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耐抽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萝卜,春化,大白菜,评价,鉴定,品种,可溶性。
耐抽薹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娟,黎黎,陆柄辰,邓朴,艾辛[1](2019)在《普通白菜种质资源耐抽薹性评价及耐抽薹种质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以64份普通白菜种质为试材进行露地栽培试验,通过对耐抽薹指标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隶属函数、聚类分析,综合评价普通白菜种质的耐抽薹性。结果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普通白菜9个指标转化为抽薹时间、植株生长状态和生长量3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79.147%。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抽薹期、现蕾期、开花期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其中现蕾期的观测最为简单可靠,可快速评价普通白菜的耐抽薹性。运用隶属函数法将64份材料分为5个耐抽薹等级,并筛选出4份极耐抽薹种质和6份耐抽薹种质。聚类分析将隶属函数法筛选出的极耐抽薹种质和耐抽薹种质均划分到第Ⅱ类群,说明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法均能有效鉴定普通白菜的耐抽薹性,其中隶属函数法更为简便直观。(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09期)
马关鹏,赵大芹,潘业勤,周麟笔,文林宏[2](2019)在《2个生理指标与大白菜耐抽薹性相关性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白菜不同抽薹特性品种在低温诱导下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氧清除系统数值与白菜抽薹特性的关系,为白菜耐抽薹育种及快速选择抽薹特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20个不同抽薹特性的结球大白菜为材料,评价品种抽薹特性并测定低温诱导后叶片POD和CAT含量。结果表明, POD对照组,冷处理组及冷处理组比对照组与品种的抽薹特性显着正相关,而CAT对照组与抽薹特性负相关,冷处理组及冷处理组比对照组与抽薹性显着正相关。结论:接球大白菜的耐抽薹性与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9年04期)
沈进娟,刘义华,张召荣,杨仕伟,冉广葵[3](2017)在《茎瘤芥(榨菜)耐抽薹性的遗传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现蕾期、抽薹期和开花期为茎瘤芥耐抽薹性鉴定的性状指标,对2个早抽薹×晚抽薹杂交组合耐抽薹的遗传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早现蕾对晚现蕾、早抽薹对晚抽薹为不完全显性,早开花对晚开花为不完全显性或超显性,现蕾期由1~2对主基因+多基因共同控制,抽薹期和开花期由微效多基因控制,耐抽薹性广义遗传力较高,为60%~75%,可在早代进行选择。(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7年22期)
李全辉[4](2016)在《青海露地夏植不同大白菜品种的耐抽薹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出适宜青海地区种植的耐抽薹白菜品种,在高原生态条件下对国内外收集的32个大白菜品种进行耐抽薹性鉴定。通过调查播种至抽薹天数,初步评价其抽薹性;测定不同品种中心柱长度,对抽薹性进行再评价。结果表明:大白菜不同品种之间的耐抽薹性差异很大;32个品种按其耐抽薹性初步分为耐抽薹性强、中、弱和易抽薹4类。通过再评价,最终筛连出耐抽薹性强的品种5个,耐抽薹性中的品种3个,耐抽薹性弱的品种11个,其中耐抽薹性强的品种可以在青海地区生产使用。(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胡侦华,黄兴学,汪爱华,周国林[5](2014)在《春小白菜品种的耐抽薹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适宜武汉地区春季种植的耐抽薹小白菜品种(系),在大棚栽培情况下,观测比较了138个小白菜品种的抽薹期,按耐抽薹性强弱初步将其分成叁类,然后对耐抽薹性强的11个品种从薹高和耐抽薹指数方面进行耐抽薹性评价,筛选出2个极强耐抽薹性品种(系)HZ-3-3和四月慢。(本文来源于《长江蔬菜》期刊2014年22期)
祖艳侠,梅燚,郭军,吴永成,郑佳秋[6](2014)在《早春露地水果萝卜耐抽薹性品比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大型萝卜栽培的主要起源地,种植面积较大。由于春季寒潮不断,萝卜先期抽薹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我们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了31个水果萝卜品种,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以期筛选出早春露地耐抽薹水果萝卜品种,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各参试萝卜品种来源及繁种单位见表1。(本文来源于《上海蔬菜》期刊2014年05期)
张彦玉,娄丽娜,苏小俊[7](2014)在《萝卜耐抽薹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萝卜是十字花科萝卜属重要的蔬菜作物,先期抽薹严重制约着萝卜春季栽培,不但影响了萝卜的产量和品质,也影响了萝卜的周年供应。对萝卜的抽薹开花特性、耐抽薹品种的选育、抽薹性状遗传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克服萝卜先期抽薹问题、提高耐抽薹萝卜育种效率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长江蔬菜》期刊2014年08期)
张素君,邱杨,宋江萍,王海平,张晓辉[8](2014)在《萝卜种质资源耐抽薹性鉴定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来源于国内外的73份代表性萝卜种质为研究对象,以4℃春化处理种子21 d,田间鉴定评价萝卜种质的耐抽薹性。结果显示,田间生长136 d时,9份国外材料仍未显蕾,表现为极耐抽薹,其中来源于韩国(6份)和日本(1份)的大萝卜资源7份,来源于日本的黑萝卜和俄罗斯的樱桃萝卜各1份。采用7个指标对显蕾开花的64份萝卜种质进行系统评价分析表明,各指标的次数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蕾期薹高略向低值区域偏离。方差分析结果显示,7个指标在不同材料间的差异显着。相关性分析表明,显蕾期和开花期的相关性达到极显着水平,显蕾期和开花期均可作为评价萝卜抽薹早晚的指标。抽薹速度分别与花期薹高、薹高差、抽薹天数的相关性达到极显着水平,综合了这4个指标的描述特性,较好地反映了不同萝卜种质的抽薹能力。花期薹高与薹高差、抽薹速度的相关性极显着,可用该指标评价抽薹能力,简单易行。分别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评价64份抽薹开花萝卜种质的耐抽薹性,不同耐性种质均能被很好地区分开,其中筛选出的2份耐抽薹种质的评价结果一致,主成分聚类分出1份极不耐抽薹种质。(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张素君[9](2013)在《萝卜种质资源耐抽薹性鉴定评价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萝卜(Raphanus sativus L.)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先期抽薹是萝卜春播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之一。选育耐抽薹品种、深入研究抽薹开花的调控机理,是解决萝卜先期抽薹、进行开花调控的根本途径。本研究以具有代表性的萝卜自交系为材料进行耐抽薹性鉴定及分子标记筛选,对成花路径上的关键基因FLC、FRI和LFY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完善了萝卜耐抽薹性调查的评价标准,为进一步挖掘萝卜抽薹开花关键基因、耐抽薹优异种质创新及品种选育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国内外73份代表性萝卜自交系为材料,将种子在4春化处理21d后播种于温室,对萝卜耐抽薹性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田间生长136d时,9份国外材料仍未显蕾,表现为极耐抽薹,其中来源于韩国(6份)和日本(1份)的大萝卜资源共7份,来源于日本的黑萝卜和俄罗斯的樱桃萝卜各1份。采用7个指标对显蕾开花的64份萝卜种质进行系统评价分析表明,次数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7个指标在不同材料间的差异显着。显蕾期和开花期的相关性达到极显着水平(0.92),二者均可作为评价萝卜抽薹早晚的指标。抽薹速度分别与花期薹高、薹高差和抽薹天数的相关性达到极显着水平,较好地反映了不同萝卜种质的抽薹快慢。分别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评价64份萝卜种质的耐抽薹性,不同耐抽薹性的种质均能被区分开,2份耐抽薹种质的评价结果一致。2.以64份萝卜种质为试验材料,筛选在RadishBase数据库中检索获得的11对与开花基因相关的SSR引物,结果显示有5对引物存在多态性,其中UN03188-1与显蕾期和开花期均呈显着相关。选取萝卜及其近缘物种已经获得的8个不同类型的标记对34份抽薹性代表材料进行分析,只有SCAR1和InDel有目标条带,但与耐抽薹性连锁不明显。3.以极耐抽薹材料YR和极不耐抽薹油萝卜材料PP的cDNA为模板,分别克隆获得一个FLC基因的cDNA全长,两个序列间存在15个碱基的差异,能够引起8个氨基酸的改变。二者在17-78位序列均含有MADS super family保守结构域,其中2个氨基酸差异处于保守结构域中。二者相对分子式为C959H1624N274O299S5和C950H1604N272O305S6,理论等电点分别为9.08和7.80,差异较为明显。萝卜、甘蓝和白菜的FLC转录因子编码区均十分保守,相似度达96.13%。以极耐抽薹材料YR和极不耐抽薹材料油萝卜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获得FRI和LFY基因各一个拷贝的DNA全长,扩增获得的序列没有差异。FRI和LFY均含线粒体预测导肽,推测的的氨基酸序列与芸薹属进化关系较为相近,与最相近序列的相似度分别为80.17%(甘蓝型油菜,H6VVI6)和55.17%(萝卜,B7XD70)。(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3-06-01)
齐仙惠,巫东堂,李改珍,张光星,刘庆华[10](2013)在《不同冬性大白菜的耐抽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4个春化时间(5,10,15,20 d)和4个春化温度(0,3,6,9℃)对3份冬性有显着差异的大白菜品种进行耐抽薹性研究。结果显示,冬性强的品种在各处理下均未通过春化,冬性中间的品种在3℃下处理20 d的春化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处理,而冬性弱的品种在3~6℃下处理15~20 d均能很好地完成春化,说明品种冬性越强,对完成春化所需低温和时间的要求越苛刻,最适春化条件的范围也越窄。测定各品种抽薹过程中生长点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POD活性发现,其变化规律与春化完成情况有关,可将其作为判断大白菜是否通过春化的指标。(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3期)
耐抽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白菜不同抽薹特性品种在低温诱导下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氧清除系统数值与白菜抽薹特性的关系,为白菜耐抽薹育种及快速选择抽薹特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以20个不同抽薹特性的结球大白菜为材料,评价品种抽薹特性并测定低温诱导后叶片POD和CAT含量。结果表明, POD对照组,冷处理组及冷处理组比对照组与品种的抽薹特性显着正相关,而CAT对照组与抽薹特性负相关,冷处理组及冷处理组比对照组与抽薹性显着正相关。结论:接球大白菜的耐抽薹性与品种在低温胁迫下的活性氧清除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耐抽薹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娟,黎黎,陆柄辰,邓朴,艾辛.普通白菜种质资源耐抽薹性评价及耐抽薹种质的筛选[J].中国蔬菜.2019
[2].马关鹏,赵大芹,潘业勤,周麟笔,文林宏.2个生理指标与大白菜耐抽薹性相关性初探[J].种子.2019
[3].沈进娟,刘义华,张召荣,杨仕伟,冉广葵.茎瘤芥(榨菜)耐抽薹性的遗传初探[J].南方农业.2017
[4].李全辉.青海露地夏植不同大白菜品种的耐抽薹性评价[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5].胡侦华,黄兴学,汪爱华,周国林.春小白菜品种的耐抽薹性评价[J].长江蔬菜.2014
[6].祖艳侠,梅燚,郭军,吴永成,郑佳秋.早春露地水果萝卜耐抽薹性品比试验[J].上海蔬菜.2014
[7].张彦玉,娄丽娜,苏小俊.萝卜耐抽薹性研究进展[J].长江蔬菜.2014
[8].张素君,邱杨,宋江萍,王海平,张晓辉.萝卜种质资源耐抽薹性鉴定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4
[9].张素君.萝卜种质资源耐抽薹性鉴定评价及相关基因的克隆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10].齐仙惠,巫东堂,李改珍,张光星,刘庆华.不同冬性大白菜的耐抽薹性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