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面积混凝土;裂缝;措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面积混凝土结构逐渐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工程中,钢筋混凝土是工程建设施工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混凝土原料,对于整个建筑施工作业而言,其承重力是极好的。但是由于其特殊性,混凝土原料属于脆性材料的一种,所以在施工作业中一旦因施工作业技术不达标,或是客观因素而影响都将会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如裂缝。所以,为了确保工程建设施工中混凝土施工作业的质量,就必须要求相关人员引起重视,从施工工艺流程至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预防,防止裂缝的出现。
一、大面积混凝土路面施工裂缝形成的原因
1、混凝土收缩变形引起的施工裂缝。混凝土收缩是比较常见的,但若处理不好就极易引发裂缝现象的发生。因为混凝土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这些水分在施工作业的过程种,会受到自然环境,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受到风的影响和温度的影响,就会使得混凝土自身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中的水被大量蒸发,最终使混凝土出现收缩。这样当混凝土受到外力拉力的同时,就会降低混凝土的抗拉效果,进而影响整个施工作业情况。
2、混凝土内外温差变化较大引起的施工裂缝。在施工作业中,混凝土水化反应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施工作业现象。在施工中由于水化作用会使得混凝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的产生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混凝土自身结构的影响而不易被释放出来,当施工作业环境外界温度超出混凝土自身热量时,就会快速使得混凝土内外部发生温度变化差异,进而就会出现温度裂缝的现象,严重的话则导致混凝土底板出现渗漏的质量安全事故。
3、过早地施加荷载引起的施工裂缝。对于混凝土施工作业而言,施工中为了追赶工期,一些施工作业人员或是部门甚至不会按照原有的施工作业程度进行作业。这样就极易出现混凝土在未完全凝结后而在其上面进行钢筋和钢管作业,由于混凝土承载力未完全发挥出来,所以就会在此时出现承载力不够,因过早负荷而出现裂缝,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因素引起的混凝土裂缝是比较严重的。
二、大面积混凝土施工中裂缝的防治措施
为了使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少出现裂缝、不出现裂缝建造出优良的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对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是十分重要并且非常有效。
1、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在混凝土初凝后24小时-48小时内及时对混凝土地面进行分隔缝的切割,减少由于混凝土凝固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将混凝土地面拉裂。如混凝土搅拌站对配合比进行优化,建议采用60天的后期强度,可以合理地降低水泥的用量,坍落度控制在大面积160mm大面积左右,不大于大面积180mm,并根据气候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拌合水的用量应≤175kg/m3,砂率为大面积38%-42%,混凝土水量不宜≥10L/m3,粗骨料采用粒径16-31.5mm大面积的碎石,碎石针片状颗粒应≤5%,含泥量应≤1%,级配为二级等。施工中,经常到混凝土搅拌站里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主要查看原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应做好开盘鉴定工作,对混凝土的坍落度进行检查,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验收。
2、大面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基底处理。基底作业是施工中最常见的,任何一项施工作业活动都必须进行基底扎实作业,否则就会影响整个施工作业的施工质量。所以在进行基底作业时,首先要进行基地的检查作业,然后确定地基的承载力,针对实际施工作业需要,使承载力均匀。
混凝土配合比合理。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整个施工作业工程的质量。所以在进行施工作业前,必须了解施工作业环境、对于混凝土配合比的作业要求,绝对不能配合较高或是较低的混凝土这样都不符合施工作业要求,都将会各种因素而出现质量问题。通常情况下会选择水化热较低、且凝结时间较长的水泥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处理,这样就会减少水化热产生的热量流失,大大降低了危险事故的发生。其次,对于水泥的用量以及搅拌也是有其一定要求的,在整体混凝土配合比的考虑中要对后期养护等问题进行充分的考虑,降低混凝土坍塌的可能性。
后浇带的布置规划要合理。施工作业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后浇带的问题。也就是说混凝土要进行合理的分层浇筑作业,通常情况下会将每层分为300-500mm进行混凝土浇筑,这样既能使得浇筑均匀,又能起到很好的连续性作业,一定意义上来讲大大节约了成本。此外,还要采取不同的浇筑方法依据实际工程作业情况进行由高至低的浇筑,一般有“斜面分层法”“二次振捣法”,振动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约5cm,使得上下层混凝土咬合衔接良好,消除混凝土表面的孔隙,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3、大面积混凝土的养护措施。养护作业是混凝土施工作业比较重要的一项施工工艺,但是在一些施工作业环境中,往往却重建设而轻养护,这就会使混凝土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因多种因素而出现表面裂缝等现象的发生,如果在此时不能得到很好地养护或是处理,长期以往就会引发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而此时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也是难以估计的。举例而言,通常情况下对于大面积混凝土的养护时间至少不少于14天。
三、大面积混凝土裂缝的处理方法
1、表面修补法。表面修补法是一种简单、常见的修补方法,它主要适用于地基稳定和对地面承载能力没有影响的表面裂缝以及深迸裂缝的处理。通常的处理措施是在裂缝的表面涂抹水泥浆、环氧胶泥或在混凝土表面涂刷油漆、沥青等防腐材料,在防护的同时为了防止混凝土受各种作用的影响继续开裂,采用在裂缝的表面黏贴玻璃纤维布的方法,当混凝土表面裂缝数量较多,分布面较广时,常采用增加一层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整体面层的方法处理,同时整体面层内宜配置双向钢丝网。
2、混凝土置换法。混凝土置换法是处理严重损坏混凝土的一种有效方法,此方法是先将损坏的混凝土剔除干净、润湿,然后涂刷结合层,最后再置换入新的高一级标号混凝土或其他材料。常用的置换材料有:普通混凝土、水泥砂浆、聚合物或改性聚合物混凝土或砂浆。
3、灌浆、嵌缝封堵法。灌浆法主要适用于对混凝土地面整体性有影响或有防渗要求部位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它是利用压力设备将胶结材料压入混凝土的裂缝中,胶结材料硬化后与混凝土形成一个整体,从而起到封堵加固的目的。常用的胶结材料有水泥浆、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等化学材料。嵌缝法是裂缝封堵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通常是沿裂缝凿槽,在槽中嵌填塑性或刚性止水材料,以达到封闭裂缝的目的。常用的塑性材料有聚氯乙烯胶泥、塑料油膏、丁基橡胶等;常用的刚性止水材料为聚合物水泥砂浆。
大面积混凝土地面中混凝土裂缝种类较多,而且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它的出现不仅会影响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的外观,还会影响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严重者将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当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出现裂缝时要根据不同的部位、形态以及严重程度对混凝土裂缝进行认真分析,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处理。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保证大面积混凝土地面安全、稳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常小佩,路发金.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原因及防治措施[J].装饰装修天地,2016.
[2]郭淑卿.分析大面积沥青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控制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
[3]王永康,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