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配置协议论文-廖昀

地址配置协议论文-廖昀

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址配置协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移动自组网,无线节点,IP地址,自动分配算法

地址配置协议论文文献综述

廖昀[1](2015)在《探讨移动自组网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移动自组网中IP地址自动分配技术进行了介绍,并列举出了移动自组网中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的共同特点,简要分析了几种典型的移动自组网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期刊2015年13期)

孙付龙[2](2014)在《移动自组网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自组织网络与传统因特网和电信网不同,是由一组可移动的无线节点自发组成的网络。网络中节点间的通信是在没有中心管理系统和常规基础设施的支持下进行的,网络的拓扑可能因为节点不可预知的移动、加入、离开和节点的传输特性而随机改变。这使得传统网络中很多成熟的技术不能在移动自组网中直接应用。一直以来,对移动自组网网络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网络中的最优路由算法方面。几乎所有对路由的研究都假定网络中的移动节点都已事先已配置好了IP地址,但这一点对于网络中节点移动性强,移动没有规律的移动自组网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对于小规模的移动自组网来说,手动静态配置节点的IP地址也许是可行的;但是对于规模较大的移动自组网,尤其是允许节点自由移动、加入和离开的实用型、开放型移动自组网,要想手工配置好每个移动节点的IP地址是不现实的。而移动自组网的节点在进行通信时都需要一个标识自己以此来区别于其他节点的标识符。在局域网通信中,硬件地址被作为标识主机网络接口卡的标识符,但硬件地址不能用于广域网通信中。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中IP地址被广泛认为是节点通信过程中的标识符。在集中式通信的网络环境中,可以通过DHCP或者人工的方式来配置主机的IP地址。但在移动自组网这种没有中心节点的、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中,不能通过人工或者DHCP机制来为节点配置IP地址。而节点只有在获得IP地址以后才能进行路由和通信。传统网络的地址动态配置协议不能直接应用于移动自组网,因此,移动自组网IP地址自动配置是移动自组网能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本文在深入研究和探讨移动自组网IP地址自动配置技术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部分工作:1.介绍了移动自组网IP地址自动配置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2.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移动自组网络的相关技术,包括移动自组网的定义、节点结构、网络结构,现阶段移动自组网应用的协议栈,移动组网的特点、应用和移动自组网中的关键技术等进行介绍。3.介绍了移动自组网中IP地址自动分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移动自组网中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的特点,对几种典型的移动自组网IP地址自动分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4.在充分了解传统的基于伙伴系统的IP地址自动分配算法(Buddy)的基础之上,对其IP地址分配原理进行详细描述,分析Buddy算法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伙伴系统地址分配算法,给出了改进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方法,并进行算法仿真和分析。5.在了解了移动自组网中典型的DSDV和DSR路由协议的基础上,针对这两个路由协议的原理,提出了基于DSDV和DSR原理的移动自组网IP地址自动分配算法,给出了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方法,并进行算法仿真和分析。(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期刊2014-06-01)

张娇,彭新光[3](2014)在《基于分簇的WSNs节点地址自配置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WSNs节点地址分配中存在的控制开销大以及延迟长等问题,提出一种分散式的地址分配算法。该算法将WSNs依据网络标识分为若干树状结构的子网,节点依据占有资源多少分为根、首、终节点,除终节点外的所有节点均可以成为代理节点为新加入WSNs的节点分配唯一的地址,与依赖广播地址请求包或是重复地址检测的地址分配算法不同,代理节点为申请节点分配的地址是依据自己的地址而生成的。仿真实验表明,算法结束时,WSNs内所有节点均可以得到一个唯一地址,且与LISAA相比,该算法的控制开销更小,延迟时间更短。(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4年03期)

李庆诚,任开,宫晓利,丛跃进[4](2013)在《结合结点信任度的Ad Hoc地址配置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大部分Ad Hoc地址配置协议配置时间较长,网络负载较大,随着网络规模的增大,协议性能下降较快等问题,提出一个新的配置协议。该协议提出了结合结点信任度的单结点分发多结点服务的模型,以及在该模型下的两次信息交换配置算法和寻找地址服务器的算法。介绍协议中出现的网络拥塞丢包、冷启动、最高信任度结点变更,信息同步等问题的处理方法。最后的实验结果证明了该协议保证配置的唯一性,具有低延迟、低负载,不依赖底层路由等特点,并且平均性能不会因为网络规模的增大而降低。(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期刊2013年02期)

孙戎[5](2010)在《浅析IPv6邻居发现协议中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IPv6中,地址自动配置分为有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和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当站点不特别关注主机使用的确切地址,只要求该地址是惟一的并且能通过适当方式被寻路时,则适合使用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本文针对IPv6中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机制进行简要的学习和分析。(本文来源于《科技广场》期刊2010年11期)

罗文[6](2010)在《基于IPv6的MANET地址自动配置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便捷地在移动设备之间共享文件,交换信息。借助于移动自组网,无线移动用户可以通过中间节点分组传发实现与直接传输范围之外的其他移动设备进行无线多跳路由通信,扩展无线接入网的覆盖范围。当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海量资源时,它们必须配置唯一的IP地址,才通过网关与对应节点通信。在小规模移动自组网中,可使用手工配置地址。而在大型开放的移动自组网网络,节点应采用更便捷的自动地址配置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移动自组网的特点、研究现状、应用领域以及与互联网的整合研究,并讨论了已有的地址配置协议。根据节点加入移动自组网时与邻居节点的初始化关系,提出了一种新的Kinship逻辑树。通过对该逻辑树构造二叉树,节点可以获得一个局部地址(kinship地址)。为了使Kinship地址能生成唯一的IPv6地址,标准IPv6地址结构扩展成由64位网络前缀、32位子网ID、32位kinshp地址3部分组成。网络前缀通过监视网关信息来获得。当新节点初始化IP地址时,节点只与一跳传输范围之内的某个邻居节点交换信息,而不需要向移动自组网中的所有节点广播请求。本文还研究了网络前缀管理以及网络合并与拆分操作,然后对本文中的自动配置策略进行了信息复杂度分析,并在Glomosim平台上进行了仿真实现。本文还对此策略的其他性能进行了分析。与其他地址自动配置协议相比,本文提出的策略可以快速完成地址配置,不需要进行重复地址检测,开销很少。最后是全文的总结,并对文本提出的自动配置策略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0-05-01)

李环宇,李茹,史晶,任春雷[7](2009)在《基于NS-2的MANET中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的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S-2为仿真平台,在编译层实现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的处理过程,在解释层实现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的关联过程.从而实现了NS-2仿真平台下MANET(Mobile Ad HocNetwork)网络中IP地址自动配置的分布式协议,并得到仿真分析数据.利用仿真分析数据对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罗丹彦,左德承,杨孝宗[8](2009)在《一种基于多代理的传感器网络IPv6地址配置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更好的发挥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效能,方便与Internet的互联,需要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IP地址的自动配置。因为IPv6可以提供大量网络地址,更符合无线传感器网络要求地址数量较多的这个特点,所以本文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代理的IPv6地址自动配置协议SNMAAP,通过在网络中使用地址代理,不仅可以使节点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可用地址,而且也降低了地址出现冲突的概率和网络开销。在OPNET仿真平台上对SNMAAP协议以及两种地址配置协议IPv6 Stateless Autoconfiguration协议和MANETconf协议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SNMAAP协议不仅保证了地址的唯一分配,协议的开销、延迟和重复检测开销也均较小。(本文来源于《宇航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李环宇[9](2009)在《异构Ad Hoc网络中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异构Ad Hoc网络以其不同传输方式、不同设备等特点逐步得到广泛的发展与普及。为了保证异构Ad Hoc网络能够正常通信,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在异构Ad Hoc网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保证了网络中节点能够获取到唯一的IP地址。如果异构Ad Hoc网络能够接入Internet中,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还能够保证节点拥有一个全局唯一的IP地址。因此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是异构Ad Hoc网络节点互相通信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本论文中,使用不同传输方式的无线设备构建无线网络,这些不同传输方式有IEEE 802.11和IEEE 802.15模式,并提出了异构Ad Hoc网络的构建模式、异构Ad Hoc网络中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以及802.15网络中路由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方式。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是一种分布式的协议,具有自组织性、抗毁性和自愈性等特点。其工作方式总体过程是当一个节点加入到网络时,这种分布式的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能够通过网络中已经存在的部分节点或者全部节点为这个新加入网络的节点进行地址配置。在本论文用NS-2仿真工具对提出的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进行了性能测试,给出了性能分析结果。结果表明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有低延迟性、高地址使用率等特点。在本论文的最后部分,分别从802.11方面、802.15方面以及802.11和802.15互联叁方面实现了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分别使用了Linux C编程技术,J2ME技术,双协议栈技术等。本论文对异构Ad Hoc网络中IP地址自动配置在现实环境中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09-05-05)

梅登华,刘俊[10](2008)在《无状态地址配置协议中EUI-64接口标识符的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移动IPV6中使用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协议,自动生成新地址。但是由于配置出的新地址,可能与其它节点正在使用的地址相同,发生地址冲突,因此每次均需要进行重复地址检测,占用了大量时间,降低了切换效率。本文提出对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协议中EUI-64接口ID的生成方式进行改进,原协议中是在48位MAC地址中间插入4位十六进制字符FF-FE生成64位EUI-64接口ID,改进之处是将原协议中插入的4位十六进制字符FF-FE,更换为移动节点切换前所在子网的16位子网ID。通过这个改进,减少了地址冲突,确保了地址唯一性。(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08年33期)

地址配置协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移动自组织网络与传统因特网和电信网不同,是由一组可移动的无线节点自发组成的网络。网络中节点间的通信是在没有中心管理系统和常规基础设施的支持下进行的,网络的拓扑可能因为节点不可预知的移动、加入、离开和节点的传输特性而随机改变。这使得传统网络中很多成熟的技术不能在移动自组网中直接应用。一直以来,对移动自组网网络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寻找网络中的最优路由算法方面。几乎所有对路由的研究都假定网络中的移动节点都已事先已配置好了IP地址,但这一点对于网络中节点移动性强,移动没有规律的移动自组网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对于小规模的移动自组网来说,手动静态配置节点的IP地址也许是可行的;但是对于规模较大的移动自组网,尤其是允许节点自由移动、加入和离开的实用型、开放型移动自组网,要想手工配置好每个移动节点的IP地址是不现实的。而移动自组网的节点在进行通信时都需要一个标识自己以此来区别于其他节点的标识符。在局域网通信中,硬件地址被作为标识主机网络接口卡的标识符,但硬件地址不能用于广域网通信中。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中IP地址被广泛认为是节点通信过程中的标识符。在集中式通信的网络环境中,可以通过DHCP或者人工的方式来配置主机的IP地址。但在移动自组网这种没有中心节点的、分布式的网络环境中,不能通过人工或者DHCP机制来为节点配置IP地址。而节点只有在获得IP地址以后才能进行路由和通信。传统网络的地址动态配置协议不能直接应用于移动自组网,因此,移动自组网IP地址自动配置是移动自组网能够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本文在深入研究和探讨移动自组网IP地址自动配置技术的基础上。主要进行了以下几部分工作:1.介绍了移动自组网IP地址自动配置技术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2.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移动自组网络的相关技术,包括移动自组网的定义、节点结构、网络结构,现阶段移动自组网应用的协议栈,移动组网的特点、应用和移动自组网中的关键技术等进行介绍。3.介绍了移动自组网中IP地址自动分配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移动自组网中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的特点,对几种典型的移动自组网IP地址自动分配算法进行分析、比较。4.在充分了解传统的基于伙伴系统的IP地址自动分配算法(Buddy)的基础之上,对其IP地址分配原理进行详细描述,分析Buddy算法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伙伴系统地址分配算法,给出了改进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方法,并进行算法仿真和分析。5.在了解了移动自组网中典型的DSDV和DSR路由协议的基础上,针对这两个路由协议的原理,提出了基于DSDV和DSR原理的移动自组网IP地址自动分配算法,给出了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方法,并进行算法仿真和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址配置协议论文参考文献

[1].廖昀.探讨移动自组网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的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

[2].孙付龙.移动自组网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的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4

[3].张娇,彭新光.基于分簇的WSNs节点地址自配置协议[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4

[4].李庆诚,任开,宫晓利,丛跃进.结合结点信任度的AdHoc地址配置协议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

[5].孙戎.浅析IPv6邻居发现协议中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机制[J].科技广场.2010

[6].罗文.基于IPv6的MANET地址自动配置协议研究[D].中南大学.2010

[7].李环宇,李茹,史晶,任春雷.基于NS-2的MANET中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的实现[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8].罗丹彦,左德承,杨孝宗.一种基于多代理的传感器网络IPv6地址配置协议[J].宇航学报.2009

[9].李环宇.异构AdHoc网络中IP地址自动配置协议的设计与实现[D].内蒙古大学.2009

[10].梅登华,刘俊.无状态地址配置协议中EUI-64接口标识符的改进[J].微计算机信息.2008

标签:;  ;  ;  ;  

地址配置协议论文-廖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