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兵兵(解放军第二九一医院内蒙古包头014000)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2-0103-03
【摘要】本案例通过求助者张某某,女,27岁,剖腹产后一个月,出现情绪低落伴焦虑,经过分析其原因,制定出咨询方案,采用认知、支持、鼓励等疗法,消除求助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帮助其重建自信,重新拥有正常生活和工作。
主诉:情绪低落伴心情烦躁、焦虑近一年,剖腹产后一个月加重。
求助者自诉:我是一个性格活泼,外向的女人,但自从怀孕后,尤其是分娩后这段时间,心情异常的烦躁,尽管家人一切将就着我,我仍是躲着哭,爱发无名火。对出生的小孩没有了那种欣喜的感觉,他经常哭闹,半夜吵醒我,一会儿要换尿片,一会儿要喂奶,好烦!有时候我丈夫出去上班了,他一出门,我就开始焦虑,他每天晚上回来的晚一点,我就不安,一个人坐在阳台上,有时候一坐能坐一两个小时,心理浮现的就是那种不好的画面,不停的想坏的事情,非常的消极。常常一个人悄悄落泪。
咨询师观察的情况:喜获千金的张女士,看着刚刚满一个月的宝宝,却一点也不高兴。剖腹产给她留下的伤口还在隐隐作痛,频繁的喂奶使她休息严重不足,看到孩子心理不自觉的涌现出一个字“烦”。每天晚上一听到孩子哭就觉得特别像拉警报,全身的神经全部都绷起来了,她就觉得心理特别的累,每天都特别的烦躁,孩子晚上一哭起来就束手无策,只能跟着一起哭。有的时候听到她的哭的声音大,就特想打她。孩子的出生,给张女士带来的不只是身体上的疲劳,心理上也承受着痛苦。曾经身材苗条的张女士,现在体重已经增加了30斤,以前的衣服都不能穿了,感到自卑的她,不敢照镜子,也不敢出门,更可怕的是:这种自卑还衍生出了对丈夫的不信任。产后心情压抑、烦躁,对什么都没兴趣,不思茶饭,奶水明显减少。
求助者个人成长及其他情况:求助者,张某某是独生女,在家人的督促下,结婚一年半后,要赶在猪年要孩子,求助者原来不打算今年要孩子的,别人都说“金猪”宝宝好,心想:“迟早要生的,就生吧。”由于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这名妈妈连怎么喂奶都不知道,在生了孩子后,公婆前来探望,简单的问候几句,就开始逗宝宝,把产妇晾在了一边,后来又来了两位亲戚,也是进门就抢着抱宝宝。求助者忍不住哭了,把公婆和亲戚都吓了一跳。再有求助者张女士生的是千金,婆家重男轻女思想作怪,婆婆时不时流露出:“要是个男孩多好!”张女士听了心理也很不舒服,经常想:承受那么大的伤痛怀胎生女,婆家就不能多给一些理解和关爱吗?
经得求助者同意,通过心理测验:
SDS测试:采用(1-4分)4级评分64分中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正常为53分)。
SAS测试:采用(1-4分)4级评分58分轻度焦虑(50-59分为轻度,正常为50分)。
采用(1-5分)5级评分标准SCL-90的测查:
总分为195分。(正常值小于160分)。具体个因子分如下:
躯体化:2.1强迫症状:2.0人际关系:1.8抑郁:3.2
焦虑:2.8敌对:1.7恐怖:2.5偏执:1.7
精神病性:1.8其他:1.8(因子分大于2分为阳性项目)
其中抑郁因子分最高,其次焦虑和恐怖因子分也明显增高,强迫、躯体化因子分略高。
诊断:产后忧郁症
诊断依据
病程:从怀孕时就开始出现一些症状,尤其产后加重。目前症状有:
(1)情绪低落,经常想哭
(2)无助感、自卑感
(3)感到精神疲惫
(4)自我评价低
(5)生活能力下降
(6)饮食睡眠欠佳
(7)病程近一年,加重一个月。
(8)心理测验:SDSSCL-90均显示抑郁症状明显。
鉴别诊断
1、焦虑症
与焦虑症诊断要求不符合
(1)无难以解释的焦虑。突然出现发展迅速可能持续数分钟。发作时经常出现心跳加快头晕
(2)无精神紧张(担心感到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3)无躯体紧张(坐立不安、震颤、不能放松)
2、恐怖症
与恐怖症诊断要求不相符合
(1)无害怕与处境不相称
(2)无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无对所怕出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
咨询目标的制定:改变认知、重建自信、消除抑郁、心理关爱
咨询方案的制定
咨询方案:每周一次,每次咨询时间在50分钟左右。
费用:每小时100元,测量SCL—9060元。
咨询双方的权利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过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与义务:
(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
(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与义务;
(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
(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个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病因分析
(1)生物学因素:激素水平变化影响情绪
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的显著变化,可以影响大脑中调节情绪的神经传递素的变化。可能在怀孕6—10周时初次经历这些变化,之后当开始为分娩做准备时,会再次体验到这些变化。
激素的变化将使你比以往更容易感觉焦虑,因此,当你开始感觉比以往更易焦虑和抑郁时,应注意提醒自己,这些都是怀孕期间的正常反应,以免为此陷入痛苦和失望的情绪中不能自拔。生理心理变化让产妇抑郁。
(2)社会性因素:产妇在怀孕的漫长时间理,大多呆在室内,与外界接触少,朋友交流不多,常常会产生烦躁情绪。再加上生小孩后,由于小孩性别、自己身体变化以及日后抚养经济能力等其他原因,也会造成产妇抑郁症产生。新一轮生育潮的主体多是“80后”的独生子女,习惯被家人重视的他们,在生完孩子后,家人对孩子的关注很容易是他们感到被冷落。目前,受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生育高峰的“联动”影响,近年上海市进入生育旺期的育龄妇女以年均5.5万人的速度递增,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随之上升,据说有过产后抑郁症状的妇女还真不少,妇产专家估计,有50%—70%的产妇出现短暂抑郁,常见表现为哭泣、失眠、易激怒、疲乏等。一般在一周内可自行缓解。有10%—20%产妇会出现中度至重度抑郁,甚至引起自杀、癫狂等行为。
(3)心理因素:产妇刚生下小孩,对即将承担母亲角色一下子难以适应,尤其是对80年代后的独生子女来说更难适应,独生子女群体独有的心理特点,也是构成产后抑郁的原因之一。这部分人从小娇生惯养,怀孕期间两家几代人对她们宠爱有加,一旦产下孩子,家人的重心转移到孩子身上后,心理落差会很大。工作与生育的冲突、抚养孩子压力的增大、生孩子伤口疼痛等原因,也是导致产后抑郁高发的几大因素,从而造成心理压力,出现抑郁焦虑情绪。而产妇的过度焦虑和抑郁可导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应,如内分泌激素的改变,致使子宫收缩减弱、疼痛敏感、多疑,甚至产生种种怪异的想法。产后出现的情绪问题,有的严重会出现怀疑、自杀、暴力倾向等。
咨询过程
1、改变认知:让求助者认识到生育儿女是女人一生的一个重要经历,作为一个女人能创造一个新生命是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一件事情,让求助者感到很有成就感,同时生儿生女不取决于女人,而且时代不同了,生男生女都一样,只要母子平安健康就好。把这一观点灌输给求助者的家婆,让家人给与求助者更多的理解和关爱。家人在关爱宝宝的同时,要对求助者给与更多的照顾,比如不要让求助者独自承担照顾宝宝的工作,如果求助者心情烦躁,家人应尽量迁就,另外还要帮助求助者尽快恢复身体,使生活转入正轨。
2、转变角色、调整心态:随着女儿的降生,求助者由原来父母公婆的女儿、丈夫的妻子要多一层角色,为人之母,家理的重心都转移到女儿身上,亲戚朋友的探望,更多地围绕着女儿。求助者要能理解和接受这样一个现状,从被宠的对象到不被重视和不受宠,要能给与宽容。鼓励求助者多听听轻松、欢快的音乐,多出来走走,与人多交流,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心情慢慢变好。
3、重建自信:女性怀孕由于体内激素的作用,使原本苗条的身材臃肿、发胖,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分娩后随着体内激素的变化,加上积极的饮食、运动的调养,苗条的身材还会回来。再者,为人之母的角色要求求助者要承担抚育下一代的责任和义务,从不会到会,向身边的人学习、请教,多读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使自己尽快能胜任为人之母这一角色。在休完产假后尽快重返工作岗位,使自己重新回到健康自信的状态。消除求助者的抑郁情绪,更好的生活工作。
整个咨询过程当中,获得了求助者的父母、公婆、丈夫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经过为期两个月的心理咨询和疏导,复查:SCL—90(1—5分)的5级评分标准,所有因子分小于2.0,处于正常范围。SDS、SAS复查恢复正常。跟踪随访三个月,求助者情绪稳定,生活料理正常,能娴熟的喂养女儿。现已重返工作岗位,与半年前来求助时判若两人。
参考文献
[1]郭念峰.《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一版.
[2]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一版.
[3]郭念峰.《心理咨询师》(三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