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论文和设计-袁祥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该床单折叠机包括上料机构、传输机构、第一折叠机构和第二折叠机构,所述上料结构包括第一上料支架和第二上料支架,所述第一上料支架上设置有床单辊,所述床单辊与第一上料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上料支架上设置有第一上导布辊、第一下导布辊、第一压平组件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下导布辊转动,所述第一上导布辊与第一下导布辊齿轮传动,所述第一压平组件包括第一压力辊和平板,所述平板固定连接在第二上料支架上,所述压力辊位于平板的上方,且压力辊与第二上料支架转动连接。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单折叠机包括上料机构、传输机构、第一折叠机构和第二折叠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上料支架(2)和第二上料支架(5),所述第一上料支架(2)上设置有床单辊(1),所述床单辊(1)与第一上料支架(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上料支架(5)上设置有第一上导布辊(3)、第一下导布辊(36)、第一压平组件和第一电机(34),所述第一电机(34)带动第一下导布辊(36)转动,所述第一上导布辊(3)与第一下导布辊(36)齿轮传动,所述第一压平组件包括第一压力辊(4)和平板(33),所述平板(33)固定连接在第二上料支架(5)上,所述压力辊位于平板(33)的上方,且压力辊与第二上料支架(5)转动连接;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立杆架(9),所述立杆架(9)的上端固定有引导架(13),所述引导架(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上导布辊(6)、第二下导布辊(7)和第二电机(35),所述第二电机(35)带动第二下导布辊(7)转动,所述第二上导布辊(6)与第二下导布辊(7)齿轮传动,所述引导架(1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导布辊(12),所述第三导布辊(12)与引导架(13)转动连接,所述立杆架(9)上设置有第四导布辊(14),所述第四导布辊(14)与立杆架(9)转动连接,且第四导布辊(14)位于第二导布辊和第三导布辊(12)之间,所述立杆架(9)与引导架(13)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片(11)和第二加强片(32),所述第一加强片(11)和第二加强片(32)分别与引导架(13)的两端固定连接,且第一加强片(11)、第二加强片(32)和引导架(13)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折叠机构为折叠片(8),所述折叠片(8)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上料支架(5)、第一加强片(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折叠机构包括竖直的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上设置有第一辅助辊(24)、第一折叠辊(29)、第二折叠辊(20)、第二辅助辊(21),第三折叠辊(30)、第三辅助辊(23)、第一折叠刀(18)、第二折叠刀(27)、切刀(15)、第三电机、第四电机和第五电机、第一竖直气缸(16)、第二竖直气缸(19)和水平气缸(28),所述第一竖直气缸(16)带动切刀(15)上下运动,所述第二竖直气缸(19)带动第一折叠刀(18)上下运动,所述水平气缸(28)带动第二折叠刀(27)左右运动,所述第三电机带动第一折叠辊(29)转动,所述第四电机带动第二折叠辊(20)转动,所述第五电机带动第三折叠辊(30)转动,所述第一折叠辊(29)、第二折叠辊(20)、第二辅助辊(21)与第一辅助辊(24)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辅助辊(24)位于第三导布辊(12)的下方,所述第一辅助辊(24)与第一折叠辊(29)之间、第二折叠辊(20)与第二辅助辊(21)之间、第三折叠辊(30)与第三辅助辊(23)之间设置有皮带(25),所述第三折叠辊(30)位于第二折叠辊(20)的下方,所述第一折叠辊(29)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压力辊(17),所述第二压力辊(1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折叠刀(18),所述第一折叠辊(29)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折叠刀(27),所述第三辅助辊(23)的下方设置有收纳箱(31)。

设计方案

1.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床单折叠机包括上料机构、传输机构、第一折叠机构和第二折叠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第一上料支架(2)和第二上料支架(5),所述第一上料支架(2)上设置有床单辊(1),所述床单辊(1)与第一上料支架(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上料支架(5)上设置有第一上导布辊(3)、第一下导布辊(36)、第一压平组件和第一电机(34),所述第一电机(34)带动第一下导布辊(36)转动,所述第一上导布辊(3)与第一下导布辊(36)齿轮传动,所述第一压平组件包括第一压力辊(4)和平板(33),所述平板(33)固定连接在第二上料支架(5)上,所述压力辊位于平板(33)的上方,且压力辊与第二上料支架(5)转动连接;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立杆架(9),所述立杆架(9)的上端固定有引导架(13),所述引导架(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上导布辊(6)、第二下导布辊(7)和第二电机(35),所述第二电机(35)带动第二下导布辊(7)转动,所述第二上导布辊(6)与第二下导布辊(7)齿轮传动,所述引导架(1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导布辊(12),所述第三导布辊(12)与引导架(13)转动连接,所述立杆架(9)上设置有第四导布辊(14),所述第四导布辊(14)与立杆架(9)转动连接,且第四导布辊(14)位于第二导布辊和第三导布辊(12)之间,所述立杆架(9)与引导架(13)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片(11)和第二加强片(32),所述第一加强片(11)和第二加强片(32) 分别与引导架(13)的两端固定连接,且第一加强片(11)、第二加强片(32)和引导架(13)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折叠机构为折叠片(8),所述折叠片(8)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上料支架(5)、第一加强片(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折叠机构包括竖直的支撑板(22),所述支撑板(22)上设置有第一辅助辊(24)、第一折叠辊(29)、第二折叠辊(20)、第二辅助辊(21),第三折叠辊(30)、第三辅助辊(23)、第一折叠刀(18)、第二折叠刀(27)、切刀(15)、第三电机、第四电机和第五电机、第一竖直气缸(16)、第二竖直气缸(19)和水平气缸(28),所述第一竖直气缸(16)带动切刀(15)上下运动,所述第二竖直气缸(19)带动第一折叠刀(18)上下运动,所述水平气缸(28)带动第二折叠刀(27)左右运动,所述第三电机带动第一折叠辊(29)转动,所述第四电机带动第二折叠辊(20)转动,所述第五电机带动第三折叠辊(30)转动,所述第一折叠辊(29)、第二折叠辊(20)、第二辅助辊(21)与第一辅助辊(24)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辅助辊(24)位于第三导布辊(12)的下方,所述第一辅助辊(24)与第一折叠辊(29)之间、第二折叠辊(20)与第二辅助辊(21)之间、第三折叠辊(30)与第三辅助辊(23)之间设置有皮带(25),所述第三折叠辊(30)位于第二折叠辊(20)的下方,所述第一折叠辊(29)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压力辊(17),所述第二压力辊(1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折叠刀(18),所述第一折叠辊(29)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折叠刀(27),所述第三辅助辊(23)的下方设置有收纳箱(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料支架(5)的高度高于第一上料支架(2)的高度,所述立杆的高度高于第二上料支架(5)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布辊的高度高于第三导布辊(12)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辅助辊(23)的高度低于第三折叠辊(30)的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架(9)的下端设置有加强筋(10),所述加强筋(10)固定在地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叠辊(30)的下方设置有捡漏箱(26)。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床单折叠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对于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很多人在出行住宿的时候往往会用携带的一次性床单来铺床。工厂在生产一次性床单时会先将一次性床单的布料生产好,然后整理折叠一次性床单。用折叠床单时,往往需要人为的手动将床单传送给床单折叠机,导致折叠床单的效率下降,十分不利于工业化的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该床单折叠机包括上料机构、传输机构、第一折叠机构和第二折叠机构,所述上料结构包括第一上料支架和第二上料支架,所述第一上料支架上设置有床单辊,所述床单辊与第一上料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上料支架上设置有第一上导布辊、第一下导布辊、第一压平组件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下导布辊转动,所述第一上导布辊与第一下导布辊齿轮传动,所述第一压平组件包括第一压力辊和平板,所述平板固定连接在第二上料支架上,所述压力辊位于平板的上方,且压力辊与第二上料支架转动连接;所述传输机构包括立杆架,所述立杆架的上端固定有引导架,所述引导架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上导布辊、第二下导布辊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带动第二下导布辊转动,所述第二上导布辊与第二下导布辊齿轮传动,所述引导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导布辊,所述第三导布辊与引导架转动连接,所述立杆架上设置有第四导布辊,所述第四导布辊与立杆架转动连接,且第四导布辊位于第二导布辊和第三导布辊之间,所述立杆架与引导架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片和第二加强片,所述第一加强片和第二加强片分别与引导架的两端固定连接,且第一加强片、第二加强片和引导架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所述第一折叠机构为折叠片,所述折叠片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上料支架、第一加强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折叠机构包括竖直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辅助辊、第一折叠辊、第二折叠辊、第二辅助辊,第三折叠辊、第三辅助辊、第一折叠刀、第二折叠刀、切刀、第三电机、第四电机和第五电机、第一竖直气缸、第二竖直气缸和水平气缸,所述第一竖直气缸带动切刀上下运动,所述第二竖直气缸带动第一折叠刀上下运动,所述水平气缸带动第二折叠刀左右运动,所述第三电机带动第一折叠辊转动,所述第四电机带动第二折叠辊转动,所述第五电机带动第三折叠辊转动,所述第一折叠辊、第二折叠辊、第二辅助辊与第一辅助辊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辅助辊位于第三导布辊的下方,所述第一辅助辊与第一折叠辊之间、第二折叠辊与第二辅助辊之间、第三折叠辊与第三辅助辊之间设置有皮带,所述第三折叠辊位于第二折叠辊的下方,所述第一折叠辊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压力辊,所述第二压力辊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折叠刀,所述第一折叠辊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折叠刀,所述第三辅助辊的下方设置有收纳箱。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该床单折叠机工作时,第一电机通过链条带动第一下导布辊转动,第一上导布辊、第一下导布辊上设置有齿轮,且第一上导布辊、第一下导布辊上的齿轮啮合,因此第一下导布辊带动第一上导布辊转动,且第一下导布辊和第一上导布辊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上导布辊、第一下导布辊的转动带动床单辊上的床单从第一上导布辊和第二下导布辊之间的缝隙穿过,经过平板和第一压力辊之间的缝隙、折叠片,到达传输机构,屏板和第一压力辊将床单压实,防止床单发生褶皱,折叠片引导床单进行横向折叠,并且把有横向折叠趋势的床单传送到第二上导布辊和第二下导布辊之间,第二上导布辊和第二下导布辊缝隙之间,床单完全横向折叠;在传输机构上,第二电机通过链条带动第二下导布辊转动,第二上导布辊、第二下导布辊上设置有齿轮,且第二上导布辊、第二下导布辊上的齿轮啮合,因此第二下导布辊带动第二上导布辊转动,且第二下导布辊和第二上导布辊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上导布辊、第二下导布辊的转动带动横向折叠后的床单从第二上导布辊和第二下导布辊之间的缝隙穿过,横向折叠后的床单顺着第三导布辊和第四导布辊到达第二折叠机构;在第二折叠机构上,第三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一折叠辊转动,第一折叠棍通过皮带带动第一辅助辊转动,第四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二折叠辊转动,第二折叠棍通过皮带带动第二辅助辊转动,第五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三折叠辊转动,第三折叠棍通过皮带带动第三辅助辊转动,皮带既用于传动,也用于运输床单,切刀在第一竖直气缸的带动下上下运动,裁切横向折叠后的床单,当裁切后的床单被第一辅助辊和第一折叠辊之间的皮带传送到第二折叠辊和第二辅助辊上的皮带上时,位于第一折叠辊和第二折叠辊缝隙上方的第一折叠刀在第二竖直气缸的带动下,上下运动,经床单纵向折叠,同时在第一折叠刀向下的作用力下,床单会向下运动,接着位于第二折叠辊和第三折叠辊缝隙左侧的第二折叠刀在水平气缸的带动下,左右运动,再一次将床单纵向折叠,同时在第二折叠刀向右的作用力下,经过两次纵向折叠的床单进入到第三折叠辊和第三辅助辊之间的皮带上,并且顺着皮带运动的方向进入收纳箱内,床单折叠完成;床单辊的转动是通过第一上导布辊和第一下导布辊的转动带动床单的运动,床单是绕在导布辊上的,所以床单辊跟着床单一起运动,释放床单,从而到了上料的目的;折叠片可以为折叠的金属片,该金属片的两端焊接在第二上料支架和第一加强片上,折叠片的设置使得床单呈现一种横向折叠的趋势,在进入第二上导布辊和第二下导布辊之间进行完全的横向折叠;第一加强片、第二加强片与引导架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使得引导架与立杆架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固;第一折叠辊上设置有第二压力辊,第二压力辊用于压住床单,防止在第一折叠刀未折叠床单时,床单从第一折叠辊和第二折叠辊之间掉落;第一折叠辊与第二折叠辊的转动方向相反,便于第一折叠刀折叠床单后,床单从第一折叠辊和第二折叠辊之间下落,使得第二折叠刀折叠床单。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上料支架的高度高于第一上料支架的高度,所述立杆的高度高于第二上料支架的高度,使得床单上料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床单堆积的现象。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导布辊的高度高于第四导布辊的高度,引导架与立杆架之间的角度为锐角,第二导布辊、第三导布辊、第四导布辊所处的高度依次降低,使得横向折叠后的床单在不需要外界的动力驱动,在床单自身的重力下,便能够顺着第三导布辊、第四导布辊进入第二折叠机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辅助辊的高度低于第三折叠辊的高度,使得第三折叠辊和第三辅助辊上皮带往收纳箱的方向倾斜,从而第三辅助辊距离收纳箱的高度较小,折叠好的床单进入收纳箱时不容易散乱。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立杆架的下端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固定在地面上,使得立杆架与地面的连接更加坚固。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折叠辊的下方设置有捡漏箱,用于容纳从第一折叠辊和第二折叠辊下落的,没有经过第二次纵向折叠的床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下导布辊转动,第一下导布辊通过齿轮传动给第一上导布辊,从而第一上导布辊与第一下导布辊同时运动,且第一上导布辊和第一下导布辊带动床单运动,床单运动带动床单辊转动,从而实现床单的自动上料,提高了床单折叠机的工作效率,有利于工业化的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的折叠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单辊、2-第一上料支架、3-第一上导布辊、4-第一压力辊、5-第二上料支架、6-第二上导布辊、7-第二下导布辊、8-折叠片、9-立杆架、10-加强筋、11-第一加强片、12-第三导布辊、13-引导架、14-第四导布辊、15-切刀、16-第一竖直气缸、17-第二压力辊、18-第一折叠刀、19-第二竖直气缸、20-第二折叠辊、21-第二辅助辊、22-支撑板、23-第三辅助辊、24-第一辅助辊、25-皮带、26-捡漏箱、27-第二折叠刀、28-水平气缸、29-第一折叠辊、30-第三折叠辊、31-收纳箱、32-第二加强片、33-平板、34-第一电机、35-第二电机、36-第一下导布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该床单折叠机包括上料机构、传输机构、第一折叠机构和第二折叠机构,上料结构包括第一上料支架2和第二上料支架5,第一上料支架2上设置有床单辊1,床单辊1与第一上料支架2转动连接,第二上料支架5上设置有第一上导布辊3、第一下导布辊36、第一压平组件和第一电机34,第一电机34带动第一下导布辊36转动,第一上导布辊3与第一下导布辊36齿轮传动,第一压平组件包括第一压力辊4和平板33,平板33固定连接在第二上料支架5上,压力辊位于平板33的上方,且压力辊与第二上料支架5转动连接;传输机构包括立杆架9,立杆架9的上端固定有引导架13,引导架1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上导布辊6、第二下导布辊7和第二电机35,第二电机35带动第二下导布辊7转动,第二上导布辊6与第二下导布辊7齿轮传动,引导架1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三导布辊12,第三导布辊12与引导架13转动连接,立杆架9上设置有第四导布辊14,第四导布辊14与立杆架9转动连接,且第四导布辊14位于第二导布辊和第三导布辊12之间,立杆架9与引导架13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片11和第二加强片32,第一加强片11和第二加强片32分别与引导架13的两端固定连接,且第一加强片11、第二加强片32和引导架13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第一折叠机构为折叠片8,折叠片8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上料支架5、第一加强片11固定连接;第二折叠机构包括竖直的支撑板22,支撑板22上设置有第一辅助辊24、第一折叠辊29、第二折叠辊20、第二辅助辊21,第三折叠辊30、第三辅助辊23、第一折叠刀18、第二折叠刀27、切刀15、第三电机、第四电机和第五电机、第一竖直气缸16、第二竖直气缸19和水平气缸28,第一竖直气缸16带动切刀15上下运动,第二竖直气缸19带动第一折叠刀18上下运动,水平气缸28带动第二折叠刀27左右运动,第三电机带动第一折叠辊29转动,第四电机带动第二折叠辊20转动,第五电机带动第三折叠辊30转动,第一折叠辊29、第二折叠辊20、第二辅助辊21与第一辅助辊24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辅助辊24位于第三导布辊12的下方,第一辅助辊24与第一折叠辊29之间、第二折叠辊20与第二辅助辊21之间、第三折叠辊30与第三辅助辊23之间设置有皮带25,第三折叠辊30位于第二折叠辊20的下方,第一折叠辊29的上方设置有第二压力辊17,第二压力辊17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折叠刀18,第一折叠辊29的下方设置有第二折叠刀27,第三辅助辊23的下方设置有收纳箱3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当该床单折叠机工作时,第一电机34通过链条带动第一下导布辊36转动,第一上导布辊3、第一下导布辊36上设置有齿轮,且第一上导布辊3、第一下导布辊36上的齿轮啮合,因此第一下导布辊36带动第一上导布辊3转动,且第一下导布辊36和第一上导布辊3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上导布辊3、第一下导布辊36的转动带动床单辊1上的床单从第一上导布辊3和第二下导布辊7之间的缝隙穿过,经过平板33和第一压力辊4之间的缝隙、折叠片8,到达传输机构,屏板和第一压力辊4将床单压实,防止床单发生褶皱,折叠片8引导床单进行横向折叠,并且把有横向折叠趋势的床单传送到第二上导布辊6和第二下导布辊7之间,第二上导布辊6和第二下导布辊7缝隙之间,床单完全横向折叠;在传输机构上,第二电机35通过链条带动第二下导布辊7转动,第二上导布辊6、第二下导布辊7上设置有齿轮,且第二上导布辊6、第二下导布辊7上的齿轮啮合,因此第二下导布辊7带动第二上导布辊6转动,且第二下导布辊7和第二上导布辊6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二上导布辊6、第二下导布辊7的转动带动横向折叠后的床单从第二上导布辊6和第二下导布辊7之间的缝隙穿过,横向折叠后的床单顺着第三导布辊12和第四导布辊14到达第二折叠机构;在第二折叠机构上,第三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一折叠辊29转动,第一折叠棍通过皮带25带动第一辅助辊24转动,第四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二折叠辊20转动,第二折叠棍通过皮带25带动第二辅助辊21转动,第五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三折叠辊30转动,第三折叠棍通过皮带25带动第三辅助辊23转动,皮带25既用于传动,也用于运输床单,切刀15在第一竖直气缸16的带动下上下运动,裁切横向折叠后的床单,当裁切后的床单被第一辅助辊24和第一折叠辊29之间的皮带25传送到第二折叠辊20和第二辅助辊21上的皮带25上时,位于第一折叠辊29和第二折叠辊20缝隙上方的第一折叠刀18在第二竖直气缸19的带动下,上下运动,经床单纵向折叠,同时在第一折叠刀18向下的作用力下,床单会向下运动,接着位于第二折叠辊20和第三折叠辊30缝隙左侧的第二折叠刀27在水平气缸28的带动下,左右运动,再一次将床单纵向折叠,同时在第二折叠刀27向右的作用力下,经过两次纵向折叠的床单进入到第三折叠辊30和第三辅助辊23之间的皮带25上,并且顺着皮带25运动的方向进入收纳箱31内,床单折叠完成;床单辊1的转动是通过第一上导布辊3和第一下导布辊36的转动带动床单的运动,床单是绕在导布辊上的,所以床单辊1跟着床单一起运动,释放床单,从而到了上料的目的;折叠片8可以为折叠的金属片,该金属片的两端焊接在第二上料支架5和第一加强片11上,折叠片8的设置使得床单呈现一种横向折叠的趋势,在进入第二上导布辊6和第二下导布辊7之间进行完全的横向折叠;第一加强片11、第二加强片32与引导架13构成一个三角形结构,使得引导架13与立杆架9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固;第一折叠辊29上设置有第二压力辊17,第二压力辊17用于压住床单,防止在第一折叠刀18未折叠床单时,床单从第一折叠辊29和第二折叠辊20之间掉落;第一折叠辊29与第二折叠辊20的转动方向相反,便于第一折叠刀18折叠床单后,床单从第一折叠辊29和第二折叠辊20之间下落,使得第二折叠刀27折叠床单。

第二上料支架5的高度高于第一上料支架2的高度,立杆的高度高于第二上料支架5的高度,使得床单上料的过程中不容易出现床单堆积的现象。

第二导布辊的高度高于第四导布辊14的高度,引导架13与立杆架9之间的角度为锐角,第二导布辊、第三导布辊12、第四导布辊14所处的高度依次降低,使得横向折叠后的床单在不需要外界的动力驱动,在床单自身的重力下,便能够顺着第三导布辊12、第四导布辊14进入第二折叠机构。

第三辅助辊23的高度低于第三折叠辊30的高度,使得第三折叠辊30和第三辅助辊23上皮带25往收纳箱31的方向倾斜,从而第三辅助辊23距离收纳箱31的高度较小,折叠好的床单进入收纳箱31时不容易散乱。

立杆架9的下端设置有加强筋10,加强筋10固定在地面上,使得立杆架9与地面的连接更加坚固。

第三折叠辊30的下方设置有捡漏箱26,用于容纳从第一折叠辊29和第二折叠辊20下落的,没有经过第二次纵向折叠的床单。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第一上导布辊3、第一下导布辊36的转动带动床单辊1上的床单从第一上导布辊3和第二下导布辊7之间的缝隙穿过,经过平板33和第一压力辊4之间的缝隙、折叠片8,到达传输机构,屏板和第一压力辊4将床单压实,防止床单发生褶皱,折叠片8引导床单进行横向折叠,并且把有横向折叠趋势的床单传送到第二上导布辊6和第二下导布辊7之间,第二上导布辊6和第二下导布辊7缝隙之间,床单完全横向折叠;在传输机构上,第二上导布辊6、第二下导布辊7的转动带动横向折叠后的床单从第二上导布辊6和第二下导布辊7之间的缝隙穿过,横向折叠后的床单顺着第三导布辊12和第四导布辊14到达第二折叠机构;在第二折叠机构上,第三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一折叠辊29转动,第一折叠棍通过皮带25带动第一辅助辊24转动,第四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二折叠辊20转动,第二折叠棍通过皮带25带动第二辅助辊21转动,第五电机通过联轴器带动第三折叠辊30转动,第三折叠棍通过皮带25带动第三辅助辊23转动,皮带25既用于传动,也用于运输床单,切刀15在第一竖直气缸16的带动下上下运动,裁切横向折叠后的床单,当裁切后的床单被第一辅助辊24和第一折叠辊29之间的皮带25传送到第二折叠辊20和第二辅助辊21上的皮带25上时,位于第一折叠辊29和第二折叠辊20缝隙上方的第一折叠刀18在第二竖直气缸19的带动下,上下运动,经床单纵向折叠,同时在第一折叠刀18向下的作用力下,床单会向下运动,接着位于第二折叠辊20和第三折叠辊30缝隙左侧的第二折叠刀27在水平气缸28的带动下,左右运动,再一次将床单纵向折叠,同时在第二折叠刀27向右的作用力下,经过两次纵向折叠的床单进入到第三折叠辊30和第三辅助辊23之间的皮带25上,并且顺着皮带25运动的方向进入收纳箱31内,床单折叠完成。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设计图

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9541.6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815351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B65H45/16

专利分类号:B65H45/16;B65H23/26

范畴分类:申请人:泰州国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泰州国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凤凰西路166号

发明人:袁祥;袁廷荣;李涵雄;周旺平

第一发明人:袁祥

当前权利人:泰州国鑫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可自动上料的全自动床单折叠机论文和设计-袁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