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然逍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庄子,自然,书卷气,逍遥,康德,书法,书法艺术。
自然逍遥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张静珍[1](2019)在《逍遥竹韵紫玉香——浅析“逍遥竹”的自然趣味与“竹”文化内涵》一文中研究指出紫砂壶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品中的珍品,所谓"一壶冲古意,千秋有同心"讲的便是紫砂壶古朴的韵味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其外表与内核都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此件"逍遥竹"以返回自然为其主旨,在造型上参考了自然界中的植物,由此既显示出独特的造型感,其内核也有了依托,形成了古朴典雅而又超凡脱俗的艺术风格,在自然趣味之间凝结着人类的美好愿想。(本文来源于《陶瓷科学与艺术》期刊2019年07期)
孙雪霞[2](2017)在《人文自然的逍遥游》一文中研究指出人文自然这个集合名词,既肯定了庄子思想中自然主义的成分,也充分意识到庄子思想中强烈的人文精神,是人与自然的真正融合体。揆其要端,主要包括解疆近道、出神入化、流而不派等思想。(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6期)
陈思[3](2017)在《感悟自然 弘道养真——评顾平先生逍遥山水画》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与自然是永恒的连结,人离不开自然,自然提供了生命的所有,又启迪了思想的畅游。人与自然相契相生,感悟自然、体察自然,由此而使人的生命体不断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得以升华,而这彼此的融和在顾平先生的人物山水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们把顾平先生这种人与自然的山水画图式称之为逍遥山水画。逍遥是指人在自然山水的赏揽中身心得到的欢快和愉悦,山水中的一切物象又是拟人的,人为山,山为人,人与自然两情相悦,互为彼此。同时,逍遥也是作画时轻松愉悦的心态写照,也是人物与山水景致(本文来源于《翠苑(民族美术)》期刊2017年04期)
孟庆楠[4](2017)在《自然与逍遥——郭象政治哲学的自然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郭象继承了道家的思想传统,力图将政治秩序建立在百姓“自然”的基础之上。在生成论层面的论证中,郭象强调万物的生成不依赖于任何“先物者”、“造物者”,万物是“自生”的,“自生”的同时也确立了有秩序的“自然”状态。同时,郭象还敏锐地注意到,这种秩序是否能够真正实现,还取决于每一个个体能否安于自身所处的“自然”状态,达到适性“逍遥”。而事实上,百姓总会表现出对自身状态的不满与超越性分的欲求,因此就需要君主以无待“逍遥”的姿态辅助百姓回归适性“逍遥”的状态。(本文来源于《道家文化研究》期刊2017年00期)
李雪华[5](2016)在《超越一切,崇尚自然,企盼逍遥——庄周《逍遥游》延伸学习》一文中研究指出博大精深的《庄子》,只靠一篇《逍遥游》是不可能领会到其精髓的,但在课堂上去完整地解读完《庄子》也不现实。笔者试图通过对庄周故事和《庄子》中的成语典故的讲解,让学生用一堂课的时间了解庄子"超越一切,崇尚自然,企盼逍遥"的思想,及其对后世文人的影响。让学生多角度、全面而客观地理解、批判地继承庄子思想。一、导入我们学习了庄子的《逍遥游》,觉得庄子是一个遗世独立、可望而不可即的人。其实《庄子》一书博大精深,(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期刊2016年04期)
陈鑫[6](2016)在《如果自然不可知,如果自由不逍遥——评《自然与自由的统一:庄子与康德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哲学何以可能?这与其说是一个理论问题,不如说是一个实践问题:比较哲学的可能性正是在比较哲学实践之中生成的。正如我们只读《游泳指南》而不下水,则永远不能学会游泳。路传颂《自然与自由的统一:庄子与康德的比较研究》一书在比较哲学领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范例。(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张瑞田[7](2015)在《庄而逍遥 自然为美——简评庄培森书法近作》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培森在写给我的手札中谈到自己的学术理念:庄而逍遥,自然为美。我觉得,他的学术理念,也是他的艺术理念。学者冯亦吾先生为庄培森写过一段话:兼擅书画博采众长,学以致用艺苑之光。这段话,是对庄培森本人和庄培森艺术生涯的概括,耐人寻味。(本文来源于《海内与海外》期刊2015年08期)
张瑞田[8](2015)在《庄而逍遥 自然为美——庄培森近作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庄培森在写给我的手札中谈到自己的学术理念:庄而逍遥,自然为美。我觉得,他的学术理念,也是他的艺术理念。学者冯亦吾先生为庄培森写过一段话:兼擅书画博采众长,学以致用艺苑之光。这段话,是对庄培森本人和庄培森艺术生涯的概括,耐人寻味。叁年前与庄培森见过面,彬彬有礼,谈吐不凡,言及艺术问题,激情洋溢。他把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建立在书画的沃土上,创作、教学,修身、养性,合而为一。庄培森是有经历的书法家,有经历,视野就不一样。文学创作强调创作主体对生活的沉入,没有生活的作家,很难写出深情、深厚的作品。书法创作有自己(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5年07期)
王凯[9](2014)在《论庄子“逍遥游”的自然美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天地有大美,因为它含着道的朴素;自然有大情,因为它涌动着永恒的生命之流。"物我为一"肯定了人与大自然的同质同源,"以物观物"主张以审美的目光观看万物。只有齐物,才能逍遥,"物化"之际,人与物交感互动,浑然一体。体现在心物关系上,是物的自然作用于心灵的自然,碰撞的结晶则是朴素、纯粹的美的情感的生成。庄子的心物观、物化观及其"逍遥游"的自然美学思想,深刻启迪和直接催发了中国古典美学许多重要的范畴。(本文来源于《东方论坛》期刊2014年06期)
樊建武[10](2013)在《基于自然的育化:道家无为而圣与逍遥以游》一文中研究指出关注人格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显着特点,因儒家正统观念的长期影响,道家人格育化思想经常被忽视,甚至被否定。在现实历史中,一部分中国人一直遵循道家思想的基本原则,在与儒、佛思想的竞争融合和互补吸收中构建了完整独特的育化体系。"自然"是道的本性和特征,"自然而然"是道家的实践原则和要求,这既是道家人格理论的哲学发端和理论基础,也是道家人格育化的实践指南和价值标准,深刻蕴含在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圣人之治"理想和庄子"安时处顺"、"逍遥游"的追求之中。"圣人之治"要求"被褐怀玉"的圣人身国共治,推天道、行人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引导世人抱朴守道而自化、自正、自富、自朴,回归"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理想家园。庄子在"至德之世"、"建德之国"理想难以实现的无奈中,渴望真人超然出世,"游乎尘垢之外"而无待、无用,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一"的境界中"逍遥乎无为之业"。(本文来源于《学术月刊》期刊2013年06期)
自然逍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人文自然这个集合名词,既肯定了庄子思想中自然主义的成分,也充分意识到庄子思想中强烈的人文精神,是人与自然的真正融合体。揆其要端,主要包括解疆近道、出神入化、流而不派等思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然逍遥论文参考文献
[1].张静珍.逍遥竹韵紫玉香——浅析“逍遥竹”的自然趣味与“竹”文化内涵[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
[2].孙雪霞.人文自然的逍遥游[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3].陈思.感悟自然弘道养真——评顾平先生逍遥山水画[J].翠苑(民族美术).2017
[4].孟庆楠.自然与逍遥——郭象政治哲学的自然基础[J].道家文化研究.2017
[5].李雪华.超越一切,崇尚自然,企盼逍遥——庄周《逍遥游》延伸学习[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6
[6].陈鑫.如果自然不可知,如果自由不逍遥——评《自然与自由的统一:庄子与康德的比较研究》[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7].张瑞田.庄而逍遥自然为美——简评庄培森书法近作[J].海内与海外.2015
[8].张瑞田.庄而逍遥自然为美——庄培森近作析[J].中国民族博览.2015
[9].王凯.论庄子“逍遥游”的自然美学观[J].东方论坛.2014
[10].樊建武.基于自然的育化:道家无为而圣与逍遥以游[J].学术月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