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光调制论文_邵长金,杨东杰,郑伟博,胡锐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光调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光,晶体,自由电子,激光器,激光,光子,倍频器。

电光调制论文文献综述

邵长金,杨东杰,郑伟博,胡锐[1](2019)在《眼动仪在晶体电光调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晶体电光调制实验内容,将教学过程分成了锥光干涉图观察与描绘、极值法测量半波电压和调制法测量半波电压3个阶段.利用眼动仪对学生在这3个阶段的关注兴趣进行追踪,给出了关注兴趣热点分布图及相应的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注视时长占比等参量,由此分析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情况,提出了改进实验教学的方法.(本文来源于《物理实验》期刊2019年09期)

郭振涛[2](2019)在《基于电光外调制的微波光子相移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波毫米波技术与光子学方法相结合而诞生的微波光子学技术在诸如雷达、卫星通信、宽带网络、传感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近几年来,微波光子学技术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相控阵天线方面,突破了电域技术瓶颈的微波光子学技术具有带宽大、损耗低、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基于微波光子学技术,本文提出了基于偏振调制器(PolM)的微波光子相移器和基于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的双功能微波信号处理器方案。本文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首先,提出了基于PolM和对偏振敏感的电光相位调制器(polarization sensitive electro-optical phase modulator,PS-PM)的360°相移的微波光子相移器。在该技术方案中,具有正交偏振成分的光单边带微波信号由PolM和光带通滤波器OBPF产生,偏振敏感的电光相位调制器对该单边带信号的两个频率成分进行非同步相位调制以引入相对相移。由理论分析可知,微波信号的相移与直流偏置电压成线性关系,该方案能够实现全360°相移,在整个相移过程中微波相移信号的幅度(功率)保持恒定。搭建仿真系统对理论分析做进一步的验证,仿真结果显示,此系统的相移范围是-180°~+180°,工作带宽是4~38 GHz,微波信号的相移与直流偏置电压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2)其次,提出了基于级联PolM生成正交偏振单边带信号的微波光子相移器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级联两个偏振调制器产生具有正交偏振的光单边带微波信号,偏振敏感的电光相位调制器对单边带信号进行相位调制以引入相对相移。搭建仿真系统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仿真研究了正负1阶边带抑制比与PolM的直流偏置电压、90°混合耦合器的输出相位差的关系,当PolM的直流偏置电压为0.31V,90°混合耦合器的输出信号相位差为90°时,正负1阶边带抑制比达到最大,为21dB,此时可以实现正交偏振的单边带调制。仿真结果显示,相移响应与偏置电压成线性关系,可以实现360°相移。(3)再次,提出了基于DP-DPMZM和PolM的倍频和相移双功能微波光子信号处理器。在不使用光滤波器的情况下,实现了基于集成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ual-polarization dual-parallel Mach-Zehnder modulator,DP-DPMZM)和偏振调制器(PolM)的二倍频全360°相移的微波光子相移器(MWPPS)。在其中一个支路上具有90°偏振旋转器的DP-DPMZM用于实现正交偏振的光载波抑制的双边带(OCS-DSB)信号。PolM用于对正交偏振成分进行相反相位调制以引入相移。在仿真系统中搭建了该倍频-相移器,在只有一个直流偏置电压的情况下,MWPPS能够实现连续可调的360°相移,相移与偏置电压成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结构,通过本地振荡信号和RF/IF信号驱动的DP-DPMZM用于实现载波抑制的单边带调制,直流偏置电压驱动的PolM进行相位调制,实现了变频-相移双功能器,仿真结果显示,该变频相移器在仅有一个直流偏置电压的条件下能够实现360°相移,并且相移与偏置电压成线性关系,变频带宽分别为IF信号50MHz-500MHz,RF信号2GHz-48GHz,在此带宽内,系统在变频的同时可以实现360°相移。(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6-12)

黄敏,章显,黄凯凯,陆璇辉[3](2019)在《基于电光调制的注入锁定拉曼激光相位噪声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光学注入锁定制备的拉曼激光可以用于原子干涉仪。为解决原子干涉条纹的相位受相位噪声的极大影响的问题,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拉曼激光相位噪声。采用光纤电光调制(EOM)和注入锁定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两束频差为6.834GHz的相位锁定拉曼激光,将主激光通过光纤EOM移频6.834GHz后作为种子光注入到从外腔半导体激光器,调节从激光器,获得-1级移频光的初步放大激光。结果显示,拉曼激光的拍频线宽不大于3Hz,频率可调范围为300MHz,主激光锁频下相位噪声在10Hz~100kHz范围内低于-60dBc/Hz。(本文来源于《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期刊2019年21期)

张哲铭[4](2019)在《DPSK光调制系统中电光调制器驱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高速率、高质量、大容量信息传输的需求日益提高。由于光通信具有带宽大、速率高、灵敏度高、传输距离长、保密性好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在信号调制方式中,相位调制与幅度、频率调制相比,产生的非线性损伤较小且有较高的光信噪比,而在相位调制中DPSK有着灵敏度高,可避免倒相现象等优势,在通信传输领域被广泛应用。如何调制出高质量的DPSK信号为改进传输性能的关键。电光相位调制器作为光调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驱动的好坏至关重要。本文根据DPSK调制特点对电光调制器驱动技术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光通信技术及DPSK调制发展的现状与研究意义,对电光调制器研究现状以及调制器驱动技术发展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电光调制器的工作原理、DPSK信号产生原理和特性,设计了DPSK光调制系统,调制速率为2.5Gbps。对设计的DPSK光调制系统进行模块划分,完成差分编码模块的研究与设计;分析自动增益控制理论与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基本理论,运用ADS软件设计了满足相位调制器各项参数要求的增益可控的射频驱动器。设计了基于FPGA的自适应增益控制模块与眼图交叉点控制系统,确保放大器输出电压工作在设定值处且波动范围较小,同时保证眼图交叉点在50%,调制信号相位稳定,解决了DPSK光调制系统中相位漂移的问题。最后对DPSK光调制系统进行搭建与测试,验证了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运用FPGA设计的自适应增益控制与眼图交叉点控制系统改进了传统DPSK光通信发射系统中放大器需人为控制增益大小,系统内部控制参数不能实时调整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DPSK光调制系统速率达到2.5Gbps,提出的自适应增益控制技术能有效的将驱动电压稳定在调制器的半波电压处(7.2V),并且浮动小于0.1V,眼图交叉点稳定在50%处,有效的改善了通信性能。(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6-01)

汪金国[5](2019)在《基于电光调制方案的高精度束流到达时间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由电子激光(free electron laser,FEL)的蓬勃发展推动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FEL装置的飞秒量级束流抖动测量、FEL装置基于束团反馈实现十几飞秒的束流到达时间稳定性控制和泵浦探测(pump-probe)实验飞秒量级的FEL脉冲到达时间测量都离不开高精度束流到达时间测量系统(Bunch Arrival-time Measurement,BAM)。随着我国FEL的不断发展,不管是采用基于外种子型运行模式的上海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hanghai Soft X-ray FEL facility,SXFEL)和大连相干光源(Dalian Coherent Light Source,DCLS),还是采用基于SASE运行模式的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Shanghai HIgh repetitio N rate XFEL and Extreme light facility,SHINE),都对装置的束流到达时间测量分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本论文以SXFEL为背景,开展高精度束流到达时间测量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论文对国际上各主流实验室BAM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充分的调研。相较于传统射频BAM方案,基于电光调制方案的BAM方案在长距离FEL装置中能获得更高的时间分辨率,满足同步实验中最为苛刻的pump-probe实验的测量精度。为满足SXFEL和SHINE对高精度束流到达时间测量分辨率的需求,开展了基于电光调制方案的高精度束流到达时间测量的研究。论文首先从BAM系统概述出发,引出组成BAM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并对光学同步系统的时间稳定性做了理论概述;介绍了Button型和Cavity型这两种可以作为专用BAM信号耦合腔类型选取的信号耦合机理。搭建了BAM电光前端原型机。从光学同步系统传输来的激光脉冲阵列在BAM电光前端原型机中被光分路器分成两路,其中一个路作为被调制光输入电光强度调制器(Electro-Optical intensity Modulator,EOM),另一个路作为模数转换器(Analog Digital Converter,ADC)的采样时钟,以保持与调制路激光脉冲同步。BAM耦合腔耦合出的射频信号通过EOM调制脉冲幅度,将射频信号中的到达时间信息编码进激光脉冲的幅度中。EOM作为调制过程的关键器件,建立了EOM关于外加电场与激光脉冲幅度的关系理论模型,并给出了束流到达时间测量分辨率的理论计算公式。实现BAM电光前端原型机中薄铝板5.5 m K(rms)温度稳定性控制,满足BAM系统的精度控制要求。开展了对BAM电光前端原型机中电光调制过程理论模型的实验验证,实验数据拟合与理论建模匹配度很好,这对BAM系统进一步优化有指导意义。搭建了BAM读出电子学原型机。对从BAM电光前端原型机传输来的受过调制的激光脉冲和时钟脉冲进行光电转换、放大、功分和衰减等脉冲波形调理处理。利用FPGA技术实现数据处理和通讯,提出通过数据位对齐时钟的校准方法解决了数据高速传输的不稳定性;通过FIFO的跨时钟域信号处理实现异步时钟同步化,同时利用外部触发信号截取包含携带束流到达时间信息的脉冲数据,实现无效数据的滤除;提出基于BAM读出电子学方案测试EOM的传输曲线以确定偏置电压静态工作点,解决了基于光功率计测试方案的繁琐和实时性差等问题,实现动态追踪。最后,我们对BAM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评估和优化。其中,探测精度是一个可以衡量BAM系统性能的重要参数。测试结果表明所搭建的BAM系统归一化瞬时脉冲幅度噪声探测精度为0.28%,该精度接近国际同类型系统水平,这为SXFEL、DCLS和SHINE实现束流到达时间<10 fs的测量分辨率打下很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5-01)

任田昊[6](2019)在《毫米波与太赫兹波倍频、检波及电光调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毫米波和太赫兹波具有很多优良的特点和广阔的应用价值。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探测等叁个方面是毫米波及太赫兹波基本和重要的研究内容。将相对成熟的微波毫米波信号倍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产生太赫兹信号的技术手段。对于太赫兹探测技术,直接检波是一种有效且成本低的方式。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由于寄生效应小和截止频率高等优势,十分适合用来制作太赫兹频段的倍频器和检波器。其中的关键技术和难点是二极管在太赫兹频段的精确建模。目前国内外的主要建模方法是采用叁维电磁模型配合spice模型,优点是简单便捷。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主要体现在无法深入和定量地研究寄生部分的具体参数以及在太赫兹频段的不准确性。物理基建模法可以实现精确建模,但难以直接用于电路设计,故在太赫兹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的建模领域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毫米波和太赫兹波在大气中衰减较大且受天气影响明显,这严重限制了无线传输的远距离应用。一种可代替空间传播的方式是光载射频(radio over fiber,ROF)传输技术,即把毫米波和太赫兹波调制到光波上后通过光纤进行传播,这样便可充分利用光纤的优势。这其中的核心技术是电光调制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围绕毫米波与太赫兹波的关键元器件倍频器、检波器及电光调制器所涉及的核心技术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太赫兹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寄生参数快速和准确的提取方法。针对如何深入和定量研究寄生效应的问题,本文提出“单端口叁结构参数提取法”,通过二极管的叁种辅助结构及其单端口的S参数,结合矩阵运算,可以快速和准确地提取出每一个寄生参数的具体值,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其准确性。利用该方法,本文定量地研究了二极管的寄生效应,并且用来指导二极管的结构设计。(2)太赫兹肖特基势垒二极管本征部分精确和通用的建模技术。针对传统建模方法不准确而物理基建模方法难以直接用于电路设计的现状,本文提出一种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的物理基SDD(symbolically defined devices)模型。首先建立包含特殊效应的二极管物理基模型,重点研究二极管的太赫兹非线性结电容特性,然后推导既可以准确描述二极管特性、又可以满足谐波平衡仿真要求的方程,将该方程嵌入到ADS(Advanced Design System)软件中的SDD控件中,成功将物理基模型应用到电路设计中,其他研究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本文的二极管建模技术实现相关的电路设计。将模型应用到太赫兹单片集成叁倍频器和太赫兹高效率二倍频的设计中,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吻合度相比于传统建模方法分别提升了40%和60%左右。本文的建模方法,同时实现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在电路设计方面的通用性。(3)太赫兹单片集成技术和高效率倍频技术。针对太赫兹信号源技术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本文基于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开展对太赫兹倍频技术的研究。本文提出一种简单准确的最优倍频管设计方法,可以根据倍频器的工作指标快速得到最优倍频管的结构和参数。应用本文所提出的最优倍频管设计方法和精确建模技术,研制出一款140 GHz高效率二倍频器,测得最高效率为34.3%,达到了与国际顶尖的VDI公司倍频器相当的水平。另一方面,针对在太赫兹频段人工装配二极管误差较大的问题,本文开展对太赫兹单片集成技术的研究,直接将器件与电路集成到一起,从而避免这部分的误差。本文研制了一款太赫兹单片集成叁倍频器,可工作于330-500 GHz。(4)太赫兹低成本高性能检波技术。针对太赫兹频段探测技术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本文基于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开展对太赫兹检波技术的研究。本文研制的InGaAs/InP低势垒肖特基势垒二极管,对比传统的具有相同结构的GaAs二极管,势垒高度从0.78 V降到0.26 V,并通过改进二极管结构有效地提升了二极管的检波性能。本文研制的500-600 GHz零偏置检波器电压灵敏度在500-560 GHz范围内的典型值为900 V/W,在560-600 GHz范围内的典型值为400 V/W。相比于采用外差混频方式的探测器,本文的太赫兹检波器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等优势。(5)高性能电光相位调制技术。针对毫米波和太赫兹波空间无线传输衰减大的问题,本文深入研究光载射频传输技术的核心电光相位调制器,开发出适合于绝缘体上铌酸锂薄膜的低损耗和高功率承受能力的金属电极工艺,使得电光相位调制器在毫米波和太赫兹频段拥有较低的半波电压。达到的指标是:光的传输损耗约为1 dB;半波电压在30 GHz处为4.4 V,在5-40 GHz的频带内,半波电压的变化仅为28%,具有很高的平坦性。本文的电光相位调制器在实验中成功地将毫米波信号调制到光波上。查新结果表明:国内外均未见光损耗低于1 dB、半波电压(30 GHz)低于4.4 V的铌酸锂电光相位调制器的文献报道。(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17)

李长胜[7](2019)在《旋光-电光晶体的电光调制特性及π-电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旋光-电光晶体的电光相位以及强度调制特性,并定义晶体的π-电压。对于具有旋光性的电光晶体,以往半波电压的概念不能准确描述其电光偏振、强度调制的周期性,因而引入π-电压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此类晶体的椭圆双折射相位延迟变化量等于π时所需要的调制电压。对于置于两个偏振器之间的旋光-电光晶体强度调制器,旋光性可以为电光强度调制提供光学偏置,但调制光强度是调制电压的偶函数,只有当检偏器的主透光方向平行或垂直于晶体出射线偏振光波的偏振方向时,才能实现完全的电光开关。当将此类晶体用于电光开关时,可定义能够实现完全开关状态转换所需要的最大调制电压为开关电压。通过实验测量了一块尺寸为6 mm×4 mm×2.9 mm的硅酸铋(Bi_(12)SiO_(20))晶体的π/4-电压,对于635 nm的光波长,π/4-电压约为3 kV。对于具有旋光性的弹光调制器,可以引入π-应力和π-应变的概念。(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赵宇航,曲兴华,张福民,赵显宇,汤国庆[8](2018)在《基于电光调制光频梳绝对测距的理论及实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高精度、大尺寸、高动态的测量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光学频率梳方法的绝对测量方案。采用级联相位调制器和强度调制器的电光调制方法生成平坦的光学频率梳,可以实现频率的直接溯源,成本低且易于复现。实现了对数学模型的建立及生成质量的评估,并且将其应用于改进的多波长测距系统中。该系统实现了对传统的多波长测量系统的简化,通过解算出合成波长的相位信息实现了对绝对距离的测量以及对测量过程中噪声和不确定度的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8年12期)

邹林儿,朱海根,张泽,傅继武[9](2018)在《基于LiNbO_3晶体电光调制的综合性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理论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基于LiNbO_3晶体电光调制"本科生综合性实验。让学生易理解晶体结构参数设计、工作点选择、调制信号幅度大小等因素对实现电光调制影响;同时,对单轴晶体锥光学干涉图样仿真,使得实验物理过程变得直观形象。该实验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大学物理实验》期刊2018年05期)

何冬辉[10](2018)在《基于微结构电极的铌酸锂电光调制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基于铌酸锂和微结构电极的电光调制实验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介绍了电光调制器件的国内外发展与应用动态。其次,对配置了微结构锯齿电极的退火质子交换(APE:Annealed proton-exchanged)铌酸锂波导进行了光强度调制研究。但由于波导模式比较大,通常需要10 V以上的电压才能得到较大的调制深度。为了降低调制的电压以及降低能耗,我们采用了铌酸锂上电极微结构同时对光场局域(通过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PR效应)和电场局域来实现电光调制。本论文结合铌酸锂材料的电光效应与电极微结构的SPR现象,设计了一种基于Kretschmann结构与微结构电极的铌酸锂电光调制器件。该结构对研制新型的电光调制器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首先,我们采用数值理论分析并验证微电极结构对电场的局域能力。仿真采用商业仿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法)分别对具有微结构锯齿电极的APE铌酸锂波导和具有微结构薄膜电极的铌酸锂的静电场分布进行仿真计算。仿真得到的电场分布结果验证了电极微结构对静电场具有很强的局域能力。该仿真结果为调制实验提供了参考,也为理论上解析实验现象提供了支撑。在实验上,首先对配置了微结构锯齿电极的APE铌酸锂波导进行电光幅度调制实验。当其被施加以5 V为梯度、从-25 V到25 V的电压时,其传输光强度随电压值增大呈梯度规律增大,整体改变量约为6.5 dB;随后,当电压从25 V呈同样梯度回复到-25 V时,传输光强度也随电压的减小而减小,整体得到的最大改变量同样约为6.5 dB。因此实验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其次,我们结合了铌酸锂的电光效应与薄膜电极微结构的电场局域效应,设计了具有薄膜电极微结构的铌酸锂器件,并对其进行了电光调制实验。实验中采用基于棱镜耦合的Kretschmann结构装置来激发SPR,研究了具有薄膜电极微结构的铌酸锂的电光调制效应。实验中,首先以超连续谱激光为入射光,对配置了薄膜电极微结构的铌酸锂施加不同电压(0 V-1.2 V)。实验中观察到取波长为482 nm时,其强度随电压的增大而线性增大,在1.2V驱动电压下,对应于该波长下的光强度相对于0 V时增大了约90%。取波长为656 nm,施加1.2 V电压时,对应于该谷值波长的光强度相对于0 V时减小了约为18%。另外,我们以中心波长为640 nm的激光作为入射光,研究了其电光幅度调制特性。最后,将不同调制电压下的光谱与0 V时的光谱做比较,得到与各调制电压对应的光谱强度变化的结果,研究其电光幅度调制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利用铌酸锂上微结构的SPR光场局域效应和电极的电场聚焦效应的优势,我们能实现相对低的电压调制。(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6-01)

电光调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波毫米波技术与光子学方法相结合而诞生的微波光子学技术在诸如雷达、卫星通信、宽带网络、传感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近几年来,微波光子学技术更是得到了迅猛发展。在相控阵天线方面,突破了电域技术瓶颈的微波光子学技术具有带宽大、损耗低、抗电磁干扰等优点。基于微波光子学技术,本文提出了基于偏振调制器(PolM)的微波光子相移器和基于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P-DPMZM)的双功能微波信号处理器方案。本文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首先,提出了基于PolM和对偏振敏感的电光相位调制器(polarization sensitive electro-optical phase modulator,PS-PM)的360°相移的微波光子相移器。在该技术方案中,具有正交偏振成分的光单边带微波信号由PolM和光带通滤波器OBPF产生,偏振敏感的电光相位调制器对该单边带信号的两个频率成分进行非同步相位调制以引入相对相移。由理论分析可知,微波信号的相移与直流偏置电压成线性关系,该方案能够实现全360°相移,在整个相移过程中微波相移信号的幅度(功率)保持恒定。搭建仿真系统对理论分析做进一步的验证,仿真结果显示,此系统的相移范围是-180°~+180°,工作带宽是4~38 GHz,微波信号的相移与直流偏置电压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2)其次,提出了基于级联PolM生成正交偏振单边带信号的微波光子相移器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级联两个偏振调制器产生具有正交偏振的光单边带微波信号,偏振敏感的电光相位调制器对单边带信号进行相位调制以引入相对相移。搭建仿真系统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仿真研究了正负1阶边带抑制比与PolM的直流偏置电压、90°混合耦合器的输出相位差的关系,当PolM的直流偏置电压为0.31V,90°混合耦合器的输出信号相位差为90°时,正负1阶边带抑制比达到最大,为21dB,此时可以实现正交偏振的单边带调制。仿真结果显示,相移响应与偏置电压成线性关系,可以实现360°相移。(3)再次,提出了基于DP-DPMZM和PolM的倍频和相移双功能微波光子信号处理器。在不使用光滤波器的情况下,实现了基于集成双偏振双平行马赫增德尔调制器(dual-polarization dual-parallel Mach-Zehnder modulator,DP-DPMZM)和偏振调制器(PolM)的二倍频全360°相移的微波光子相移器(MWPPS)。在其中一个支路上具有90°偏振旋转器的DP-DPMZM用于实现正交偏振的光载波抑制的双边带(OCS-DSB)信号。PolM用于对正交偏振成分进行相反相位调制以引入相移。在仿真系统中搭建了该倍频-相移器,在只有一个直流偏置电压的情况下,MWPPS能够实现连续可调的360°相移,相移与偏置电压成线性关系;基于上述结构,通过本地振荡信号和RF/IF信号驱动的DP-DPMZM用于实现载波抑制的单边带调制,直流偏置电压驱动的PolM进行相位调制,实现了变频-相移双功能器,仿真结果显示,该变频相移器在仅有一个直流偏置电压的条件下能够实现360°相移,并且相移与偏置电压成线性关系,变频带宽分别为IF信号50MHz-500MHz,RF信号2GHz-48GHz,在此带宽内,系统在变频的同时可以实现360°相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光调制论文参考文献

[1].邵长金,杨东杰,郑伟博,胡锐.眼动仪在晶体电光调制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物理实验.2019

[2].郭振涛.基于电光外调制的微波光子相移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3].黄敏,章显,黄凯凯,陆璇辉.基于电光调制的注入锁定拉曼激光相位噪声实验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9

[4].张哲铭.DPSK光调制系统中电光调制器驱动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5].汪金国.基于电光调制方案的高精度束流到达时间测量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9

[6].任田昊.毫米波与太赫兹波倍频、检波及电光调制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7].李长胜.旋光-电光晶体的电光调制特性及π-电压[J].光学学报.2019

[8].赵宇航,曲兴华,张福民,赵显宇,汤国庆.基于电光调制光频梳绝对测距的理论及实验分析[J].中国激光.2018

[9].邹林儿,朱海根,张泽,傅继武.基于LiNbO_3晶体电光调制的综合性实验[J].大学物理实验.2018

[10].何冬辉.基于微结构电极的铌酸锂电光调制的实验研究[D].暨南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辐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信号功率的调整不同频率下无线接收前端的信号输出基于电光调制的超宽带无线接收...波导端面的SEM照片(a)未涂上包...型电光调制器的调制曲线光纤通信系统结构简图

标签:;  ;  ;  ;  ;  ;  ;  

电光调制论文_邵长金,杨东杰,郑伟博,胡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