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子,理论,经验,价电子,固体,分子,结构。
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宁佳林[1](2019)在《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软磁性能及其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Fe基非晶合金具有优异的软磁、力学及耐腐蚀等性能,在功能及结构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Fe基非晶合金在作为软磁材料应用前,一般需要对其进行退火,形成非晶纳米晶复合材料,来提高其饱和磁感应强度。因此有必要对Fe基非晶合金的退火条件及析出相进行研究。本文将Cu作为纳米晶孕育剂加入到Fe基非晶合金中,研究Cu的添加对(Fe_(70)Co_6P_(4.8)Si_(4.8)B_(9.6))_(100-x)Cu_x(x=0,0.1,0.3,0.5)非晶合金非晶形成能和软磁性能以及退火后析出相的影响,并通过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对(Fe_(70)Co_6P_(4.8)Si_(4.8)B_(9.6))_(100-x)Cu_x(x=0,0.1,0.3,0.5)非晶合金磁矩进行了理论计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辊旋淬法成功制备出了(Fe_(70)Co_6P_(4.8)Si_(4.8)B_(9.6))_(100-x)Cu_x(x=0,0.1,0.3,0.5)非晶合金条带;(2)(Fe_(70)Co_6P_(4.8)Si_(4.8)B_(9.6))_(100-x)Cu_x(x=0,0.1,0.3,0.5)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较好,(Fe_(70)Co_6P_(4.8)Si_(4.8)B_(9.6))_(100-x)Cu_x(x=0,0.1,0.3)非晶合金的晶化激活能大于纯铁的晶化激活能,当Cu含量为0.5%时,(Fe_(70)Co_6P_(4.8)Si_(4.8)B_(9.6))_(99.5)Cu_(0.5)非晶合金的晶化温度迅速下降到769K,与该非晶合金的晶化激活能迅速下降相符合;(3)(Fe_(70)Co_6P_(4.8)Si_(4.8)B_(9.6))_(100-x)Cu_x(x=0,0.1,0.3,0.5)非晶合金条带具有较好的软磁性能,饱和磁感应强度分别为165.86、164.52、158.38和147.04(A·m~2)/kg,矫顽力分别为0.31、0.46、0.29、0.51kA/m,随着Cu的添加,饱和磁感应强度逐渐降低,矫顽力有增大趋势;(4)退火后(Fe_(70)Co_6P_(4.8)Si_(4.8)B_(9.6))_(100-x)Cu_x(x=0.1,0.3,0.5)非晶合金的软性能有所提高,饱和磁感应强度提高到174.67、162.52、152.00(A·m~2)/kg;(5)通过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计算的磁矩理论值与磁矩实验值误差小于10%,符合一级近似要求。实现了在价电子层面上的非晶合金的磁矩的理论计算,对优化非晶合金软磁性能、开发和设计新成分的非晶合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林成,黄士星,尹桂丽,赵永庆[2](2016)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简称EET)能够给出实空间中体系的能量及电子分布情况,计算简便实用。目前EET已被广泛应用到材料科学领域,但其发展进程仍比较缓慢。综述EET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从EET多重解的处理、计算精度的改善、界面电子结构的计算以及合金成分设计方面详细地报道EET自我完善发展的最新进展。分析EET的优势及制约发展因素,同时也为EET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想法。(本文来源于《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6年01期)
王云飞[3](2015)在《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的高强钢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毁伤与防护材料的设计缺少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指导,其研究基本采用“试错法”,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又难以使材料性能有大跨度的提升。另一方面,自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mpirical electron theory of solid and molecules,简称EET)被创立以来,已用其研究了多种金属的价电子结构(Valence electron structure,简称VES)与静态物性之间的定量关系,但是并未涉及到动态性能。针对上述两方面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用EET指导动态高强钢的设计,使得材料的设计深入到电子层次。利用静、动态加载条件下体积与应变率的关系,构建了新的价电子结构参数,改进了静态强度电子理论模型,提出了动态强度的电子理论模型,即绝热剪切和层裂情况的电子理论模型。依此设计出中碳低合金钢42Cr Ni2Mo WV,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验证了所给出的设计模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首次把应力状态的张量分析中应力球张量的变化用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的价电子结构计算中。推导出一维准静态(应变率约为10-3s-1)加载下,体积应力(应力球张量)占总应力的1/3;应变率高于103s-1~104s-1的动态加载下,体积应力的比例大于1/3而小于1。随着压缩应变率的提高,材料的晶格参数会逐渐减小,其价电子结构会发生变化,从而在价电子结构和宏观力学性能间产生了联系。构建了由于位错而造成的新的价电子结构参数,即单一位错价电子结构参数Ef,以定量地描述位错的弱化作用;以及位错交割价电子结构参数If、位错钉扎价电子结构参数Pf、包含置换原子的位错结构价电子结构参数Sf等,以定量地反映在位错交割、钉扎和原子置换时的强化效果。改进了已有的静态强度价电子结构模型。改进了强化系数S和强化权重W,提出了新的静态强度模型:?b=?bα-Fe(1+Sα-Fe-CWα-Fe-C+∑Sα-Fe-C-MWα-Fe-C-M+∑Sε-(Fe,M)3CWε-(Fe,M)3C),经对比,与实际强度的误差5%左右。提出了绝热剪切强度和层裂强度的价电子结构模型。在静态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在各相乘以动态强化指标P(对应绝热剪切强度)、Q(对应层裂强度)的方法,给出了绝热剪切强度模型:ζb=ζbα-FePα-Fe 1+Sα-Fe-CWα-Fe-CPα-Fe-C+Sα-Fe-C-MWα-Fe-C-MPα-Fe-C-M+Sε-Fe,M 3CWε-Fe,M 3CPε-Fe,M 3C和层裂强度模型:?SP=?bα-FeQα-Fe(1+Sα-Fe-CWα-Fe-CQα-Fe-C+Sα-Fe-C-MWα-Fe-C-M Qα-Fe-C-M+Sε-(Fe,M)3CWε-(Fe,M)3CQε-(Fe,M)3C)。P、Q与价电子结构和动态加载下的体积变化均有关,并提出各相在动态加载中的强化增量不同。提出应力状态张量分析中应力球张量的变化用于绝热剪切带形成的判据。即随应变率提高,体积应力占总应力1/2时,发生绝热剪切。绝热剪切发生的过程也是体积膨胀的过程,先是体积应力释放,后是形变应力的释放。体积应力的释放即“应力塌陷”。“应力塌陷”后,形变应力保持较低的水平。根据上述强度模型,设计和制备了中碳低合金钢42Cr Ni2Mo WV。首先依据模型计算了其静态强度、绝热剪切强度和层裂强度;然后实际测试了其强度。低温回火时,实测准静态强度约2100 MPa,根据模型计算值1900MPa,相对误差10%左右;中温回火的实测强度1500MPa左右,计算值1559 MPa,相对误差4%左右。2000 s-1应变率下,预测动态强度为2736 MPa,实验值大致为2700-2800 MPa;与实验层裂强度相比,理论层裂强度的误差为0.0%至7.6%。(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5-06-01)
孙跃军,李思南,尚勇,时海芳,赵志伟[4](2012)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的发展,综述了EET理论在钢、铸铁、钛合金、铝合金、镁合金等金属材料和陶瓷等材料中的应用,评述了价电子结构对合金的力学性能、磁性能、相变、熔点等的影响,展望了EET理论的应用与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2年S1期)
吴冬强[5](2012)在《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的二氧化铈性能活化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氧化铈或者掺杂二氧化铈体系在500℃到700℃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离子导电性能和催化性能,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低温化发展的关键材料。本论文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分析确定了4价铈原子的双态杂化表,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纯二氧化铈体系,不同掺杂浓度和不同掺杂元素下的掺杂体系和(111)晶面存在不同氧空位浓度时的表面体系的价电子结构,并分析了这些体系的价电子结构与其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纯二氧化铈体系内最强键的键能较高(88.06kJ/mol)是导致其熔点高的根本原因。体系内晶格电子含量低和共价键键络分布均匀使得二氧化铈的导电能力较弱。而体系内含有未成对的d电子使得二氧化铈表现出一定的催化特性。在掺杂体系中,杂质元素表现出聚集共价电子的效应。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杂质周围的部分氧原子与其周围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的键能大小落差较大,导致该氧原子受力不均匀。掺杂体系只需较低的能量就能激发这些氧原子离开平衡位置,在体系内移动,从而实现离子导电的性能。这部分氧原子的最小共价键的键能越小,体系的离子导电性能越好。在二氧化铈各个晶面中,(111)面的表面能最小,因此它最可能成为二氧化铈的外表面。当(111)表面上有氧空位形成时,次表面相应位置上的Ce4+转变为Ce3+,这个3价的Ce与体相中的一样具有聚集共价电子效应。3价Ce周围的部分氧原子的最小共价键的键能值受表面氧空位浓度影响,表面氧空位浓度越高,这些氧原子越容易在晶体内的移动。但体系表面氧空位浓度越高,表面体系就越不稳定。(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2-05-01)
付宝勤[6](2010)在《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的表面能分析及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科学在固体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表面能是表面科学中最基本的物理量之一,其对许多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固体的表面能在实验上是较难测定的,并且目前一些基于第一原理或半经验方法的表面能理论模拟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本文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和表面科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经验电子表面模型(EESM)。该模型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点:(1)用于分析共价电子对表面能贡献的断键分析法(DBAM);(2)用于分析晶格电子对表面能贡献的Zp值法;(3)对不同指数表面的表面能有较大影响的断键共价电子密度;(4)描述表面区域原子杂化状态的表面价电子结构(SVES);和(5)计算SVES的镜面键距差法(MBLD)。本文根据EESM计算了12种密排六方(hcp)金属、13种体心立方(bcc)金属、12种面心立方(fcc)金属、4种金刚石型晶体和19种闪锌矿型化合物相关表面的表面能。在一级近似下,本文的计算值与文献中相应的模拟值或实验值符合得很好,用同一方法在诸多场合下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有较高的可信度,其结果可作为实验分析与理论分析的参照。通过对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表面能的计算分析,给出了分析晶格电子对表面能贡献的方法。对于hcp.bcc和fcc结构,晶格电子对表面能的贡献与相应区域原子的晶格电子对结合能贡献之比(Zp)已计算出,这些数据可以直接用于同种结构不同晶体的表面能分析计算中。本文还分析了这些结构表面能的各向异性。对于hcp金属,表面能的大小次序与晶胞参数比(a/c)有关,且随着a/c的增大,(001)晶面的表面能逐渐降低,因而易成为稳定的自由外表面。对于bcc金属,原子密排(110)晶面的表面能最低,而fcc金属中最密排面是(111)晶面,其表面能也是最低的。对于金刚石型晶体和闪锌矿型化合物,低指数表面能的大小次序为(001)、(110)、(111),因而最可能的自由外表面常是(111)晶面。另外还对这两类结构中高指数(hk0)型和(hhl)型晶面的表面能的各向异性进行了分析讨论。本文还计算了一些晶面的断键共价电子密度,发现其对各晶面的表面能及其各向异性有重要的影响。另外本文分析发现晶格电子对表面能各向异性也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共价电子和晶格电子共同决定了各晶面表面能的大小次序。本文通过MBLD对银的SVES进行分析计算,发现表面价电子结构可能成为该模型对表面弛豫甚至表面重构进行分析的有效工具。这也是该模型改进和发展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北京化工大学》期刊2010-06-30)
张建民[7](2000)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中k公式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曾考虑了s,pz,dz 轨道被价电子占据的几率 ,对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 (EET)中的k公式重新进行了量子力学推导 ,给出了一个新的k公式 .本文应用该公式分别对 3种可能的杂化 (s p杂化 ,s p d杂化和h态只有晶格电子的杂化 )进行了讨论 .结果表明 ,给出的k公式适应所有情况 ,且用该公式确定的固体原子杂化台阶的个数 ,比用EET给出的两个k公式确定的杂化台阶的个数少 ,初步解决了固体原子杂化态的不确定性问题 .(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3期)
张建民[8](2000)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中k公式的量子力学推导》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了s,pz,dz 轨道被价电子占据的几率 ,从量子力学角度推导了k公式 .给出的公式适应所有情况 ,且初步解决了杂化态的不确定性问题 .(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2期)
[9](1987)在《第四届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一文中研究指出第四届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学术会议,于8月20~25日在我校召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吉林大学一级教授、我校名誉教授——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委员余瑞璜教授,亲自参加并主持了这次会议。来自吉林大学、暨南大学、天津大学、中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东北工学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我校金属学教研室承担了会议的组织和服务工作。(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期刊1987年03期)
陈秀芳,余瑞璜,左秀忠[10](1986)在《锕系元素单键半径R(1)公式——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扩展到周期表第七周期应用所需参数》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名的鲍林金属电子理论建立了周期表四、五、六周期中过渡元素单键半径R(1)的普遍公式。本文作者之一(余瑞璜)首先利用鲍林公式的形式,但对公式中的δ改变了物理含义,从而改革了内在本质。第二,将原子外壳的共价nd(n=3,4,5)电子分成叁种:(1)正宗的真正d(本文来源于《科学通报》期刊1986年09期)
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简称EET)能够给出实空间中体系的能量及电子分布情况,计算简便实用。目前EET已被广泛应用到材料科学领域,但其发展进程仍比较缓慢。综述EET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从EET多重解的处理、计算精度的改善、界面电子结构的计算以及合金成分设计方面详细地报道EET自我完善发展的最新进展。分析EET的优势及制约发展因素,同时也为EET未来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想法。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宁佳林.Fe基非晶纳米晶合金软磁性能及其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9
[2].林成,黄士星,尹桂丽,赵永庆.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的发展现状与展望[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6
[3].王云飞.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的高强钢设计[D].北京理工大学.2015
[4].孙跃军,李思南,尚勇,时海芳,赵志伟.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J].材料导报.2012
[5].吴冬强.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的二氧化铈性能活化机理研究[D].广西大学.2012
[6].付宝勤.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的表面能分析及计算[D].北京化工大学.2010
[7].张建民.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中k公式的应用[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8].张建民.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中k公式的量子力学推导[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9]..第四届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学术会议在我校召开[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1987
[10].陈秀芳,余瑞璜,左秀忠.锕系元素单键半径R(1)公式——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扩展到周期表第七周期应用所需参数[J].科学通报.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