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环境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承载力,环境,资源,空间规划,指标体系,畜禽,国土。
环境承载力论文文献综述
邓木林,陈长成,朱江[1](2019)在《广州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能够科学评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本底条件,通过找出资源环境承载的短板,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重要依据,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前提。目前,国家出台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规程中,评价指标复杂繁多,操作难度大,给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带来许多阻碍。本文通过梳理现有研究中涉及的要素指标,构建广州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量化评价要素的权重,根据权数大小,筛选关键要素;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指标数据的获取难易情况,依据"体现综合性、凸显重要性、强调可操作性、避免重复性"的原则,对指标体系进行精简优化,有效提升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实用性,为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髙朋钊[2](2019)在《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低碳旅游景区发展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与核心载体,低碳经济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低碳化旅游的发展对低碳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景区低碳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传统旅游方式占主导地位、景区环境承载力大等问题。基于旅游景区低碳旅游现状的分析,本文设计了低碳旅游景区发展的"四轮驱动"发展战略模式和"同心圆"开发模式,开启低碳生活,践行生态旅游。(本文来源于《商讯》期刊2019年34期)
李建龙,陆啸飞,张静静,牟林云,甄霖[3](2019)在《我国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核算研究现状、问题及其展望(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生态资源承载能力是协调人类活动与环境矛盾、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及社会发展关系的关键,我们近年来对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广泛的系统研究。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查阅和分析及自主研发,系统论述了我国生态环境承载力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概念和内涵不够清晰,(2)研究内容不够系统。并总结了评价指标体系和主要计算方法,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核算既有像物流增长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灰色系统模型、多元回归模型、耦合模型、动力学模型等传统模型;又有ARVE-DGVM模型、几何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等基于资源承载力自身构建的改进或创新模型;此外,还有像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等基于两种或两种以上模型构建的综合评价模型。最后,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要求,提出了该研究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趋势,生态承载力必将从单学科、单因子研究趋向多学科合作,开展人口、资源、环境的综合评价,发展多因素、多层次的交叉综合研究。(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期刊2019年06期)
修新田,陈秋华,黄小玲[4](2019)在《环境承载力容量约束模型下景区型森林文化价值评估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森林文化币的尺度来衡量森林文化价值;在吸收、借鉴森林文化币已有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森林文化资源环境承载力容量约束下,以森林文化币为衡量尺度的景区型森林文化价值评估模型。运用评估模型对乌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森林文化价值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文化价值量为154.45(万森林文化币)。同时,研究从森林文化资源价值的利用、森林文化资源生态容量的扩展、森林公园森林文化力的建设等方面提出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文化价值的提升、利用建议。(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9年05期)
陈晓雨婧,吴燕红,夏建新[5](2019)在《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综合考虑国家不同部门出台的政策基础上,构建了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基于AHP—熵权法的综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并借鉴已有成果对各项指标的警限阈值进行了讨论确定;使用综合指数模型对甘肃省2006-2016年及各县级行政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6-2016年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介于0.32~0.46之间,虽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但均处于超载预警状态。在空间上呈现出河西地区承载能力高,南部和东南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承载力较差的格局。(2)十年间甘肃省资源承载力水平呈平稳上升态势,其中水资源承载力与能矿承载力处于较差水平;当前临夏市、天水市和平凉市处于橙色超载状态。(3)十年间甘肃省环境承载力水平呈"W"型曲线波动且超载严重,具有南部地区和兰州环境承载能力较好于河西和东部地区的空间差异。研究表明甘肃省资源环境超载严重,虽然自"十二五"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着,但缓解这一压力非短期之功,仍需进行不懈的努力。(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段雪琴,赖旭,韩振超,田翠翠[6](2019)在《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制度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是落实党中央有关资源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本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制度化进行研究,从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以及长效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并研究探讨了叁种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制度化统筹应用的方式。(本文来源于《资源节约与环保》期刊2019年11期)
孔祥军[7](2019)在《浑河流域沈阳农村地区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特征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浑河流域沈阳段区域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分析框架构建了农村水环境承载力评估体系,基于云模型改进的模糊综合法科学评价了其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浑河流域沈阳段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对治水投入、供水总量以及工农业废水排放等具有较高的要求,动态变化特征评价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实际状况;浑河流域沈阳段农村水环境承载力在2014—2018年期间总体处于弱承载状态,动态变化呈现出稳中上升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6期)
杨旭,黄艳艳,刘海林,茶正早,罗微[8](2019)在《海南省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及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海南省各地区农用地环境污染风险程度,分析海南省有机养分替代化肥潜力,基于海南省2017年养殖数据,采用排泄系数法和农作物籽粒比,计算海南省畜禽粪尿和秸秆中氮磷钾养分总量;分析海南省各市县畜禽养殖承载力和环境污染风险系数,计算不同还田比例有机养分替代化肥潜力。结果表明:海南省2017年畜禽粪尿总量为1 110.9万t。畜禽粪便全部还田时,海南省养殖承载力为6 751.5万头猪当量。定安县和海口市农用地污染风险较大,分别为0.98和0.81;海南省秸秆和畜禽粪便氮磷钾养分总量为14.5万t,当还田比例分别为1/3、2/3和100%,有机肥替代潜力分别为4.2%、7.1%和14.1%。研究表明,海南省大部分地区暂无污染风险,且具有较大养殖空间和替代化肥潜力。(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张书海,阮端斌[9](2019)在《新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几点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和重要支撑,但其在概念界定、理论方法统一、服务规划编制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立足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转型背景,采用文献分析法厘清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历程、概念内涵及评价体系等关键问题,构建面向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框架,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辅助参考。结果表明:(1)承载力研究与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高度相关;(2)新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应重点关注四个维度的内容:概念的时空动态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资源环境系统+社会经济系统"的承载主体、"人口及其活动规模+承载状态评价"的承载力表征结果;(3)以往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在区域要素流动性、评价指标的共性与个性,以及评价结果的丰富性与实用性等方面存在不足;(4)面向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需求,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实践应强化"资源环境本底表达""区域承载状态评价""要素跨区域流动评估"叁个层次的内容。(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19年11期)
李登赴,朱靖,彭珊,蔡景行,曲德鹏[10](2019)在《基于种养结合的贵阳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贵阳市畜禽粪污风险及分析养殖承载潜力,参考畜禽养殖产污系数和污染物含量,计算分析贵阳市畜禽养殖环境粪污预警值和承载潜力。结果表明:基于种养结合模式下,贵阳市畜禽养殖环境粪污预警值以氮、磷计分别为0.20和0.23,均在环境承载范围内,尚未对环境构成威胁。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粪污实现资源化利用的前提下,贵阳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潜力以氮、磷计,分别还能承载344.78和237.90万头猪当量,畜禽养殖业还有较大发展空间。研究结果可为贵阳市养殖业布局调整、畜禽粪污治理和畜禽粪尿肥料化利用等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家畜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环境承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与核心载体,低碳经济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道路,低碳化旅游的发展对低碳城市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景区低碳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传统旅游方式占主导地位、景区环境承载力大等问题。基于旅游景区低碳旅游现状的分析,本文设计了低碳旅游景区发展的"四轮驱动"发展战略模式和"同心圆"开发模式,开启低碳生活,践行生态旅游。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环境承载力论文参考文献
[1].邓木林,陈长成,朱江.广州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优化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9
[2].髙朋钊.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低碳旅游景区发展模式研究[J].商讯.2019
[3].李建龙,陆啸飞,张静静,牟林云,甄霖.我国生态环境资源承载力核算研究现状、问题及其展望(英文)[J].JournalofResourcesandEcology.2019
[4].修新田,陈秋华,黄小玲.环境承载力容量约束模型下景区型森林文化价值评估实证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9
[5].陈晓雨婧,吴燕红,夏建新.甘肃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J].自然资源学报.2019
[6].段雪琴,赖旭,韩振超,田翠翠.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制度化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9
[7].孔祥军.浑河流域沈阳农村地区水环境承载力动态变化特征探析[J].地下水.2019
[8].杨旭,黄艳艳,刘海林,茶正早,罗微.海南省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及有机肥替代化肥潜力分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9].张书海,阮端斌.新时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几点思考[J].小城镇建设.2019
[10].李登赴,朱靖,彭珊,蔡景行,曲德鹏.基于种养结合的贵阳市畜禽养殖环境承载力分析[J].家畜生态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