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教学新理念把准教师方向盘

树立教学新理念把准教师方向盘

树立教学新理念把准教师方向盘

潘惠娟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新理念、新评价制度的实行,新的教师职业生存方式应运而生。为进一步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必须根据新形势对自己提出新要求以把准新课标下的教师方向盘。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效益

作者简介:潘惠娟,任教于江苏省吴江市七都中学。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突出育人为本、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体现了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崭新要求。平日,我们已经习惯了,教师讲、学生记,知识似乎也灌了下去。可就是一遇检测,问题就出来了:明明讲得清清楚楚的东西,他们却迷迷糊糊;明明再三强调的重点,他们却懵懵懂懂,甚至张冠李戴,笑话百出,更不消说有什么发挥与创见了。为什么呢?恐怕是由于教师包办一切,学生缺乏自己的思索与辨认造成的。教师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死扣教材,视教材如同圣旨,生怕有所遗漏。教学也就免不了“填鸭”或“变相填鸭”。学生除了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别无选择。既然要培养个性,当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我们的语文教学统一“填鸭”,如何能培养出有个性差异的人呢?我们能否突破现有的思想框框,在注重共性的同时,也注重个性?比如,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否设计不同的语文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生能否阅读不同的文章,对不同的学生能否布置不同的练习、提供不同的试题?思想观念决定教学实际,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应该尽量突出多样性和选择性,让孩子们在多样性的语文活动中获得充分的自由,努力形成他们多姿多彩的个性。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视感性层面,重视培养语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们已经习惯了“教师讲,学生听”,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教学效果很差,问题所在,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学生阅读的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要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这种角色的转换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要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理解和关心学生,做学生的大朋友,进行角色的转换。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如果我们依然沿用老一套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那么新的语文课程思想、课程目标只是标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便成为口号。

三、定位教师的课堂角色

传统的学科教学,教师是知识的权威。师生关系是授受型。“新课标”要求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认知过程,学习活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量激增,教师不是唯一的信息源,学生有大量的“间接教师”“平行学校”,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信息。教师在知识量方面可能超过学生,但在某个点上就不一定了。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学习风格。能否适应这一形势,达到这种境界,对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今天的语文教师不应是固守语文学科狭隘领域的专业人士,而应是知识丰富、视野广阔、思维活跃、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满独创和灵气的复合型教师。科研意识的强化,正是学者型、科研型语文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体现。语文教学是一个接力工程,学习活动需要尽可能利用校内外的多种教育资源,特别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主动争取校内外教育力量的支持,这里包括教师、家长、社会成员。未来的教师不再是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不再是将学习的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权威,而应当平等参与到课堂教学,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面对随时接受着各种信息的学生来说,教师的这一桶水已经远远不够用了,在新形势下教师要“长流水”才行。可悲的是,我们语文教师都在忙些什么——忙着研究教材和“教参”,忙着研究考试说明和试卷,忙着搜寻各种复习训练题并反复琢磨切磋,忙着考试、阅卷、分析、评讲等等、等等。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作为知识的传播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知识总量在急剧膨胀的同时,部分知识也在不断老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广泛学习、深入钻研,建立一个科学的、高效的、适应时代发展的知识结构体系。语文是中小学开设时间最长、课时最多、内容最广、作用最大的基础学科,它的任何目标的完成都依赖语文教师。语文教师是语文知识的传授者,是语文能力的训练者,是智力的开发者,还是思想品德的培养者。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知识渊博的学生。教师知识越渊博,学生在接受知识时付出的劳动、苦恼和花费的时间也就越少。这是一个反比关系。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特别要成为独具风格的语文教师。在知识的积蓄上,不但要有以语文知识为主的社会科学方面的“百科知识”,还要学一点自然科学方面的“百科知识”。一个知识贫乏,基本功不过硬的语文教师,是不可能完成语文学科的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的,更不可能在教学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俗话说:“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每一位有抱负的语文教师都应该有意识地加强以上各方面的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或使自己的教学早日形成独特的风格,或使已经形成的风格日臻完善。

五、构建新的评价方式

新《课标》要求我们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而加强文学阅读欣赏指导,着力营造文学氛围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使命。应试教育把考试变成了师生追逐的目的。考试本来是个人和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应试教育”却把考试分数变成了高悬于学生头上的“达摩里斯剑”,施予学生一种强制性力量。学生本应是学习的主人,反而变成为分数的奴隶。考试本是学校教育系统的一个为教学服务的子系统,而“应试教育”却把它变成为一个凌驾于学校教育系统之上的“指挥”系统,成为检查与评定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考试方法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应试教育”将考试异化为教学的目的,以致带来一系列教育教学问题。为此,“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改革考试方法势在必行。新课标”中考试方法的科学化,是指考试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要符合评价的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和指导性等原则。客观性原则,一方面是指考试方法的选用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教育和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是指在给学生评分划等时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不能主观臆断、掺杂个人感情。发展性原则,一方面是指考试方法的选用应能促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指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习进步和动态发展,克服“一锤定音”和用“有色眼镜”看人的静止、片面的评价思想和作风。教育性原则,是指考试方法的选用应注重“教书育人”,即把“育人”放在第一位,把“教书”放在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上。考试的目的不仅是测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更应注重其本身的教育性。考试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构建学生“全面自由发展”的环境和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上。指导性原则,是指试题要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考试以后,教师要在分析学生的长处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使学生能扬长避短,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张之伟.语文教[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智银澜.学习四要素——谈树立教学新观念[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1).

[3]贾小燕.诗歌教学新理念[J].甘肃教育,2006(11).

作者单位:江苏省吴江市七都中学

邮政编码:215234

ConstructingNewTeachingIdeasandGraspingTeachers’theDirection

PanHuijuan

Abstract:Withtheadvancementofnewcurriculumreformandtheimplementationofnewteachingideasandassessmentsystem,newteachingstyleiscalledfor.Inordertocarryoutthenewcurriculumreformandimproveclassroomteaching,teachersmusttrytomeetthenewteachingrequirementsandpushaheadintherightdirection.

Keywords:teachingideas;teachingpattern;teachingeffect

标签:;  ;  ;  

树立教学新理念把准教师方向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