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批判与反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马克思,道德,马克思主义,黑格尔,法兰克福,礼仪,受助。
批判与反思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车玉玲,曲丽明[1](2019)在《加速度社会:反思与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无论人们赞成还是反对,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节奏都有一个共同的体验——越来越快。“加速度是现代性进程展开的主要特征”,这一论断几乎毫无争议地取得了共识。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新方向人类历史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交通等方面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1-28)
唐若严[2](2019)在《王夫之对有明一代严刑酷法的反思及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明一代严刑酷罚,肢体以折,痛楚以剧,刑本为辅仁之工具,然在上者用法失去仁心之润泽,乃以法残害天下。船山身居明亡之后,回顾前史,批评有明一代层出不穷的法外机构和私自动用、恢复在古代久已被废除的肉刑,造成族类相残,人非其人。藉助《尚书引义》一书中"舜典"一篇,对于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五刑展开探讨;从圣王立法精义中的人性善之本体论、人格心理学、国家责任伦理、中国家庭之道等四个方面对此问题展开阐述,力斥酷刑之非。其论证方式则主要是根据气本论哲学,进行推演和深化,在五刑所特具的残酷性质之上,更见其在伦理学上的作用以及历史上的灾难后果。历史上儒家式帝国废五刑使法律向儒家"仁道"方向发展和转变,不但能产生震慑与示范的社会效用,以收道一风同之效,同时又能兼顾个体的心理感受与伦理学后果,以保证个体人格的完整,而明代法律实践明显违背了这一进程。(本文来源于《知与行》期刊2019年06期)
肖鹏[3](2019)在《“思维如何回到神?”——黑格尔早期对启蒙的批判与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思维如何回到神?"这是黑格尔在思想成熟时期对启蒙的内涵及其存在的问题最为简洁的描述。黑格尔认为,启蒙的问题就在于如何扬弃主观的有限性,回到客观性。在图宾根时期和伯尔尼时期黑格尔都是从道德的角度来理解宗教。这实质上是将宗教奠定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表明他还没有超出启蒙对宗教的认识。直到法兰克福时期,黑格尔才超出了以道德来规定宗教的思路,而从主客统一的角度来理解宗教,但由于他仍然立足于爱这种主观情感之上来实现这种统一,结果导致宗教与国家之间的分裂。黑格尔早期试图以宗教教化民众的努力失败了,这迫使他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反思启蒙,重新思考个体、世界与神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扈中平[4](2019)在《论道德之“度”(下)——对“过度道德”的反思和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接上期)一种道德行为是否会产生相应的道德结果和所期望的道德效应,不仅取决于行为本身是否道德,还与道德行为的动机、方式、分寸、场景以及对象有着密切的关系。过度道德在某些情况下就会产生不良的道德后果和负面的道德效应,甚至产生不道德的结果。过度道德的不良后果至少可以从于人和于己两个方面来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德育》期刊2019年21期)
曹志远[5](2019)在《从批判性的反思到反思性的批判——关于《应物兄》的知识分子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毋庸置疑,李洱的《应物兄》是一部关于知识分子的作品。因此,对《应物兄》的研究集中于知识分子精神图景的时代画像与心灵探秘则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需要指出的是,如此一来《应物兄》的独异性则难以有效彰显。因为众所周知的是,从"五四"新文学诞生伊(本文来源于《芒种》期刊2019年11期)
苏朋[6](2019)在《对文学研究中“泛文化研究”的反思和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文学研究中的"文化研究"在中国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褒贬不一。文学研究中的文化研究扩张了研究范围对象,但是也出现了泛文化研究现象。本文就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背景,以及文化研究自身的特点,对泛文化研究进行了反思和批判。(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30期)
扈中平[7](2019)在《论道德之“度”(上)——对“过度道德”的反思和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有"度"吗?道德有底线,那有没有上线呢?难道不是越道德越好吗?道德如果也有"度",那何谓道德的"度"?"度"的界限何在?这些问题,是伦理学界和德育界还没有明确提出和思考过的问题,但这些都是需要正视的问题。一、何谓道德的"度""度",即分寸、尺度。《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的解释是"表明事物的有关性质所达到的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德育》期刊2019年20期)
回根[8](2019)在《虚幻社会外表下的批判与反思——解读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的异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影片《楚门的世界》为分析对象,对马克思对于人与社会的异化理论的概念加以定义,并结合影片的情节桥段,着重分析异化现象在影片中的具体表现,解读影片的社会批判主题。(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10期)
刘钰洲[9](2019)在《关于五四以前对传统礼仪进行批判的反思》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传统文化日益受重视,人们对于传统礼仪的认知需求也在逐渐增加。中国传统文化正在复兴,在当前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需要对传统礼仪及其观念进行更为细致的梳理,以实现传统礼仪的传承与传播。一、中国传统礼仪的演变与功能广义上来说,礼仪是人类为了维系社会生活秩序而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既包括外在的表现与行动,又包括内在的精神与修养。礼仪(本文来源于《人文天下》期刊2019年19期)
李佳娟[10](2019)在《批判反思思维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批判反思思维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批判侧重指出问题,是反思的基础;反思则侧重在批判的基础上进行思辨、概括和总结,得出新的结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建立在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批判并结合实践进行深入反思的基础上。批判反思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的重(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9-27)
批判与反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有明一代严刑酷罚,肢体以折,痛楚以剧,刑本为辅仁之工具,然在上者用法失去仁心之润泽,乃以法残害天下。船山身居明亡之后,回顾前史,批评有明一代层出不穷的法外机构和私自动用、恢复在古代久已被废除的肉刑,造成族类相残,人非其人。藉助《尚书引义》一书中"舜典"一篇,对于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五刑展开探讨;从圣王立法精义中的人性善之本体论、人格心理学、国家责任伦理、中国家庭之道等四个方面对此问题展开阐述,力斥酷刑之非。其论证方式则主要是根据气本论哲学,进行推演和深化,在五刑所特具的残酷性质之上,更见其在伦理学上的作用以及历史上的灾难后果。历史上儒家式帝国废五刑使法律向儒家"仁道"方向发展和转变,不但能产生震慑与示范的社会效用,以收道一风同之效,同时又能兼顾个体的心理感受与伦理学后果,以保证个体人格的完整,而明代法律实践明显违背了这一进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批判与反思论文参考文献
[1].车玉玲,曲丽明.加速度社会:反思与批判[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唐若严.王夫之对有明一代严刑酷法的反思及批判[J].知与行.2019
[3].肖鹏.“思维如何回到神?”——黑格尔早期对启蒙的批判与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4].扈中平.论道德之“度”(下)——对“过度道德”的反思和批判[J].中国德育.2019
[5].曹志远.从批判性的反思到反思性的批判——关于《应物兄》的知识分子书写[J].芒种.2019
[6].苏朋.对文学研究中“泛文化研究”的反思和批判[J].青年文学家.2019
[7].扈中平.论道德之“度”(上)——对“过度道德”的反思和批判[J].中国德育.2019
[8].回根.虚幻社会外表下的批判与反思——解读电影《楚门的世界》中的异化[J].视听.2019
[9].刘钰洲.关于五四以前对传统礼仪进行批判的反思[J].人文天下.2019
[10].李佳娟.批判反思思维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