源作物柳枝稷体外花器官逆转鉴定分析及相关基因功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10].李丽.花花柴花器官激素合成与高温胁迫响应的生物学功能分析[D].塔里木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