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微脉冲模式论文-卢晓倩

间歇微脉冲模式论文-卢晓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间歇微脉冲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产科麻醉,程控硬膜外间断输注,分娩

间歇微脉冲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卢晓倩[1](2019)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模式应用于全程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模式在全产程分娩镇痛中安全性及有效性,重点研究分娩镇痛方式对分娩方式、妊娠结局、产程时限性的影响及麻醉药物使用量等。为探讨一种更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的临床研究,选取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安徽省妇幼保健院住院并顺利分娩的孕产妇,对纳入病例按照实施分娩镇痛方法不同随机分为程控硬膜外脉冲式(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注射复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或连续硬膜外输注(continuous epidural infusion,CEI)复合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作为研究组,同时期未实施分娩镇痛者作为对照组。其中CEI组共收集孕产妇病例为1218例、PIEB组为1057例,对照组为680例。研究获得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纳入实验的所有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晓并签署医疗相关的知情同意书。对最终成功实施分娩镇痛的孕产妇收集相关临床资料,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的相关性分析。对所有正态性临床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继之以SNK-q进行两两比较。偏态分布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镇痛效果:研究组之间分娩镇痛实施5分钟(T2)、15分钟(T3)、30分钟(T4)、60分钟(T5)及分娩结束后(T6)的VAS评分比较,结果显示PIE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E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EB组产妇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CEI组(P<0.05),产程中两组产妇各个时间点的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分。2.妊娠结局:叁组孕产妇中转剖宫产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顺产率与产钳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产程、第叁产程、总产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IEB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少于CE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之间产时出血、总出血量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叁组新生儿1分钟及5分钟Apgar评分均在8分以上。3.麻醉药物的使用情况:研究组麻醉药物总使用量、罗哌卡因及舒芬太尼用量之间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两组产妇均无运动阻滞、恶心、呕吐及低血压的发生,CEI组发热有112(9.20%)例,PIEB组有95例(8.99%),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在相对较大样本量的基础上,通过叁组之间对比结果表明PIEB复合PCEA与CEI复合PCEA的两种镇痛方法均能够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2.与CEI组复合PCEA相对较,PIEB组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能够在提高产妇满意度的同时对第二产程的影响减少。3.减少了麻醉药物的使用量且不会导致低血压、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增加,对母婴整体安全性不会造成不利的影响;4.椎管内分娩镇痛中PIEB给药模式能够安全、有效的应用于产科分娩镇痛,在未来的医学发展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市场前景。(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2-28)

李刚[2](2018)在《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联合产妇自控硬膜外止痛模式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产妇自控硬膜外止痛(PCEA)模式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为麻醉师选择合理分娩镇痛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凌源市中心医院分娩的产妇100例,采取随机抽签化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产妇自控硬膜外止痛(Puerpera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模式予以产妇分娩镇痛,观察组则采用PCEA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模式。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385.46±5.86)min、第二产程时间(48.66±1.53)min、第叁产程时间(5.69±1.42)min、总产程时间(445.98±8.95)min、新生儿Apgar评分(9.68±1.75)分、催产素使用率(6.00%)、出血量(261.14±6.85)mL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各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分娩产妇实施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联合自控硬膜外止痛模式效果显着,建议在产妇分娩时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龚蕤,刘华,崔健怡[3](2009)在《应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应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观察。方法对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照组采用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比两组术后视力及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变化等。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无显着性差异,实验组术后角膜内皮减少数量低于对照组。结论利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透明角膜切口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生》期刊2009年15期)

龚蕤[4](2006)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 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过程中,超声乳化晶体核产生的热量及浪涌现象对角膜内皮细胞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损伤严重者将造成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导致大泡性角膜病变,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是超声乳化最主要最普遍的并发症,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是21世纪初问世的新型超声乳化模式,目前国内外应用此技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探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对各种类型白内障病人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情况,对于正确选择手术、判断预后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本前瞻性研究采用相互对照方式,对不同硬度核病人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术后根据角膜内皮细胞检测结果判断内皮细胞损伤情况。 临床研究:选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80眼,按核硬度随机分为A、B、C叁组,其中A组小于等于Ⅱ级核60眼,B组Ⅲ级核60眼,C组大于等于Ⅳ级核60眼。A、B、C每组根据不同模式超声随机分为两组,即A_1、A_2,B_1、B_2,C_1、C_2组,其中A_1、B_1、C_1为实验组行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A_2、B_2、C_2为对照组行脉冲模式超声乳化,每组术前、术后即刻、6、24、48小时、1周、1个月、3个月检查视力,裂隙灯检查角膜及前房反应情况,行中央区角膜内皮细胞反射显微照相,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及数量的变化情况。 结果 一、视力 术后24小时,裸眼视力大于或等于0.5:A_1组29例(96.7%),A_2组28例(93.3%),B_1组29例(96.7%),B_2组7例(2.33%),C_1组20例(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科大学》期刊2006-03-01)

刘华,龚蕤,金光涛,路璐,安刚[5](2004)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超微形态结构的改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观察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超微形态结构的改变。方法 采用相互对照方法。选纯种新西兰白兔 2 4只 ,按间歇微脉冲模式、线性模式超声乳化方法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 12只 ,右眼手术。实验组 (A组 )行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 ,对照组(B组 )行线性模式超声乳化。按不同有效超声时间 ( 5秒、 10秒及 15秒 )将A、B两组随机分别分为叁组 ,即A1、A2 、A3 组及B1、B2 、B3 组 ,每组 4只。术后即刻和术后 1个月分别随机处死 2只兔 ,取术眼角膜 ,分成两半 ,分别行角膜内皮细胞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术后即刻角膜内皮细胞形态结构轻度改变 ,表面微绒毛减少 ,分布不均匀 ,核染色质不均匀 ,胞浆内线粒体轻度肿大 ,内质网扩张 ,吞饮小泡略增多 ,术后 1个月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小 ,恢复快。(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眼科杂志》期刊2004年01期)

间歇微脉冲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IEB)+产妇自控硬膜外止痛(PCEA)模式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为麻醉师选择合理分娩镇痛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凌源市中心医院分娩的产妇100例,采取随机抽签化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产妇自控硬膜外止痛(Puerperant 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模式予以产妇分娩镇痛,观察组则采用PCEA联合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模式。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385.46±5.86)min、第二产程时间(48.66±1.53)min、第叁产程时间(5.69±1.42)min、总产程时间(445.98±8.95)min、新生儿Apgar评分(9.68±1.75)分、催产素使用率(6.00%)、出血量(261.14±6.85)mL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产妇各时间段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分娩产妇实施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联合自控硬膜外止痛模式效果显着,建议在产妇分娩时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间歇微脉冲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卢晓倩.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模式应用于全程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9

[2].李刚.程控硬膜外间歇脉冲注入联合产妇自控硬膜外止痛模式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8

[3].龚蕤,刘华,崔健怡.应用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9

[4].龚蕤.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

[5].刘华,龚蕤,金光涛,路璐,安刚.间歇微脉冲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超微形态结构的改变[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

标签:;  ;  ;  

间歇微脉冲模式论文-卢晓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