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孔隙结构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孔隙,结构,核磁共振,油层,鄂尔多斯,特征,黄陵。
孔隙结构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东[1](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长6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属于叁角洲前缘水下滑塌浊积扇沉积。目的层砂岩粒度较细,分选较好,杂基含量高(7%);几种储集岩的孔隙均极不发育,面孔率低(2.73%~5.7%),孔径小(平均27.12μm),喉道细,孔隙度平均9.0%,渗透率平均0.24×10-3μm2,物性差。其致密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隙、微裂缝次之,偶见粒内溶孔发育。据研究区铸体薄片、压汞曲线、图像孔隙等综合分析,将研究区长6储层主要孔隙结构划分为4种类型:Ⅰ类孔隙结构占总数的16.25%,Ⅱ类孔隙结构占总数的38.75%,Ⅲ类孔隙结构占总数的17.5%,Ⅳ类孔隙结构占总数的27.5%。(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顾雅頔,喻高明,李桂姗[2](2019)在《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自发渗吸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渗吸驱油机理以及渗吸过程的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H区块长8储层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恒速压汞等实验手段对孔隙类型、孔隙半径、喉道半径以及孔喉比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渗吸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对自发渗吸驱油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内溶孔和晶间孔等为主,主要分为中大孔型和微小孔型孔隙,这两类孔隙的孔隙半径相差不大,但孔隙数量、喉道半径以及孔喉比的差异较大。致密砂岩岩心自发渗吸初始阶段渗吸速度较快,后期逐渐下降,中大孔型的岩心自发渗吸驱油效果好于微小孔型岩心;随着致密砂岩岩心表面水润湿程度的增强,自发渗吸采收率逐渐增大;而随着渗吸液界面张力的降低,自发渗吸采收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使渗吸液具有合适的界面张力,从而使自发渗吸采收率达到最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32期)
慕月[3](2019)在《恒速压汞法研究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大庆油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恒速压汞是利用非常低的进汞速度测得压力曲线,从而获得喉道数量、孔道大小等参数。本文选取大庆油田不同区块的岩芯进行恒速压汞实验,通过对比不同区块的数据,寻找各自孔隙结构的发育特点,从而实现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认识与分析,研究成果对储层后续的压裂、注水方式及措施开发等具有一定得指导意义。结果表明,储层渗透率2m D以下,其喉道细小,孔喉比大,储层能否动用是开发面临的关键问题,当储层渗透率大于5m D时,孔喉半径较大,孔喉比小,降低了注水难度。(本文来源于《石油知识》期刊2019年06期)
洪国敏,王创业,盛晓雅,周志刚[4](2019)在《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石灰岩孔隙结构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某石灰石矿的爆堆(前冲和断面)两个不同位置区域进行了具有代表性的取样,采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爆破后的石灰石矿块进行测量,得到它的横向弛豫时间T_2分布、测量结果,并对石灰石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岩石颗粒粒度的不同,引起了岩石核磁共振弛豫特性的差异。1号区域的平均孔隙度为0.856 4%,2号区域的平均孔隙度为0.715 1%,核磁共振成像显示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为孔隙结构分析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岩石核磁共振特征的变化规律也为岩石微观结构和岩石损伤机理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9年10期)
焦华喆,王树飞,陈新明,陈峰宾,杨亦轩[5](2019)在《全尾砂压密区孔隙结构几何特征及剪切演化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密区孔隙结构是影响全尾砂重力浓密底流浓度的关键因素,对其几何特征的定量研究鲜见。借助CT断层扫描与叁维重构技术获取孔隙的原位形态与分布,分析孔隙率、Feret直径以及孔隙圆度等关键参数的变化特点,揭示剪切作用对高浓度床层全尾砂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2rpm的剪切作用使尾砂床层的孔隙率下降13.43%,但平均孔隙数量变化不明显;有/无剪切作用下的孔隙在Feret直径0~20μm范围分布较多,达到30.67%和46.07%。剪切作用将孔隙圆度在0.9~1范围降低9.86%,但孔隙延伸度和扁平度的变化不大;孔隙在凹凸度0.45~0.5和0.95~1.0范围降低了14.45%。因此剪切作用可以降低尾砂压缩床层的孔隙率,减少孔隙在0~20μm范围内的数量,但对孔隙平均数量影响不大。剪切作用可以减少孔隙在圆度0.9~1范围的数量,对延伸度和扁平度无明显影响,对凹凸度在0.45~0.5和0.9~1范围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李同录,范江文,习羽,谢潇,侯晓坤[6](2019)在《击实黄土孔隙结构对土水特征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土水特征曲线是非饱和土的基本土物理-力学关系,即将含水率这一物理参数转化为土粒间力的作用,土水特征曲线受土的结构控制。为了探讨击实黄土孔隙结构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本文在3种不同的初始含水率(小于最优含水率8%、最优含水率17%和大于最优含水率19%)下制备不同结构的击实黄土试样,分别用压汞试验测其孔隙分布曲线,用滤纸法测其土水特征曲线,并用扫面电镜获得其微观结构图像。对以上测试结果的分析表明,3种击实土样的孔隙分布曲线在相应的大孔径范围内相差较大,在小孔径范围内趋于一致;土水特征曲线在低吸力区差异较大,小于最优含水率的击实黄土土水特征曲线最陡;在高吸力区,3种击实土样的土水特征曲线趋于一致,这与孔隙分布特征一致。对比孔隙密度分布曲线与土水特征区曲线发现,土的土水特征受孔隙分布的控制,孔隙密度越大,土水特征曲线的斜率越陡。SEM图像也显示出3种击实土样的结构特点,小于最优含水率的土样有较多架空孔隙,优势孔径最大;高于最优含水率的土样,大孔隙减少,小孔隙增多,优势孔径最小。而最优含水率的击实黄土的孔隙分布较均匀,优势孔径覆盖范围大。(本文来源于《工程地质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江,刘畅,王亚鹏,赵娟[7](2019)在《川口油田姚50-姚80区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铸体薄片及高压压汞技术研究了川口油田姚50-姚80区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长6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和溶孔,平均孔径约30μm,平均喉道直径约0.5μm。根据压汞参数分布特征和储层含油性,将长6储层细分为3种类型,其中II类和III类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具有很好的勘探潜力。(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杜晓方[8](2019)在《基于NMR技术的充填体孔隙结构的冻融损伤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在反复冻融循环条件下充填体内部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运用核磁共振(NMR)技术对0、50、100和200次冻融循环后的试样细观结构损伤进行扫描,获得核磁共振弛豫时间T2谱,并对循环后试样进行拍照记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试样孔隙演化的规律和细观结构损伤的机理。结果表明:由T2分布曲线可以反映冻融循环作用下试样内部孔隙的演化和扩展特点;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表征材料孔隙率大小的T2谱面积呈现初期增加速度较快,后期增速减小的规律,其中小孔隙比例随循环次数增加而减小,大孔隙比例随次数增加而增大;通过探讨孔隙结构演化机理,提出冻融循环中渗透力和冻胀力共同作用是砂浆结合面出现破坏而形成连通裂隙的根本原因。(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9期)
徐洁,陶辉飞,陈科,张中宁,王晓锋[9](2019)在《过成熟页岩在半封闭热模拟实验中孔隙结构的演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过熟页岩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及控制因素,选用上扬子寒武系牛蹄塘组和志留系龙马溪组2套过熟页岩开展热模拟实验,结合X-衍射、氮气和二氧化碳吸附以及扫描电镜研究其孔隙结构的演化特征.龙马溪组样品孔体积在500℃时得到最大提高,为原样的1.35倍;牛蹄塘组样品孔体积在450℃时上升为最高,较原样提高到1.13倍.利用吸附数据计算出牛蹄塘组样品微孔体积是龙马溪组样品的1.72倍,龙马溪组中孔体积是牛蹄塘组样品的1.44倍.结果表明:(1)牛蹄塘组页岩有机质生烃潜力弱且原始微孔体积高,生烃量少又不易排出,孔隙结构改善较差;(2)龙马溪组页岩石英含量较高抗压能力较强,利于中-大孔隙的发育与保存,也有利于烃类生成后排出,孔体积得到较大提高.(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晓东[10](2019)在《新景矿无烟煤纳米级孔隙结构特征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阳泉矿区新景矿3#煤层为强突出煤层,为了认识3#煤纳米级孔隙结构发育特征,在井田佛洼分区3215辅助进风巷掘进头处采集了3#煤样品(XJ-3)。通过原子力显微镜(AFM)技术观察了XJ-3样品的形貌发育特征,并结合图像分析法,获得了该煤的表面粗糙度Ra和均方根粗糙度Rq。结果表明:新景矿3#煤表面孔隙形状大多以椭圆形和梨形为主,次为圆形,含少量不规则长条形,孔隙之间的连通性一般,喉道多呈现出圆柱形;该煤的面孔率为5.74%,表面孔隙以微孔、小孔为主,中孔、大孔不甚发育;该煤的表面粗糙度Ra和均方根粗糙度Rq值分别为3.89和6.17,与同变质程度煤相比,该煤表面相对光谱,凹凸程度相对较弱。(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9年08期)
孔隙结构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深入研究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渗吸驱油机理以及渗吸过程的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H区块长8储层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恒速压汞等实验手段对孔隙类型、孔隙半径、喉道半径以及孔喉比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渗吸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对自发渗吸驱油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内溶孔和晶间孔等为主,主要分为中大孔型和微小孔型孔隙,这两类孔隙的孔隙半径相差不大,但孔隙数量、喉道半径以及孔喉比的差异较大。致密砂岩岩心自发渗吸初始阶段渗吸速度较快,后期逐渐下降,中大孔型的岩心自发渗吸驱油效果好于微小孔型岩心;随着致密砂岩岩心表面水润湿程度的增强,自发渗吸采收率逐渐增大;而随着渗吸液界面张力的降低,自发渗吸采收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使渗吸液具有合适的界面张力,从而使自发渗吸采收率达到最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孔隙结构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东.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长6储层孔隙结构特征[J].云南化工.2019
[2].顾雅頔,喻高明,李桂姗.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自发渗吸实验[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3].慕月.恒速压汞法研究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大庆油田为例[J].石油知识.2019
[4].洪国敏,王创业,盛晓雅,周志刚.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石灰岩孔隙结构特征研究[J].现代矿业.2019
[5].焦华喆,王树飞,陈新明,陈峰宾,杨亦轩.全尾砂压密区孔隙结构几何特征及剪切演化规律[J].有色金属工程.2019
[6].李同录,范江文,习羽,谢潇,侯晓坤.击实黄土孔隙结构对土水特征的影响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19
[7].李江,刘畅,王亚鹏,赵娟.川口油田姚50-姚80区长6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石化技术.2019
[8].杜晓方.基于NMR技术的充填体孔隙结构的冻融损伤演化特征[J].煤矿安全.2019
[9].徐洁,陶辉飞,陈科,张中宁,王晓锋.过成熟页岩在半封闭热模拟实验中孔隙结构的演化特征[J].地球科学.2019
[10].王晓东.新景矿无烟煤纳米级孔隙结构特征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J].煤矿安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