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微囊缓释论文_邓凌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纳米微囊缓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丙酸,纳米,血管,神经,哮喘,细胞,内皮。

纳米微囊缓释论文文献综述

邓凌云[1](2017)在《缓释芳香纳米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香味对人体有美容,舒缓压力,放松肌肉等益处,然而具有香味的物质沸点低,易挥发,在应用中留香时间短。因此,对香味物质进行适当保护以控制其释放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Si O2为壁材制备芳香精油纳胶囊,以期利用壁材的包裹作用保护香味物质达到缓释长效作用,研究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性能,并探索疏水化处理对织物的芳香缓释性能的影响。(1)采用硬模板法制备中空介孔二氧化硅(HMSN),并将柠檬精油载入HMSN中,获得柠檬精油纳胶囊。考察装载温度、装载时间和精油的体积分数对装载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HMSN装载柠檬精油的条件。通过SEM和TEM观察纳米颗粒的形貌;采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纳胶囊的装载量和缓释率;利用热重分析仪测定精油纳胶囊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柠檬精油纳胶囊的装载量高达85.8%,其在20℃的室温条件下放置6天,柠檬精油的释放率仅为7.9%,达到缓释效果。将制备的柠檬精油纳胶囊应用于棉织物,并利用纳胶囊对纤维的粗糙化作用,通过对棉织物进行疏水化处理即可获得超疏水芳香棉织物。研究发现,超疏水性能还改善了织物上纳胶囊的缓香效果。(2)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薰衣草精油纳胶囊并研究其应用性能。将薰衣草精油、正硅酸乙酯(TEOS)、十六烷基叁甲基溴化铵(CTAB)和正十六烷混合,然后经预乳化和高速乳化剪切得纳米粒径的乳液滴,转移至烧瓶中并在40℃下进行机械搅拌反应24 h。考察乳化时间、乳化速度、CTAB用量以及壁芯质量比对薰衣草精油纳胶囊形貌、装载量和粒径的影响。采用TEM观察薰衣草精油纳胶囊的形貌和粒径;利用紫外-可见-近红外测定纳胶囊的装载量,结合重量法计算缓释率。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薰衣草精油纳胶囊装载量可达58.7%,在20℃环境下放置15天,释放率仅为19.6%。采用疏水剂AG-950作为粘合剂,将薰衣草精油纳胶囊处理在棉织物上,获得了薰衣草芳香超疏水棉织物,该织物具有良好的自清洁性和防污性,提高了织物的长效留香作用。(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期刊2017-03-01)

蒋良福,陈鸥,褚庭纲,丁健,虞庆[2](2013)在《纳米微囊缓释VEGF促血管化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应用纳米微囊缓释VEGF促血管化及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化学去细胞神经内显微注入纳米微囊缓释VEGF,修复大鼠15 mm坐骨神经缺损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为化学去细胞神经显微注入VEGF组(B组)和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组(C组),比较A、B、C组血管化时间。术后12周,检测肌电图、小腿叁头肌湿重、神经微血管密度及再生轴突计数,评价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术后,A组神经中心血管化的时间为7 d,B、C组为13 d。术后12周,A组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小腿叁头肌湿重,微血管密度和神经轴突再生密度高于B、C组。结论纳米微囊缓释VEGF促进去细胞神经血管化,有利于神经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蒋良福,陈鸥,褚庭纲,丁健,虞庆[3](2013)在《纳米微囊缓释VEGF促去细胞神经血管化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应用纳米微囊缓释VEGF促去细胞神经血管化及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化学去细胞神经内显微注入纳米微囊缓释VEGF,修复大鼠15mm坐骨神经缺损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为化学去细胞神经显微注入VEGF组(B组)和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组(C组)。比较A、B、C组血管化时间,术后12周测肌电图、小腿叁头肌湿重、神经微血管密度及再生轴突计数评价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术后A组神经中心血管化的时间为7天,B、C组为13天。术后12周A组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小腿叁头肌湿重,微血管密度和神经轴突再生密度高于B、C组。B组和C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纳米微囊缓释VEGF促进去细胞神经血管化,有利于神经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0-09)

林芳[4](2003)在《丙酸倍氯米松PLGA缓释纳米微囊对哮喘治疗及机制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哮喘患者缓解期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是预防哮喘急性发作的关键。为避免长期大剂量应用激素的副作用,研制具有靶向性和稳定控释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新剂型,对哮喘治疗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1)了解丙酸倍氯米松(BDP)纳米微囊制剂体内释药情况。(2)研究BDP纳米微囊制剂的免疫原性和对豚鼠哮喘模型的治疗作用。(3)评价BDP纳米制剂对肺泡灌洗液(BALF)、血浆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及细胞表面黏附分子影响,探讨BDP纳米制剂控制哮喘发作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1)采用超声乳化法和去溶剂固化法,以聚乳酸-聚羟乙酸共聚物(PLGA)为基质,制备BDP纳米微囊;健康豚鼠气管插管后,气管内给予BDP纳米微囊悬液,给药后不同时间取血及肺组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及肺组织匀浆BDP浓度。(2)健康豚鼠经腹腔注射、口腔喷雾BDP纳米微囊,观察其发生过敏反应情况;制备卵白蛋白诱导的豚鼠哮喘模型,雾化吸入不同剂量BDP纳米微囊,观察哮喘症状后评分、进行血及BALF炎细胞分类计数。(3)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浆和肺泡灌洗液中可溶性黏附分子OD值,双抗体荧光免疫法观察BALF中细胞表面黏附分子。 结果:(1)BDP纳米微囊呈球形,粒径分布呈均值为126.4nm的正态分布,载药率为36.4%±0.07%。肺组织匀浆中,普通制剂组BDP峰浓度出现在8小时左右,然后较快下降;纳米微囊组释药呈双相动力学过程:给药后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0.5一1 .0小时有一个相对的“爆破”释放,8小时左右达峰浓度,12小时开始BDP浓度明显高于普通制剂组,并维持相当高浓度的平台期至72小时。血浆中普通制剂组和纳米微囊组BDP浓度均未测出。(2) BDP纳米微囊制剂在健康豚鼠体内未出现过敏反应。总给药剂量相同情况下,哮喘豚鼠雾化吸入BDP纳米制剂每3日1次(1 .68士0.49)与普通制剂l日1次(1 .25土0.57)哮喘状评分无统计学差异;BDP纳米制剂高剂量(1 .25士0.57)与低剂量治疗组(2.0士0.71)之间症状评分有统计学差异(只0.05)。相同剂量条件下,BOP微囊治疗组血及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BALF中为细胞总数)、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与普通制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同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只0.05)。病理切片示微囊治疗组支气管肺组织炎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减少。 (3) BDP纳米微囊治疗组血浆及BALF可溶性勃附分子0D值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只0.05),同普通制剂组相比,差异无显着性。荧光显微镜下BLAF细胞沉淀悬液中,BDP微囊组、普通制剂组可见荧光染色的细胞大小相对均匀、分布稀疏,模型组中可见大量染色细胞,大小不均、分布密集。结论: (1)吸入给药后,肺组织中BDP纳米微囊制剂表现良好的缓释性且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血浆,适合于长期吸入治疗。 (2) BDP纳米微囊在体内无免疫原性。 (3) BDP纳米微囊显着抑制气道炎性细胞浸润,有效控制哮喘发作并呈剂量依赖性。 (4) BDP纳米微囊制剂能显着降低血浆、BALF中可溶性勃附分子及细胞表面薪附分子的含量,从而对炎性细胞募集至气道产生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期刊2003-05-01)

肖琅,孙铭,林芳,于美丽,方淑昌[5](2002)在《吸入丙酸倍氯米PLGA纳米缓释微囊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本文对比研究丙酸倍氯米松PLGA纳米缓释微囊在哮喘发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聚乳酸 -聚羟基乙酸共聚物 (PLGA)作为微囊。健康豚鼠随机分组 ,利用卵蛋白致敏诱发哮喘模型。随后测定各组血及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的数目及分类 ,并取肺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 :(1)丙酸倍氯米松PLGA纳米缓释微囊为表面光滑的球形微囊 ,粒径平均质 12 6 .4mm ,呈正态分布。 (2 )治疗后纳米控释与普通药物治疗组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与对照组相比血及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进行F检验 ,组间有显着差异 (P <0 .0 5 ) ,纳米控释组表现出良好的药物控释性。 (3)病理显示试验组气道炎症明显减轻。结论 :PLGA纳米粒子可以作为抗哮喘药物丙酸倍氯米松的有效载体 ,更适合吸入的药物剂型。(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医学》期刊2002年04期)

纳米微囊缓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应用纳米微囊缓释VEGF促血管化及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化学去细胞神经内显微注入纳米微囊缓释VEGF,修复大鼠15 mm坐骨神经缺损为实验组(A组),对照组为化学去细胞神经显微注入VEGF组(B组)和化学去细胞神经移植组(C组),比较A、B、C组血管化时间。术后12周,检测肌电图、小腿叁头肌湿重、神经微血管密度及再生轴突计数,评价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结果术后,A组神经中心血管化的时间为7 d,B、C组为13 d。术后12周,A组神经传导速度、动作电位波幅、小腿叁头肌湿重,微血管密度和神经轴突再生密度高于B、C组。结论纳米微囊缓释VEGF促进去细胞神经血管化,有利于神经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纳米微囊缓释论文参考文献

[1].邓凌云.缓释芳香纳米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7

[2].蒋良福,陈鸥,褚庭纲,丁健,虞庆.纳米微囊缓释VEGF促血管化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3].蒋良福,陈鸥,褚庭纲,丁健,虞庆.纳米微囊缓释VEGF促去细胞神经血管化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C].2013中国工程院科技论坛暨浙江省骨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3

[4].林芳.丙酸倍氯米松PLGA缓释纳米微囊对哮喘治疗及机制的实验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3

[5].肖琅,孙铭,林芳,于美丽,方淑昌.吸入丙酸倍氯米PLGA纳米缓释微囊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医学.2002

论文知识图

豚鼠哮喘模型气管(HE染色,x200倍)缓释曲线壳聚糖的偶合反应一3药物缓释载体示意图l2]两制剂在肺匀浆中药物浓度曲线

标签:;  ;  ;  ;  ;  ;  ;  

纳米微囊缓释论文_邓凌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