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采动裂隙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裂隙,瓦斯,钻孔,高度,数值,因素,井田。
采动裂隙带论文文献综述
冯超,代革联[1](2019)在《采动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给解决小保当井田在煤矿开采时所引起的煤矿安全事故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矿区人民饮水安全。以小保当延安组四段2_(-2)煤层的先期开采工作面为例,在已有的现场勘察资料和实验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经验公式法、理论分析法、FLAC~(3D)数值模拟法以及物理模拟法,分别预测了小保当井田2_(-2)煤层采动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小保当2_(-2)煤层采动条件下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154 m(采高为6 m时),裂采比25.6。其研究成果可为榆神矿区煤矿的开采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煤炭技术》期刊2019年12期)
马小敏[2](2019)在《采动裂隙带高位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高瓦斯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大而导致的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提出采用高位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对采空区瓦斯进行治理。数值模拟计算了工作面开采时上覆岩层裂隙带发育高度,设计了合理的定向长钻孔抽采参数。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高位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瓦斯抽采浓度高、流量稳定、有效抽采时间长,回采期间尚未发生上隅角瓦斯超限,瓦斯抽采效果显着,保证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9年08期)
王明中[3](2019)在《采动裂隙带瓦斯运移规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场覆岩裂隙和瓦斯运移规律是我国高瓦斯矿井瓦斯治理的重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多孔介质性质与工作面瓦斯涌出来源,得出采动裂隙带具备多孔介质的性质,为瓦斯的运移和流动提供理论基础;工作面瓦斯主要由采空区瓦斯涌出以及煤壁与落煤的瓦斯涌出组成。然后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模拟分析了采动裂隙带瓦斯运移规律,得出大量的瓦斯积聚回风侧,该位置也是瓦斯抽采的理想位置;随着采空区逐渐被压实,在四周位置,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裂隙圈"O"型圈,卸压瓦斯也积聚在"O"型圈位置。研究为类似条件下瓦斯抽采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能源与环保》期刊2019年04期)
闫立君[4](2018)在《采动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井工矿井水体下采煤面临的安全问题,从覆岩结构角度对采动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的发育规律展开理论研究,在分析导水裂隙带分布形态及最大高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导水裂隙带高度的预测方法。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水体下安全高效采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能源技术与管理》期刊2018年06期)
王振荣,赵立钦,康健,贾林刚[5](2018)在《多煤层重复采动导水裂隙带高度观测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观测多煤层重复采动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分析了现有的两带高度观测常用方法,由此提出了多煤层重复采动条件下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观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布尔台煤矿22105工作面及42106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的观测,得出多煤层重复采动条件下42106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58. 52m,裂采比为24. 02。而由经验公式计算得出,多煤层重复采动条件下42106工作面导水裂隙带高度为131. 44m,裂采比为19. 92,这与实际观测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实测结果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煤炭工程》期刊2018年12期)
徐树媛,张永波,时红,陈军锋[6](2018)在《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确定在矿井防治水工作、矿井优化设计、解放水体下资源、采空区瓦斯抽放、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建筑地基稳定性评价以及水资源破坏评价与保护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对近年来导水裂隙带高度范围、各影响因素及其主要预测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对比分析了计算法、模拟法与实际探测法的特点,力图较为全面地认识当前导水裂隙带高度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34期)
李茂军[7](2018)在《采动影响下工作面顶板冒落带和裂隙带高度综合预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指导煤矿的安全生产和保护水开采,在分析煤层地质条件和赋存特征的基础上,以某采煤工作面为例,利用有限差分程序进行FLAC~(3D)数值模拟。结合经验公式计算结果和钻孔测量资料,对该矿冒落带和裂隙带高度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冒落带和裂隙带高度与开采高度的可行比为28。(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8年22期)
程卫忠[8](2018)在《采动影响下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某矿区12个工作面实测资料,采用BP神经网络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预测导水裂隙带高度。利用FLAC3D软件计算煤层厚度、开采深度、煤层倾角、工作面长度等条件下的导水裂隙带高度,建立各影响因素的函数关系。(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8年21期)
柴华彬,张俊鹏,严超[9](2018)在《基于GA-SVR的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准确预测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选择采厚、硬岩岩性比例系数、工作面斜长、采深作为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48组实测数据,应用支持向量机回归(SVR)和遗传算法(GA)参数寻优,建立了基于GA-SVR的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模型。采用该模型对钱家营矿辅271工作面和谢桥矿1121(2)工作面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进行预测,并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其绝对误差分别为2.23 m和1.21 m。综合研究表明,应用该模型预测的覆岩裂隙带发育高度值准确、可靠,其精度能够满足工程实际要求。(本文来源于《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林海飞,李树刚,赵鹏翔,肖鹏,潘红宇[10](2018)在《我国煤矿覆岩采动裂隙带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动裂隙带卸压瓦斯抽采是工作面瓦斯防治的主要方法,介绍了采动裂隙动态演化规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卸压瓦斯抽采原理。根据瓦斯抽采直接通道的不同,总结提出采动裂隙带瓦斯抽采分类方法;基于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的大小,提出采动裂隙带瓦斯抽采技术的分级选择法。对各类采动裂隙带瓦斯抽采方法的优缺点、布置方式进行了分析论述,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以及技术参数,并结合现场实例说明了各种抽采方法的效果。最后通过总结概括采动裂隙带瓦斯抽采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采动裂隙带演化模型叁维化、瓦斯高效抽采技术参数精准化以及瓦斯抽采技术装备智能化是覆岩采动裂隙带瓦斯抽采未来的研究重点及发展趋势。(本文来源于《煤炭科学技术》期刊2018年01期)
采动裂隙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解决高瓦斯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大而导致的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提出采用高位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对采空区瓦斯进行治理。数值模拟计算了工作面开采时上覆岩层裂隙带发育高度,设计了合理的定向长钻孔抽采参数。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高位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瓦斯抽采浓度高、流量稳定、有效抽采时间长,回采期间尚未发生上隅角瓦斯超限,瓦斯抽采效果显着,保证了矿井安全高效生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动裂隙带论文参考文献
[1].冯超,代革联.采动条件下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预测[J].煤炭技术.2019
[2].马小敏.采动裂隙带高位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J].现代矿业.2019
[3].王明中.采动裂隙带瓦斯运移规律分析[J].能源与环保.2019
[4].闫立君.采动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J].能源技术与管理.2018
[5].王振荣,赵立钦,康健,贾林刚.多煤层重复采动导水裂隙带高度观测技术研究[J].煤炭工程.2018
[6].徐树媛,张永波,时红,陈军锋.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7].李茂军.采动影响下工作面顶板冒落带和裂隙带高度综合预测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
[8].程卫忠.采动影响下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方法[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
[9].柴华彬,张俊鹏,严超.基于GA-SVR的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带高度预测[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8
[10].林海飞,李树刚,赵鹏翔,肖鹏,潘红宇.我国煤矿覆岩采动裂隙带卸压瓦斯抽采技术研究进展[J].煤炭科学技术.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