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层反应论文-郑梦瑶

皮层反应论文-郑梦瑶

导读:本文包含了皮层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听皮层,大鼠,听觉,视觉

皮层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郑梦瑶[1](2019)在《在感觉信息分辨过程中视觉信号对听皮层神经元反应的调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神经系统中,不同模态的感觉信息之间可以发生相互影响,但是我们对之了解非常有限,这其中,尤其是对感觉皮层(如听、视皮层等)在这一复杂过程中作用的认识更为有限。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多通道神经信号记录技术,在自由活动且完成感知觉分辨任务的大鼠听皮层上,通过记录神经元对感觉刺激(听、视以及视-听联合刺激)的反应,深入研究视觉信号对听皮层神经元反应的调制。首先研究在对听觉信息进行分辨的任务中,视觉信息如何调制神经元对不同听刺激的反应,在这个任务中动物需要触发一个目标刺激(高频声、低频声、高频声+闪烁光、低频声+闪烁光)然后进行方位选择,结果显示经过大约两个月的训练,动物即可较好地学会这个任务。通过记录并分析动物在完成感知任务时对不同目标刺激的反应,结果显示记录到的大部分听皮层神经元可对目标声刺激表现出较好的偏好性(即对高频声和低频声的反应存在着显着的不同),这一神经元的比例远高于动物处于麻醉状态时,提示在完成感知任务过程中更多的神经元参与对听信息的分辨;在这个任务中,视-听联合刺激中的视觉部分未提供任何与任务选择相关的线索,但是却极大地影响了神经元的听反应,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差异化的调制模式实现的,即对神经元偏好听刺激的反应有易化作用,而对非偏好听刺激的反应没有明显的调制作用或有抑制作用。通过这一调制模式增强了神经元对相关刺激的分辨,同时通过这种差异化的调制,还可使部分对目标声刺激没有分辨能力的神经元,在分辨视-听联合刺激时(高频声+闪烁光vs.低频声+闪烁光)展现出较高的分辨能力。但是这一调制模式受到任务情景(task-context)的极大影响,如果在上述任务中,加入一个单纯的视觉刺激(即闪烁光)作为另一个目标刺激,增加任务的复杂性,会造成视觉信息对听反应调制模式的改变。在较多的神经元中,视觉信息会抑制而不是易化优势听反应,导致神经元对目标视-听联合刺激的分辨性下降,但是单个视觉刺激的加入并没有影响神经元对目标声刺激的分辨。因此在这个任务中,能对两个目标视-听联合刺激进行显着分辨的神经元数量反而少于可对两个目标声刺激进行分辨的神经元数量。这一结果显示不同感觉模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感知任务的复杂程度以及其它干扰因素的极大影响。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动物在感知任务过程中对目标声刺激的反应较低。因此我们做了一些额外的实验,发现神经元对目标声刺激的反应要远小于在频谱上与之临近的非目标声刺激的反应。这一反应模式只在感知任务时才表现,在麻醉时未被观察到,也与动物完成行为操作无关,可能与注意等机制密切相关。通过在大鼠听皮层开展的这项研究,将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感觉皮层在跨模态信息感知过程中的功能,为系统阐明大脑多感觉信息处理的神经机制提供重要实验依据。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实验是在大鼠自由活动并完成感知任务的状态下进行的,实验结果将能更好地反映大脑信息处理的机理。(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4-01)

朱鑫[2](2019)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手术中的监护作用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脊柱疾病患者行手术治疗时,术者最关注的问题是保证患者脊髓功能可保持良好完整性,防止器械、个人操作导致受术者脊髓、神经遭受损伤~([1]),甚至术后出现瘫痪,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等问题。因此,对患者行脊柱手术时,保证手术操作的安全性极为重要。(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赵泽祺,雷冠雄,李雅兰,张铎,申卫东[3](2018)在《听觉皮层慢反应临床应用指标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听觉皮层慢反应N1波稳定可靠的记录方法及简单易行的成分分析方法。方法以10例听力正常的青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年龄21~30岁,平均24.5岁±3.5岁,声刺激的同时使用64通道的Ag/AgCl电极帽记录脑电波(electroencephalogram,EEG),刺激声选用1kHz的短纯音(上升期5ms,平台期40ms,下降期5ms,总时长50ms),50dB SL的强度重复给声100次,刺激间隔在1 800~2 600ms之间随机化,分别用峰值法和面积法记录N1波的潜伏期和振幅。结果 10例对象均可稳定记录到N 1波。(1)以电势最高的六个电极作为测量电极时,峰值法和面积法得到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1,P>0.05),得到的振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5,P<0.01);以电势最高的单个电极作为测量电极时,峰值法和面积法得到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9,P>0.05),得到的振幅值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t=-5.976,P<0.01)。以六个电极作为测量电极时,面积法计算的振幅(J)/峰值法计算的振幅(Ⅰ)得到的振幅比值(J/I)为0.759±0.086(t=27.768,P<0.01);以单个电极作为测量电极时,得到的振幅比值(J/I)为0.764±0.094(t=25.839,P<0.01);两个比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0,P>0.05);(2)分别以六个电极和单个电极做测量电极时,峰值法和面积法测得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峰值法:t=-1.267,P>0.05;面积法:t=0.625,P>0.05),测得的振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峰值法:t=4.522,P<0.01;面积法:t=4.658,P<0.01)。结论听觉皮层慢反应N1波的潜伏期比振幅更稳定,更适合作为N1波的研究指标。可用峰值法来分析听觉皮层慢反应N1波的潜伏期,亦可用峰值法测得N1波振幅值后乘以比值常数(本实验中常数大约为0.762)来分析N1波的振幅;N1波的记录可简化为Fcz单电极记录。(本文来源于《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胡琦逸,卜祥东,陈垚[4](2018)在《不同难度视觉注意任务对初级视皮层神经元反应强度及其不一致性的调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发现,即使重复呈现相同视觉刺激,视觉皮层神经元的反应在每个试次之间也是高度不一致的[1]。当视觉空间注意被引导至一个神经元的感受野时,能够显着减少这种反应的不一致性,且这种调制大小与神经元类型有关[2]。成对神经元之间的反应波动是弱相关的,视觉注意对其调制的作用要大于单神经元反应不一致性的影响,因而被认为是提升神经元集群对刺激的呈现质量的主导因素[3]。但视觉注意是否只是减少反应相关性,在数学建模和实验观察上还存在争议。本研究使用正常视觉成年猕猴作为实验对象,训练其完成经过设计的视觉注意任务。于初级视皮层植入微电机阵列,采集位于不同视野位置的神经元细胞活动。通过对神经元各项特性的表现进行分类,分析不同类型神经元反应如何受到注意调制的影响,研究注意如何影响神经元个体以及集群反应的不一致性,从而提升对相关感觉信息的信噪比。通过分析任务中注意所引导的不同位置和不同任务难度下,成对神经元之间的相关性变化,更好理解大脑筛选相关信息以及改善认知水平的潜在机制。(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8-06)

陶建祥,冉洁,王铎[5](2018)在《基于内源性光学成像技术检测牙种植体引发的体感皮层反应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机械刺激牙种植体及天然牙引发的体感皮层反应特性的差异,探索牙种植体的骨感知机制。材料与方法:拔除猫左侧尖牙即刻植入4.1×10mm种植体,待骨结合2个月后行上部结构修复,上部结构适应1月后,用内源性光学成像技术测定机械刺激牙种植体引发的皮层反应特性,利用对侧上颌尖牙作为对照组,观察内源性信号的全局信号图及时程曲线,比较牙种植体与天然牙皮层反应的时间特性及(本文来源于《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期刊2018-07-22)

洪春美[6](2018)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对小鼠小脑皮层分子层场电位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在体的电生理记录技术和神经药理学方法来研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对感觉刺激诱发小鼠小脑皮层分子层场电位反应的影响机制。[实验材料与方法]选取周龄约为6-8的昆明小鼠,测量其体重并按照1.3g/kg的剂量在小鼠腹腔行乌拉坦麻醉。为了避免实验中小鼠呼吸道堵塞,待角膜反射消失后进行气管插管。将小鼠放置在定制的立体定位仪上,经一系列预处理后,小心的在小脑CrusⅡ区行钻孔术,直径约1-1.5mm,确保不伤及脑组织,并去除表面颅骨。在显微镜下小心取出硬脑膜,并使用蠕动泵将氧合的人造脑脊髓液(人造脑脊髓液,ACSF)连续滴注在暴露的脑表面。使用特殊的吹风机将头发(50-60毫秒,50-60磅/平方英寸)吹至同一胡须缓冲垫,作为由计算机刺激的叁叉神经感觉,以控制头发刺激并同步电生理学记录;电生理记录选择分子层场电位,用于记录的电极填充ACSF20-30 μL,使其电极阻抗为4-6MΩ。使用膜片钳放大器和数据软件记录分子层场电位的感觉刺激变化。数据分析使用Clampfit 10.3软件进行。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T检验配对测试来比较施用前后的平均值。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麻醉状态下,小鼠触角垫的毛发刺激引起小脑分子层的场电位反应,其表现为短负极性波(N1)后的大正极性波(P1);在脑表面灌流CRF(300 nM)后,小脑皮质分子层抑制性成分P1的振幅和半宽值均显着增加,与给药前比较差异显着(P<0.05)。(2)脑表面灌流CRF影响P1的波形动力学,导致上升时间缩短,延迟时间增加,二者给药前后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3)CRF对吹风刺激诱发小鼠小脑分子层场电位的抑制性成分P1振幅值的影响具有浓度依赖性。浓度-反应曲线显示随着CRF浓度的增加,吹风刺激引起的P1的振幅值的增加程度越明显,引起感觉刺激变化的最小浓度是10 nM,最大浓度为1 μM,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234 nM。(4)在非选择性CRF-R阻断剂的存在下,CRF对对吹风刺激诱发小鼠小脑分子层场电位的抑制性成分P1振幅值的影响消失,P1的振幅值和半宽值没有升高,表明CRF通过活化CRF受体增加吹风刺激诱发小鼠小脑分子层场电位P1的振幅和半宽值。(5)在CRF-R阻断剂的存在下,脑表面灌流CRF对P1的波形动力学没有显着影响,上升时间和延迟时间与给药前比较均没有显着性差异。[结论]CRF通过活化CRF-R增强感觉刺激诱发的小鼠小脑皮层分子层场电位的抑制性成分P1,影响其波形动力学,提示应激刺激可通过CRF受体作用于小脑皮层分子层神经环路,影响外部信息的整合与传递。(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8-05-16)

李沁宇,冀旭颖,肖中举[7](2018)在《小鼠颞叶联合皮层的突触后电流反应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小鼠颞叶联合皮层(temporal association cortex,TeA)接受信息输入的反应特点,将光遗传技术与离体脑片电生理技术相结合,使用全细胞电压钳记录了C57BL小鼠的TeA锥体神经元的突触后电流反应(EPSC、IPSC),分析其幅度大小、E/I比值、反应延时等指标,得出了不同的反应类型,并统计分析反应类型与神经元细胞膜电生理特性之间的关系。综上得出结论,TeA神经元接受来自听皮层的信息输入有6种反应类型,各类型之间的EPSC和IPSC的幅度有明显差异,说明这些神经元在信息输入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并且突触后电流之间的差异与细胞电生理特性无关,这很可能是多突触连接的调节环路和机制导致的结果,对接下来进一步研究TeA信息处理的内部调控环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8年06期)

杨玲玲[8](2018)在《脑皮层的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对神经活性依赖性基因调控反应差异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新皮质投射神经元细胞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皮质内连接新皮层上层(UL:II-IV)的神经细胞,还有一种是皮质下连接新皮层下层(LL:V-VI)的神经细胞。在出生后发育期间,丘脑的传人活动可以调节脑中层特异性基因的表达从而控制新皮层神经细胞形成不同的细胞结构,这对新皮层的发育是至关重要的。大脑新皮层中可以表达很多层特异性基因,这些基因的表达很多都受到神经活性的影响,活动依赖性基因调节对神经元的适应性行为以及经验依赖的可塑性发育都是非常重要的。目的:本文主要研究1、在缺少内在丘脑传入活动的情况下,层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情况2、在外部感知活动缺失的情况下,层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情况3、活性依赖性基因调节差异性的内在分子机制方法:1、通过基因敲除实验,特异性敲除突触前胞内蛋白munc18,产生缺乏丘脑传入活动的基因敲除小鼠,检测层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情况2、小鼠出生后,通过移除小鼠两侧眼球使小鼠在发育时视觉皮层缺乏外周传入活动的刺激,然后检测P19天时层特异性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3、我们从P0天的小鼠脑组织中提取原代神经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培养7天后,在培养基中提高钾离子浓度到10mM来模拟神经细胞极度活跃的状态。加入钾离子继续培养5天,然后固定,检查各基因的表达量4、通过荧光素酶实验和CHIP-Qpcr实检来测EGR1和c-FOS是否可以结合到新皮层特异性基因的启动子上5、为了检测表观遗传学修饰差异是否存在新皮层上层和下层神经元中,我们用EpiQuik组蛋白H3(H4)修饰定量试剂盒来检测小鼠新皮层上层组织以及下层组织中H3组蛋白和H4组蛋白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情况结果对以上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丘脑的传入活动只对新皮层上层发育有作用,并且只存在于体内,体外实验无此现象。一些早期表达的基因(IEGs),如EGR1和c-FOS在体内缺乏传入活动的时候,它们在皮层的各层中对基因的调节作用均降低。通过检测基因的转录水平,我们发现,EGR1和c-FOS可以通过结合到UL和LL层一些特异性基因的启动子上来降低基因的转录水平。最后,我们还发现,在一些异染色质标记物,如H3K9M3和H4K20m3的表达水平上,新皮层上层神经元细胞,明显高于新皮层下层神经元细胞。我们的研究表明,不同皮质神经元细胞对活动依赖性基因的调控敏感性的差异是由内源性表观遗传学分子差异性表达引起。(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王慧慧[9](2018)在《经颅直流电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对健康大学生反应抑制和认知灵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反应抑制是抑制不符合当前需要或不恰当行为的反应能力,并使人们能够对变化的环境做出灵活的、目标指向的行为;认知灵活性是个体自由改变认知以对不同的刺激或变化的环境做出应对的能力;两者均是执行功能的重要成分,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研究旨在采用停止信号任务、任务切换,通过经颅直流电刺激阳极作用于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观察被试在刺激前后行为学水平上的变化,并进一步论证反应抑制、认知灵活性与背外侧前额叶皮层的关系。方法:(1)被试:收集健康大学生38人,采用被试内设计。所有被试均为右利手,身体健康,无神经精神类疾病及脑损伤历史,无癫痫或癫痫家族史,视力正常或矫正后正常。(2)所有被试在接受刺激前,完成汉密尔顿焦虑、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并在刺激前后分别让其完成Stroop色词任务、数字广度任务、词语流畅性任务。(3)停止信号及任务切换实验范式:本研究采用测量反应抑制能力的经典范式停止信号任务、认知灵活性的实验范式切换任务,要求被试根据测验的指导语完成相应的反应任务。(4)经颅直流电刺激:EEG10-20系统扩展的坐标和相关磁共振成像定位研究,确定刺激阳极及阴极位置。结果:(1)对刺激前后神经心理学测验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结果:真伪刺激前汉密尔顿焦虑、汉密尔顿抑郁无显着差异(p>0.05);真刺激前后数字广度(倒背)(p<0.05)、伪刺激前后数字广度(倒背)(p<0.01)、真刺激前后词语流畅性(p<0.001)、伪刺激前后词语流畅性(p<0.001),均有显着性差异。(2)停止信号反应时:对真刺激前与伪刺激前停止信号反应时值、真刺激前后和伪刺激前后停止信号反应时值、真刺激前后与伪刺激前后停止信号反应时的差值使用SPSS 16.0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真刺激前停止信号反应时与伪刺激前停止信号反应时无显着差异(p>0.05);真刺激前后停止信号反应时差异显着(p<0.05);伪刺激前后停止信号反应时无显着差异(p>0.05);真刺激前后停止信号反应时差值与伪刺激前后停止信号反应时差值差异显着(p<0.01)。(3)切换任务行为学结果:对真刺激前与伪刺激前反应时、正确率;真刺激前后与伪刺激前后反应时、正确率;真刺激前后与伪刺激前后反应时差值及正确率差值使用SPSS16.0分半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真刺激前反应时及正确率值与伪刺激前反应时、正确率无显着差异(p>0.05);真刺激前后反应时、正确率无显着差异(p>0.05);伪刺激前后反应时、正确率无显着差异(p>0.05);真刺激前后反应时差值、正确率差值与伪刺激前后无显着差异(p>0.05)。(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8-03-01)

付晶晶,肖锐,高君伟,麻媛媛,范晓棠[10](2018)在《SiO_2纳米颗粒暴露致新生小鼠皮层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SiO_2纳米颗粒(SiO_2-NPs)暴露对新生小鼠大脑皮层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探讨SiO_2-NPs的神经毒性机制。方法选取新生小鼠随机分3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小鼠出生后第1天(P1)至P7各组每天分别接受SiO_2-NPs溶液10 mg/3 ml、50 mg/3 ml或等体积生理盐水雾化暴露30 min。P8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层糖皮质激素受体(GR)、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及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的表达,ELISA检测皮层炎症因子IL-6、TNF-α、IL-1β的水平。结果高剂量组皮层GR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皮层Iba1阳性细胞数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P<0.05),活化明显;高剂量组皮层GFAP阳性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低剂量组(P<0.01,P<0.05);随SiO_2-NPs暴露剂量增加,皮层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均有上调。结论 SiO_2-NPs暴露可使新生小鼠皮层产生应激和炎症反应,且高剂量SiO_2-NPs暴露的神经毒性效应更显着。(本文来源于《免疫学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皮层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脊柱疾病患者行手术治疗时,术者最关注的问题是保证患者脊髓功能可保持良好完整性,防止器械、个人操作导致受术者脊髓、神经遭受损伤~([1]),甚至术后出现瘫痪,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等问题。因此,对患者行脊柱手术时,保证手术操作的安全性极为重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层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郑梦瑶.在感觉信息分辨过程中视觉信号对听皮层神经元反应的调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9

[2].朱鑫.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手术中的监护作用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J].颈腰痛杂志.2019

[3].赵泽祺,雷冠雄,李雅兰,张铎,申卫东.听觉皮层慢反应临床应用指标的探讨[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8

[4].胡琦逸,卜祥东,陈垚.不同难度视觉注意任务对初级视皮层神经元反应强度及其不一致性的调制作用[C].第四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陶建祥,冉洁,王铎.基于内源性光学成像技术检测牙种植体引发的体感皮层反应特性[C].第十二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18

[6].洪春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对小鼠小脑皮层分子层场电位反应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8

[7].李沁宇,冀旭颖,肖中举.小鼠颞叶联合皮层的突触后电流反应特点[J].中国科技论文.2018

[8].杨玲玲.脑皮层的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对神经活性依赖性基因调控反应差异性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8

[9].王慧慧.经颅直流电刺激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对健康大学生反应抑制和认知灵活性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8

[10].付晶晶,肖锐,高君伟,麻媛媛,范晓棠.SiO_2纳米颗粒暴露致新生小鼠皮层应激及炎症反应的实验研究[J].免疫学杂志.2018

标签:;  ;  ;  ;  

皮层反应论文-郑梦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