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提高光源分布率的导光板,包括导光板主体,该导光板主体具有入光面、出光面以及反光面,其中,所述入光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入光结构;出光面均匀分布有若干微棱镜结构;反光面上分布有若干网点,且若干网点的排列密度沿入光面的近光端向远光端逐渐由疏变密,且导光板主体内部具有多个凹槽,每一凹槽至少有一端贯穿反射面或出光面。通过在入光面设置有入光结构,出光面上设置微棱镜结构,反光面上设置有网点,且网点的的排列密度沿入光面的近光端向远光端逐渐由疏变密以及出光面上凹设有多个凹槽,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光源的分布率和利用率,且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提高光源分布率的导光板,包括有导光板主体,该导光板主体具有入光面、与入光面相交的出光面以及与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反光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入光结构;出光面均匀分布有若干微棱镜结构,且于出光面向下凹设有多个凹槽;反光面上分布有若干网点,且若干网点的排列密度沿入光面的近光端向远光端逐渐由疏变密。
设计方案
1.一种提高光源分布率的导光板,包括有导光板主体,该导光板主体具有入光面、与入光面相交的出光面以及与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反光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入光结构;出光面均匀分布有若干微棱镜结构,且于出光面向下凹设有多个凹槽;反光面上分布有若干网点,且若干网点的排列密度沿入光面的近光端向远光端逐渐由疏变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光源分布率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结构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其顶点高度为20~80μm,两相邻入光结构顶点之间的间距为40~16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光源分布率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棱镜结构为四棱锥体凸起,其顶点高度为20~80μm,两相邻网点顶点之间的距离为40~160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光源分布率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点为半球形凸起,其顶点高度为20~8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光源分布率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的内壁为锯齿状结构,不同凹槽内的锯齿的齿距不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光源分布率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的底部分布于导光板主体的对角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光源分布率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远离入光面的凹槽之深度大于靠近入光面的凹槽之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光源分布率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倾斜设置于导光板主体上。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光板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提高光源分布率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导光板(light guide plate)是利用光学级的亚克力\/PC板材,然后用具有极高反射率且不吸光的高科技材料,在光学级的亚克力板材底面用激光雕刻、V型十字网格雕刻、UV网版印刷技术印上导光点。利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吸取从灯发出来的光在光学级亚克力板材表面的停留,当光线射到各个导光点时,反射光会往各个角度扩散,然后破坏反射条件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各种疏密、大小不一的导光点,可使导光板均匀发光。
现有的导光板具有光源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导致出现色差,从而影响产品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光源分布率的导光板,其有效解决了现有之导光板光源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光源分布率的导光板,包括有导光板主体,该导光板主体具有入光面、与入光面相交的出光面以及与出光面相对设置的反光面,其中,所述入光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入光结构;出光面均匀分布有若干微棱镜结构,且于出光面向下凹设有多个凹槽;反光面上分布有若干网点,且若干网点的排列密度沿入光面的近光端向远光端逐渐由疏变密。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入光结构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其顶点高度为20~80μm,两相邻入光结构顶点之间的间距为40~16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微棱镜结构为四棱锥体凸起,其顶点高度为20~80μm,两相邻网点顶点之间的距离为40~16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网点为半球形凸起,其顶点高度为20~80μm。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个凹槽的内壁为锯齿状结构,不同凹槽内的锯齿的齿距不相等。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个凹槽的底部分布于导光板主体的对角线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远离入光面的凹槽之深度大于靠近入光面的凹槽之深度。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个凹槽倾斜设置于导光板主体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在入光面设置有入光结构,出光面上设置微棱镜结构,反光面上设置有网点,且网点的的排列密度沿入光面的近光端向远光端逐渐由疏变密以及出光面上凹设有多个凹槽,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光源的分布率和利用率,且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导光板主体 11、入光面
101、入光结构 12、出光面
102、微棱镜结构 13、反光面
103、网点 14、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导光板主体10。
该导光板主体10具有入光面11、与入光面11相交的出光面12以及与出光面12相对设置的反光面13,其中,所述入光面11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入光结构101,入光结构101的设置,使光源进入时增加入光角度,解决了画面萤火虫现象,并可减少LED灯颗数,节约了成本和能耗。在本实施例中,入光结构10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其顶点高度为20~80μm,两相邻入光结构顶点之间的间距为40~160μm。
该出光面12均匀分布有若干微棱镜结构102,微棱镜结构102具有良好的聚光功能,使光线均匀的发射出去,提高了光源的分布率,且微棱镜结构102的设置,可减少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的体积、组件数目和成本。在本实施例中,微棱镜结构102为四棱锥体凸起,其顶点高度为20~80μm,两相邻网点顶点之间的距离为40~160μm。
且于出光面12向下凹设有多个凹槽14,多个凹槽 14 的内壁为锯齿状结构(图中未示),不同凹槽14 内的锯齿的齿距不相等,不同齿距使得光反射效果不同。多个凹槽14的底部分布于导光板主体10的对角线上,且多个凹槽14倾斜设置于导光板主体10上。多个凹槽14的设计,可以为入射光线提供多个反射及折射面。光源发出的光线进入导光板后,光线可被该多个凹槽 14反射及折射向出光面12,可避免光程太长及多次反射造成的光损失,从而可提高导光板的光利用率。此外,导光板内部设置多个凹槽14,还可以减轻导光板的重量,更加符合导光组件越来越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且远离入光面11的凹槽14之深度大于靠近入光面11的凹槽14之深度,其因光线的变弱,而这样的设置,使其光线更好的扩散和分布。
该反光面13上分布有若干网点103,且若干网点103的排列密度沿入光面11的近光端向远光端逐渐由疏变密,但其排列的疏密程度并不大。因入光面11的近光端的光线强度大于远光端的光线强度,所以若干网点103排列密度沿入光面11的近光端向远光端逐渐由疏变密,使光线向上反射形成面光源,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和分布率。在本实施例中,网点103为半球形凸起,其顶点高度为20~80μm。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
通过在入光面设置有入光结构,出光面上设置微棱镜结构,反光面上设置有网点,且网点的的排列密度沿入光面的近光端向远光端逐渐由疏变密以及出光面上凹设有多个凹槽,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提高了光源的分布率和利用率,且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47317.9
申请日:2019-01-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471267U
授权时间:20191008
主分类号:G02B 6/00
专利分类号:G02B6/00
范畴分类:30A;
申请人:东莞市颖锋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莞市颖锋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松岗村松岗一街6-1号
发明人:何勇
第一发明人:何勇
当前权利人:东莞市颖锋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代理人:吴成开;徐勋夫
代理机构:35203
代理机构编号: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