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彬云南省宾川县平川镇李子园完小671611
阅读就是读文章。阅读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它自身的功能、有它存在的社会价值。在新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假、大、空,甚至是空对空的现象。这些“弦外之音”的存在,必然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一堂课看起来十分热闹,教学手段新颖、教学形式多样、学生回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下课后,学生学会了什么,却不知其所以然。如何使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教材及课标解读不够深入。教学中,教师由于诸多原因,在钻研教材上基本是空白。在我们身边充斥着许多教学参考资料,有文字的,如教学参考书、教学设计,有音像的,这个更多,只要百度一下,许多资料都会跳出来,我们都知道,这么多的资料对于老师来说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作为一名教师,要真正上好一节课,首先要做的是把自己当作读者静下心来去阅读、钻研教材,“钻进去”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找准语言训练点。在没有独立细读文本前就参考许多资料,就会使自己在文本前迷失自我,也迷失学生。
2.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以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想法代替了学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导致学生与课文的对话减少。对于学生来说,阅读是与课文的直接对话,是认识感受与作者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师不应该代替学生去感悟,应允许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的正确的理解和思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对课文的内容进行自身的体验和交流,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淡化了语言的积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阅读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上,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心往往朝文章的理解分析倾斜,严重忽视了语言的积累,很少进行语言运用的训练。其次,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训练时间分配上,比例严重失调。语文教学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误解,以为学习语言的关键在“理解”,只要理解了,就能自然而然会运用,但真正积累下来的不多,会灵活运用的就更少了。
4.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地运用。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于是,在一些教师的观念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就应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不讨论就不足以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课堂上“小组讨论”蔚然成风,所以稍不注意,就会流于形式。课堂上,也不管问题有没有讨论价值,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时间是否允许,教师一声令下,学生立刻前后左右就近组合,迅速进入合作学习状态,开始有模有样地探究。几分钟之后又是一声令下,合作学习状态便戛然而止,每个学生迅速回位,准备汇报。整个过程中,既看不到合作的必要,也感觉不出合作中的分工协作,把合作学习简单地处理成讨论会,表面的热闹掩盖了实际的滥竽充数,小组合作探究成了教师课堂上表演的道具。
5.没必要的活动太多。教学工作中,太多的条条框框彻底绑架了教师,让教师越来越不明白教学到底是为了教?还是为了学?安排的公开课,授课教师把学校领导敲定的、事先准备好的,而且是经过教研组同事认真帮助、仔细打磨好的教学设计在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课堂上再一次回放,出示预设答案的教学问题之后,教师来回巡视、深入学生中间,无论学生怎样回答,教师都予以回应:“你真棒啊!”“你真聪明呀!”“掌声鼓励!”……一堂课下来,学生的掌声不断、教师表扬声不绝于耳。许多人认为:这样的课才是完美的,这样的教师才是最优秀的。
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少一点对学生的控制、多一些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小学语文教育回归根本、回归生活,充分体现大语文的学习和教育观,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领略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也许,这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和归宿。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针对小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且持续时间不长,好奇,喜欢新鲜、生动、具体的事物,不喜欢抽象的概念、定理,思维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较弱的特点,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我们希望能够探索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模式,迅速而持续地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与素质。具体策略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活动中的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2.有效提问,感悟文本。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有效提问,感悟文本的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
(1)抓标题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我们可利用语文课程的有效资源,抓住课文标题巧设问题。
(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教学的亮点及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其实就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拓展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从小处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散学生思维,使词义理解得更透彻。使课文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3.善用评价,激活阅读。上课时,教师应牢牢抓住课堂评价这一手段,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一种快乐的环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特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老师的肯定,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笔者曾在一次公开课中让一位同学朗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我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地说:“你读得太好了,电视台播音员也不过如此。”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老师。在这样充满快乐的课堂上,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4.读写结合,提高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中,基本知识和基本训练都很重要,我们更要重视训练……”如果学生在语文课上只是感悟,只是一读到底,只是一味探究,如果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过关,那么语文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生命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语文课应该把“练”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只有让“读”与“练”结合,在课堂中做到以读为本,读练相融,才能让学生真正积累语言,感悟内化语言,迁移运用语言,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才能全面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才真正扎实有效。
读写结合,切实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词语的推敲和品味,设计灵活多样的练习。其次以说AI写作,融口语训练和思想品德为一体。比如可以看动画说,用词语说,想象说,联系实际生活说等等。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最后一个环节里,我进行了两个拓展训练:①出示桂林的画面,说说你从美景中感悟到了什么?②如果你到了桂林,你会怎么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启发了他们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说话能力,又把问题引申到实际生活中。练笔形式多样,如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等,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相关练笔。
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他们而展开。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少一点对学生的控制、多一些对他们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小学语文教育回归根本、回归生活,充分体现大语文的学习和教育观,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领略到“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也许,这才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和归宿。所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克服假、大、空,甚至是空对空的现象,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只有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中的每个环节,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
[2]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
[3]钱佩玲王嵘《对合作学习方式的介绍及反思》,2002。
[4]《黑龙江教育中小学教学案例与研究》,200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