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流动成本论文-吴立元,刘研召

要素流动成本论文-吴立元,刘研召

导读:本文包含了要素流动成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贸易成本,价格指数效应,本地市场效应

要素流动成本论文文献综述

吴立元,刘研召[1](2018)在《贸易成本、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世纪以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国内市场化的不断加深对中国区域间要素流动、产业转移及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成为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包含贸易成本的两地区-两部门新经济地理模型来研究这一问题,并在合理的参数条件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贸易成本的降低阻碍了劳动力、资本与可贸易产业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流动和转移,加大了地区间经济差异,从而为"迁移谜题"提供了新的解释角度。根据理论研究的结果,本文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问题》期刊2018年03期)

钱蓓[2](2018)在《长阳创谷:培育“无边界”创新生态成为网红地标》一文中研究指出会堂、草坪、果园、公园,你看不出进出长阳创谷的人要去哪儿,可能去长阳会堂搞项目路演,可能约了朋友听草坪音乐会,有人专程去长阳果园参加亲子活动,也有人误入“口袋公园”,停下来孵个太阳……长阳创谷是一个创业园区,自从2014年二期建成投用至今,入驻(本文来源于《文汇报》期刊2018-04-11)

张兆民[3](2015)在《运输成本、要素流动与经济增长》一文中研究指出降低运输成本可以扩大人力、资本在区域间的流动,从而提高资本和人力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配置效率,提升知识、技术和创新的外部性,最终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在许多文献中得以论述,但从运输成本视角来探讨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从经济观点出发,线路发达且通行便宜的交通网对任何国家说都是所能拥有的最大幸事(刘易斯,2010)。因此,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应仅局限于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外部性的考量上,而应更加全面地对运输成本如何影响要素流动进而最终影响经济增长的相关机制进行研究。特别是对还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的中国,从运输成本角度研究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为重要。其中较为直接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禀赋还明显不足,西方发达国家所推崇的“距离已死”对我国是否适用、我国境内要素流动的成本是否可以被忽视都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二是在全面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有必要厘清逐渐降低的区域间运输成本是否对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基于对这些经济现象的反思和分析,本着从黑板经济学回归真实经济学的态度,尝试从“运输成本”角度探索交通运输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以下4个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首先,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运输成本及其变动趋势如何;第二,从我国整体经济出发,我国境内运输成本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有相关性;第叁,从区域经济角度出发,区域间运输成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机制如何;第四,在我国大力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降低区域间运输成本是否有助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需要较为系统的经济学分析。理论分析中,提出了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共同构成了经济运行“阻抗”这一运输成本宏观经济效应研究命题和思路,重新界定了运输成本的基本性质。探讨了我国境内运输成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构建了两区域四阶段经济增长模型,明确了区域间运输成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最后,引申分析了逐渐降低的区域间运输成本对我国区域间经济差异性变化趋势的影响。实证分析中,利用“冰山”原理构造了运输成本测算公式,分别测算了我国境内运输成本和叁大区域间运输成本。从我国整体经济视角出发,以1978-2013年我国境内运输成本与经济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为样本,利用改进索罗模型回归了我国境内运输成本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从区域经济视角出发,利用基于我国叁大区域划分的29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1990-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采用一阶差分gmm和动态gmm两种方法对区域间运输成本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依据曼昆(1992)均衡发展模型构建了实证模型,利用基于我国叁大区域划分的29省市1985-2012年间的面板数据,分阶段对区域经济增长率与区域间运输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和验证。经过理论论述和实证分析,本文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作为经济运行“阻抗”,无论是我国境内运输成本还是区域间运输成本自1978年以来都取得了较为显着的降低幅度。从测算结果看,虽然近年来我国宏观物流成本没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但境内运输成本(完成运输活动所需费用占商品价值总额的比重)得到了大幅度的下降,从1978的38.1%下降到了2013年的5.2%。同时,我国区域间运输成本降幅也较为明显,1978年到2012年期间,东部地区至中、西部地区的平均区域间运输成本从189%下降到了24.4%;中部地区距离东部、西部地区的平均区域间运输成本从186%下降到了24.1%;西部地区距离东、中部地区的平均区域间运输成本从230%下降到了29.7%。2、我国境内运输成本与经济增长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从整体经济运行视角分析,境内运输成本通过影响最终需求和产业转移影响经济产出,我国1978年至2013年期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显示,我国境内运输成本与经济增长呈现较为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表明现阶段我国境内运输成本并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持续降低的境内运输成本对我国经济增长呈正向推动作用。3、区域间运输成本通过影响生产要素的跨区域流动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将区域间运输成本纳入到要素流动影响因素中,构建了两区域四阶段经济增长模型,探讨了区域间运输成本及其变化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发现随着区域间运输成本的降低,生产要素在边际收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在区域间的流动方向和规模呈现阶段性特征,但总体两区域经济都受益于逐步降低的区域间运输成本。实证分析证明了上述理论的正确性:对区域经济增长而言,区域间运输成本起着显着的负向阻碍作用。但由于各区域地理位置有所不同,区域间运输成本扮演的角色稍有不同,中部地区已经享受到运输成本下降带动的FDI投资效应。4、两区域四阶段理论框架扩展分析表明,区域间运输成本下降带动的要素流动方向和规模的阶段性特征也造就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随着区域间运输成本的降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率将呈斜“S”型趋势发展,同时区域间人均差异呈倒“U”型态势。但经济增长是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区域间运输成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是否如理论分析那样大?依据曼昆(1992)均衡发展模型构建了实证模型对此进行验证,结果表明:2000年以前逐步降低的区域间运输成本造成了我国西部区域人均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是区域经济差异扩大的因素之一;而在2000年后,区域间运输成本与区域间经济差异的关系不显着。2000年前,东部地区较快的人均经济增长率可归结于储蓄率和政策红利;2000年后,中、西部地区较快的经济增长率可归结于储蓄率和人力资本的快速提升和政策红利的影响。因此,人力资本、储蓄率和政策红利既是造成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重要因素,也是改善我国区域经济差异性的重要因素。上述研究结论深化了对现阶段我国运输成本与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及经济增长差异之间的关系认识,表明提出运输成本宏观经济效应这一全新研究命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探索价值。对比以往研究,本文主要取得以下研究进展:○1在框架上,提出了运输成本宏观经济效应这一解决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全新研究命题,将以往较为分割的交通运输与要素流动两大经济增长因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供了研究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新思路;○2在内容上,验证了现阶段运输成本不可忽视的论点。我国境内运输成本对经济增长起着显着的负向阻碍作用。区域经济增长都将受益于逐渐降低的区域间运输成本;同时,区域间经济差异并不会由于区域间运输成本的降低而加剧。(本文来源于《深圳大学》期刊2015-12-03)

韩彪,张兆民[4](2015)在《区域间运输成本、要素流动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一文中研究指出降低运输成本可以扩大人员、资本在区域间的流动,从而提高资本和人力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配置效率,提升知识、技术和创新的外部性,最终促进经济增长。这一结论在许多文献中得以论述,但有关区域间运输成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见。通过双区域模型分析,区域间运输成本的降低能够提升要素配置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在此理论基础上,本文利用中国29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1991—2012年的动态面板数据验证区域间运输成本对我国经济增长所呈现出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间运输成本对中国经济增长呈现显着的反向作用,不论是对经济发达地区、抑或经济欠发达地区,还是对中国整体经济,从1991年始逐年降低的区域间运输成本持续呈正向推动作用。(本文来源于《财贸经济》期刊2015年08期)

李用俊[5](2011)在《商务成本、要素流动与我国产业区际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生产体系下,我国区际间的产业转移和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承接是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商务成本的地区差异又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力资源和资本要素的区域流动,从而会影响到产业转移的实现。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要实现产业转移和产业承接,应该积极的降低交易成本,加大人才和外商直接投资引进的力度。(本文来源于《商业研究》期刊2011年08期)

牛盼强,谢富纪,曹洪军[6](2009)在《基于要素流动成本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命题已被普遍接受。然而,以往文献对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却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文章提出要素流动成本的概念,通过构建基于要素流动成本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运行机制和模型来研究二者关系。结论指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本质上就是要降低要素流动成本及其变动率,关键手段就是进行创新。(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09年02期)

牛盼强,谢富纪[7](2008)在《创新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要素流动成本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当地的经济发展环境,然而,以往研究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本文尝试从资源配置和创新的视角提出"要素流动成本"概念,作为解释经济发展环境机制的基础,认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要素流动成本是要素从一种均衡状态向另一种均衡状态转变所花费的成本,这种转变既可以是地点的变化,也可以是进步或者升级;区域经济发展由生产要素的弹性和经济发展环境要素流动成本的变动率共同决定;并对要素流动成本的内容和具体表现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8年05期)

刘寒波,王贞,刘婷婷[8](2007)在《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间要素流动的影响——不考虑本地交易成本的均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在不考虑本地交易成本的前提下,研究讨论两对称区域政府公共服务供给对要素流动、聚集的影响。我们发现要缩小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吸引稀有生产要素流入,必须重视本地区公共服务供给,且不仅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弱经济聚集的力量,减小地区经济差距,促进经济均衡发展。(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期刊2007年09期)

刘寒波,刘婷婷,王贞[9](2007)在《地方公共服务、要素流动与要素空间配置——基于本地交易成本的均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两区域、两要素与两部门"模型研究发现,即使存在区域内与区域间两类交易成本,增加公共服务仍有利于吸引要素流入,并产生要素空间聚集效应;增加公共支出以改善区内贸易条件对要素流动及其空间分布具有不同的影响;我国地方公共支出规模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明显的长期因果关系。(本文来源于《财经理论与实践》期刊2007年05期)

杨秦[10](2005)在《’06猜想:产能过剩后的市场淘汰赛》一文中研究指出产能过剩的“诱惑” 而今,汽车业产能过剩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事。按照我国目前的产能和实际销量比较,汽车行业产能已经过剩200多万辆;另外,我国汽车工业在建能力220万辆,正在酝(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导报》期刊2005/12/29)

要素流动成本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会堂、草坪、果园、公园,你看不出进出长阳创谷的人要去哪儿,可能去长阳会堂搞项目路演,可能约了朋友听草坪音乐会,有人专程去长阳果园参加亲子活动,也有人误入“口袋公园”,停下来孵个太阳……长阳创谷是一个创业园区,自从2014年二期建成投用至今,入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要素流动成本论文参考文献

[1].吴立元,刘研召.贸易成本、要素流动与区域经济差异[J].中国经济问题.2018

[2].钱蓓.长阳创谷:培育“无边界”创新生态成为网红地标[N].文汇报.2018

[3].张兆民.运输成本、要素流动与经济增长[D].深圳大学.2015

[4].韩彪,张兆民.区域间运输成本、要素流动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J].财贸经济.2015

[5].李用俊.商务成本、要素流动与我国产业区际转移[J].商业研究.2011

[6].牛盼强,谢富纪,曹洪军.基于要素流动成本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J].经济地理.2009

[7].牛盼强,谢富纪.创新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要素流动成本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

[8].刘寒波,王贞,刘婷婷.地方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间要素流动的影响——不考虑本地交易成本的均衡分析[J].系统工程.2007

[9].刘寒波,刘婷婷,王贞.地方公共服务、要素流动与要素空间配置——基于本地交易成本的均衡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

[10].杨秦.’06猜想:产能过剩后的市场淘汰赛[N].中国经济导报.2005

标签:;  ;  ;  

要素流动成本论文-吴立元,刘研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