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供电局528200)
摘要:基层供电是我国供电系统中的最下游环节,也是最基础的一个供电单元。在现今对电力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的前提下,如何实现供电效率的最大化、电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一直是电力企业及电力部门最关心的问题,从基层抓起,实现“营配一体化”管理将有助于提升供电效率、优化电力资源配置,解决基层供电不匹配的问题。
关键词:基层供电;营配一体化;管理
我国现行的基层供电系统管理中,营销与配电不是一个部门,是分开运营管理的。这种运营管理模式在社会经济发展不是很发达的时期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平,并且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但是,在如今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时代,营销与配电分开运营管理就体现出一定的狭隘性与封闭性,无法实现供电平台资源的整合,无法实现供电平台数据共享。营销与配电信息不对称,以致营销工作无法做到有的放矢,配电工作无法实现预期管理目标,严重影响了供电效率与供电资源的优化配置。
1“营配一体化”相关理论
营销与配电一体化简称为“营配一体化”。供电系统目前已实现了GIS平台管理,在该平台上,实现了测量系统的自动化,部分地区供电GIS平台还实现了配网自动规划与自动生产系统[1]。但目前,GIS平台尚未完成自动维护检修系统的建立,究其原因,是因为配电信息无法与营销策略信息同步,从而造成了一定的营销与配电的错位配置,使得GIS平台无法获得实际配电的相关信息与营销数据,从而无法完成维护检修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导致自动维护检修系统无法完善。
1.1“营配一体化”对GIS平台的作用
GIS平台是由许多个不同功能的系统所组成的,如前所述,目前已实现了测量自动化系统及部分自动配网与供电系统,但是无法实现检修与维护系统自动化,概其原因是因为无法采集有效的营销与配电数据,从而无法进行实际配电与营销数据的分析,无法进行数据分析,也就无法掌握相应的异常情形,无法掌握异常情形也就意味着无法构建自动维护与检修系统。综上所述,“营配一体化”对于GIS平台而言,是一个终端数据与信息的采集子系统,尤其是基层供电“营配一体化”系统,基层的供电数据的真实有效性与可靠性决定了整个供电系统自动化功能与智能化功能能否实现。
基层供电“营配一体化”应包含供电输出端到供电输入端的所有环节的相关数据,不仅有电力运行的相关数据,比如供电的电压与电流信息、相应的线损信息,更应包含供电所用的各类设备的相关信息,例如变压器的生产日期、基本特征、检修日志等等之类的信息,还应包含用户的相关信息,如最基本的每月用电量的信息、一年中用电波动情况,等等。这些基层的基本供电信息形成了一个一个子系统,数据之间相互关联,找出数据的规律,可以根据数据规律总结提炼出基层用电需求的实际状态,从而根据用电需求的实际状态制定可行的、成本最优化的营销策略。
1.2“营配一体化”信息转移与应用
如上节所述,“营配一体化”所采集到的信息最终需要汇入整个供电自动化系统中,与供电系统中其中子系统一起,实现信息交互与共享,从而为整个供电系统正常、高效运行而提供数据支撑。
基层供电“营配一体化”信息首先在供电输入终端实现采集与汇总,所搜集到的信息被存入营配一体化系统中,这些信息经过初步整理,进入供电系统的网络服务端,在供电系统的网络服务端实现了数据信息的集成,信息被集成后,会通过CIM进行转移与交互,实现系统内数据信息的共享,同时,在终端,需要具备数据信息及时更新的功能,但历史数据信息会以适当的方式被永久保存下来,历史数据信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会被存入后台,进行智能建模系统,为供电管理模型建立提供样本数据来源,真实的样本数据信息是可靠模型建立的基础。
2基层供电“营配一体化”现状
基层供电实现“营配一体化”缺乏相应的物质及资源的支持,并且,基层供电“营配一体化”系统需要实现自动化,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化,从而成为整个自动供电系统的一部分,提升整个供电效率。
2.1缺乏相应的技术型人才
基层供电“营配一体化”系统尚未能真正建立,究其原因是因为基层供电工作缺乏相应的技术型人才,“营配一体化”系统的建立需要自动化人才、数据统计分析人才、系统集成人才、专业自动化管理与运维人才等各方面人才的协同工作,但目前,基层供电工作较艰苦,薪资报酬也较低,无法吸引到高层次的复合型的技术人才加入,缺乏相应的技术型人才是目前基层供电“营配一体化”中最大的难题,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2.2信息量化标准未建立
大数据时代的“营配一体化”系统的建立不仅需要搜集整理海量的相关信息,而且需要将信息进行量化,将信息转化为量化数据或计算机语言,以方便整个供电系统的信息交互使用。基层供电“营配一体化”系统所包含的信息复杂多变,不仅有文字信息,还有图片信息,不仅有静态信息,还有动态信息[2]。海量复杂的信息需要集中处理,进行量化,统一成一种方便使用、方便在系统内流通的语言或表述方式,方能实现信息的高级综合应用。但是,目前基层供电“营配一体化”系统中大部分信息无法进行有效的量化,信息量化的标准尚未建立,以致很多有用的“营配一体化”信息无法转移进行整个供电系统,形成信息的有效对接。
2.3管理制度落后
我国电力行业处于转型期,很多基层供电管理,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基层供电管理仍处于手抄的纸质时代。而相关电力企业的管理也囿于企业的国有属性,而具备一定的行政管理体制。我国大型电力企业的管理以垂直管理的方式为主,垂直管理的好处是对电力运行及管理有一个很好的自上而下的控制,但是指令的层层下达,不仅浪费了时间,也延长了指令转化为行动的有效期与缓冲期,这直接导致了目前我国基层供电“营配一体化”管理的落后。
3管理建议
从管理绩效的角度对基层供电“营配一体化”管理工作进行思考,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改善目前基层供电“营配一体化”落后的管理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电力企业自身应进行“瘦身”,精简掉不必要的机构与人员,将减少的不必要的开支成本转嫁到基层供电技术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上,在“营配一体化”系统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大量的技术型人才建立、完善相应的系统,实现营配一体化系统的自动化运行,同时实现营配一体化系统与整个供电系统的对接与应用。
其次,对基层供电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垂直的营配一体化管理制度已无法满足现代发展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基层供电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创新,改垂直化管理为扁平化管理,实现管理的高效化,保证相关指令的高效、科学传达,这样才能保障“营配一体化”系统管理的科学与高效运行[3]。
最后,全国电力行业,乃至国际电力行业,都应尽快制定一套供电营配信息标准化的评估指标,实现信息量化的标准,才能实现“营配一体化”系统的数字化管理,从而真正实现“营配一体化”管理的科学性与高效性。
4结论
随着上层制度设计的改革与创新,以及市场需求的增长,我国电力行业迎来了新的变革与发展期。基层供电作为我国电力行业最基本的单元之一,更需要做好坚实的基层工作,为整个供电系统的科学高效运行添砖加瓦。但现实中的种种困难阻碍了基层供电“营配一体化”的发展与创新,需从问题的源头进行根治,方能实现基层供电“营配一体化”的科学高效管理,方能提升整个供电系统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韩玉国,胡庆营,王琳,等.基层供电所实行"营配一体化"管理初探[J].环球市场,2017(24)17-18.
[2]张海军,李秉睿.电力营配一体化信息平台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265-00265.
[3]向琳琳.解析营配调一体化的台区线损管理模式[J].大科技,2017(1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