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降水稳定同位素的西北4省水汽来源研究

基于降水稳定同位素的西北4省水汽来源研究

论文摘要

地球系统水资源的根本来源是大气降水。区域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的改变都会引起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比率的波动,这一波动规律能够将水循环过程的信息直观体现出来。因此,对降水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分析有利于判别特定区域的水汽来源。降水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水循环过程,反映局地的气候特征。本研究选择除青海省外的我国西北地区作为研究区,主要分析了西北地区10个站点(8个来自全球降水同位素监测网(GNIP),2个来自实地采样)大气降水中δD和δ18O的相关关系及δ18O的时空变化规律及降水δ18O的环境效应,模拟了研究区不同时期的水汽来源,并定量分析了夏冬季风时期的云下二次蒸发效应,计算了研究区不同时期的水汽再循环比率。得出如下结论:(1)研究区各省的大气降水线的截距斜率都比全球大气降水线的截距斜率小,可知研究区气候较干旱,蒸发作用在降雨阶段有一定的体现。通过计算发现,夏季风时期大气降水线的斜率为6.80,截距为-0.07,与研究区年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斜率7.27、截距3.37相比,明显较低,该数据表明蒸发作用在夏季风时期的降水阶段较强。而研究区冬季风期间的大气降水线斜率截距值高于年大气降水线,冬季风时期气温较低,使得降水经历的蒸发作用减弱。因此,在大气降水线方程上表现为斜率和截距较高。(2)10个站点的降水δ18O值均表现出夏秋季节高,冬春季节低的季节变化规律,与温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吻合,表明研究区降水δ180的改变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降水δ18O在整个研究区尺度的空间变化呈现由西至东降低-增大-再降低的变化规律。分陕甘宁地区和新疆地区讨论发现,陕甘宁地区在空间上呈现δ18O从西北到东南降低,新疆地区则由和田至乌鲁木齐降低。分析不同时期δ18O与过量氘d(d=δD-8×δ18O)的空间变化规律发现,夏季风期间,新疆地区,δ18O与d均表现出从南到北逐渐降低的趋势。而陕甘宁地区,整体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δ18O逐渐增大,d值逐渐降低。而在冬季风时期,δ18O表现为由南至北,由东至西逐渐降低的变化规律。而d值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各区域的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的差异。(3)西北地区各省均存在显著的温度效应,不存在降水量效应。表明“温度效应”是引起研究区降水δ18O变化的主要因素。分季节对研究区的降水量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存在显著的降水量效应。表明我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水汽来源一定程度上受海洋性季风的影响,因此,研究区夏季的降水量效应不可忽略。我国西北地区高程效应的定量关系为-0.05‰/100m,即高度每增加100m,降水中δ18O相应贫化0.05‰。与高程效应相比,西北地区的纬度效应更显著,表现为纬度每增加1°,降水中δ18O相应贫化0.48‰。(4)探究我国西北地区二次蒸发效应时,应用水滴蒸发模型实现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夏季风时期,降水经历的蒸发比率为4.49%,冬季风时期的蒸发比率为3.65%。表明夏季风时期降水经历的蒸发程度较冬季风时期强。各站点降水经历的蒸发程度在不同季风期存在差异,这与各站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密不可分。众多气象因子均会对云下蒸发作用产生影响,二次蒸发效应对各因子的敏感程度不同,每个因子所处的区间范围不同时,对二次蒸发过程产生的影响也不同。蒸发作用的强度与温度呈正相关,与水汽压和相对湿度有负相关关系。二次蒸发作用的强度和降水量的相关性与降水量所处的区间范围有关。(5)陕甘宁地区夏季风时期的水汽来源主要有南部孟加拉湾的水汽、东南季风水汽和西风带水汽。夏季风时期温度较高且较干旱,混入了一定量的局地再蒸发水汽,使得夏季风时期δ18O值较高。冬季风时期的水汽来源以西风带水汽为主,因此冬季风时期降水中δ18O较贫化。新疆地区主要的水汽来源有西伯利亚的西北方向水汽、孟加拉湾水汽和大西洋的西风带水汽,但以西风带水汽为主。(6)通过三元混合模型计算发现,任何时期,各站点外来水汽的贡献比均在70%以上,在各站点水汽来源比率中占据主导地位。地表水体蒸发水汽与植物蒸腾水汽的贡献比均表现为夏季风时期较冬季风时期高,但地表水体蒸发水汽的贡献比低于植物蒸腾水汽的贡献比。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稳定同位素的研究进展
  •     1.2.2 降水稳定同位素水汽来源的研究进展
  •     1.2.3 云下二次蒸发效应
  •     1.2.4 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水汽再循环研究
  •     1.2.5 西北地区降水稳定同位素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气候条件
  •     2.1.4 水文、植被概况
  •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2.3 研究方法
  •     2.3.1 HYSPLIT模型
  •     2.3.2 水滴蒸发模型
  •     2.3.3 三元混合模型
  • 第3章 西北地区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
  •   3.1 西北地区各站点的大气降水线
  • 18O的时空变化'>  3.2 大气降水δ18O的时空变化
  • 18O随时间的变化'>    3.2.1 降水中δ18O随时间的变化
  • 18O随空间的变化'>    3.2.2 降水中δ18O随空间的变化
  •   3.3 西北地区大气降水氧同位素组成的影响机制
  • 18O的温度效应'>    3.3.1 降水δ18O的温度效应
  • 18O的降水量效应'>    3.3.2 降水δ18O的降水量效应
  • 18O的高程和纬度效应'>    3.3.3 降水δ18O的高程和纬度效应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西北地区的二次蒸发效应分析
  • 18O和d的时空分布'>  4.1 不同季风时期δ18O和d的时空分布
  • 18O的关系'>  4.2 不同时期δD和δ18O的关系
  •   4.3 西北地区的二次蒸发效应探究
  •     4.3.1 二次蒸发效应的存在性判定
  •     4.3.2 二次蒸发效应的定量分析
  •     4.3.3 影响二次蒸发效应的因素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西北地区水汽来源解析
  •   5.1 西北地区降水中过量氘指示的水汽来源
  •   5.2 各站点水汽来源及贡献比
  •   5.3 基于三元混合模型的水汽再循环研究
  •     5.3.1 三元混合模型的模拟
  •     5.3.2 三元混合模型的模拟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刘洁遥

    导师: 冯起,张福平

    关键词: 降水稳定同位素,同位素效应,云下蒸发效应,水汽来源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气象学

    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

    分类号: P426.612

    DOI: 10.27292/d.cnki.gsxfu.2019.000936

    总页数: 78

    文件大小: 5721K

    下载量: 47

    相关论文文献

    • [1].闪电和降水关系动态可视化研究平台开发[J].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19(11)
    • [2].秦皇岛降水酸碱性及其对环境的影响[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6)
    • [3].降水现象仪误差及故障分析[J]. 科技资讯 2019(35)
    • [4].基于贵州高原地貌分区的降水时空异质性特征[J]. 水土保持研究 2020(03)
    • [5].中国融合降水产品在太行山区的质量评估[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20(01)
    • [6].1979-2016年青藏高原降水的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 高原气象 2020(02)
    • [7].新疆阿图什市1950-2018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J]. 地下水 2020(01)
    • [8].北京市2015—2019年10月份典型场次降水对比分析[J]. 北京水务 2020(02)
    • [9].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降水空间变异函数有效性验证[J]. 水资源保护 2020(03)
    • [10].安徽省分地形小时极端降水气候分布特征[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1].高分辨率降水资料在西南山地的适用性分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0(01)
    • [12].降水现象仪的维护与维修[J].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06)
    • [13].山西不同历时强降水的统计特征及趋势变化[J]. 高原气象 2020(04)
    • [14].卫星降水产品在太行山区的适用性初步评估[J]. 高原气象 2020(04)
    • [15].1982—2016年云南省不同强度降水气候态及其变化[J]. 暴雨灾害 2020(04)
    • [16].宁夏年降水和季节降水的创新趋势分析(英文)[J].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20(04)
    • [17].国产多源降水融合及其在小流域暴雨山洪预报中的应用[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20(10)
    • [18].1960—2018年辽河流域日降水集中程度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05)
    • [19].全球降水格局变化下土壤氮循环研究进展[J]. 生态学报 2020(20)
    • [20].中国极端小时降水2010—2019年研究进展[J]. 暴雨灾害 2019(05)
    • [21].百年一遇降水为何年年遇[J]. 内蒙古水利 2019(10)
    • [22].陕西关中地区降水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J]. 灌溉排水学报 2016(12)
    • [23].我国现代降水时频分布特征分析与预测综述[J]. 科技展望 2016(36)
    • [24].自动气象站降水实时快速质控算法设计[J]. 气象科技 2016(06)
    • [25].基于广义可加模型的降水空间估算模型[J].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16(06)
    • [26].阳江市强降水的气候特征[J]. 广东气象 2016(06)
    • [27].热带气旋直接降水对中国的影响研究[J]. 气象科学 2017(01)
    • [28].中国东部区域性持续性强降水的低频特征及其海洋热力背景[J]. 热带气象学报 2016(03)
    • [29].古浪县降水中的化学成分及来源分析[J].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2)
    • [30].北京连续降水水汽输送差异的同位素示踪[J]. 水科学进展 2017(04)

    标签:;  ;  ;  ;  

    基于降水稳定同位素的西北4省水汽来源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