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灯底座浮动抽芯注塑模具,包括隔膜、上模板和下模板,隔膜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顶板,隔膜和顶板之间嵌入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贯穿设置有固定孔,隔膜的底端嵌入设置有上模板,上模板的顶端嵌入设置有滑块,上模板的中部贯穿设置有灌注口,灌注口的底端嵌入设置有热流道,热流道的底端嵌入设置有模芯,模芯的底端嵌入设置有顶针,模板的左右两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定模块,上模板的底端嵌套设置有下模板。本实用新型将灌注口的底端嵌入设置有热流道,将热流道与上模板固定在一起,使得在塑模或脱模过程中,热流道始终处于半悬空状态,避免了热流道与钢料碰擦,增加了热流道使用寿命。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车灯底座浮动抽芯注塑模具,包括隔膜(1)、上模板(2)和下模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1)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顶板(101),所述隔膜(1)和顶板(101)之间嵌入设置有固定板(102),所述固定板(102)上贯穿设置有固定孔(103),所述隔膜(1)的底端嵌入设置有上模板(2),所述上模板(2)的顶端嵌入设置有滑块(201),所述上模板(2)的中部贯穿设置有灌注口(203),所述灌注口(203)的底端嵌入设置有热流道(202),所述热流道(202)的底端嵌入设置有模芯(205),所述模芯(205)的底端嵌入设置有顶针(206),所述上模板(2)的左右两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定模块(204),所述上模板(2)的底端嵌套设置有下模板(3),所述下模板(3)的左右两侧嵌入设置有拉钩(301)和定芯(302),所述下模板(3)的底端设置有侧板(5),所述侧板(5)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底板(4),所述隔膜(1)、上模板(2)和下模板(3)的一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所述上模板(2)的另一侧嵌入设置有插座(8),所述隔膜(1)、上模板(2)和下模板(3)的四周设有固定柱(6)。
设计方案
1.一种车灯底座浮动抽芯注塑模具,包括隔膜(1)、上模板(2)和下模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1)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顶板(101),所述隔膜(1)和顶板(101)之间嵌入设置有固定板(102),所述固定板(102)上贯穿设置有固定孔(103),所述隔膜(1)的底端嵌入设置有上模板(2),所述上模板(2)的顶端嵌入设置有滑块(201),所述上模板(2)的中部贯穿设置有灌注口(203),所述灌注口(203)的底端嵌入设置有热流道(202),所述热流道(202)的底端嵌入设置有模芯(205),所述模芯(205)的底端嵌入设置有顶针(206),所述上模板(2)的左右两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定模块(204),所述上模板(2)的底端嵌套设置有下模板(3),所述下模板(3)的左右两侧嵌入设置有拉钩(301)和定芯(302),所述下模板(3)的底端设置有侧板(5),所述侧板(5)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底板(4),所述隔膜(1)、上模板(2)和下模板(3)的一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所述上模板(2)的另一侧嵌入设置有插座(8),所述隔膜(1)、上模板(2)和下模板(3)的四周设有固定柱(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灯底座浮动抽芯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膜(1)、上模板(2)和下模板(3)长宽均为一致,且隔膜(1)、上模板(2)和下模板(3)为配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灯底座浮动抽芯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流道(202)呈M状,且热流道(202)凹槽处的两个模芯(205)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灯底座浮动抽芯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芯(302)贯穿下模板(3)和定模块(204)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灯底座浮动抽芯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8)与热流道(202)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灯底座浮动抽芯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口(203)与热流道(202)为贯通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灯底座浮动抽芯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2)沿着滑块(201)向上滑动。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车灯底座浮动抽芯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抽芯注塑模具是用来处产品分模面上无法脱模的位置也叫做倒扣。
热流道是在注塑模具中使用的,将融化的塑料粒子注入到模具的型腔中的加热组件系统。
现有的塑件产品的上下侧都需要有滑块来实现产品脱模,由于角度大,位置小,且数量多,导致脱模较为困难,且定模是浮动设计的,会引起热流道喷嘴会与定模钢料碰擦,导致热流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提供一种车灯底座浮动抽芯注塑模具,解决了现有的车灯底座浮动抽芯注塑模具脱模较为困难,热流道极易损坏、降低了实用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灯底座浮动抽芯注塑模具,包括隔膜、上模板和下模板,所述隔膜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隔膜和顶板之间嵌入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贯穿设置有固定孔,所述隔膜的底端嵌入设置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的顶端嵌入设置有滑块,所述上模板的中部贯穿设置有灌注口,所述灌注口的底端嵌入设置有热流道,所述热流道的底端嵌入设置有模芯,所述模芯的底端嵌入设置有顶针,所述上模板的左右两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定模块,所述上模板的底端嵌套设置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的左右两侧嵌入设置有拉钩和定芯,所述下模板的底端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隔膜、上模板和下模板的一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上模板的另一侧嵌入设置有插座,所述隔膜、上模板和下模板的四周设有固定柱。
进一步的,所述隔膜、上模板和下模板长宽均为一致,且隔膜、上模板和下模板为配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热流道呈M状,且热流道凹槽处的两个模芯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定芯贯穿下模板和定模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插座与热流道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灌注口与热流道为贯通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板沿着滑块向上滑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实用新型的定芯贯穿下模板和定模块设置,使得在塑模完成后将两侧定芯抽出,使得将塑模完成的模具没有了阻碍,再将注塑完成的模具取出。
(2)该实用新型的灌注口的底端嵌入设置有热流道,将热流道与上模板固定在一起,使得在塑模或脱模过程中,热流道始终处于半悬空状态,避免了热流道与钢料碰擦,增加了热流道使用寿命。
(3)该实用新型的下模板的左右两侧嵌入设置有拉钩,使得在脱模的过程中,配合上模板和下模板,再拉动拉钩,使其上模板和下模板产生一定的偏移,从而更好的将注塑完成的模具取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隔膜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整体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4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隔膜、101-顶板、102-固定板、103-固定孔、2-上模板、201-滑块、202-热流道、203-灌注口、204-定模块、205-模芯、206-顶针、3-下模板、301-拉钩、302-定芯、4-底板、5-侧板、6-固定柱、7-固定块、8-插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图4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车灯底座浮动抽芯注塑模具,包括隔膜1、上模板2和下模板3,隔膜1的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顶板101,隔膜1和顶板101之间嵌入设置有固定板102,固定板102上贯穿设置有固定孔103,隔膜1的底端嵌入设置有上模板2,上模板2的顶端嵌入设置有滑块201,上模板2的中部贯穿设置有灌注口203,灌注口203的底端嵌入设置有热流道202,热流道202的底端嵌入设置有模芯205,模芯205的底端嵌入设置有顶针206,上模板2的左右两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定模块204,上模板2的底端嵌套设置有下模板3,下模板3的左右两侧嵌入设置有拉钩301和定芯302,下模板3的底端设置有侧板5,侧板5的底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底板4,隔膜1、上模板2和下模板3的一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固定块7,上模板2的另一侧嵌入设置有插座8,隔膜1、上模板2和下模板3的四周设有固定柱6。
优选的,隔膜1、上模板2和下模板3长宽均为一致,且隔膜1、上模板2和下模板3为配套设置,使得在注塑模具时更加稳定的固定,且便于后期的脱模。
优选的,热流道202呈M状,且热流道202凹槽处的两个模芯205对称设置,更好的对模芯205内部的塑模原料提供更加均匀温度,使得达到更精准的模具成品。
优选的,定芯302贯穿下模板3和定模块204设置,使得将制作好的塑模更好的固定在模具中。
优选的,插座8与热流道202电性连接,便于提供只够的能源,使热流道202可持续加热。
优选的,灌注口203与热流道202为贯通设置,使其将塑模原料注入至模具中始终保持一定的温度。
优选的,上模板2沿着滑块201向上滑动,便于将上模板2与下模板3分离,将塑模完成的模具取出。
工作原理:首先将插座8与电源端连接,然后将隔膜1、上模板2和下模板3进行安装,同时将模芯205与顶针206将其固定在上模板2和下模板3中,然后将定芯302插入定模块204和下模板3中,再启动电源,使得上模板2内部的热流道202开始加温,然后将注塑原料从灌注口203倒入,由于热流道202保持加热过程中,因此倒入模芯205中的原料始终处于流体状态,并将模芯205整体填满,完成注塑后关闭热流道202,冷切后将上模板2沿着滑块201升起,使得上模板2与下模板3分离,再拉动拉钩301,使其上模板2和下模板3产生一定的偏移,由于将热流道202与上模板2固定在一起,使得在塑模或脱模过程中,热流道202始终处于半悬空状态,避免了热流道202与钢料碰擦,增加了热流道使用寿命,最后将定芯302抽出,完成注塑模具。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35646.1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7(宁波)
授权编号:CN209755953U
授权时间:20191210
主分类号:B29C45/33
专利分类号:B29C45/33;B29C45/40
范畴分类:17J;
申请人:宁波如强模塑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宁波如强模塑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315000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力洋镇金海东路11号
发明人:王国顺;史武龙;林德明
第一发明人:王国顺
当前权利人:宁波如强模塑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