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移动论文_李博,赵志河

导读:本文包含了牙齿移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牙齿,正畸,骨膜,大鼠,模型,牙周炎,转矩。

牙齿移动论文文献综述

李博,赵志河[1](2019)在《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辅助干预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畸治疗周期通常为2~3年,较长的治疗周期常伴随着较高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缩短治疗周期,探索安全有效的辅助干预措施加速正畸牙齿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辅助干预措施较多,主要可以分为手术干预和非手术干预两大类。但是,尚无一种干预措施得到公认,为正畸临床所常规采用。本文旨在针对目前常见的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辅助干预措施作一综述,以期指导临床,缩短治疗周期,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陈学鹏[2](2019)在《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方法及机制新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正畸治疗疗程长,各种正畸风险随之增加。如何在生理允许范围内加速牙齿移动,缩短正畸疗程,降低牙釉质脱矿、龋坏、牙根吸收及牙周疾病等治疗风险,是正畸医生和患者都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如何加速正畸牙齿移动进行了很多研究。讲者对目前加快正畸牙齿移动的方法及机制新进展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叁届中国国际口腔器材展览会暨学术研讨会展会会刊》期刊2019-10-30)

郭薇,房付春,徐会勇,欧阳钧[3](2019)在《骨膜蛋白基因敲除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的建立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小鼠以及骨膜蛋白(PN)基因敲除小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并分析相关信号通路。方法:根据实验条件把小鼠分为4组:C57小鼠未加力组和加力组、PN基因敲除小鼠组上颌加力组和未加力组,每组5只,其中加力组加力5 d。处死后,显微CT扫描上下颌骨,并采用RT-PCR检测牙周膜中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57小鼠相比,PN基因敲除小鼠的牙槽骨出现明显的吸收,牙周膜连续性中断破坏。在C57小鼠中,加力组牙周膜中的PN、粘着斑激酶(FAK)和TGF-β1表达水平显着增强(P<0.05);在基因敲除鼠中,加力组牙周膜中的FAK(P<0.05)和TGF-β1表达水平显着增强(P<0.01);在同样加力的条件下,C57小鼠与PN基因敲除小鼠相比,TGF-β1显着降低(P<0.05),FAK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结论:PN是正畸作用下牙周膜的改建过程一个重要分子环节,发挥着转导调控作用,TGF-β1--PN--FAK信号通路参与调控正畸作用下牙周膜的改建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王高南,焦剑,周彦恒,施捷[4](2019)在《正畸牙齿位置的移动对角化龈宽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测量28例患者正畸治疗前后角化龈宽度的变化以及牙齿位置的变化,分析正畸牙齿移动与角化龈宽度变化的关系。方法:对患者照片与模型进行匹配,通过测量牙冠长度而获得角化龈的宽度。在rapidform 2006上将治疗前后的上颌模型重迭,准确测量正畸移动前后牙齿(包括切牙、尖牙、前磨牙)的位置变化。统计牙齿压低伸长、内收与唇向移动、转矩变化与角化龈宽度的计量数据,分析其变化的关系。结果:对28例患者共213颗牙齿治疗前后数据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牙齿转矩角度的变化与角化龈宽度的变化有较强相关性(r=-0. 47,P <0. 001),并在多水平线性回归分析中验证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回归系数<0,P <0. 001),同时,牙齿内收和压低与角化龈宽度的变化没有显着相关性(P> 0. 05),尖牙和前磨牙回归系数为负(尖牙回归系数=-0. 35,前磨牙回归系数=-0. 38,P <0. 05)。结论:正畸过程中的牙齿移动对角化龈的宽度会造成影响,唇向正转矩的增加更有可能引起角化龈宽度的减小;牙齿内收和压低与角化龈宽度的变化没有显着相关性;切牙相对于尖牙和前磨牙,在牙齿移动过程中更容易发生角化龈宽度的变化。正畸过程中,应该对牙齿位置变化可能对角化龈宽度造成的影响进行预判,关注角化龈宽度的变化。(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卫晓霞,邹玉贞,寇正威[5](2019)在《Odanacatib抑制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后复发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鼠正畸复发过程中组织蛋白酶K抑制剂odanacatib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30只SPF级雄性大鼠,种植支抗60 g力近中移动右上颌第一磨牙,3周后拆除加力装置,建立复发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只。实验组右上颌第一磨牙牙周局部注射60μl、1.25μM odanacatib,每3天注射一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复发0天和复发2周时取大鼠上颌牙列模型,计算牙齿复发率。2周后处死大鼠,扫描Micro-CT,量化右上颌第一磨牙根分叉处骨矿物质密度(BMD)和骨体积分数(BVF)值,分析骨改建活性。TRAP染色分析两组破骨细胞数量的差异。免疫组化观察CatK及IGF-Ⅰ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复发率(42.45±0.11)%,小于对照组的(79.99±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BMD和BVF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破骨细胞数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CatK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IGF-Ⅰ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odanacatib能有效地减少大鼠正畸后复发率,促进牙周组织改建,增加牙周组织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郭莉莉,张莹,潘多[6](2019)在《胰岛素控制对糖尿病大鼠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对糖尿病大鼠实施胰岛素控制对其正畸牙齿移动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分别设置为空白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胰岛素控制组。牵磨牙近中移动后第7、14、21天,分别采集标本,检测3组不同时间的血清骨钙素水平,以及颌骨骨钙素水平。结果经检测与对比,3组第7、14、21天的血清骨钙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检测与对比,糖尿病模型组第14、21天的远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胰岛素控制组和空白对照组,胰岛素控制组第14天的远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糖尿病模型组第7、14天的近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胰岛素控制组与空白对照组,胰岛素控制组第14天的近中颌骨骨钙素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余不同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大鼠实施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应用胰岛素控制可获得理想效果。(本文来源于《糖尿病新世界》期刊2019年09期)

姜委杰,刘珺,林炜,弋中萍,刘昌翠[7](2019)在《不同强度的低能量激光照射对正畸牙齿移动速度影响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在正畸力作用下,不同强度的低能量激光照射对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为临床确定最佳的照射强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正畸拔除第一前磨牙固定矫治患者24名,将48颗上颌尖牙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1、2(每组16颗),采用上颌微种植钉支抗150g力拉双侧上颌尖牙向远中移动。在加力后第0、3、7、14天分别对实验组1和实验组2上颌尖牙进行低能量激光照射,实验组1为20 s/位点,实验组2为40s/位点,对照组只加力无照射。每4周复诊一次,检测牵引力值并重复激光照射1次,研究周期16周。分别制取患者初始及结束时上颌石膏模型,测量并分析比较各组尖牙远中移动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尖牙远中移动距离实验组1﹥实验组2﹥对照组,实验组1与对照组、实验组1与实验组2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同强度的低能量激光照射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效能不同,临床应用时应该选择适宜的照射强度。(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袁惠芳[8](2019)在《成人无托槽隐形矫治牙齿移动效率的叁维模型重迭测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因其美观、舒适、可摘等特点逐渐受到广大患者和医生的青睐。隐形矫治过程中使用特定软件(如Invisalign使用的ClinCheck软件)来发布患者的矫治方案,在正畸医师使用隐形矫治器虚拟的设置治疗目标位的过程中,患者的3D方案是对每个治疗步骤进行评估的起点。因此,从正畸医师的角度来看,患者真实的初始情况与数字化模型之间、数字化模拟的牙齿移动与实际的临床治疗结果之间尽可能的吻合是理想的。这种吻合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少正畸医师在整个临床治疗中的额外工作量,这一点尤为重要。但是很多正畸医生往往发现,在临床上部分的患者在矫治过程中会出现脱轨的现象,需要进行中期重启,还有大部分患者在戴完所有的矫治器之后,并不能达到预期设置的矫治目标,需要再进行第二次的精细化调整。在隐形矫治过程中牙齿的实际移动量往往达不到预期设计的移动量,因此,对于牙齿移动效率的研究对于临床矫治方案的设计具有较强的临床指导意义。3D Slicer软件是一款专业的医学图像分析软件,可以将二维的数据转化为叁维图像,并进行叁维模型的重迭分析,并在医学分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本研究通过3D Slicer软件,对临床上进行了精细化调整的患者第一期矫治后的预期和实际牙齿移动量分别进行测量分析,为正畸医生临床上设计矫治方案提供一些参考。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0名成人安氏?类患者使用Invisalign矫治器进行治疗,在患者的一期矫治结束后,应用3D Slicer软件测量每颗牙齿在不同方向上的移动量,比较患者上、下颌牙齿的预期移动量和实际移动量的差异,来预测使用Invisalign矫治器的牙齿移动的准确性。为临床上医生制定矫治方案、设计牙齿的过矫正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成人患者,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20例,这20例患者均为安氏?类错牙合畸形,治疗全程采用Invisalign无托槽隐形矫治,在一期矫治器佩戴完成后,使用iTero扫描患者牙齿并进行矫治效果进展评估,观察到有部分牙齿未达到预期矫治目标,后期进行了第二阶段的精细化调整治疗。患者的初始模型和预期矫治结果模型从一期矫治的ClinCheck的方案中获得,患者的实际矫治效果模型从二期精细化调整阶段ClinCheck的方案中获得。利用叁维图像分析软件3D Slicer,将预期矫治效果模型和实际矫治效果模型分别与患者初始模型进行迭加,迭加区域为磨牙,然后利用软件的测量工具进行牙齿移动量的测量。一共测量了400颗牙齿的垂直向移动、水平向移动和旋转移动,并测量了上下牙弓间的横向宽度。然后,运用SPSS 22.0软件包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预期的牙齿移动量与实际牙齿移动量的差异。结果1.在水平方向,只有上颌中切牙和上颌尖牙的预期值和实际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差异较小,差值的中位数为0.15mm-0.16mm;牙弓的横向宽度改变,只有上颌尖牙间宽度改变的预期实际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88,P=0.007)。2.在垂直方向,上下颌切牙伸长移动的预期与实际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下颌切牙的压低移动与下颌尖牙的垂直移动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上颌中切牙的差异最大,中位数为1.31mm。3.所有牙齿旋转移动的实际值都明显小于预期值,其中上颌尖牙的差异最大,为3.62゜(P<0.05),上颌前磨牙的差异最小,仅为0.42゜(P<0.05)。结论1.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时,成人患者牙齿的水平向移动及牙弓横向宽度的改变容易实现,准确度较高。2.成人患者无托槽隐形矫治时,在牙齿的垂直向移动中,伸长移动准确度高,压低移动准确度低,其中切牙的压低最不准确。3.成人无托槽隐形矫治过程中,牙齿的旋转移动最不容易实现,牙齿移动效率低。(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3-01)

王少鹏,赵红艳,安晶涛,孙婷婷,唐林[9](2019)在《生长激素对实验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VEGF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对实验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牙周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7周龄大的雄性Wistar大鼠根据是否注射生长激素分为实验组(E)和对照组(C)。将50 g力值加于近中左侧上颌第一磨牙。E组和C组分别腹部皮下注射GH(0.15IU/公斤/天)及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大鼠分别在第1、3、7、14和21天处死。上颌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切片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结果:无论张力侧及压力侧VEGF在实验组表达的量均高于对照组,第3天组中张力侧及压力侧实验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174.47±7.53和345.80±25.46与其各自对照组相比较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实验组的VEGF的表达强度峰值均出现在第7天,分别为669.97±3.22和923.77±1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表达峰值及峰值之前压力侧无论实验组和对照组VEGF的表达强度要明显高于张力侧相应分组。结论:短期注射生长激素促进了牙周组织中VEGF的表达,对于正畸牙齿移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03期)

张馨艺,陈楠,李萌,隋秉东,马灿灿[10](2018)在《牙周局部炎症对小鼠正畸牙齿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小鼠正畸牙模型探究牙周炎静止期局部炎症对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取12周龄C57小鼠,上颌磨牙区腭侧牙龈局部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牙周炎症模型,等量生理盐水注射为对照,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牙槽骨嵴丢失情况。于牙周炎静止期建立小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使用30 g力值加力7 d,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上颌骨骨密度和牙移动距离。结果:LPS刺激小鼠所致的牙周炎在静止期进行正畸加力,相比于生理盐水注射后正畸加力,上颌骨骨密度轻度降低(P<0.05),牙移动距离明显增加(P<0.05)。结论:牙周局部炎症环境可促进小鼠正畸牙齿移动。本研究结果为临床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中的正畸效果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价值,对牙齿移动条件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口腔生物医学》期刊2018年04期)

牙齿移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正畸治疗疗程长,各种正畸风险随之增加。如何在生理允许范围内加速牙齿移动,缩短正畸疗程,降低牙釉质脱矿、龋坏、牙根吸收及牙周疾病等治疗风险,是正畸医生和患者都关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对如何加速正畸牙齿移动进行了很多研究。讲者对目前加快正畸牙齿移动的方法及机制新进展做一综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牙齿移动论文参考文献

[1].李博,赵志河.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辅助干预措施[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9

[2].陈学鹏.加速正畸牙齿移动的方法及机制新进展[C].第二十叁届中国国际口腔器材展览会暨学术研讨会展会会刊.2019

[3].郭薇,房付春,徐会勇,欧阳钧.骨膜蛋白基因敲除鼠正畸牙齿移动模型的建立及验证[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9

[4].王高南,焦剑,周彦恒,施捷.正畸牙齿位置的移动对角化龈宽度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5].卫晓霞,邹玉贞,寇正威.Odanacatib抑制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后复发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9

[6].郭莉莉,张莹,潘多.胰岛素控制对糖尿病大鼠正畸牙齿移动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9

[7].姜委杰,刘珺,林炜,弋中萍,刘昌翠.不同强度的低能量激光照射对正畸牙齿移动速度影响的临床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8].袁惠芳.成人无托槽隐形矫治牙齿移动效率的叁维模型重迭测量研究[D].郑州大学.2019

[9].王少鹏,赵红艳,安晶涛,孙婷婷,唐林.生长激素对实验大鼠牙齿移动过程中VEGF表达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10].张馨艺,陈楠,李萌,隋秉东,马灿灿.牙周局部炎症对小鼠正畸牙齿移动影响的实验研究[J].口腔生物医学.2018

论文知识图

不同术式下牙齿移动距离对比1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实验模型Fig...牙齿移动距离、倾斜角度、牙配槽...牙齿移动的碰撞检测图:Micro-CT叁维重建后计算大鼠牙齿移3各实验组大鼠牙齿移动速度3讨论

标签:;  ;  ;  ;  ;  ;  ;  

牙齿移动论文_李博,赵志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