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U的维护和简单维修

RTU的维护和简单维修

一、RTU的维护和简单维修(论文文献综述)

梁伯钊[1](2021)在《浅析远程终端单元在城市管廊的应用设计》文中提出前言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管廊)是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统一在城市地下建立一个隧道空间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管廊以环网的形式存在于城市地下,总长度可达上百公里,面对如此庞大的管廊网络,采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管廊进行检测和监控是十分有必要的。地下综合管廊的监控包括对运行中的管线安全状况的监测,以及对地下综合管廊内部环境的检测,

任玉良[2](2021)在《地质灾害监测RTU的硬件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地质灾害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具有易发性和突发性等特点,不容易被人们提前预测。我国陆地面积广阔,灾害的发生率相对较高,严重威胁着山区甚至城镇的基础设施、交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于山体滑坡、泥石流的研究、监测和预警就尤为重要,而地质灾害的研究、监测和预警都需要准确地、稳定地、长期地采集地质灾害现场的数据。为了有效地提高地质灾害监测系统与设备的准确度、可靠性、可持续性和环境适应性,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和远程终端单元技术的地质灾害监测RTU设备。本论文旨在设计并实现一种能够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中的气象、水文、位移和声音等数据进行精确地数据采集、远程控制、远程通信传输的地质灾害监测RTU设备。地质灾害易发地区一般人迹罕至或交通不便,因此,本论文所设计的地质灾害监测RTU设备需要具备定时自检、定时上报功能以实现设备的可靠性,并且该设备还需具备休眠与唤醒功能和低功耗的优良特性,以保障设备能长期、可持续地工作于野外。除此之外,地质灾害监测RTU设备还兼具小体积、高温宽、防雷防水等特性,可以在各种复杂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本论文首先将通过研究以泥石流为代表的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发生过程,探究泥石流地质灾害的监测方法及在监测中的传感器需求,随后通过对上述传感器原理和误差来源的详细研究,提出RTU设备在传感器数据采集中的误差消除要求和精度需求。随后,针对各类传感器在泥石流监测时的采集需求,结合地质灾害监测RTU设备的工作环境,分析RTU设备需要具备的功能,给出地质灾害监测RTU设备的总体设计方案和功能模块划分。最后,依据总体设计方案完成RTU设备的数据采集模块、设备供电模块、最小控制单元模块、本地控制和存储模块、远程通信和传输模块等方面的系统功能设计,并开展设备环境适应性研究与设计,以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可持续性和环境适应性,实现对复杂、恶劣的地形、气候等环境条件下的地质灾害地区的有效监测。

刘志伟[3](2021)在《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制造业不断兴起,各类大型工业园区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等问题,成为了工业园区管理人员各类专家经常探讨的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提出一种整合多种能源设备为园区提供能源的服务模式,称其为综合能源服务模式,深入理解这样的服务模式对企业对国家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深入了解了目前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整体设计方案,在.NET平台上,使用C#后端开发语言,结合前端Html+Css+Javascript等主流技术,采用MVC(Model View Controller)框架搭建平台,SQL Server数据库做数据存储处理,采用ModbusRTU通讯协议进行设备的监控和日常数据的传递,基本实现了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的搭建。在开发过程中使用模块化的开发思想,完成了数据总览、能耗评估、负荷预测、能源审计、优化调度五大功能模块的开发。数据总览模块可实现对工业园区重点能耗的检测。能耗评估模块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采用模糊评价法确定能耗等级。负荷预测模块采用BP神经网络算法,结合天气情况预测未来一天负荷需求,并用历史数据做了 Matlab实验仿真,达到预期效果。能源审计模块为审计人员直观地显示所需数据,并可以导出所需数据。优化调度模块采用遗传算法结合天气情况以及各类能源设备出力特点,以工业园区日运行成本为目标,得出各类设备运行时间的相对最优解,并用历史数据做了Matlab实验仿真,达到预期目标。平台经过调试,达到预期设计目标。该平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运行和维护人员工作效率,是一套有效的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

钟涛[4](2021)在《井周超声成像测井仪检测系统设计和实现》文中指出超声成像测井是测井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具有成像分辨率高、反映井壁信息多等特点。在井周超声成像测井仪的仪器电路研制过程中,会有功能验证、硬件检测、软件维护和仪器保养方面的问题,因此提出了井周超声成像测井仪检测系统的设计需求。本文首先从仪器结构、测井原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井周超声成像测井仪的工作原理;然后分析了检测系统的任务需求,其主要用于测井仪器在前期研发的功能验证,首波到时提取算法的研究以及超声波换能器性能的测试等功能。然后论文提出了检测系统的设计方案,将检测系统设计分为硬件系统设计和显控软件设计。检测系统的硬件系统围绕测井仪器电路搭建。测井仪器电路是井周超声成像测井仪的核心,其通过电机提供的位置同步信号,控制超声换能器发射超声波,并采集、处理回波信息,然后把数据通过EDIB(ELIS Download Instrument Bus)总线上传至地面系统。为了检测系统能够在实验室中完整地模拟仪器工作,本文为其选择了合适的电机和电机驱动器;针对测井仪器使用的通信接口,本文完成了以FPGA为核心的通信转接板的硬件电路设计和逻辑程序设计,其实现了EDIB总线接口与USB接口转换;同时设计了检测系统便捷、统一的物理结构。为了系统地实现显控软件,本文使用了UML(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语言对显控软件进行了需求分析、结构分析和结构设计。并且基于Python+Py Qt5平台实现了显控软件的用户界面和功能模块。其功能模块包括了通信模块、在线升级模块以及数据显示模块。然后对工程中常用的首波到时提取算法进行了研究,并实现了STA/LTA(short term averaging/long term averaging)算法用以调整测井仪器电路STA/LTA算法的参数。本文最后对检测系统的关键功能进行了测试,使用检测系统对测井仪器电路的通信功能、在线升级功能、数据采集等功能进行了验证,并对换能器进行了高温实验。通过分析对比实验结果,证明了检测系统能够完成设计需求。

张远志[5](2021)在《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中的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变电站是电网的基本组成部分,变电站安全才能保证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因此,如何保证变电站的安全,成为各电力公司所需要研究一大课题。由于变电站往往离城市较远,彼此之间的分布又非常的分散,很难安排专门的值守工人轮班值守,因此可以考虑通过计算机通信技术和视频技术,远程采集和遥控变电站内部的各种设备和环境参数,从而实现变电站的无人值守。在现阶段,很多变电站都已经独自安装了视频监控、温湿度监控甚至消防系统,但是各个系统相对独立,系统之间无法交互,往往会造成功能的重复,服务器的浪费,人员的冗余等,极大的增加了企业的支出。因此,开发一套包括数据采集,温湿度监控、烟雾监控等多种功能的变电站监控系统已经很有必要了。本论文在参照了某电力公司的实际业务需求的基础上,遵照无人值守、远程监控和集中管理等原则,提出了无人值守变电站的监控系统。该系统首先完成了变压器、断路器、温湿度传感器等变电站各种设备的数据采集,然后部署了多个摄像头完成变电站实时视频的采集,把采集到的数据和视频上传到中央监控服务器,然后针对采集的数据和视频进行处理,并且能够基于数据和视频自动和告警系统联动,完成自动化告警功能,同时还提供了变电站的管理,摄像头的管理,设备的远程巡视,定期检修,设备远程控制等功能,进而能够高效、便捷的完成电网调度的工作,提高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王巍[6](2020)在《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SCADA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主要阐述了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SCADA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其中包括高压管网数据采集、监控及应用的系统建设目标、功能要求、系统结构图、系统完成功能、建设规划、配置方案、系统构架、硬件配置、控制中心、站控系统、软件配置、通信配置等。在此基础上,针对武汉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有限公司构建的以网络监控、调度运行为主要功能的信息化处理系统。该系统是一个星形网络结构,由主控制中心站,以及各分支机构包括监测站点等组成。中心站与分支站点通过有线和无线互为冗余的通讯方式将数据信息系统予以联接,从而达到收集燃气管网运行数据、监控调度燃气管网运营、优化燃气管网配置流程等目的。在工程实践中,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系统)的引入有助于解决燃气管网的运营和调度问题,从而保证燃气管网的高效生产与运行安全。

付亦文[7](2020)在《ZH强磁选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选矿行业中,强磁选机是弱磁性矿物磁选的关键设备之一,其具有操作简单、高效、环保、经济等优点,但是其自动化监控技术还有待提高。以ZH强磁选机为例,目前大多数选矿厂对该设备的主要监控方式都是基于C/S架构的本地集中式监控,该监控方式基本上将数据流量存储在本地,并且中小型选矿厂的历史数据存储时间一般都不长,这对未来利用历史数据进行智能监控造成障碍。同时目前磁选机在现场实际工作时,未使用过合适算法来根据入选铁矿石品位和粒度,来控制最佳的磁选电流和冲洗水水压,无法更高效的提升磁选机的性能。因此,本文研究基于模糊规则的ZH强磁选机参数优化控制问题和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主要工作如下:(1)调研了国内外ZH强磁选机的应用现状和需求,开发了一套基于B/S浏览器架构和阿里云平台的监控系统。系统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网页监控界面设计与实现、数据上行设计与实现和调控命令下发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将选矿厂设备运行产生的关键实时参数上传到远程服务器中心,然后在动态网页上实时显示数据。采集到的关键数据形成大数据,为接下来优化和完善模糊控制知识库和推理规则提供支持。利用网页登入验证程序,保证只有拥有该设备权限的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的下发控制命令,保护设备安全平稳的运行。(2)针对ZH强磁选机参数控制存在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矢量量化分类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对历史数据采用矢量量化再增量算法进行分类,将测试样本划分为9个集群,每个集群都有独一的最佳调整参数(冲洗水水压和磁选电流)和集群中心。然后针对分类结果,利用每个集群的集群中心和最佳输出参数的对应关系,采用三角形隶属度函数将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模糊化,建立If-and-Then-and-模糊规则,形成模糊规则库。采用现场实际数据作为测试样本,通过自适应模糊规则库得到最佳输出参数。将该方法用于实际现场优化铁精矿品位和产率,在相同入选铁矿粒度和入选铁矿品位下,采用优化后的冲洗水水压和磁选电流,铁精矿输出品位经济模型指标得到有效提高。综上所述,通过本文设计的监视和控制系统,能有效解决目前设备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该监控系统有利于外部专家快速解决设备运行时发生的故障,更加方便的维护设备的稳定。同时基于矢量量化分类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能有效的提高磁选的经济评价指标,提高选矿厂的经济效益。

李一春[8](2020)在《复兴号动车组模拟实训装置网络架构及人机界面的设计》文中认为随着中国高铁的快速发展,复兴号动车组逐渐成为主力车型,面对这种新的车型,无论是调试技术人员还是列车司机都迫切的需要一种模拟装置来学习动车组基本原理与驾驶流程。由于先前国内的动车组模拟装置都是基于其他车型,并且存在更新换代慢、技术落后等缺陷,本文所设计的模拟装置基于复兴号动车组的真车结构,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本文首先对复兴号动车组的网络控制结构以及WTB、MVB两级总线层进行了分析,根据真车网络结构和总线协议的特点,分析对比了常用的工业传输协议,选择了适合本系统的通信方式,并建立了动车组模拟装置的网络拓扑结构。根据具体传输的数据量及项目要求,对模拟装置中网络构架及人机界面所用到的硬件进行了选型,包括大工计控MAC310型号的PLC、交换机、MCGS昆仑通态显示屏,并使用配套的软件进行编程及界面设计。编程前,首先根据需要传输数据的系统数量分配存储区域及IP地址,其次对整个系统传输的数据进行梳理、分类、定义。程序部分实现了CCU中央控制单元的双向数据传输、逻辑的判断、状态监控等功能。通过MCGS嵌入版组态软件,设计各系统所需的状态界面、帮助界面、维护界面等,针对各界面的属性编写相应的脚本程序、建立不同类别的运行策略。测试环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对PLC程序及MCGS界面进行运行及监控,对所选协议进行了的通信测试,第二部分通过搭建实验室测试装置对子系统进行具体控制功能测试。经过多次调试可以得出,本设计在符合各项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完成了数据的快速传输,可有效避免错误数据对传输速率带来的影响。与传统司机显示单元相比,本文的设计界面可以使受训人员进一步实时监控列车各部分的状态,总体设计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杨金晨[9](2020)在《智能路灯的无线组网与控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日新月异,城市照明路灯的数量也在不断扩大,对于传统的路灯监控系统来说负荷在不断加大,造成路灯维护管理越来越困难,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为传统路灯监控系统无法对指定的路灯进行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光,所以对现有的路灯监控系统进行智能化和自动化升级十分有必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电力载波线的智能无线路灯组网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主要采用了以GPRS无线通信技术为一级网络,以电力载波通信为二级网络的两级式网络结构。设计了云服务器,集中控制终端,子终端和中继终端四部分组成的路灯控制系统。与传统路灯控制系统相比,可以实现对系统中的任意路段或者路灯进行远程控制、状态监测、亮度调节以及数据采集。本文设计的路灯组网控制系统可以适用于现有高压钠灯灯具,对于现有传统路灯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升级,有效地提高了路灯的节能效率和管理效率。本文首先从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出现有的路灯控制系统存在的不足,结合现代化城市对于路灯控制系统的需求,做出系统的总体设计。通过整体设计分析出了通信方式、调光方法和主控芯片的选择等问题,同时对于方案做出可行性分析。分析Modbus-RTU的通信协议,设计出系统的控制命令,进而得出精准通信的具体流程,根据流程设计出了系统的软件部分。最后对通信系统的各个功能做出了测试,同时也在不同情况下对通信成功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各个部分能正常运行,达到了设计需求,有着良好的社会前景。

王亚鹏[10](2020)在《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优化配置与仿真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流行病疫情等突发事件频发不断,应急医学救援作为一项济人民群众生命之危、保人民群众生命之安的基础性和兜底性工作,其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危化品事故剧增且大有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深入开展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研究成为一种发展所需和大势所趋,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作为实施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工具载体和物质支撑,是研究的关键内容与重点问题之一。针对当前国内外危化品事故救援与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两者结合性研究比较缺乏甚至缺失而两者融合研究又非常必要和急迫的矛盾与现实,论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与军队重点科研项目,以危化品事故为前提,以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为对象,重点围绕装备需求分析、体系构建、模块化编配、效能仿真评估等问题开展系统融合研究,以期解决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装备需求有哪些?”“装备体系是什么?”“装备应如何编配?”“装备效能怎么样、如何评?”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为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及装备建设、发展与运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其他类似领域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基础理论分析了危化品事故发生机理,明确了危化品发生泄漏和未发生泄漏两种模式下事故演变链条,每个模式分别有五个演变链条,得出了火灾、爆炸和中毒是危化品事故“头三号公敌”的结论,并把此三个事故类型确定为论文的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以往危化品事故伤情分析,总结了危化品事故伤情分布规律;在分析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一般流程基础上,分析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八项基本原则,总结提炼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五大环节和四个关键步骤。(2)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从两个方面分析界定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内涵,从四个方面剖析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特性,明确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研究边界;创新性地引入应用场景分析法,从环境、用户需求和方法手段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3)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化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梳理构建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库;采用德尔菲法对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库进行了优化设计,最终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模块、9个二级模块和34个三级模块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面向危化品火灾、爆炸和中毒三类事故救援任务的装备模块体系。(4)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及编配研究在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体系框架下,综合运用市场调研法、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细化构建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共包括215类装备(模块);在对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人员进行单元编组设计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研究设计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在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中的编配方案:指挥、侦检洗消、分类后送、急救处置、手术、重症监护、病房、特诊、药房和勤务保障等10个装备单元,215类装备(模块),共计1456件(台/套)装备。补充模块包括危化品火灾、爆炸和中毒三个事故类型救援模块,共计350件(台/套)装备。(5)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研究在分析界定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内涵基础上,确定了采用数学模型进行仿真评估的基本理念,运用集对分析法构建了“基于对比择优”和“基于对比定位”的两类仿真评估模型;通过分析影响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的两大因素,构建了侦检装备、洗消装备、防护装备、急救装备、后送装备等五类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典型装备的效能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结合防护服效能评估和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示例说明了评估模型的应用。

二、RTU的维护和简单维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TU的维护和简单维修(论文提纲范文)

(1)浅析远程终端单元在城市管廊的应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需求分析
    1. 安全性需求
    2.融合性需求
    3.便利性需求
    4.智能化需求
现有技术路线分析
    1. PLC技术路线
    2. 分布式无线RTU
    3.集中式有线RTU
总体设计
    1.设计目标
    2. 设备原理框图
    3. ACU柜工作原理
    4.设备场景组网图
RTU在管廊具体应用设计
    1.接口设计
    2.功能设计
    3.非功能设计
    4. 安装设计
结语

(2)地质灾害监测RTU的硬件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质灾害监测研究现状
        1.2.2 RTU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工作及贡献
    1.4 论文结构与安排
第二章 泥石流地质灾害监测与传感器研究
    2.1 泥石流地质灾害机理与监测方法研究
    2.2 泥石流地质灾害监测所需传感器研究
        2.2.1 监测泥石流降雨量的传感器
        2.2.2 监测泥石流水位的传感器
        2.2.3 监测泥石流土壤压力的传感器
        2.2.4 监测泥石流含水量的传感器
        2.2.5 监测泥石流位移的传感器
        2.2.6 监测泥石流地面振动的传感器
    2.3 传感器需求总结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单片机的RTU功能设计与实现
    3.1 RTU功能分析
    3.2 总体方案设计
    3.3 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3.3.1 0~5V与4~20m A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3.3.2 模拟小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3.3.3 开关量信号采集模块设计
        3.3.4 RS485 信号接收模块设计
    3.4 电源模块设计
        3.4.1 外部传感器、设备的供电电源设计
        3.4.2 4G模块电源设计
        3.4.3 内部电路供电电源设计
        3.4.4 MCU备用电源设计
        3.4.5 ADC基准电压源设计
        3.4.6 电源自检模块设计
    3.5 微控制单元模块设计
    3.6 4G通信模块设计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设备环境适应性设计
    4.1 常用防浪涌保护研究
        4.1.1 压敏电阻
        4.1.2 气体放电管
        4.1.3 瞬态抑制二极管
    4.2 本设计使用的浪涌保护设计
    4.3 防水保护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地质灾害监测RTU设备测试
    5.1 PCB设计实现与实物展示
    5.2 各模块测试结果
    5.3 系统功耗分析与验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现状小结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平台开发的关键性技术
    2.1 信息采集技术
    2.2 .NET技术
        2.2.1 .NET框架(.NET Framework)
        2.2.2 .NET技术的主要应用类型
    2.3 ASP.NET
    2.4 ADO.NET
    2.5 ASP.NET Ajax
    2.6 能耗预测算法简介
    2.7 能耗评估方法介绍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需求性分析
    3.1 业务需求性分析
    3.2 平台用户需求
    3.3 功能性需求分析
        3.3.1 数据总览
        3.3.2 能耗评估
        3.3.3 能源审计
        3.3.4 负荷预测
        3.3.5 优化调度
    3.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4.1 可靠性
        3.4.2 易用性
        3.4.3 维护性
        3.4.4 可扩展性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综合能源服务平台整体设计
    4.1 平台设计要求和目标
    4.2 平台总体的设计
        4.2.1 工业园区设备与数据库数据交互
        4.2.2 数据库的访问与优化
    4.3 平台功能模块设计
        4.3.1 数据总览模块
        4.3.2 能耗评估模块
        4.3.3 能源审计模块
        4.3.4 负荷预测模块
        4.3.5 优化调度模块
        4.3.5.1 优化调度模型建立
        4.3.5.2 优化调度算法
        4.3.5.3 优化调度模型求解
    4.4 平台数据库设计
        4.4.1 用户信息表(Users)
        4.4.2 菜单信息表
        4.4.3 统计数据表(Screenings)
        4.4.4 设备信息表(devices)
        4.4.5 存储区表(storage_area)
        4.4.6 设备监控值表(monitor_values)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平台的开发与实现
    5.1 开发环境的搭建
    5.2 数据采集与通讯的实现
        5.2.1 Entity Framework连接
        5.2.2 Entity Framework三种开发模式
        5.2.3 系统底层数据设计
        5.2.4 串口通讯与数据报文传输
    5.3 功能模块的实现
        5.3.1 登录模块的实现
        5.3.2 数据总览模块的实现
        5.3.3 能源审计模块的实现
        5.3.4 负荷预测模块的实现
        5.3.5 其余模块介绍
    5.4 项目调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4)井周超声成像测井仪检测系统设计和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进程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检测系统总体设计概述
    2.1 井周超声成像测井仪的工作原理
    2.2 检测系统的任务需求
    2.3 检测系统的总体设计
    2.4 检测系统工作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检测系统的硬件系统设计
    3.1 测井仪器电路
        3.1.1 测井仪器功能结构
        3.1.2 测井仪器接口定义
    3.2 电机驱动器
        3.2.1 电机和电机驱动器的选型
        3.2.2 电机与电机驱动器
    3.3 通信转接板设计
        3.3.1 FPGA外围电路设计
        3.3.2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3.3.3 EDIB总线接口设计
        3.3.4 FPGA逻辑程序设计
    3.4 检测系统结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检测系统显控软件设计
    4.1 显控软件的UML建模
        4.1.1 使用UML建模必要性
        4.1.2 显控软件的需求分析
        4.1.3 显控系统的软件结构
    4.2 用户界面设计
        4.2.1 PyQt5 简介
        4.2.2 信号和槽机制
        4.2.3 用户界面实现
    4.3 通信模块程序设计
        4.3.1 EDIB总线协议指令格式
        4.3.2 串口通信协议数据帧格式
        4.3.3 串口类程序设计
    4.4 在线升级模块程序设计
        4.4.1 FPGA在线升级程序设计
        4.4.2 PIC单片机在线升级程序设计
    4.5 数据显示模块程序设计
    4.6 首波到时提取算法设计
        4.6.1 首波到时算法介绍
        4.6.2 STA/LTA算法实现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检测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测试工作环境准备和测试内容
    5.2 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5.2.1 通信转接板测试
        5.2.2 测井仪器电路通信测试
        5.2.3 在线升级功能测试
    5.3 发射和采集测试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5)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中的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相关技术分析
    2.1 远程控制单元(RTU)组成原理
    2.2 集中监控平台的技术原理
        2.2.1 工业控制网络
        2.2.2 实时数据库
        2.2.3 系统架构选择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的需求分析
    3.2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开发目标
        3.2.1 变压器监控的目标
        3.2.2 温湿度监控的目标
        3.2.3 水位监控的目标
        3.2.4 门禁监控的目标
        3.2.5 远程控制的目标
        3.2.6 告警管理的目标
        3.2.7 视频处理的目标
        3.2.8 系统管理的目标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设计
    4.1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2 远程控制单元架构设计
    4.3 变电站设备控制通信协议设计
        4.3.1 变压器通信协议的设计
        4.3.2 断路器通信协议的设计
        4.3.3 温湿度传感器通信协议的设计
        4.3.4 水位传感器通信协议的设计
        4.3.5 烟雾传感器通信协议的设计
        4.3.6 其他设备通信协议的设计
    4.4 远程控制单元的RTU的流程设计
        4.4.1 远程控制单元启动流程设计
        4.4.2 设备采集上传流程设计
        4.4.3 远程控制流程设计
    4.5 监控中心的设计
    4.6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数据库的设计
        4.6.1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E-R图设计
        4.6.2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表结构的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功能的实现
    5.1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的软硬件环境
    5.2 远程控制单元(RTU)功能的实现
        5.2.1 RTU的初始化和登录中央监控服务器
        5.2.2 变压器实时数据采集功能的实现
        5.2.3 断路器实时数据采集功能的实现
        5.2.4 视频采集功能的实现
    5.3 中央监控服务器功能的实现
        5.3.1 实时数据接收的实现
        5.3.2 实时数据存储的实现
        5.3.3 图像的处理和人脸识别的实现
    5.4 中央监控系统业务功能的实现
        5.4.1 系统管理控制台的实现
        5.4.2 部门管理功能的实现
        5.4.3 员工管理功能的实现
        5.4.4 变电站管理功能的实现
        5.4.5 摄像头管理功能的实现
        5.4.6 设备管理界面
        5.4.7 告警管理界面
        5.4.8 人脸数据库管理功能的实现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的测试
    6.1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的测试过程
    6.2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的功能性测试
    6.3 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的性能测试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未来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6)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SCADA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国内外SCADA系统标准现状
        1.2.1 IEC相关标准
        1.2.2 IEEE标准
        1.2.3 APl标准
    1.3 国内管道SCADA标准
        1.3.1 国家标准
        1.3.2 行业标准
    1.4 国内外标准的对比分析
    1.5 国内外高压燃气管道系统建设现状
    1.6 国内外地下储气库技术研究与发展方向
    1.7 国外发展情况及相关研究
    1.8 国内发展情况及相关研究
    1.9 创新
    1.1 0 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
2 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系统问题调研
    2.1 调研目的
    2.2 调研设计
    2.3 调研过程
    2.4 调研结果
3 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
    3.1 管网系统数据采集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 遥信误发
        3.1.2 数据传递不准确
        3.1.3 参数不匹配
        3.1.4 节点抖动
        3.1.5 装置误发
        3.1.6 遥信漏发
    3.2 管网系统应用中配置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防抖时间设置过长
        3.2.2 操作不当
        3.2.3 维护、维修工作量大
        3.2.3 系统配置不准确
        3.2.4 泄露检测不到位
        3.2.5 部分远动工作站程序易走死、硬件故障频繁
4 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SCADA系统相关对策
    4.1 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系统中数据采集管理对策
        4.1.1 管网系统数据的采集管理
        4.1.2 管网数据的分解管理
        4.1.3管网数据的分级控制管理
        4.1.4 管网数据的优化管理
        4.1.5 优化体系结构
        4.1.6 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系统软、硬件对比分析
        4.1.7 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系统内设备的接口管理
        4.1.8 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系统功能分配
    4.2 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应用系统中配置管理对策
        4.2.1 管网应用系统模拟测试
        4.2.2 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系统的培训
        4.2.3 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系统的负载均衡
        4.2.4 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系统泄露检测
        4.2.5 城市天然气高压场站参数的优化配置
        4.2.6 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系统数据存储及恢复
        4.2.7 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系统数网络通讯
5 结束语

(7)ZH强磁选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选矿自动化技术研究现状
        1.2.1 国外选矿自动化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选矿自动化技术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论文结构
    1.4 创新点
第二章 监控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ZH强磁选机工艺原理与监控问题分析
    2.2 总体方案设计
    2.3 ZH强磁选机监控系统设计的特点
    2.4 系统安全性设计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3.1 远程监控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
    3.2 远程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
    3.3 网页架构设计
    3.4 数据上行架构设计
    3.5 命令下行架构设计
        3.5.1 硬件选型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远程监控系统的实现与测试
    4.1 数据库选择与设计
    4.2 网页登入与注册功能实现
    4.3 数据上行功能
    4.4 命令下行功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矢量量化分类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5.1 模糊控制器原理与理论基础
        5.1.1 模糊控制理论基础
        5.1.2 模糊控制器原理
    5.2 基于矢量量化再增量的自适应分类算法
    5.3 基于矢量量化分类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知识库的设计
    5.4 基于矢量量化分类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5.4.1 ZH强磁选机的基于矢量量化分类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设计
        5.4.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矢量量化分类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测试与验证
    6.1 测试样本的分类
    6.2 基于矢量量化分类的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的确定
        6.2.1 隶属函数的确定
        6.2.2 ZH强磁选机自适应模糊规则库的确定
    6.3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复兴号动车组模拟实训装置网络架构及人机界面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模拟实训装置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国外模拟实训装置发展状况
        1.2.2 国内模拟实训装置发展状况
    1.3 课题内容
第二章 网络构架总体设计方案
    2.1 复兴号动车组网络结构及功能
    2.2 模拟装置网络方案选择
        2.2.1 通信协议分析
        2.2.2 模拟装置网络方案
        2.2.3 EPA简介
        2.2.4 Modbus TCP协议简介
    2.3 列车模拟装置网络拓扑
    2.4 硬件设备的选型
        2.4.1 PLC的简介与选型
        2.4.2 交换机的选型
        2.4.3 触摸屏选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网络构架详细设计
    3.1 CCU存储区域的分配
    3.2 数据接口的定义
    3.3 CCU软件程序
        3.3.1 PLC参数配置
        3.3.2 CCU PLC程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人机界面设计
    4.1 MCGS组态过程
        4.1.1 组建数据库
        4.1.2 显示界面的设计
        4.1.3 动画连接
        4.1.4 运行策略的建立
        4.1.5 通讯设计
    4.2 界面设计
        4.2.1 牵引界面
        4.2.2 制动界面
        4.2.3 帮助界面
        4.2.4 故障界面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调试
    5.1 模拟调试
        5.1.1 PLC程序调试
        5.1.2 人机界面调试
        5.1.3 通讯测试
    5.2 实验室测试装置调试
        5.2.1 硬件搭建
        5.2.2 功能调试
        5.2.3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模拟装置人机界面
附录B CCU数据流
致谢

(9)智能路灯的无线组网与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智能路灯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智能路灯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2.2 路灯系统中的通信方式分析及选择
    2.3 智能路灯控制系统的整体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路灯控制系统的通信网络设计
    3.1 低压电力载波通信介绍
        3.1.1 低压电力载波通信信道特性
        3.1.2 低压电力载波通信扩频通信与调制解调技术
    3.2 GPRS通信介绍
    3.3 基于MODBUS协议的控制命令设计
        3.3.1 Modbus通信协议
        3.3.2 Modbus信息帧
    3.4 路灯控制命令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路灯控制终端的硬件设计
    4.1 智能路灯的精准控制与终端结构
    4.2 路灯电子镇流器的结构及控制原理
        4.2.1 路灯电子镇流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4.2.2 电子镇流器的调光原理与方法
    4.3 载波芯片与GPRS模块的选型
    4.4 载波硬件电路设计
        4.4.1 载波通信电路设计
        4.4.2 电源电路设计
        4.4.3 串口通信电路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路灯控制终端的软件设计
    5.1 控制软件的主要功能
    5.2 软件流程设计
        5.2.1 控制流程总体设计
        5.2.2 载波通信程序设计
        5.2.3 串口通信程序设计
        5.2.4 路灯寻址程序设计
        5.2.5 PWM调光处理子程序设计
        5.2.6 CRC校验子程序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
    6.1 系统测试
        6.1.1 系统通信功能测试
        6.1.2 PL3106 调制解调波形测试
        6.1.3 电子镇流器PWM波形测试
    6.2 通信成功率测试
        6.2.1 50m无负载通信成功率测试
        6.2.2 50m半功率通信成功率测试
        6.2.3 50m全功率通信成功率测试
        6.2.4 100m测试通信成功率测试
        6.2.5 通信成功率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10)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优化配置与仿真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意义
    1.3 基本概念约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研究现状
        1.4.2 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研究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1.5.3 研究方法
第2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相关理论分析
    2.1 危化品事故发生机理及伤情分析
        2.1.1 危化品事故发生机理分析
        2.1.2 危化品事故响应等级分析
        2.1.3 危化品事故伤情分析
    2.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特点分析
        2.2.1 事发突然难预测,应急响应时效强
        2.2.2 伤病员量大集中,现场急救任务重
        2.2.3 致伤因素较复杂,专业救治要求高
        2.2.4 工作环境较险恶,紧急救援效率低
        2.2.5 特殊药材需求急,药材筹措难度大
        2.2.6 参与救援部门多,力量协同困难多
    2.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流程分析
        2.3.1 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勤务一般流程
        2.3.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基本原则
        2.3.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关键步骤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及模块化研究
    3.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内涵与特性
        3.1.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内涵
        3.1.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特性
    3.2 基于应用场景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3.2.1 应用场景分析基本结构
        3.2.2 基于条件/环境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3.2.3 基于用户需求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3.2.4 基于方法手段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3.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优化设计
        3.3.1 基于文献分析法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库初步设计
        3.3.2 基于德尔菲法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确定
        3.3.3 面向任务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及编配研究
    4.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原则
        4.1.1 依法构建
        4.1.2 立足现有
        4.1.3 突出应急
        4.1.4 规模适度
        4.1.5 系统配套
    4.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方法与流程
        4.2.1 市场调研法
        4.2.2 文献分析法
        4.2.3 专家咨询法
    4.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及编配方案
        4.3.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框架
        4.3.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编组分析
        4.3.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化编配方案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研究
    5.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理论基础
        5.1.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内涵
        5.1.2 仿真评估理论
        5.1.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模型
    5.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5.2.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2.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5.2.3 典型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5.2.4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5.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5.3.1 侦检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3.2 洗消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3.3 化学防护服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3.4 集体防护方舱/帐篷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3.5 化学急救箱/盒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3.6 化学急救车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3.7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5.4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模型应用示例
        5.4.1 防护服效能评估示例
        5.4.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示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工作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体系构建专家咨询表
    附录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专家咨询表
    附录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化编配专家咨询表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主要简历
致谢

四、RTU的维护和简单维修(论文参考文献)

  • [1]浅析远程终端单元在城市管廊的应用设计[J]. 梁伯钊. 厦门科技, 2021(06)
  • [2]地质灾害监测RTU的硬件设计与实现[D]. 任玉良.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工业园区综合能源服务平台设计[D]. 刘志伟. 扬州大学, 2021(08)
  • [4]井周超声成像测井仪检测系统设计和实现[D]. 钟涛.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5]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中的控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 张远志.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6]城市天然气高压管网SCADA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A]. 王巍. 2020年燃气安全交流研讨会论文集、调研报告, 2020
  • [7]ZH强磁选机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付亦文. 长沙矿冶研究院, 2020(07)
  • [8]复兴号动车组模拟实训装置网络架构及人机界面的设计[D]. 李一春.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9]智能路灯的无线组网与控制[D]. 杨金晨. 西安石油大学, 2020(11)
  • [10]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优化配置与仿真评估研究[D]. 王亚鹏. 军事科学院, 2020

标签:;  ;  ;  ;  ;  

RTU的维护和简单维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