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鹏飞:日本端午节的演变及中日比较研究论文

杜鹏飞:日本端午节的演变及中日比较研究论文

摘要:日本作为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国,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经济等交流源远流长,至于唐朝时期中日两国的各方面交流可谓达到顶峰,至今仍能从日本的节日文化中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响痕迹。端午节在中国和日本都是极其重要的节日,中国的端午节也一直保留着传统的习俗及风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本的端午节不断演变,最终形成其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通过探究两国端午节的各个方面,更好地增强我国传统节日在世界的影响力,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关键词:端午节 日本 比较研究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中国已有约两千年的历史,根据史料记载,大约在公元4世纪的时候,端午节就已经传入了日本,给当时日本的社会生活带去了新的活力。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端午节对于日本的意义也在发生着变化,逐渐形成具有本国节日特色及内涵的传统节日。而中国依旧保留着传统的节日内涵及习俗,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中国的传统节日正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挑战。本文拟从端午节的起源、端午节的东传、中日端午节的异同以及中日端午节的发展现状等方面,通过多方面的比较研究,更好地发掘我国传统节日的深层内涵,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端午节的起源

在中国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关于端午节起源的说法众说纷纭,说法不一,至今尚未有明确定论。主要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认为端午节主要源自先民避疫祈福的心理,另一类认为端午节源自对历史人物的纪念。

(一)避疫祈福的心理

1.龙图腾祭祀说

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2个月牙槽骨组织骨保护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微型种植体支抗应用于口腔正畸治疗,可提高牙槽骨的自我保护能力。而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骨保护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原因可能为,在植入微型种植体后,可能会损伤种植体临近的牙根及牙周组织[6]。因此,在种植体植入前需对患者的牙槽骨骨量进行评估;通过拍摄X线片评估种植体植入的方向及位置,避免其对牙根及牙周组织造成损伤[7]。有研究显示,当外界刺激较小时,牙周组织骨保护素表达水平高于骨保护素配体,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维持牙周环境相对稳定[8]。

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提倡此说法,他在《端午的历史教育》一文中说,端午节是古代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古代的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并认定它是全族的祖先兼保护神。每年五月五日这一天,他们要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1],其中的一些习俗与现在的端午节习俗相似。

自从蒋海峰跳楼后,水仙芝觉得这个小县城阴气太重,太压抑了。正好单位有个援疆指标,水仙芝想报名,又割舍不下母亲。她这一走,谁来照顾母亲呢?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男孩女孩都是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男则害父、女则害母。[2]因此五月五日要除瘟、驱邪、求吉祥,便出现了相关的文化习俗活动,形成了颇具特色的端午节。

首先,日本史料有关端午节的记载时间上略晚于中国史书的记载。南梁时期,吴均在《续齐谐记》中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贮米投水以祭之。”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中又有采艾辟邪、喝菖蒲酒、竞渡祭祀屈原之说。我们可以得知中国端午节最晚在公元6世纪形成。日本有关五月五日节日仪式活动的记录最早可追溯到公元611年的《日本书记》:“推古天皇十九年(公元611年)五月五日在菟田野(现奈良县宇陀市榛原区足立)举行‘药猎’,佛晓参加者集合在藤原池附近,天亮出发。”文中描述的“药猎”是指在野外猎取鹿角,采集菖蒲和艾蒿等药草。此记载也是日本相关历史资料中最早关于“药猎”活动的描述。此前,日本史料中并没有记载天皇带领群臣于五月五日举行仪式活动的信息。从文献记载端午时节庆祝“药猎”活动的时间上我们可以得知,日本五月五日仪式活动始于公元611年,如果将此活动看作日本端午节起源的话,这与南梁时期中国端午活动相距100年左右,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日本端午仪式活动晚于中国的结论。

3.2.1 职称 职称越高的护士,器官捐献态度问卷得分越高,与王蓉[7]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因为职称较高的护士年龄较大,工作年限较长,临床经验更丰富,对生命的理解更深刻。提示我们在日后的器官捐献相关知识培训过程中,可以请部分临床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多讲真实临床案例,增强培训效果,使受训人员能够感同身受,引起共鸣,加强对器官捐献意义的认识。

端午是五毒长大及开始活动的时期。所谓五毒是指毒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为了驱避和消灭这些毒虫害物,人们便于此日午前在屋角及阴暗处撒石灰、喷雄黄酒、燃菖蒲,以灭五毒,驱秽气。[1]其中一些习俗也与现在端午节习俗相似。

(二)对历史人物的纪念

1.纪念屈原说

3.曹娥说

2.喝雄黄酒,吃粽子。提起端午节,对中国人来说想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吃粽子了,古往今来,中国各地人民都一样。除此之外,在长江流域地区,还有饮雄黄酒的习俗。雄黄作为一种具有杀菌驱虫作用的矿物质,在医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常常被用来当作药物使用。所以端午节饮雄黄酒也就有了预防疾病的含义。

2.伍子胥说

3.供奉粽子和柏饼。在日本的粽子跟中国的粽子的做法略有不同,虽然形式上还保留着一些相同点,但是日本的粽子是先用糯米粉制成面团,然后用竹叶包裹成长方形,再以竹叶的细梢部分进行捆扎起来。柏饼是用柏树的叶子包的带馅的年糕。由于柏树的枯叶会在新叶长出之时掉落,因此被认为具有“辞旧迎新”的美好寓意。[7]端午节吃柏饼,目的是祈愿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1.3.4 MRI数据采集 采用飞利浦3.0T磁共振成像扫描仪(Philips Achiva 3.0T)进行检查。Painful DPN组受试者在fMRI扫描前停止使用止痛药物3 d。扫描过程中,要求受试者保持安静、头和身体保持静止不动,闭眼并保持清醒,尽量不要系统性思考。使用专用耳塞以减少机器噪声的影响。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其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仍不见尸体,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嚎哭寻父。过了十七天之后,于五月五日投入江中,五日之后寻到父亲尸体。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3]

避疫祈福心理和对历史人物的纪念一直是后世端午节的两大主题,两千多年来传承不衰。但自秦汉以后,端午以“纪念屈原说”为主逐渐传至全国,并相沿至今。但学术界大都认为,对历史人物的纪念是后世牵强附会之辞,无从考证。但无论是避疫祈福的心理,还是对历史人物纪念,都折射出了中华民族求安祈福的价值取向、孝亲敬祖的报本观念和忠君节义的爱国情怀,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4]

二、端午节的东传

3.夏至说

三、中日端午节的异同

中国端午节的习俗:

1.挂艾草,杀菌消毒。艾草的茎叶带有特殊的气味,有驱除蚊蝇和害虫的功效。并且艾草作为一味中药有调理气血祛除湿寒的药效,因此,每到端午,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上挂艾草来杀菌消毒。

相传,楚国的屈原在政见遭到反对后,被革职流放。后来秦军攻破楚国,屈原看到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便于五月五日,抱石投入汨罗江自尽,以自己的生命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为了纪念屈原,人们荡舟在江河之上,此后又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怕江河里的鱼虾侵蚀屈原的身体,便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屈原的尸体遭到破坏,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3.赛龙舟,纪念屈原。赛龙舟的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去救他,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来纪念屈原。

日本端午节的习俗:

2.“恶日”说

1.悬挂艾草和菖蒲,预防火灾。由于日本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传统的日本和式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所以日本人很注重建筑的防火工作,因此悬挂艾草和菖蒲这一习俗也就有了预防火灾的含义。

以新融新,必有所成,以新融旧,或有所成,以旧融旧,难有所成。从岁月安好到奋发有为,不少思想宣传战线的职员面对新挑战的时候,心态需要改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每个人都必须去学习和迭代。

由于在知识产权执法中自贸区的非法行为是低风险甚至是无风险的,所以自贸区便成为了滋生假冒产品走私与转运的温床。自贸试验区进口假冒产品后,对其原产地或专利与商标经过重新包装再次出口。这些违法行为不仅没有被规制,反而形成了愈演愈烈的趋势,对自贸区的经济秩序造成了混乱。

2洗菖蒲浴,喝菖蒲酒。端午节时期的日本正处于梅雨季节,气候异常闷热潮湿,非常容易滋生病菌形成传染病。并且日本人认为菖蒲具有解毒、治胃病的功效。因此喝菖蒲酒,洗菖蒲浴这一习俗也慢慢的被当作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保留了下来。

伍子胥曾帮助吴国讨伐楚国,在吴王死后,吴王之子夫差继位,此时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接纳伍子胥的意见。吴国的大宰相,受到越国的贿赂,便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听信了谗言,赐伍子胥宝剑,伍子胥只能一死。伍子胥为忠良之臣,在死前对邻舍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听闻后大怒,下令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之日。

中日端午节的相同点:

1.名字和日期相同。两国的这一传统节日是有着相同的叫法和相同日期的,只不过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采用新历,端午节的日期也就变成了新历的五月五日,而中国则是继续沿袭传统的阴历五月初五。

创建多元化的需求空间,使原住民、新住民、旅游者能有多元互动,共建共享旅游空间,从而创造休闲、文创、旅游、生活化的角色多元互动旅游生活小镇。

2.中国的端午节和日本的端午节最初都是以祈求健康和长寿为目的。两国的端午习俗中都有挂艾草这一项,而且都是为了去除病菌,驱虫辟邪以保佑全年的健康。

XIAO Yu, PENG Zhongze, FENG Jinpeng. Effects of calcium and silicon on the hydrothermal synthesis of xonotlite fibers[J].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2018(6):94-97,102.

中日端午节的不同点:

1.文化内涵的不同。今天,中国的端午节主要有避疫祈福和纪念历史人物两大内涵。日本端午节在避疫祈福这一方面还是有所传承的,但是由于文化受到本国社会历史的影响,所以在纪念历史人物这方面是没有体现的。

例如,我在高中数学基本初级函数的第一课指数函数教学中就运用了微课程。在网络上找到优秀的相关内容教学视频并下载下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加以利用。比传统的板书教学更加形象和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很快就熟练掌握了函数的定义图像等知识点。并且微视频短小精悍,内容直奔主题,收放自如,对于教学中重点知识又能给予充足且详细的讲解。指数函数课堂教学中使用微课程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果,学生也更愿意接受这样的方式。

2.宗教信仰的不同。中国的传统习俗一般来源于道教的民间信仰,例如挂纸葫芦、系五彩线等。而在由于日本的传统宗教信仰跟中国不同,所以在风俗习惯的表现上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由此可以看出,中日两国在端午节演变及发展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习俗文化,日本的端午节是在中国端午节基础上的继承发展,经过千年来日本文化的沉淀、过滤、改变,无论是节日风俗还是内涵,都早已与中国相差甚远。

四、结语

中国的端午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的智慧结晶。端午节所具有的文化意义是中华民族文化意义的体现。中日之间的端午节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日本也在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中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而反观我们的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在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许多观念、习俗等正在凋零,倍感惋惜。作为时代的担当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好、并且不断地弘扬中国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参考文献:

[1]黎嘉.端午节起源[J].乡镇论坛,1992,(05):46.

[2]韩养民.解读端午节起源诸说[J].公关世界,2013,(06):16-17.

[3]周诗语.端午节的传说[J].前线,2018,(06):98-100.

[4]高建立.从端午节起源的歧出看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旨趣——兼及我国传统节日的保护与传承问题[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1):70-74.

(项目名称:日本端午节文化的演变及中日比较研究,项目编号:201832,年份:2018年度SRTP资助;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

标签:;  ;  ;  ;  ;  ;  ;  ;  ;  ;  

杜鹏飞:日本端午节的演变及中日比较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