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广纸80t/d脱墨生产线的技术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宁玲玲[1](2010)在《中国制浆造纸能源消耗的研究—造纸系统能量衡算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主要是研究中国制浆造纸行业中造纸系统的能量衡算方法,选取了国内五种比较典型的造纸机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圆网造纸机、普通长网造纸机、水平夹网造纸机、叠网造纸机和涂布造纸机。通过研究这五种造纸机的热能、电能及热效率的计算方法,得到生产单位产品对水、电、汽的消耗情况,最终完成造纸机能耗标准的制订。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关键技术是确定能量衡算方案。具体实施步骤是:通过对工厂的实地调研考察,收集所需资料和数据;根据系统的特点,明确体系边界;在物料平衡的基础上绘制能量平衡方框图并确定工艺参数;对每一个单元按照输入能量和输出能量分别进行计算,编制能量平衡表,最后根据GB6421—86企业能流图绘制方法,选择适当的比例,绘制出与能量流程方框图相对应的系统能流图。电能是能量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消耗的电能,根据工厂实际用电负荷,按照需要系数法具体分配到每个相应的用电设备上。通过研究计算得到如下结论:圆网造纸机生产1吨纸需消耗蒸汽2.68t,水1.3t,电356.98kwh,折标准煤0.368t,热效率53%;普通长网造纸机生产1吨纸需消耗蒸汽3.20t,水4.8t,电624.58kwh,折标准煤0.523t,热效率55%;水平夹网造纸机生产1吨纸需消耗蒸汽1.36t,水4.1t,电580.25kwh,折标准煤0.331t,热效率61.38%;叠网造纸机生产1吨纸需消耗蒸汽1.8t,水4.02t,电429.56kwh,折标准煤0.320t,热效率74%;涂布造纸机生产1吨纸需消耗蒸汽1.57t,水6.68t,电400.73kwh,折标准煤0.284t,热效率70.57%。由此可以得出,圆网造纸机与长网造纸机经过严格的管理控制,吨纸能耗已经达到了欧洲造纸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水平。水平夹网造纸机、叠网造纸机和涂布造纸机这三种先进纸机的能耗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刘贵钊[2](2009)在《高浓废纸浆过氧化氢漂白技术与装置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1世纪是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新世纪。一方面,废纸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废纸资源的利用,废纸利用率和回收率逐年增长。另一方面,当前纸浆漂白正朝着无元素氯(ECF)和全无氯(TCF)的方向发展,过氧化氢作为一种重要的无氯漂白剂,广泛用于废纸浆清洁漂白中。应用过氧化氢漂白纸浆的关键是如何抑制过氧化氢的无效分解,提高漂白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在纸浆和漂白剂能够均匀混合的情况下,纸浆漂白浓度越高,漂白效果越好。随着高浓工艺与设备的发展和完善,由高浓漂取代中浓漂已成为一种趋势。本论文在学习和研究高浓纸浆过氧化氢漂白化学反应机理和工艺条件影响的基础上,对高浓过氧化氢漂白的主要设备装置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高浓纸浆浓缩设备、高浓混合器和高浓漂白塔及其卸料装置等关键设备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了高浓纸浆过氧化氢漂白技术的发展。本论文以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650t/d废纸脱墨浆生产线的高浓废纸脱墨浆过氧化氢漂白系统为基础,研究了引进的高浓废纸浆过氧化氢漂白生产线。又通过设备改造将两条旧废纸脱墨浆生产线的漂白系统改造为高浓过氧化氢漂白,年节约生产成本1000万元以上,为实现高浓废纸浆过氧化氢漂白工艺技术的推广、设备的国产化和高效使用奠定基础。高浓过氧化氢漂白的工艺条件主要包括H2O2用量、NaOH用量、Na2SiO3用量、温度和时间等。本论文以70%的8号美废、20%的港废和10%的道林纸为废纸原料的漂前高浓废纸脱墨浆为实验原料,通过优化实验确定高浓废纸脱墨浆过氧化氢单段漂的最佳漂白工艺条件为:H2O2用量2.5%、NaOH用量0.8%、Na2SiO3用量1.6%、温度80℃、时间60min。在该实验室最佳漂白工艺条件下,漂白增益为78%ISO,漂后浆白度能满足新闻纸对浆料白度的要求。在实验室获得最佳漂白工艺条件的指导下,本论文又在实施高浓漂白改造后的250t/d废纸脱墨浆生产线进行了生产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改造后的漂白系统设备运行比较平稳,能够满足高浓过氧化氢漂白要求。(2)生产最佳工艺条件与实验室大致相同,H2O2用量为2.5%;漂白温度为80℃、漂白时间为60min;但发现Na2SiO3用量与H2O2用量有关,最佳比例为Na2SiO3/H2O2=0.8;NaOH用量以漂后浆pH为7.8时最佳,约为0.6%0.8%。
陈柏辉[3](2007)在《东莞市再生造纸废水处理与回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从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的角度考虑,对废纸再生造纸废水的水质特征进行了分析,对废纸再生造纸废水的处理技术与回用进行了比较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体化处理(废水与絮凝剂混合、反应和澄清过滤集于一体)—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组合工艺能有效地治理废纸再生造纸废水。通过在东莞市大步造纸厂长达1年多的实际使用验证,既可以达到回用大部分废水,减少废水排放,降低浆料消耗的目的,小部分废水排放又可以满足国家和地方运行的排放标准,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果。对气浮、一体化处理、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四种废水处理工艺在不同条件下的运行费用、处理效果及操作难易进行了实验,探讨了回用比对处理工艺、成本、产品质量及废水生物可降解性的影响。实践证明AF气浮工艺处理后的废水不适宜回用;一体化处理工艺在回用比为30%以下时,处理后的废水外观清澈透明,接近达标排放,故废水适宜回用比为30%以下;一体化处理+接触氧化法组合工艺在回用比为50%以下时,处理后的废水能保证达标排放,故废水适宜回用比为50%以下;一体化处理+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组合工艺在回用比为80%以下时,处理后的废水能保证达标排放,故废水适宜回用比为80%以下。对接触氧化法的停留时间、曝气量及脉冲脱膜对处理效果的影响作了探讨,分析了在增大回用比的情况下停留时间不足的原因和分析了原水对停留时间的影响。通过实践确定了最佳的停留时间和曝气量分别为8h和气水比30:1。现阶段一体化处理+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组合工艺在造纸行业废水处理行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组合工艺对去除水中污染物,提高排放达标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王雄波[4](2005)在《大型废纸脱墨生产线的工艺与设备》文中认为本文介绍广州造纸股份有限公司新引进的13产650t废纸脱墨生产线的工艺与设备概况。该生产线的主体设备是由奥地利的Voith公司提供的。现正在建设中,预计2006年上半年投产。
徐世荣[5](2004)在《现代脱墨槽的结构及其应用》文中认为介绍几种现代脱墨槽的结构、性能和应用,如Voith公司Ecocell脱墨槽、KBC公司的Maccell脱墨槽、Andritz公司的SelectaFlot脱墨槽、Metso公司的OptiBrightMC型脱墨槽等,供引进设计选型时参考。
孙楠楠[6](2004)在《中性化学法废纸脱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主要针对碱性脱墨的缺点和弊端,探索研究了一种适应废旧新闻纸脱墨的新的工艺方法——中性脱墨。主要选用了多种具有不同功能的表面活性剂,采用洗涤法脱墨路线。通过各种表面活性剂的单独和复配作用,考察表面活性剂的复配能力和在中性条件下的脱墨作用,选择出适应本次实验的最佳的中性脱墨剂。探讨中性脱墨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讨论各实验因素对脱墨效果的影响。通过漂白实验、与碱性对比实验和检测实验,考察中性脱墨浆的各种性能,以探讨中性脱墨实验的适用性和应用性。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表面活性剂、机械和加热的作用,可以实现中性条件下的脱墨。 (2)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在中性脱墨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能力较强。一般来说,随着脱墨剂中应用的表面活性剂种类的增多,对浆中油墨粒子的脱除作用增多,脱墨效果增强。 (3)在本次实验范围内,对中性脱墨剂的工艺条件的确定,可依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4)中性脱墨简化了脱墨工艺过程,需加入的化学试剂种类较少,成本降低;脱墨废水COD值较低,对环境的污染负荷较少,降低废水处理成本;中性脱墨浆具有良好的漂白能力;能接近或达到碱性脱墨的成纸白度。
林润惠,詹怀宇[7](2003)在《2002年广东省造纸工业废纸回用技术研讨会在广州市花都区召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钟逵[8](2002)在《广纸80t/d脱墨生产线的技术改造》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介绍广纸 80t/d脱墨线改造的思路、操作经验及运行质量等情况。数据表明 :改造后纸浆的质量令人满意
二、广纸80t/d脱墨生产线的技术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纸80t/d脱墨生产线的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制浆造纸能源消耗的研究—造纸系统能量衡算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的意义 |
1.2 简述选题在该领域的水平和当前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 我国有关能源方面的政策法规 |
1.4 我国造纸工业能耗现状 |
1.5 我国造纸工业节能减排目标及措施 |
1.5.1 造纸工业节能减排目标 |
1.5.2 造纸节能减排应采取的措施 |
1.6 本论文的研究特点和创新之处 |
第二章 计算方法的确定 |
2.1 主要理论依据 |
2.2 造纸系统能量衡算的步骤 |
2.2.1 收集基础资料与数据 |
2.2.2 计算 |
2.2.2.1 物料平衡计算 |
2.2.2.2 确定能量流程方框图 |
2.2.2.3 确定能量平衡方案 |
2.2.2.4 编制能量平衡表 |
2.2.2.5 绘制能流图 |
2.3 计算公式 |
2.3.1 能量平衡的计算 |
2.3.1.1 输入热量 |
2.3.1.2 输出热量 |
2.3.2 电能的计算 |
2.3.3 造纸机热效率的计算 |
第三章 造纸机系统能耗的计算方法及实例 |
3.1 造纸机概述 |
3.1.1 造纸机的发明 |
3.1.2 不同造纸机发展形式 |
3.1.3 未来造纸机发展形式 |
3.2 造纸机能耗计算实例 |
3.2.1 圆网造纸机能耗计算实例 |
3.2.2 普通长网造纸机能耗计算实例 |
3.2.3 水平夹网造纸机能耗计算实例 |
3.2.4 叠网造纸机能耗计算实例 |
3.2.5 涂布造纸机能耗计算实例 |
3.3 造纸机能耗分析 |
3.3.1 网部和压榨部 |
3.3.2 干燥部 |
3.3.2.1 干燥部的通汽方式 |
3.3.2.2 干燥部通风换气 |
3.3.3 我国五种造纸机能耗分析 |
3.3.4 与欧洲造纸发达国家的抄纸能耗比较 |
第四章 结论 |
4.1 造纸机生产单位产品蒸汽消耗量及参数 |
4.2 造纸机生产单位产品用电量 |
4.3 造纸机生产单位产品用水量 |
4.4 造纸机生产单位产品的能耗 |
4.5 造纸机生产单位产品的热效率 |
4.6 与欧洲造纸发达国家造纸能耗的比较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高浓废纸浆过氧化氢漂白技术与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废纸回收利用和废纸制浆的发展现状 |
1.1.2 纸浆漂白技术与装置的发展现状 |
1.2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
1.2.1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 |
1.2.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高浓废纸浆过氧化氢漂白技术综述 |
2.1 概述 |
2.2 过氧化氢的性质和制备 |
2.2.1 过氧化氢的性质 |
2.2.2 过氧化氢的制备 |
2.3 过氧化氢漂白反应原理 |
2.3.1 碱性过氧化氢漂白体系反应物成分 |
2.3.2 过氧化氢漂白期间木素的反应 |
2.3.3 剥皮反应和终止反应 |
2.4 过氧化氢漂白的工艺条件 |
2.4.1 H_2O_2 用量 |
2.4.2 NaOH 用量 |
2.4.3 纸浆浓度 |
2.4.4 温度和时间 |
2.4.5 漂白液与纸浆的混合 |
2.4.6 纸浆的洗涤 |
2.5 过氧化氢的无效分解及其抑制 |
2.5.1 过氧化氢的无效分解 |
2.5.2 减少过氧化氢分解的途径 |
2.6 高浓废纸浆过氧化氢漂白流程及特点 |
2.6.1 高浓废纸浆过氧化氢漂白流程 |
2.6.2 过氧化氢的加入部位 |
2.6.3 高浓废纸浆过氧化氢漂白的特点 |
第三章 国内引进的高浓废纸浆过氧化氢漂白关键设备的结构与功能分析 |
3.1 高浓纸浆浓缩设备 |
3.1.1 双网压滤机 |
3.1.2 单螺旋挤浆机 |
3.1.3 双辊挤浆机 |
3.2 高浓混合器 |
3.2.1 Micar 高浓混合器 |
3.2.2 立式盘式高浓混合器 |
3.2.3 卧式高浓混合器 |
3.2.4 双轴搓揉机 |
3.2.5 圆盘式热分散机 |
3.3 高浓漂白塔及其卸料装置 |
3.3.1 圆柱形漂白塔 |
3.3.2 高浓卸料装置 |
3.3.3 底部稀释卸料的高浓漂白塔 |
第四章 引进高浓废纸浆过氧化氢漂白生产线的运行及技术改造 |
4.1 #3 脱墨线的高浓过氧化氢漂白 |
4.1.1 漂白工艺流程 |
4.1.2 关键设备情况 |
4.1.3 漂白系统优点 |
4.2 #2 脱墨线高浓过氧化氢漂白改造 |
4.2.1 改造前工艺流程 |
4.2.2 改造后工艺流程 |
4.2.3 设备改造情况 |
4.2.4 改造小结 |
4.3 #1 脱墨线高浓过氧化氢漂白改造 |
4.3.1 改造前工艺流程 |
4.3.2 改造后工艺流程 |
4.3.3 设备改造情况 |
4.3.4 改造小结 |
第五章 废纸浆过氧化氢漂白工艺条件的研究 |
5.1 实验 |
5.1.1 实验原料和化学药品 |
5.1.2 漂白工艺 |
5.1.3 白度测定 |
5.2 实验结果与讨论 |
5.2.1 氢氧化钠用量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
5.2.2 硅酸钠用量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
5.2.3 过氧化氢用量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
5.2.4 漂白温度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
5.2.5 漂白时间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
5.3 结论 |
第六章 高浓废纸浆过氧化氢漂白的生产实践 |
6.1 生产试验 |
6.1.1 试验原料和化学药品 |
6.1.2 漂白工艺流程 |
6.1.3 白度测定 |
6.2 试验结果与讨论 |
6.2.1 硅酸钠与过氧化氢的相对比例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
6.2.2 氢氧化钠加入量和漂后pH 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
6.2.3 漂白温度和时间对漂白结果的影响 |
6.3 结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3)东莞市再生造纸废水处理与回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Contents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造纸概况 |
1.1.1 化学制浆概况 |
1.1.2 废纸再生概况 |
1.2 废纸再生的作用 |
1.3 废纸回收利用概况 |
1.3.1 全球废纸回收利用概况 |
1.3.2 我国废纸回收利用概况 |
1.3.3 东莞市废纸回收利用状况 |
1.4 再生造纸生产简介 |
1.5 东莞市造纸废水水质分析及排放标准 |
1.5.1 东莞市造纸废水水质分析 |
1.5.2 东莞市造纸废水排放标准 |
1.6 再生造纸废水处理现状 |
1.6.1 物理处理法 |
1.6.2 化学处理法 |
1.6.3 生物处理法 |
1.6.4 一体化处理法 |
1.6.5 东莞市再生造纸废水处理现状 |
1.7 工业废水回用 |
1.7.1 工业废水回用意义 |
1.7.2 制浆造纸工业废水的回用 |
1.7.3 再生造纸废水回用现状 |
1.8 本课题的意义 |
第二章 再生造纸废水处理技术研究 |
2.1 AF气浮工艺 |
2.1.1 处理工艺 |
2.1.2 优缺点 |
2.2 一体化处理工艺 |
2.2.1 处理工艺 |
2.2.2 优缺点 |
2.2.3 一体化处理工艺与气浮工艺比较 |
2.3 一体化处理+接触氧化组合工艺 |
2.3.1 处理工艺 |
2.3.2 优缺点 |
2.4 一体化处理+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组合工艺 |
2.4.1 处理工艺 |
2.4.2 优缺点 |
2.5 四种处理工艺比较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推荐工艺的影响因素研究 |
3.1 停留时间的影响 |
3.2 曝气量的影响 |
3.3 脱膜方式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回用的影响研究 |
4.1 回用情况研究 |
4.1.1 回用对生产的负面影响 |
4.1.2 负面影响的消除 |
4.2 回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
4.3 回用对成本的影响 |
4.4 回用比对原水浓度的影响 |
4.5 回用比对废水生物可降解性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现代脱墨槽的结构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脱脱墨槽的引进及应用 |
2 几几种浮选脱墨槽的结构及性能 |
2.1 的Voith公司的Ecocell脱墨槽 |
2.2 司KBC公司的Maccell脱墨槽 |
2.3 安Andritz公司的Selecta Flot脱墨槽 |
2.4 安Metso公司的OptiBright MC型脱墨槽 |
(6)中性化学法废纸脱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1.1 废纸回收的意义 |
1.1.2 世界废纸回收利用情况 |
1.1.3 我国废纸回收利用情况 |
1.2 废纸脱墨技术及研究 |
1.3 中性脱墨法的研究进展 |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内容 |
2 实验部分 |
2.1 实验原料 |
2.2 实验所用试剂及仪器 |
2.3 中性脱墨实验 |
2.4 漂白实验 |
2.5 中性脱墨工艺条件的探索 |
2.6 碱性脱墨实验 |
2.7 相关的分析和检测实验 |
3 中性脱墨与漂白实验 |
3.1 废纸脱墨原理 |
3.1.1 油墨 |
3.1.2 脱墨原理 |
3.1.3 脱墨剂的作用 |
3.2 中性脱墨实验 |
3.2.1 单一表面活性剂的脱墨作用 |
3.2.2 双组分表面活性剂的脱墨作用 |
3.2.3 多组分表面活性剂的脱墨作用 |
3.3 漂白实验 |
3.4 小结 |
4 中性脱墨工艺条件的探索 |
4.1 中性脱墨正交实验设计表 |
4.2 正交实验结果 |
4.3 正交实验结果的极差分析 |
4.4 正交实验的验证实验 |
4.5 熟化时间和脱墨剂的相互作用 |
4.6 脱墨工艺条件的确定 |
4.7 小结 |
5 与碱性脱墨实验的比较 |
5.1 碱性脱墨实验结果 |
5.2 中性脱墨与碱性脱墨结果的比较 |
5.3 成本核算 |
5.4 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广纸80t/d脱墨生产线的技术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前 言 |
1.1 产量 |
1.2 白度 |
1.3 尘埃去除率 |
2 各系统的技术改造情况 |
2.1 碎浆系统 |
2.2 粗选系统 |
2.3 前浮选系统 |
2.4 净化及精选系统 |
2.5 浓缩及漂白系统 |
2.6 后浮选和成浆系统 |
2.7 水处理系统 |
3 结 论 |
四、广纸80t/d脱墨生产线的技术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制浆造纸能源消耗的研究—造纸系统能量衡算方法的研究[D]. 宁玲玲. 大连工业大学, 2010(08)
- [2]高浓废纸浆过氧化氢漂白技术与装置的研究[D]. 刘贵钊. 华南理工大学, 2009(S1)
- [3]东莞市再生造纸废水处理与回用研究[D]. 陈柏辉. 广东工业大学, 2007(05)
- [4]大型废纸脱墨生产线的工艺与设备[J]. 王雄波.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05(04)
- [5]现代脱墨槽的结构及其应用[J]. 徐世荣. 中华纸业, 2004(12)
- [6]中性化学法废纸脱墨研究[D]. 孙楠楠. 东北林业大学, 2004(04)
- [7]2002年广东省造纸工业废纸回用技术研讨会在广州市花都区召开[J]. 林润惠,詹怀宇.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03(01)
- [8]广纸80t/d脱墨生产线的技术改造[J]. 钟逵.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