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淡足侧沟茧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淡足侧沟茧蜂,MpOBP8,气味结合蛋白,优化表达
淡足侧沟茧蜂论文文献综述
杨安,梅国红,张浩,蒋杰贤,季香云[1](2019)在《淡足侧沟茧蜂气味结合蛋白MpOBP8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MpOBP8是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 Szepligeti的气味结合蛋白,对于昆虫感知外界气味物质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MpOBP8的克隆及其优化表达,获得可溶性目的蛋白,探索其嗅觉识别的分子机理。【方法】通过半定量PCR对其组织差异表达进行分析;通过双酶切构建融合表达载体pET32a(+)-MpOBP8,在大肠杆菌中对其进行原核表达分析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克隆得到了淡足侧沟茧蜂MpOBP8基因(GenBank登录号:MG457156),该基因含有45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52个氨基酸,推测分子量为17.57ku,预测PI值为4.78。通过半定量PCR,在触角中检测到MpOBP8的表达,而在头、胸、腹中均未检测出表达。对其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显示:最佳诱导温度、诱导时间、诱导时机、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的终浓度分别为25℃、6 h、菌体培养液OD_(600)为0.1-0.3和0.1 mmol·L~(-1)。大多数的靶蛋白能以上清形式表达,并通过纯化和浓缩得到了高浓度的靶蛋白。【结论】该研究克隆了淡足侧沟茧蜂的MpOBP8基因,并对其原核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探明了该蛋白的最优表达条件,大量获得该气味结合蛋白,为后期研究MpOBP8的嗅觉识别分子机理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杨安[2](2018)在《淡足侧沟茧蜂气味结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结合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 Szepligeti是一种重要的害虫天敌,主要寄生夜蛾科害虫里的中低龄幼虫。本研究针对得到的淡足侧沟茧蜂气味结合蛋白Mp OBP8和Mp OBP10,运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它们与其他物种的气味结合蛋白进行了序列相似性比对及亲缘关系推断。并成功构建了p ET28a(+)-Mp OBP8、p ET32a(+)-Mp OBP8、p ET28a(+)-Mp OBP10及p ET32a(+)-Mp OBP10原核表达载体,通过对Mp OBP8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调整,探索出了它的最优表达条件,获得了含量较高的该气味结合蛋白;对Mp OBP10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研究。为后期研究Mp OBP8和Mp OBP10的对化学物质的识别分子机理夯实了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淡足侧沟茧蜂Mp OBP8与膜翅目昆虫中红侧沟茧蜂Mm OBP8的亲缘关系最近。Mp OBP10与毁侧沟茧蜂Microplitis demolitor的Md OBP72的进化关系最近,其次是中红侧沟茧蜂的Mm OBP10。Mp OBP8和Mp OBP10与直翅目、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昆虫的进化亲缘关系依次变远,两者均与鞘翅目昆虫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OBP13亲缘关系最远。2.通过Bam HⅠ和HindⅢ这两种酶进行双酶切的方法构建了p ET28a(+)-Mp OBP8、p ET32a(+)-Mp OBP8、p ET28a(+)-Mp OBP10及p ET32a(+)-Mp OBP10原核表达载体。通过SDS-PAGE检测,p ET28a(+)-Mp OBP8、p ET28a(+)-Mp OBP10均未出现相应大小的目的蛋白条带。而p ET32a(+)-Mp OBP8、p ET32a(+)-Mp OBP10均出现了相应大小的目的蛋白条带。p ET32a(+)-Mp OBP8表达出的目的蛋白条带在上清和沉淀中均存在,且通过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上清中的目的蛋白含量与存在于沉淀中的目的蛋白含量基本一致。而p ET32a(+)-Mp OBP10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出的目的蛋白条带,结果显示其以包涵体的形式大量存在于沉淀中。但存在于上清中的可溶性目的蛋白量几乎为零。3.通过不同的诱导温度25℃、28℃、31℃、34℃、37℃,不同的诱导时间1 h、2 h、3 h、4 h、5 h、6 h、7 h、8 h和9 h,不同IPTG诱导浓度分别是0.1 m M、0.3 m M、0.5 m M、0.7 m M、0.9 m M、1.0 m M,不同诱导时机菌体OD600值分别约为0.1、0.2、0.3、0.4、0.5、0.6、0.7、0.8,来展开优化表达条件的试验。p ET32a(+)-Mp OBP8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显示:最佳诱导温度、诱导时间、诱导时机、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的终浓度分别为25℃、6 h、菌体培养液OD600为0.1~0.3和0.1 mmol/L。4.昆虫气味结合蛋白能辨识、结合不同的挥发性气味分子。不同化学物质与荧光探针氮-苯基-1-萘胺1-NPN可竞争性结合纯化后的重组气味结合蛋白Mp OBP8。重组Mp OBP8与不同浓度的1-NPN的结合,直至两者的结合反应程度达到饱和的状态。运用Graph Pad Prism 5软件计算得出了Mp OBP8与1-NPN的结合常数K1-NPN约为12.68。并绘制出了氮-苯基-1-萘胺1-NPN的浓度与相对荧光值的相关曲线及斯卡査德Scatchard线性化作图。通过重组气味结合蛋白Mp OBP8与37种不同气味分子的结合试验,探索了不同配基气味分子与Mp OBP8的结合效果。通过计算发现β-紫罗兰酮化学配基与淡足侧沟茧蜂Mp OBP8的结合效果较好,解离常数为25.37,IC50值为26μM。其他的挥发性气味物质与Mp OBP8的结合能力较弱,IC50值远大于50μM。以挥发性气味物质的IC50值大于50μM时,不继续计算它们相应的解离常数。综上,淡足侧沟茧蜂的气味结合蛋白Mp OBP8和Mp OBP10均具有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的基本特性。分析两者与其他物种的亲缘关系方面,它们具有相似性和不同点。两者在原核表达方面都对p ET32a(+)质粒有偏好性,能表达出靶蛋白。p ET32a(+)-Mp OBP8能表达出可溶性的目的蛋白,且可通过进一步优化表达条件达到获取更多可溶性蛋白的目的。Mp OBP8与研究中所选取的除β-紫罗兰酮之外的挥发性气味物质结合能力均较弱。这可能与挥发物选取的种类有关。也表明了Mp OBP8对气味分子的筛选和识别功能。(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8-05-24)
杨俊华,蒋杰贤,万年峰,张浩,季香云[3](2017)在《学习经历对淡足侧沟茧蜂识别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幼虫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淡足侧沟茧蜂2种学习经历对其识别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寄生蜂幼虫期学习经历中,繁育寄主为未感毒幼虫的寄生蜂对健康和感毒幼虫的搜索时间、触角敲打时间、刺探次数、首选攻击率和寄生率均在感毒后84 h出现显着差异;而繁育寄主为感毒幼虫的寄生蜂,上述5个指标分别在感毒后84 h、72 h、72 h、72 h、84 h出现显着差异。寄生蜂成虫期学习经历中,在未感毒甜菜夜蛾幼虫体内产过卵的寄生蜂对健康和感毒幼虫的搜索时间、触角敲打时间、刺探次数、首选攻击率和寄生率分别在感毒后48 h、24 h、24 h、24 h、72 h出现显着差异;而对感毒幼虫有学习经历的寄生蜂,上述5个指标分别在感毒后84 h、84 h、72 h、84 h、84 h出现显着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侧沟茧蜂与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联合应用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季香云,万年峰,黄志英,蒋杰贤,张浩[4](2017)在《淡足侧沟茧蜂寄生对斜纹夜蛾幼虫血淋巴游离氨基酸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寄生蜂调控寄主的生理学机制,测定了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 Szepligeti寄生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后寄主幼虫血淋巴中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发现,寄生后连续5d的时间内,与对照相比,寄生后1~4d,被寄生幼虫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增加,而寄生后第5天则有所下降。寄生能导致寄主血淋巴中各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与对照相比,谷氨酸、脯胺酸和酪氨酸含量总体上均升高,寄生后第1天和第3天,胱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分别显着上升,寄生后第4天,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也表现相同的趋势。推测寄生蜂在寄主体内生长发育消耗了虫体内的养分,引起寄主幼虫体内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且这种变化有利于寄生蜂生长发育。(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季香云,印杨毅,万年峰,蒋杰贤,张浩[5](2017)在《淡足侧沟茧蜂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黑化及血细胞数量和构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寄生蜂调控寄主的免疫反应,研究了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 Szepligeti寄生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幼虫血淋巴的影响。结果表明,寄生总体上降低了寄主血淋巴的黑化率;与未被寄生幼虫相比(对照),寄生蜂寄生引起寄主血细胞总数和颗粒血细胞数量下降,且寄生后第1~3 d和6 d达到显着水平;寄生蜂寄生后第1~3 d致使寄主浆血细胞数量下降,但第4 d开始寄主桨血细胞数量增高,且寄生后第6 d显着高于对照。寄生蜂寄生也改变了寄主浆血细胞和颗粒血细胞构成比例。本研究揭示了寄生蜂寄生引起寄主血淋巴黑化和血细胞数量及其构成的变化是寄主对寄生蜂入侵产生免疫响应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防治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季香云,印杨毅,万年峰,蒋杰贤[6](2017)在《淡足侧沟茧蜂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保护酶和免疫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探讨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 Szepligeti调控寄主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u|¨)bner)的生理机制。[方法]测定了淡足侧沟茧蜂寄生甜菜夜蛾后,寄主幼虫血淋巴中保护酶(SOD、CAT及POD)和免疫酶(PO和LSZ)活性的变化。[结果]寄生后连续5 d观察时间内,从寄生后第1天开始,寄主幼虫血淋巴中SOD活性就高于未寄生幼虫(对照),且在寄生后第4~5天达到显着水平;被寄生幼虫血淋巴中CAT活性始终高于对照幼虫,且在寄生后第1、第4~5天达到显着水平;同样,甜菜夜蛾被寄生后,其血淋巴中P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幼虫,且在寄生后第1~2、第5天达显着水平;寄生后第1天,寄生与对照组酚氧化酶活性差异不显着,但寄生后第2~5天均达到显着水平;较对照组,寄生后第1~2天,被寄生幼虫溶菌酶活性增加但无显着差异,而寄生后3~4d溶菌酶活性显着降低。[结论]本研究揭示,淡足侧沟茧蜂寄生刺激了甜菜夜蛾幼虫体内的应激反应,诱导寄主体内SOD、CAT和POD活性明显上升,阻止寄生蜂成功寄生;同时,寄生蜂寄生诱导了寄主免疫酶(PO、LSZ)活性的变化,免疫酶活性的变化是寄主免疫系统对寄生蜂寄生的一种应急免疫反应。(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杨俊华[7](2016)在《淡足侧沟茧蜂对感染和未感染病毒甜菜夜蛾寄主的识别及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寄生蜂和昆虫病毒是鳞翅目害虫的重要生物防治剂,其对害虫的联合控制效应已广受关注。目前,寄生蜂对感染病毒的害虫的行为响应虽有不少报道,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寄生蜂如何改变这种行为响应未有案例证实,寄生蜂响应这种行为变化的机制更是知之甚少。鉴于此,本文以甜菜夜蛾、淡足侧沟茧蜂和核型多角体病毒为研究系统,观察了淡足侧沟茧蜂识别病毒感染和未感染甜菜夜蛾的行为,分析了淡足侧沟茧蜂的学习经历对其识别行为的影响,明确了淡足侧沟茧蜂对甜菜夜蛾及其为害植物的趋性反应,并揭示了该蜂识别感病甜菜夜蛾的嗅觉机理,目的在于为认识寄生蜂和昆虫病毒联合控制甜菜夜蛾的效应及其机理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观察了不同温度(19、23、27、31和35℃)下寄生蜂识别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幼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病毒浓度为5.33×107 OB/m L时,在饲育温度23℃以下时,寄生蜂对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幼虫的识别在饲毒后96h出现显着差异,而在27℃以上时,这种识别行为在饲毒后84h表现为显着差异,且寄生蜂识别行为的差异显着性随感毒浓度的增加而相对滞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寄生蜂识别寄主的搜索时间和触角敲打时间缩短、刺探次数和寄生率增大,且对健康寄主的首选攻击几率增强;寄生蜂对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的识别出现显着差异的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2、研究了寄生蜂学习经历对其识别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幼虫的影响。寄生蜂幼虫期学习经历中,繁育寄主为未感病幼虫的寄生蜂对未感毒和感毒幼虫的搜索时间、触角敲打时间、刺探次数、首选攻击率和寄生率均在感毒后84h出现显着差异,而繁育寄主为感毒幼虫的寄生蜂,其识别效应的上述5个指标分别在感毒后84h、72h、72h、72h、84h出现显着差异。寄生蜂成虫期学习经历中,在未感毒甜菜夜蛾幼虫体内产过卵的寄生蜂对未感毒和感毒幼虫的搜索时间、触角敲打时间、刺探次数、首选攻击率和寄生率分别在感毒后48h、24h、24h、24h、72h出现显着差异;而对感毒幼虫有学习经历的寄生蜂,上述5个指标分别在感毒后84h、84h、72h、84h、84h出现显着差异。3、测试了寄生蜂对甜菜夜蛾幼虫及其为害植物的趋性反应。寄生蜂对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幼虫虫体的选择在感毒后24~84h内无显着差异,但在感毒后96h出现了显着差异,寄生蜂优先选择健康甜菜夜蛾幼虫虫体。而对于甜菜夜蛾幼虫虫粪,寄生蜂在感毒后84h优先选择健康甜菜夜蛾幼虫的虫粪。寄生蜂不能区分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取食的蕹菜叶片。寄生蜂在感毒后84h优先选择“健康甜菜夜蛾幼虫虫体+健康甜菜夜蛾幼虫为害的蕹菜”复合体。4、克隆了寄生蜂气味结合蛋白基因Mp OBP8和Mp OBP10的全长c DNA,序列分析表明,Mp OBP8和Mp OBP10与中红侧沟茧蜂和毁侧沟茧蜂的部分OBP具有较高的序列一致性,而与其他目昆虫的OBP具有较低的序列一致性。组织表达分析表明,寄生蜂Mp OBP8和Mp OBP10主要在触角中表达,而在其他组织中并未检测到。综上所述,寄生蜂学习经历影响其识别寄主的能力,这暗示我们:在野外联合应用寄生蜂和昆虫病毒时,可以适当地调整寄生蜂的学习经历,以便增加寄生蜂和昆虫病毒联合控制夜蛾的效果。同时,温度是影响寄生蜂识别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的一个重要生态因子,寄生蜂识别寄主的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这可能预示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寄生蜂对寄主的行为响应可能会发生变化,寄生蜂和昆虫病毒联合控制夜蛾的能力可能会加强,进而可能会降低甜菜夜蛾种群危害成灾的几率。此外,本研究还说明,在田间喷施昆虫病毒后,寄生蜂与夜蛾、作物与夜蛾之间的化学通讯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影响夜蛾危害作物的模式。(本文来源于《上海海洋大学》期刊2016-05-25)
刘君,万年峰,季香云,周今一,蒋杰贤[8](2014)在《淡足侧沟茧蜂萼液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黑化反应和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寄生蜂寄生对寄主体液免疫的影响,研究了淡足侧沟茧蜂萼液调控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黑化反应和酚氧化酶活性的效应。结果表明:甜菜夜蛾4龄幼虫血淋巴黑化率在注射萼液0.5 h后逐渐下降,在注射12 h后逐渐上升,随着注射后时间推移,萼液抑制其黑化作用减弱;在注射后24 h的观察时间内,注射萼液组黑化率始终低于注射磷酸缓冲液组,且在注射后的16 h内均达到显着水平;萼液对寄主4龄幼虫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随注射后时间推移而减弱,注射萼液组酚氧化酶活性始终低于注射磷酸缓冲液组,且在注射后12 h内均达到显着水平。(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季香云,包杨滨,万年峰,蒋杰贤,刘君[9](2013)在《幼期经历和成蜂学习行为对淡足侧沟茧蜂寄主选择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观察了寄生蜂幼期经历和成蜂学习经历对淡足侧沟茧蜂寄主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期经历对淡足侧沟茧蜂的搜索时间、攻击时间无显着影响,但首选攻击繁育寄主;对2种寄主的攻击次数和寄生率不受幼期经历的影响,对甜菜夜蛾的攻击次数和寄生率均高于斜纹夜蛾。成蜂的学习经历显着增强了淡足侧沟茧蜂的搜寻能力,成蜂不同的学习经历使得寄生蜂对不同寄主选择时优先选择学习过的寄主,对学习过的寄主搜寻时间和攻击时间均较少。(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季香云,印杨毅,万年峰,谭继才,蒋杰贤[10](2013)在《淡足侧沟茧蜂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总糖、蛋白质及虫体脂质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 Szepligeti调控寄主的生理机制,测定了淡足侧沟茧蜂寄生后,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幼虫血淋巴总糖、蛋白质及虫体脂类含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寄生后连续5 d的观察时间内,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总糖含量从寄生后第1天开始就高于未寄生寄主幼虫,且在寄生后第2至5天达到显着水平;除寄生后第3天外,被寄生寄主幼虫血淋巴总蛋白质含量始终低于未寄生幼虫,且在寄生后第1、4、5天达到显着水平;甜菜夜蛾被寄生后,虫体脂质含量始终高于未寄生幼虫,且从寄生后第2天开始达到显着水平。本研究揭示,淡足侧沟茧蜂寄生刺激了寄主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总糖合成,但抑制了其蛋白质合成,同时也刺激了甜菜夜蛾虫体脂质合成。(本文来源于《应用昆虫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淡足侧沟茧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 Szepligeti是一种重要的害虫天敌,主要寄生夜蛾科害虫里的中低龄幼虫。本研究针对得到的淡足侧沟茧蜂气味结合蛋白Mp OBP8和Mp OBP10,运用相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它们与其他物种的气味结合蛋白进行了序列相似性比对及亲缘关系推断。并成功构建了p ET28a(+)-Mp OBP8、p ET32a(+)-Mp OBP8、p ET28a(+)-Mp OBP10及p ET32a(+)-Mp OBP10原核表达载体,通过对Mp OBP8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调整,探索出了它的最优表达条件,获得了含量较高的该气味结合蛋白;对Mp OBP10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研究。为后期研究Mp OBP8和Mp OBP10的对化学物质的识别分子机理夯实了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淡足侧沟茧蜂Mp OBP8与膜翅目昆虫中红侧沟茧蜂Mm OBP8的亲缘关系最近。Mp OBP10与毁侧沟茧蜂Microplitis demolitor的Md OBP72的进化关系最近,其次是中红侧沟茧蜂的Mm OBP10。Mp OBP8和Mp OBP10与直翅目、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昆虫的进化亲缘关系依次变远,两者均与鞘翅目昆虫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的OBP13亲缘关系最远。2.通过Bam HⅠ和HindⅢ这两种酶进行双酶切的方法构建了p ET28a(+)-Mp OBP8、p ET32a(+)-Mp OBP8、p ET28a(+)-Mp OBP10及p ET32a(+)-Mp OBP10原核表达载体。通过SDS-PAGE检测,p ET28a(+)-Mp OBP8、p ET28a(+)-Mp OBP10均未出现相应大小的目的蛋白条带。而p ET32a(+)-Mp OBP8、p ET32a(+)-Mp OBP10均出现了相应大小的目的蛋白条带。p ET32a(+)-Mp OBP8表达出的目的蛋白条带在上清和沉淀中均存在,且通过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上清中的目的蛋白含量与存在于沉淀中的目的蛋白含量基本一致。而p ET32a(+)-Mp OBP10原核表达载体表达出的目的蛋白条带,结果显示其以包涵体的形式大量存在于沉淀中。但存在于上清中的可溶性目的蛋白量几乎为零。3.通过不同的诱导温度25℃、28℃、31℃、34℃、37℃,不同的诱导时间1 h、2 h、3 h、4 h、5 h、6 h、7 h、8 h和9 h,不同IPTG诱导浓度分别是0.1 m M、0.3 m M、0.5 m M、0.7 m M、0.9 m M、1.0 m M,不同诱导时机菌体OD600值分别约为0.1、0.2、0.3、0.4、0.5、0.6、0.7、0.8,来展开优化表达条件的试验。p ET32a(+)-Mp OBP8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显示:最佳诱导温度、诱导时间、诱导时机、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的终浓度分别为25℃、6 h、菌体培养液OD600为0.1~0.3和0.1 mmol/L。4.昆虫气味结合蛋白能辨识、结合不同的挥发性气味分子。不同化学物质与荧光探针氮-苯基-1-萘胺1-NPN可竞争性结合纯化后的重组气味结合蛋白Mp OBP8。重组Mp OBP8与不同浓度的1-NPN的结合,直至两者的结合反应程度达到饱和的状态。运用Graph Pad Prism 5软件计算得出了Mp OBP8与1-NPN的结合常数K1-NPN约为12.68。并绘制出了氮-苯基-1-萘胺1-NPN的浓度与相对荧光值的相关曲线及斯卡査德Scatchard线性化作图。通过重组气味结合蛋白Mp OBP8与37种不同气味分子的结合试验,探索了不同配基气味分子与Mp OBP8的结合效果。通过计算发现β-紫罗兰酮化学配基与淡足侧沟茧蜂Mp OBP8的结合效果较好,解离常数为25.37,IC50值为26μM。其他的挥发性气味物质与Mp OBP8的结合能力较弱,IC50值远大于50μM。以挥发性气味物质的IC50值大于50μM时,不继续计算它们相应的解离常数。综上,淡足侧沟茧蜂的气味结合蛋白Mp OBP8和Mp OBP10均具有昆虫气味结合蛋白的基本特性。分析两者与其他物种的亲缘关系方面,它们具有相似性和不同点。两者在原核表达方面都对p ET32a(+)质粒有偏好性,能表达出靶蛋白。p ET32a(+)-Mp OBP8能表达出可溶性的目的蛋白,且可通过进一步优化表达条件达到获取更多可溶性蛋白的目的。Mp OBP8与研究中所选取的除β-紫罗兰酮之外的挥发性气味物质结合能力均较弱。这可能与挥发物选取的种类有关。也表明了Mp OBP8对气味分子的筛选和识别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淡足侧沟茧蜂论文参考文献
[1].杨安,梅国红,张浩,蒋杰贤,季香云.淡足侧沟茧蜂气味结合蛋白MpOBP8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分析[J].应用昆虫学报.2019
[2].杨安.淡足侧沟茧蜂气味结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结合特性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8
[3].杨俊华,蒋杰贤,万年峰,张浩,季香云.学习经历对淡足侧沟茧蜂识别健康和感毒甜菜夜蛾幼虫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7
[4].季香云,万年峰,黄志英,蒋杰贤,张浩.淡足侧沟茧蜂寄生对斜纹夜蛾幼虫血淋巴游离氨基酸的影响[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7
[5].季香云,印杨毅,万年峰,蒋杰贤,张浩.淡足侧沟茧蜂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黑化及血细胞数量和构成的影响[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7
[6].季香云,印杨毅,万年峰,蒋杰贤.淡足侧沟茧蜂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保护酶和免疫酶的影响[J].应用昆虫学报.2017
[7].杨俊华.淡足侧沟茧蜂对感染和未感染病毒甜菜夜蛾寄主的识别及机理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
[8].刘君,万年峰,季香云,周今一,蒋杰贤.淡足侧沟茧蜂萼液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黑化反应和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4
[9].季香云,包杨滨,万年峰,蒋杰贤,刘君.幼期经历和成蜂学习行为对淡足侧沟茧蜂寄主选择性的影响[J].上海农业学报.2013
[10].季香云,印杨毅,万年峰,谭继才,蒋杰贤.淡足侧沟茧蜂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总糖、蛋白质及虫体脂质含量的影响[J].应用昆虫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