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第二代论文-李美玲

外省第二代论文-李美玲

导读:本文包含了外省第二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骆以军,《月球姓氏》,《西夏旅馆》,外省第二代

外省第二代论文文献综述

李美玲[1](2016)在《外省第二代的认同困惑——以骆以军《月球姓氏》《西夏旅馆》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骆以军作为台湾外省第二代作家,其代表作品《月球姓氏》、《西夏旅馆》包含着对国族命运、家族身世、文化认同的深层思考,也有对外省第二代身份认同问题的深刻省思。外省第二代精神上的漂流、感伤以及被遗弃的痛苦,既是"本源的弃",也是"历史的弃"。"弃的故事"既是外省第二代书写自身命运的叙事美学,也是其自身命运的隐喻。(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期刊2016年03期)

张向辉[2](2015)在《外省第二代的地方书写——以苏伟贞、郝誉翔的创作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地方书写成为台湾社会形塑区域特色、凸显本土性、凝聚地方意象的常见策略。外省第二代女作家苏伟贞、郝誉翔也应时而作,分别以出生地台南、北投为主体创作了《租书店的女儿》、《冥界物语》、《温泉洗去我们的忧伤——追忆逝水空间》等作品。这些作品既包含着对地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关注,也是叙事者厘清自我与家族、确立主体性的见证。(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文学论坛》期刊2015年04期)

田广文[3](2015)在《台湾外省第二代李国修戏剧中的身份认同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台湾戏剧家李国修身为外省第二代,在他的戏剧作品中呈现了外省第二代所特有的在生命、政治、文化认同等方面的困境,以及通过对于自身生命体验的忠实记录来建构庶民身份认同的努力。从身份认同的角度分析李国修的戏剧,既能深入理解台湾外省第二代的生存处境与复杂的心理状态,也有利于认识台湾社会族群生态的发展历史。(本文来源于《莆田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胡明华[4](2014)在《台湾外省第二代李国修戏剧中的创伤记忆与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台湾具有代表性的外省第二代作家,李国修接收到了父辈遗留下来的移民身份和创伤记忆,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创伤体验,并将之作为其戏剧表达的主要课题。他以戏剧形式记录并修补了父辈的创伤与遗憾。同时,面对父辈传递下来的创伤体验,他也以戏剧艺术纾解、治疗自己对灾难重演的恐惧和身份认同被破坏的焦虑,表达了对生命安定的渴求。从创伤心理学的理论视野对李国修的戏剧创作进行观照,既能真切感受到台湾外省第一代的移民创痛,更可深入理解台湾外省第二代所特有的现实和精神处境,从而对台湾社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本文来源于《台湾研究集刊》期刊2014年04期)

司方维[5](2013)在《女性身份的叁维书写——论台湾外省第二代女作家的性别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是台湾外省第二代女作家①天然的性别身份。身为女作家,她们的创作带有或浓或淡的女性气质,她们对社会、历史、都市的观察眼光都带有女性特质,其创作选题也避不开性别议题。台湾外省第二代女作家的性别书写呈现出丰富的面貌,从第二性、神性、人性叁个维度入手,剖析女性主体建立的困境,肯定女性特质之正面能量,以及表达她们对整个人类的大关怀。(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3年09期)

柴扉[6](2012)在《外省第二代的文学版图—朱天心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天心作为闺秀文学作家出道文坛,后以其带有明显省籍身份立场的书写阐释了她对“记忆”、“都市”、“族群”、“身份焦虑”、“政治”、“死亡”“中年婚恋”的独特见解,在当下与历史的各个领域穿梭,以她带有外省第二代特殊经验的书写立足文坛。本文将立足于朱天心外省第二代的身份这个角度来考察相对于外省第一代作家们在同主题的书写上她有哪些继承和开拓,在台湾文学史上有怎样的价值,她的书写因她的省籍身份带有了怎样的独特色彩,论述她作为外省人所特有的那种失根、怀乡、不被认同的生命体验使得她一直在延续对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我,现实与历史、记忆要如何相处又如何发展下去这个问题的思索。第一章从她呈现的酸楚与温暖并存的人情世界、知识青年的典型青春形态和被历史束缚的外省小人物这叁个方面来论述她在闺阁情思的表达之外提供了更加有价值的东西。在人情书写中发掘出了“眷村”这样一个题材,爱情书写在朱天心的笔下不再是第一代外省作家笔下单纯的痴男怨女间的浪漫或悲情戏,更侧重探讨爱情在个体生命中的成长意义;对小人物的书写则是关注与时代历史的关系,突出他们在现实中身陷历史的精神困境,而第一代作家则注重表现他们生活的贫穷、肉体的苦痛;并且书写了七八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们是如何渡过他们的青春年华,这些年轻人在台湾独有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下生长,渴望自由、民主,渴望改变现实,渴望找到自我的存在。第二章讨论步入中年的她站在自己省籍身份的立场上表达了对政治、边缘群体、现实与记忆、身份、死亡的思索,她对于政治的书写是由内而发的抗议,不同于第一代作家是响应政治号召而作;同性恋关注,相对于第一代作家同性书写自怨自艾的态度和主要呈现悲惨境遇,朱天心则是以强有力的论据来为这个群体正名,对于家庭妇女,则是关注她们作为一个人应该获得怎样的发展;对于现实和记忆的问题,第一代作家主要是在对乡土的构建中来完成的,但是朱天心则是在回忆中突出现代都市的面目全非,表现她对时间摧毁一切,现实无法辨认,记忆、历史难寻的无奈,并且表达了强烈的自我身份迷失感;最后对死亡进行了独特的诠释,并将死亡与梦境、人类文明相连,不同于以往作家把死亡作为表达其它主题的辅助元素,在她的作品中死亡就是主题。第叁章讨论现阶段的她如何看待中老年婚恋问题,不同于第一代作家在家庭的格局内以传统的夫妻矛盾来表现婚姻问题,她在自己所延续的对时间、历史、记忆思考的框架内书写,首先表现了婚姻关系走到瓶颈状态时所暴露出的种种丑态和冷漠,探讨了形成这种状态的原因;进而试图设置多个出口来解决这个问题,用小说交错的格局架构与之配合。(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2-10-12)

王依善[7](2012)在《台湾外省第二代作家的记忆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以“台湾外省第二代作家的记忆书写”为题,以外省第二代作家郝誉翔及张辉诚具有传记自述特质的作品为考察对象,以“族群记忆”、“自传体记忆”与“创伤记忆”叁个面向为切入点,藉由文献分析与归纳,分别针对两位作者(一)族群记忆话语的建构策略、(二)个体记忆的叙事手法与(叁)创伤记忆的再现方式进行分析,从中梳理出文本中“记忆话语”与“记忆再现”的多重表达模式。第一章为引言,本章分别介绍本论文的研究动机、文本背景简介、研究方法内容以及文献综述。第二章“话语与族群记忆”,本章以傅柯(Michel Foucault)对话语(discourse)的观点为出发点,探讨两位作者在《逆旅》与《离别赋》文本中,在外省族群记忆书写上形成何种话语及话语背后隐藏那些书写动机。第叁章“叙事与自传体记忆”,本章从罗兰巴特的视角观点出发,分析《逆旅》、《温泉洗去我们的忧伤》及《离别赋》叁文本中,自传体记忆的叙事手法、叙事结构及自传书写的意义。第四章“再现与创伤记忆”,本章以弗洛伊德(Freud Sigmund)对创伤与创伤记忆的观点为出发点,解读郝誉翔的《逆旅》与《温泉洗去我们的忧伤》两文本中,创伤记忆的再现方式及创伤书写与疗愈的关系。末章“结语”,旨就前叁章进行归纳总结,针对两位作者文本中记忆与话语、记忆与再现的内容与模式,提出看法。(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2-04-20)

陈美霞[8](2012)在《台湾外省第二代家族书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台湾的认同问题越发引起关注。面对父辈的衰弱与消亡,外省第二代作家张大春、骆以军、陈玉慧等纷纷介入家族小说的创作,企图以文字为"我族"保存记忆与建构认同。他们有着相似的关怀与焦虑,但外省族群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本文旨在厘清外省第二代作家近期小说中的家国想象与族群建构,同时论述空间地景与文化记忆所彰显的多音交迭的差异性认同取向。(本文来源于《台湾研究集刊》期刊2012年01期)

骆以军,梁文道,张悦然,叶莺[9](2011)在《《西夏旅馆》:“外省第二代”的孤独隐喻?》一文中研究指出骆以军,1967年生于台北,台湾中生代代表作家。着有小说集《红字团》、《遣悲怀》、《月球姓氏》、《第叁个舞者》等。《西夏旅馆》是骆以军耗时4年,在叁度遭受忧郁症侵袭的情况下写就的杰作。2010年获得华文世界奖金最高的文学奖项"红楼梦奖",组委会认为这部小说"以十一世纪神秘消失的西夏王朝作为历史托喻,以一座颓废怪诞的旅馆作为(本文来源于《全国新书目》期刊2011年07期)

外省第二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地方书写成为台湾社会形塑区域特色、凸显本土性、凝聚地方意象的常见策略。外省第二代女作家苏伟贞、郝誉翔也应时而作,分别以出生地台南、北投为主体创作了《租书店的女儿》、《冥界物语》、《温泉洗去我们的忧伤——追忆逝水空间》等作品。这些作品既包含着对地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关注,也是叙事者厘清自我与家族、确立主体性的见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外省第二代论文参考文献

[1].李美玲.外省第二代的认同困惑——以骆以军《月球姓氏》《西夏旅馆》为中心[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6

[2].张向辉.外省第二代的地方书写——以苏伟贞、郝誉翔的创作为例[J].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5

[3].田广文.台湾外省第二代李国修戏剧中的身份认同问题[J].莆田学院学报.2015

[4].胡明华.台湾外省第二代李国修戏剧中的创伤记忆与超越[J].台湾研究集刊.2014

[5].司方维.女性身份的叁维书写——论台湾外省第二代女作家的性别书写[J].芒种.2013

[6].柴扉.外省第二代的文学版图—朱天心小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7].王依善.台湾外省第二代作家的记忆书写[D].浙江大学.2012

[8].陈美霞.台湾外省第二代家族书写研究[J].台湾研究集刊.2012

[9].骆以军,梁文道,张悦然,叶莺.《西夏旅馆》:“外省第二代”的孤独隐喻?[J].全国新书目.2011

标签:;  ;  ;  ;  

外省第二代论文-李美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