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清华江西省乐平市众埠中心小学333316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良好的课末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并不太注意在课堂结尾上下功夫,总是急急忙忙草草收场,结束手段随意、盲目,缺乏艺术构思。这样不仅会给人一种“虎头蛇尾”之感,还会使整堂课黯然失色。事实上,如同写文章一般,我们也要重视对结尾的“用墨”,作为一种艺术的数学课堂教学应重视结尾的精心设计,讲求“凝练”、“真实”、“有用”、“深刻”。
一、归纳式结尾,提纲挚领,讲求“凝练”
归纳总结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师常用的方法。然而,正因为是常用的方法,教师在“习惯处行走”,也就不讲究总结的方法。事实上,一节课教学结束时,教师和学生运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对教学重点和学习方法作归纳,就可以让学生由博返约,纲举目张。对整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学知识点及能力训练点进行整理,这种总结式的结尾方式要讲求“凝练”,突出重点,可以侧重于数学知识本身的梳理,也可以侧重于学习方法的总结。日前,听本校青年教师华平教学一年级的《统计》,她帮助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就颇具启发性: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了许多收获,例如学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学习方法。咱们先说说收获了哪些知识?生1:统计可以一眼就让我们看清楚谁多谁少。生2:原来统计在生活中这么有用。师: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小!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生1:统计时要先把东西分一分。师:对,也就是了解信息!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还要排一排,排的时候可以从下到上排。师:这是整理信息!生3:还有数一数的方法。生4:还有比一比。师:对,这是分析信息。师:了解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是统计的一个过程,而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比一比都是我们学习统计的好方法,它们能帮助我们学习更多的统计知识,以后我们还要用到。
以上教学中,华老师用“咱们先说说收获了哪些知识”、“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简明扼要地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一方面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了对所学新知的掌握;另一方面进一步强调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这两句话将课堂总结的内容安排得有条有理,如提纲一般挚领着学生总结的内容和方法:先进行知识性的梳理,再进行学习方法的回顾。比起“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等回答目标并不明确的总结方式,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回答时的漫散、游离、琐碎。这样收尾目标明确,清晰凝练,重点突出。
二、延伸式结尾,学以致用,讲求“真实”
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已学过内容的基础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更多地领会和接触新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学以致用。如《量一量》一课,学生经历了“认识各种尺”、“用学生尺量”、“用各种尺量”这些环节,课至结束,教师收尾:“老师有一个建议:下课后我们到篮球场上去量一量,看看篮球场上哪些线段用哪种尺量比较好,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下节课会交流吗?
而另一教师在教学这节课时是这样操作的。师:如果要测量篮球场的各种数据用哪种尺好呢?生1:米尺。生2:可以用卷尺。生3:用皮尺也可以啊!师:到底用哪一种“尺”量呢?对不起,老师这儿没有答案。怎么办?生1:下课后去量一量、试一试就知道了。生2:一个人量有困难的,可以小组一起合作。师:好办法,老师提供几个问题,请你们根据这些问题记录数据,写下你的方法,这就是今天所要完成的作业。(媒体出示)1.量一量篮球场的长大约几米,用哪种尺量比较好?2.假设你有一根3米长的绳子,你会用绳子量篮球场的长吗?写下你的方法。3.你还量出了篮球场上哪些线段的长度?用什么工具量的?4.不爬到篮球架的上面,你有方法量出球架的高是多少吗?写下你的方法。“对不起,老师这儿没有答案。怎么办呢?”这句话看似是在提问题,其实是将解决问题的方法暗示给学生,让学生很自然地想到课后可以用合作测量的方法去探究,这些方法就使学生的探究过程有了手段保障;而“根据这些问题记录数据”是教给了学生探究的步骤,最后“这就是今天所要完成的作业”则保证了探究的结果。短短三句话最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课后探究的质量。显然,这样的收尾,能让我们感受到它的真实性。
三、游戏式结尾,新颖有趣,讲求“有用”
在教学《十几减几》时,尽管有“想加算减”的求差方法,一个加法算式能帮助学生求两道减法算式的差,但对20以内进位加法不是很熟练的学生来说,计算速度还是较慢。为了寻求最佳的教学效果,在课尾我设计了做“手指操”的游戏,为学有困难的学生轻松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提供了学习的捷径。如:计算14-9,先右手伸出四个手指(表示被减数个位上的数是4),左手伸出1个手指(表示10-9=1),这时伸出的手指总数正好是14减9的差。学生说算式时,十四(说“四”时伸出四个手指)减九(说“九”时伸出一个手指)等于五,当说完这个算式时也就得出结果了。如果是十几减8,左手则伸出2个手指(表示10-8=2),计算十几减七,左手伸3个手指(表示10-7=3),如此类推。这套“手指操”简便易学,符合低年级孩子动手、动脑的特点,对口算速度慢、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有手指表象支持思维,能大大提高口算效率。但如果放在课中,会影响所有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算理的探究,学生会一下放弃“想加算减”、“破十法”等计算方法,过多地依赖手指表演。放在课尾,就更多地面向了一部分学有困难的学生,对另外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孩子来讲,在掌握基本计算方法的同时,再学习一种有趣的计算方法,则是“饱了又餐”,且更加“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