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黄芩论文_姜北

导读:本文包含了滇黄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芩,黄酮,组织,活性,化学成分,燥湿,化学。

滇黄芩论文文献综述

姜北[1](2019)在《白族药用植物——滇黄芩》一文中研究指出学名:Scutellaria amoena C. H. Wright中文名:滇黄芩本品为唇形科黄芩属植物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 H. Wright的根。多年生草本;根茎近垂直或斜行,肥厚;茎直立,锐四棱形,略具四槽,常带紫色;叶草质,花对生,排列成顶生长5~14 cm的总状花序;花冠紫色或蓝紫色;成熟小坚果卵球形,黑色。花期5~9月,果期7~10月。生于海拔1 300~3 200 m的云南松林下草地中。产大理及云南北部与东部地区。(本文来源于《大理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付胜男,虎春艳,刘海鸥,林玉萍[2](2018)在《滇黄芩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滇黄芩地上部分,所得浸膏用水悬浮后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分为不同极性部位。继而通过硅胶柱色谱,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H-NMR,~(13)C-NMR)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滇黄芩地上部分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芩素(1),黄芩苷(2),千层纸素A(3),千层纸素A-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4),汉黄芩素(5),去甲汉黄芩素(6),白杨素(7),白杨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8),野黄芩苷(9),5,7-二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10),β-谷甾醇(1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8年10期)

刘海鸥[3](2016)在《滇黄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章滇黄芩化学成分研究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为唇形科(Labiatae)黄芩属(S cutellaria)植物,是中国西南地区黄芩的替代品,具有清肺热、燥湿、解毒、泻火、安胎等功效。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滇黄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得总浸膏,运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果:从滇黄芩地下部分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黄芩素(biacalein,1)、千层纸素A(oroxylin A,2)、汉黄芩素(wogonin,3)、白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chrysin-7-O-β-D-glucoside,4)、5,7,2'-叁羟基-6-甲氧基黄酮(5,7,2'-tetrehydroxy-6-methoxyflavone,5)、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酸苷乙酯(o roxylin A-7-O-β-D-glucoside 6''-ethyl ester,6)、白杨素-7-O-β-D-葡萄糖酸苷甲酯(chrysin-7-O-β-D-glucoside 6''-methyl ester,7)、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酸苷甲酯(oroxylin A-7-O-β-D-glucoside 6''-methyl ester,8)、白杨素(c hrysin,9)、5,7,4'-叁羟基-6-甲氧基黄酮-7-O-β-D-葡萄糖酸苷甲酯(5,7,2'-tetreh ydroxy-6-methoxyflavone-7-O-β-D-glucoside 6''-methyl ester,10)、汉黄芩素-7-O-β-D-葡萄糖酸苷甲酯(wogonin-7-O-β-D-glucoside 6''-methyl ester,11)、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酸苷(oroxylin A-7-O-β-D-glucoside,12)、去甲汉黄芩素(norwogonin,13)、黄芩苷(baicalin,14)、β-谷甾醇(β-sitosterol,15)。其中化合物10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7、8、11、12为滇黄芩地下部分首次分离得到。从滇黄芩地上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黄芩素(biacalein,1)、千层纸素A(oroxylin A,2)、汉黄芩素(wogonin,3)、白杨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chrysin-7-O-β-D-glucuronide,4)、白杨素(chrysin,5)、5,7-二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5,7-dihydroxy-6,8-dimethoxyflavone,6)、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醛酸苷(oroxylin A-7-O-β-D-glucuronide,7)、去甲汉黄芩素(norwogonin,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黄芩苷(baicalin,10)、野黄芩苷(scutellarin,11)。讨论:对于滇黄芩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研究暂时没有相关的文献报道,我们首次研究了滇黄芩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滇黄芩地上部分的成分和地下部分类似,因此,可能起到相似的药理活性,本论文客观反映了滇黄芩地上部分的药用价值。第二章滇黄芩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目的:黄酮类化合物是滇黄芩的主要药效成分,对于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方法:本论文以滇黄芩地下部分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优化滇黄芩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4h,乙醇体积分数55%,加酶量60u/g,液料比30:1(ml/g),此条件下滇黄芩总黄酮平均得率为24.03%。第叁章黄芩苷的纯化工艺研究黄芩苷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有着重要的药理活性。目的:为了得到一种简便快捷的纯化滇黄芩中黄芩苷的方法;方法:采用酸沉法纯化滇黄芩总黄酮中的黄芩苷,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黄芩苷的纯度和含量,以四因素叁水平正交实验优化黄芩苷纯化的条件;结果:酸沉ph值1,保温温度60℃,保温时间1.5h条件下黄芩苷的得率和纯度分别为11.03%、88.44%。第四章滇黄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黄酮类化合物是滇黄芩的主要成分,而大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目的:为进一步了解滇黄芩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采用体外清除dpph·、oh·和o2-·的方法对滇黄芩的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除了石油醚萃取层以外,滇黄芩总浸膏及其它萃取层,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滇黄芩地上部分总浸膏正丁醇萃取层清除dpph·和oh·活性最强,ic50分别为0.0278mg/ml,0.152mg/ml;滇黄芩根总浸膏正丁醇萃取层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活性最强,ic50为0.542mg/ml。此外,从滇黄芩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一共分离得到5个对dpph·有较高清除活性的化合物,分别为白杨素-7-o-β-d-葡萄糖酸苷、千层纸素a-7-o-β-d-葡萄糖酸苷、黄芩苷、黄芩素、野黄芩苷,清除DPPH·的IC50分别为0.00916 mg/m L,0.00974 mg/m L,0.00456 mg/mL,0.00328 mg/m L,0.00324 mg/mL。第五章滇黄芩总浸膏降脂活性研究目的:探讨滇黄芩总黄酮是否具有降血脂活性;方法:通过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并通过采集血样测定血脂水平,判断高脂模型的建立与否,建模成功后,随机分组为模型对照组,非洛贝特阳性药组(20 mg/kg)、滇黄芩总浸膏高剂量组(100 mg/kg)、滇黄芩总浸膏低剂量组(20 mg/kg)。每个实验组高脂大鼠均为6只,另外取6只仅饲以普通饲料的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灌胃给药,时间为4周。收集最后叁天的大鼠粪便,用于总胆汁酸的含量测试,腹主动脉取血用于血脂水平的测试。结果:高脂饲料饲养大鼠八周后,血清中TC、TG、LDL-C水平显着升高(P<0.05),表明造模成功。和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血清TG水平、TC水平和LDL-C水平都显着升高(P<0.01),HDL-C水平显着下降(P<0.01)。和模型对照组比较,滇黄芩总浸膏高、低剂量组(100 mg/kg、20 mg/kg)高脂模型大鼠的TG水平、TC水平、LDL-C水平都有显着降低(P<0.01或P<0.05),并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和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肝脏中的TG、TC水平和粪便中的TBA水平有明显的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滇黄芩总浸膏高、低剂量组都能显着降低肝脏中的TG水平、TC水平,升高粪便中的TBA水平(P<0.01或P<0.05)。第六章药用黄芩现代研究进展本文对几种药用黄芩的化学成分以及药理活性方面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学院》期刊2016-05-01)

刘海鸥,虎春艳,赵声兰,普春霞,刘晓玲[4](2016)在《滇黄芩总黄酮酶解超声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研究了滇黄芩总黄酮酶解超声提取的工艺条件及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纤维素酶解超声工艺对滇黄芩总黄酮的提取具有协同作用,提高总黄酮提取得率。在超声功率100 W条件下,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酶解超声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4 h、乙醇体积分数55%、加酶量50 U/g(干原料)、液料比30∶1(m L∶g)、提取温度50℃,在此条件下,平均提取得率为24.03%。抗氧化实验研究表明,滇黄芩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IC_(50)分别为0.14 mg/m L、0.20 mg/m L。(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6年01期)

刘海鸥,虎春艳,普春霞,刘晓玲,林玉萍[5](2016)在《滇黄芩总黄酮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滇黄芩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方法:以滇黄芩总黄酮得率、干膏得率为指标,对煎煮法、乙醇回流提取法、纤维素酶-磷酸缓冲水溶液提取法、乙醇超声提取法、纤维素酶-乙醇超声提取法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考察五种提取方法对考察指标的影响,计算综合评价指标Y值,Y值的大小顺序为纤维素酶-乙醇超声提取法>乙醇超声提取法>煎煮法>乙醇回流提取法>纤维素酶-磷酸缓冲水溶液提取法。结论:滇黄芩总黄酮的提取方法以纤维素酶-乙醇超声提取法为佳。(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期刊2016年04期)

冯源,李云霞,董晓东[6](2016)在《滇黄芩幼苗对增强UV-B辐射与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模拟紫外线B波段(UV-B)增强辐射(280~320 nm)和干旱胁迫对滇黄芩幼苗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SOD、CAT、APX、GR)活性、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及类黄酮含量的影响;应用隶属函数值法,对单一胁迫与复合胁迫下的滇黄芩幼苗抗逆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增强UV-B辐射后植株体内的类黄酮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可溶性糖与游离脯氨酸含量均显着增加,MDA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干旱胁迫下植株体内SOD和CAT活性始终低于对照,MDA含量显着增加,SOD、APX、GR活性以及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类黄酮含量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增强UV-B辐射与干旱复合胁迫对滇黄芩幼苗的影响,一方面表现为增强UV-B辐射与干旱协同促进了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提高(处理20~30 d);另一方面表现为增强UV-B辐射削弱了干旱对滇黄芩幼苗造成的伤害,植株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逐渐恢复或超过正常水平,类黄酮含量显着升高,使胁迫后期(30~40 d)的MDA含量下降。经隶属函数值法分析,得出滇黄芩幼苗的抗逆能力在4个处理里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增强UV-B辐射、增强UV-B辐射与干旱复合胁迫、对照、干旱胁迫。(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张来军,贾敬芬[7](2013)在《外源褪黑素对滇黄芩愈伤组织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褪黑素(MEL)对滇黄芩愈伤组织增殖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并与相应浓度的IAA和NAA作了效果比较。结果表明:在附加0.1、1.0、10.0和100.0μM MEL的MS培养基上,愈伤组织增殖率均显着高于对照,其作用类似于IAA,而NAA无明显促进作用;低浓度的MEL(0.1、1.0、10.0μM)有助于愈伤组织的增殖,0.1μM MEL愈伤组织的增长率最高,达到171%。同时培养基中附加低浓度MEL(0.1或1.0μM)有助于不定芽分化,1.0μM的MEL作用下得到最高分化率为30.4%,而高浓度MEL(100.0μM)则对不定芽分化有抑制作用,与IAA作用相似。(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3年08期)

何晓山,彭林,林青,代蓉,包照日格图[8](2013)在《滇黄芩总黄酮对豚鼠心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电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滇黄芩总黄酮(totla flavonoid)对豚鼠心肌组织电压门控性钠通道的影响。方法:成年豚鼠,肝素抗凝后,腹腔麻醉,断头处死,迅速取其心脏,进行Langendorff灌流,先用无钙台式液灌流10 min,再以Ⅰ型胶原酶溶液灌流心脏,待心脏基本变软后剪取心室部分,制备单个心室肌细胞。分离出的豚鼠心肌单细胞,用全细胞电压钳技术记录电压依赖性钠电流进行研究。结果:滇黄芩总黄酮能可逆性抑制钠电流,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06 mg.L-1(95%的可信限是92~112 mg.L-1)。滇黄芩总黄酮并不影响钠通道激活开放的刺激电位阈值、最大激活电位值和反转电位值,但能使可激活开放的钠通道明显减少,钠离子电流明显衰减,可引出的钠电流在-40 mV处较正常组减少45.6%。细胞外给予滇黄芩总黄酮不影响钠通道激活曲线:对照组与106 mg.L-1的滇黄芩总黄酮组的半激活电压(V1/2)分别为(-50.4±1.7)mV和(-50.1±3.1)mV(n=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外给予滇黄芩总黄酮可影响钠通道失活曲线,106 mg.L-1的滇黄芩总黄酮对电压依赖性稳态失活钠电流会引起一个大约12 mV的负向漂移,延缓失活钠通道的恢复:对照组与106 mg.L-1的滇黄芩总黄酮组的V1/2分别为(-69.4±1.6)mV和(-79.3±3.2)mV(n=7,P<0.05),两者间的差异有显着性意义,斜率分别为(-8.2±0.9)mV和(7.1±0.7)mV。细胞外给予滇黄芩总黄酮也可影响失活钠通道的恢复,使钠通道的复活时间常数显着延长:对照组和106mg.L-1的滇黄芩总黄酮组的时间常数分别为(15.6±6.3),(29.8±14.8)ms(n=6,P<0.05),差异有显着性意义。结论:滇黄芩总黄酮可阻滞豚鼠心肌细胞钠通道,是稳定的豚鼠心肌组织钠通道阻断剂。(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期刊2013年06期)

孔祥鹤,魏朔南,李欣[9](2011)在《滇黄芩的解剖学与组织化学研究及其与黄芩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植物解剖学方法和荧光显微技术研究了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根的初生结构中木质部为二原型,凯氏带明显,并开始积累淀粉粒;在茎和叶维管束外有厚壁细胞群分布,较成熟的茎中厚壁细胞群连成一环。通过组织化学方法对黄酮类物质的定位研究表明,多年生根的中柱鞘及韧皮部、茎及叶的表皮和与皮层中的薄壁细胞是黄酮类物质的主要积累场所,其含量根>茎>叶。滇黄芩与同属植物黄芩(S.baicalensis)在结构和组化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为:黄芩茎中厚壁细胞群分布区域较小且未连成环,细胞壁加厚较不明显,叶中没有厚壁细胞;组化显色结果表明滇黄芩黄酮类物质含量高于黄芩。因此,深入对地方药用资源滇黄芩的研究与开发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期刊2011年04期)

岑举人,步怀宇,孔祥鹤,王英娟,贾敬芬[10](2010)在《滇黄芩再生植株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组织化学定位及黄芩苷的含量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植物组织化学定位方法,研究了组织培养滇黄芩再生植株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积累分布状态;并且通过HPLC对滇黄芩再生植株中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滇黄芩再生植株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营养器官的表皮和皮层,以及茎、叶腺毛中。同时,测定再生植株中黄芩苷的含量表明,地下部分(根)含量为0.12%;地上部分(茎、叶)含量为0.43%。(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0年06期)

滇黄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滇黄芩(Scutellaria amoena)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9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滇黄芩地上部分,所得浸膏用水悬浮后用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分为不同极性部位。继而通过硅胶柱色谱,LH-20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MS,~1H-NMR,~(13)C-NMR)鉴定化学结构。结果:从滇黄芩地上部分的9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芩素(1),黄芩苷(2),千层纸素A(3),千层纸素A-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4),汉黄芩素(5),去甲汉黄芩素(6),白杨素(7),白杨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8),野黄芩苷(9),5,7-二羟基-6,8-二甲氧基黄酮(10),β-谷甾醇(11)。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的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滇黄芩论文参考文献

[1].姜北.白族药用植物——滇黄芩[J].大理大学学报.2019

[2].付胜男,虎春艳,刘海鸥,林玉萍.滇黄芩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8

[3].刘海鸥.滇黄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6

[4].刘海鸥,虎春艳,赵声兰,普春霞,刘晓玲.滇黄芩总黄酮酶解超声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酿造.2016

[5].刘海鸥,虎春艳,普春霞,刘晓玲,林玉萍.滇黄芩总黄酮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

[6].冯源,李云霞,董晓东.滇黄芩幼苗对增强UV-B辐射与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湖北农业科学.2016

[7].张来军,贾敬芬.外源褪黑素对滇黄芩愈伤组织增殖和分化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3

[8].何晓山,彭林,林青,代蓉,包照日格图.滇黄芩总黄酮对豚鼠心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钠通道电流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

[9].孔祥鹤,魏朔南,李欣.滇黄芩的解剖学与组织化学研究及其与黄芩的比较[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1

[10].岑举人,步怀宇,孔祥鹤,王英娟,贾敬芬.滇黄芩再生植株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组织化学定位及黄芩苷的含量测定[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0

论文知识图

滇黄芩滇黄芩和黄芩薄层色谱图滇黄芩滇黄芩毛状根的诱导和培养6 滇黄芩毛状根的植株再生滇黄芩根的横切面简图

标签:;  ;  ;  ;  ;  ;  ;  

滇黄芩论文_姜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