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剩余论文_王振红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产者剩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产者,剩余,消费者,人力资源,价值,员工,会计。

生产者剩余论文文献综述

[1](2017)在《生产者剩余》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生产者剩余的概念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产品提供者由于生产要素、产品的供给价格与当前市场价格之间存在差异而给生产者带来的额外收益,也就是生产要素所有者、产品提供者因拥有生产要素或提供产品,在市场交易中实际获得的金额与其愿意接受的最小金额之间的差额。(本文来源于《天津经济》期刊2017年03期)

王振红[2](2013)在《对微观经济学中生产者剩余问题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外学者度量生产者剩余的方式有多种,这给初学者造成了很多困惑。文章介绍了生产者剩余的几种度量方式,尝试性提出了生产者剩余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证明了在离散型和连续型两种情况下,边际成本之和等于总可变成本,并分析比较了生产者剩余与租金、准租金、经济利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分析垄断、价格政策以及税收问题时,使用市场价格线以下、供给曲线以上这一生产者剩余度量方式更加简洁准确。在比较经济利润和生产者剩余两者关系时,用总收益减去总可变成本来度量生产者剩余则更加简单。供给曲线左边几何图形的面积更符合高版教材中生产者剩余的含义。(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邓文慧[3](2011)在《基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福利分析的农民补贴方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农民实行补贴是每个国家常用政策,补贴方式很多:支持价格是传统的间接补贴方式,还有直接补贴、实物补贴等。本文比较了几种补贴方式,得出各自优缺点,为我国相关决策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农业经济》期刊2011年08期)

周秀兰,郭洁[4](2010)在《基于生产者剩余理论的员工满意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公平理论为依据,采用员工让渡价值这一综合性指标来衡量员工满意度的高低,分析了员工满意度与员工行为选择之间的关系。应用生产者剩余理论作为量化分析工具,探讨了员工让渡价值的构成以及与生产者剩余的关系,进而从生产者剩余的角度分析了提升员工满意度的策略。(本文来源于《企业经济》期刊2010年09期)

朱婷[5](2010)在《论生产者剩余、经济利润及其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阐述了生产者剩余的概念及其相关要素,以及经济利润的概念,并对生产者剩余与经济利润的关系及二者结合的意义进行了论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科技与经济》期刊2010年05期)

刘艳娥,史湘平[6](2008)在《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博弈及其对体育产业综合效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博弈论的角度,阐释了体育消费者剩余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因素。指出体育产业作为独立的生产者和社会的合作者,在谋求产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必须重视对社会的贡献,即尊重和关怀消费者,合理让渡生产者剩余给消费者剩余,达到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的共生,实现体育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本文来源于《河北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刘仲文[7](2006)在《以生产者剩余和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为基础的增值表》一文中研究指出英国会计准则指导委员会于1975年8月发布的《公司报告》(征求意见稿》中增加了增值的概念,并建议各个公司采用体现增值的报表。此后,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等许多国家也开始编制该表,有的国家还要求企业向社会公布该表。欧美和日本的一些团体也正在研究如何建立增值会计准则体系和报告体系。笔者就增值表的基本内(本文来源于《财务与会计》期刊2006年19期)

易攀峰,沈迪君[8](2006)在《超级市场的规模经济与生产者剩余及消费者福利》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具有规模经济的超级市场和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本地垄断厂商,研究其对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福利之间此消彼长的作用机理。结论是超级市场的存在为改进消费者福利提供了可能,并削弱了本地垄断厂商在该区域市场上的垄断力量。(本文来源于《西安金融》期刊2006年06期)

王波,文卫国,徐光华[9](2001)在《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生产者剩余及报酬价值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设计并构建了生产者剩余及报酬价值模式USR模型。其特点是从企业的角度,以组织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为计量和反映的对象,以企业生产者剩余及职员的货币性报酬为企业人力资源价值构成。USR模型属于完全价值测定法。(本文来源于《重庆商学院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刘仲文[10](1998)在《以生产者剩余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核算体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在生产者剩余基础上的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核算体系,是根据企业的经济剩余扣除企业的消费者剩余等于人力资源创造的生产者剩余的理论,将生产者剩余作为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核算的主要目标的体系。一、消费者剩余、经济剩余和人力资源使用价值 (一)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所得大于所支付的代价,即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的总效用量与其总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商品的总效用是指商品的总使用价值,其使用量则表示为消费者从某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有用性或满足的量。商品的总市场价值是指商品的总交换价值,即商品所包含的物化劳动量。(本文来源于《财务与会计》期刊1998年01期)

生产者剩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国内外学者度量生产者剩余的方式有多种,这给初学者造成了很多困惑。文章介绍了生产者剩余的几种度量方式,尝试性提出了生产者剩余的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证明了在离散型和连续型两种情况下,边际成本之和等于总可变成本,并分析比较了生产者剩余与租金、准租金、经济利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分析垄断、价格政策以及税收问题时,使用市场价格线以下、供给曲线以上这一生产者剩余度量方式更加简洁准确。在比较经济利润和生产者剩余两者关系时,用总收益减去总可变成本来度量生产者剩余则更加简单。供给曲线左边几何图形的面积更符合高版教材中生产者剩余的含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产者剩余论文参考文献

[1]..生产者剩余[J].天津经济.2017

[2].王振红.对微观经济学中生产者剩余问题的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

[3].邓文慧.基于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福利分析的农民补贴方式研究[J].农业经济.2011

[4].周秀兰,郭洁.基于生产者剩余理论的员工满意度分析[J].企业经济.2010

[5].朱婷.论生产者剩余、经济利润及其意义[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

[6].刘艳娥,史湘平.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的博弈及其对体育产业综合效益的影响[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

[7].刘仲文.以生产者剩余和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为基础的增值表[J].财务与会计.2006

[8].易攀峰,沈迪君.超级市场的规模经济与生产者剩余及消费者福利[J].西安金融.2006

[9].王波,文卫国,徐光华.人力资源价值计量的生产者剩余及报酬价值模式[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1

[10].刘仲文.以生产者剩余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价值会计核算体系[J].财务与会计.1998

论文知识图

‐4‐2是生产者剩余曲线生产者剩余在短期内,由于固定...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图4 价格管...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的来源调整后的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价格上升时生产者剩余的变化

标签:;  ;  ;  ;  ;  ;  ;  

生产者剩余论文_王振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