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共轭效应论文-钟成

超共轭效应论文-钟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共轭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共振式,超共轭,分子轨道理论,价键理论

超共轭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钟成[1](2018)在《有机化学教学中使用共振式描述超共轭效应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化学教学中通常使用分子轨道理论和价键理论中的共振论来描述π轨道的共轭效应,而对于类似的σ轨道的超共轭效应,通常只用轨道理论来描述,而基本不采用价键理论中的共振式描述。尝试用共振式来描述σ键的超共轭效应,发现不仅能够获得清晰易懂的图像,还能将有机化学中多个跨章节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以及对电子结构和共振论的深入理解。(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8年12期)

徐倩宇[2](2017)在《n-π*超共轭效应对模型短肽P_Ⅱ构象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蛋白质的折迭机理一直困扰科学界的一个生物难题。蛋白质是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参与了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还能够维持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蛋白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起始态(去折迭态)和终止态(折迭态)两种构象存在。先前的研究发现模型短肽在水溶液中主要以P_Ⅱ构象存在,于是我们假设蛋白质在去折迭态状态下可能也以P_Ⅱ构象存在。P_Ⅱ构象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链侧链相互作用力,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力、溶剂化作用以及n-π*超共轭效应都可能对P_Ⅱ构象的稳定性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n-π*超共轭效应对模型短肽P_Ⅱ构象的影响。Raines小组研究了n-π*超共轭效应对脯氨酸衍生物构象的影响;脯氨酸衍生物有顺式和反式两种构象,n-π*超共轭效应仅存在于反式构象,改变电子诱导效应和位阻效应能够改变n-π*超共轭效应,从而影响反式构象的含量和Ktrans/cis值。Ktrans/cis值可以反映n-π*超共轭效应的强弱。本文设计了X-CO-aa-OMe和X-CO-Leu-COOH两个系列模型短肽(aa=Ala,Val,Leu,Ile,Pro,Phe;X=Me_2CH,Me_3C,F_3C,ClCH_2,Cl_2CH,Cl_3C)。随着取代基的位阻和电子诱导效应的变化,n-π*超共轭效应将会因此发生变化。通过~1H NMR可以得到脯氨酸衍生物的顺反比例Ktrans/cis。非脯氨酸衍生物的P_Ⅱ含量可以计算~3J_(αN)耦合常数得到。最后通过圆二色谱确认P_Ⅱ构象的存在。实验结果表明P_Ⅱ构象的稳定与n-π*超共轭效应有关,X取代基的位阻和电子诱导效应对n-π*超共轭效应有很大的影响。先前的研究表明n-π*超共轭效应随着给电子效应的增强而增强。本论文中的研究表明n-π*超共轭效应也随着位阻的增大而增强,对应非脯氨酸衍生物的P_Ⅱ含量增多。这进一步表明了n-π*超共轭效应对P_Ⅱ构象的稳定有重要作用。结果同时表明溶剂极性的变化对n-π*超共轭效应也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朱军[3](2016)在《过渡金属引起的超共轭效应导致了最芳香的吲哚阳离子》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共轭,化学中的一种弱相互作用,对芳香性却又很强的影响。因而导致Mulliken于1931年提出了超共轭这个概念~([1])。然而之前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碳环体系,杂环的研究相对很少,而取代基也仅限于主族元素。我们对芳香性一直以来的兴趣~([2])促使我们研究清华大学赵亮等合成的金取代的吲哚体系~([3])。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在氮上引入金取代基不仅可以实现芳香性的转变,即,吲哚阳离子的五元环由非芳香性转变成芳香性。并且其芳香性比传统的主族元素组成的取代基更强。因而实现了迄今为止最芳香的吲哚阳离子。我们的研究结果不仅把超共轭芳香性这种概念扩展到了含过渡金属的杂环体系,并且揭示过渡金属的作用比传统主族元素更大,因为将有助于设计实现更多的过渡金属芳香体系。(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八分会:电子结构理论方法的发展与应用》期刊2016-07-01)

王存德[4](2014)在《有机化学中的邻基参与和超共轭效应之辨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对基础有机化学中的邻基参与和超共轭效应进行了辨析,厘清了邻基参与和超共轭效应的关系。在有机化学反应过程中,邻基通过未共用电子对或带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或含有π键的双键和苯基等参与反应,形成过渡态或中间体促进反应的发生。而超共轭效应实质上是邻基参与的一种类型,它是通过σ,?共轭效应来体现。(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4年14期)

朱磊,蒋宛莉,倪媛,王筱梅[5](2009)在《双卟啉的超共轭效应对其光谱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2个双卟啉化合物(简称为(TPP)2p和(TPP)2n)和一个单卟啉化合物(简称TPPa),并进行了核磁共振表征。研究了卟啉环之间的超共轭效应对分子的单、双光子吸收行为的影响,经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证实,发现双卟啉(TPP)2p和(TPP)2n由于存在pπ共轭效应和σπ超共轭效应,使得双卟啉的吸收和荧光强度均比单卟啉TPPa要强得多。并计算叁种卟啉在不同溶剂种光物理性质参数。(本文来源于《信息记录材料》期刊2009年03期)

高文颖,吴国是,尉志武[6](2005)在《小分子的超共轭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子的共轭与超共轭效应对其结构、性质和反应性能均有重要影响。在光化学及电化学中,常以电子效应解释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其反应性能,而共轭效应便是其中之一。在共轭体系中,相邻原子上π电子的相互重叠,以及可能的或π-σ电子的相互作用,导致共轭骨架各键上电子云密度的平均化。因此相邻键的区别也部分地消失,共轭体系中这种原子间的影响称为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可以分为σ-π、σ-p和σ-σ,以甲基(-CH3)参与的σ-π超共轭最为典型。因氢原子的电负性小,对电子的束缚力弱,C-H成键电子呈现一定的流动性。当键甲基与定域π键或离域π键相邻接时,如其空间取向适当,则叁个氢原子1s原子轨道所组合成的群轨道可与(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赵桂贞,孙秋菊,苏桂田[7](2001)在《浅谈超共轭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超共轭效应及其对物理性质的影响 ,以及超共轭理论的发展 .(本文来源于《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3期)

李润卿,渠荣遴,闫颖,李娜,邝青[8](2001)在《有机结构波谱中二级结构效应机理的新探索(Ⅱ)——π→p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当H原子和形成π键的原子相连时 ,π成键轨道和π 反键轨道与H原子的 2p空轨道相互作用 ,组成新的分子轨道 ,这样的结构称为π→p共轭体系。由π→p共轭作用引起的不饱键一系列性质的变化 ,称之为π→p共轭效应(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01年04期)

王素青[9](2000)在《超共轭效应的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着重论述了C—H ,C—C ,C—O ,O—H键对不饱和或缺电子中心的影响 ,特别是反应中间体或过渡态的作用 ,以及在决定烯烃的亲核环氧化立体化学中的超共轭效应 .并对此理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本文来源于《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2期)

刘恩祥,潘鑫,刘如玮,谭玉荣,金钟声[10](2000)在《超共轭效应与甲砜的红外特征峰及有关芳砜的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为叁部分 :第一部分 ,描述通过四圆衍射仪 ,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 ,所测得的芳砜CH3CONHC6 H4SO2 R(R =CH3,CH2 CONH2 ,CH2 CH2 OH)的晶体及分子结构结果 ;第二部分 ,对分子内键角和键长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证明了甲砜分子内超共轭效应的存在 ,解释了甲砜分子红外吸收的特异性是由甲砜基团内超共轭效应引起的 ,找到了认证甲砜的红外特征峰 ,并揭示了超共轭效应的某些特性 ;第叁部分 ,描述芳砜的合成 ,晶体的制备 ,晶体的测试(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00年01期)

超共轭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关于蛋白质的折迭机理一直困扰科学界的一个生物难题。蛋白质是生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参与了生物体内的各种生物化学过程,还能够维持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蛋白质在水溶液中主要以起始态(去折迭态)和终止态(折迭态)两种构象存在。先前的研究发现模型短肽在水溶液中主要以P_Ⅱ构象存在,于是我们假设蛋白质在去折迭态状态下可能也以P_Ⅱ构象存在。P_Ⅱ构象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链侧链相互作用力,偶极偶极相互作用力、溶剂化作用以及n-π*超共轭效应都可能对P_Ⅱ构象的稳定性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n-π*超共轭效应对模型短肽P_Ⅱ构象的影响。Raines小组研究了n-π*超共轭效应对脯氨酸衍生物构象的影响;脯氨酸衍生物有顺式和反式两种构象,n-π*超共轭效应仅存在于反式构象,改变电子诱导效应和位阻效应能够改变n-π*超共轭效应,从而影响反式构象的含量和Ktrans/cis值。Ktrans/cis值可以反映n-π*超共轭效应的强弱。本文设计了X-CO-aa-OMe和X-CO-Leu-COOH两个系列模型短肽(aa=Ala,Val,Leu,Ile,Pro,Phe;X=Me_2CH,Me_3C,F_3C,ClCH_2,Cl_2CH,Cl_3C)。随着取代基的位阻和电子诱导效应的变化,n-π*超共轭效应将会因此发生变化。通过~1H NMR可以得到脯氨酸衍生物的顺反比例Ktrans/cis。非脯氨酸衍生物的P_Ⅱ含量可以计算~3J_(αN)耦合常数得到。最后通过圆二色谱确认P_Ⅱ构象的存在。实验结果表明P_Ⅱ构象的稳定与n-π*超共轭效应有关,X取代基的位阻和电子诱导效应对n-π*超共轭效应有很大的影响。先前的研究表明n-π*超共轭效应随着给电子效应的增强而增强。本论文中的研究表明n-π*超共轭效应也随着位阻的增大而增强,对应非脯氨酸衍生物的P_Ⅱ含量增多。这进一步表明了n-π*超共轭效应对P_Ⅱ构象的稳定有重要作用。结果同时表明溶剂极性的变化对n-π*超共轭效应也有重要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共轭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钟成.有机化学教学中使用共振式描述超共轭效应的探索[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

[2].徐倩宇.n-π*超共轭效应对模型短肽P_Ⅱ构象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7

[3].朱军.过渡金属引起的超共轭效应导致了最芳香的吲哚阳离子[C].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十八分会:电子结构理论方法的发展与应用.2016

[4].王存德.有机化学中的邻基参与和超共轭效应之辨析[J].广东化工.2014

[5].朱磊,蒋宛莉,倪媛,王筱梅.双卟啉的超共轭效应对其光谱行为的影响[J].信息记录材料.2009

[6].高文颖,吴国是,尉志武.小分子的超共轭效应[C].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量子化学学术会议暨庆祝徐光宪教授从教六十年论文摘要集.2005

[7].赵桂贞,孙秋菊,苏桂田.浅谈超共轭效应[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

[8].李润卿,渠荣遴,闫颖,李娜,邝青.有机结构波谱中二级结构效应机理的新探索(Ⅱ)——π→p共轭效应和超共轭效应[J].化学通报.2001

[9].王素青.超共轭效应的进展[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10].刘恩祥,潘鑫,刘如玮,谭玉荣,金钟声.超共轭效应与甲砜的红外特征峰及有关芳砜的晶体结构[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0

标签:;  ;  ;  ;  

超共轭效应论文-钟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