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速传动轴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轴承,动力学,方程,齿圈,原理,曲率,推杆。
变速传动轴承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敏[1](2008)在《变速传动轴承的动力学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动力学方法对变速传动轴承的性能参数和运动规律进行了理论推导,分别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软件ADAMS和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变速传动轴承进行了仿真分析和模态分析,通过传动性能试验对理论分析和仿真分析的有关参数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对变速传动轴承的结构进行了改进。首先对变速传动轴承进行了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和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变速传动轴承的动力学模型,推导了关键零件的结构参数、传动机构的运动参数和传动性能参数的计算公式,为设计和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结合叁维建模软件Pro/Engineer和Solidworks,运用ADAMS对变速传动轴承进行动态仿真,得到了相关的测试曲线。再通过传动性能实验测定了变速传动轴承的传动比、效率等传动参数。将仿真结果、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分析结果对比,发现叁者很接近,证明了仿真模型和仿真方法的正确性和可信性。第叁,用ANSYS对变速传动轴承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机座的抗弯刚度有待加强,提出在机座的两侧各增加一块加强筋,改进后的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变速传动轴承的固有特性显着提高,改进是正确合理的。总之,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变速传动轴承的虚拟样机模型,并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和模态分析,为进一步的传动特性分析奠定了基础,为变速传动轴承的改进设计和研究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8-02-16)
杨坤玉,黄登虹,黄艺,蔡海鹏[2](2007)在《变速传动轴承结构设计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变速传动轴承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变速传动轴承的内部结构和传动原理,根据磨损工况,给出了高效低磨的整体结构优化设计原则,不仅对于变速传动轴承,对于采用了推杆活齿机构的各种活齿传动形式的结构设计,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07年03期)
赖伟[3](2006)在《变速传动轴承的动力学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变速传动轴承是基于偏心轮推杆行星传动原理进行设计的一种新型轴承。文中利用虚拟样机实验技术对变速传动轴承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了轴承受力、角加速度和角速度的动力学和运动学特性,计算了轴承的效率,得到了该种传动轴承的瞬态动力学特征,同时验证了偏心轮推杆行星传动在内圈固定、双偏心套输入、中圈输出工作方式下减速增扭的能力。为建立变速传动轴承的疲劳设计准则、寿命预测、内部结构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师》期刊2006年05期)
杨坤玉,蔡海鹏,甘辉[4](2006)在《变速传动轴承CAD/CAM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例设计的变速传动轴承CAD/CAM系统集产品设计、成品仿真、数控加工于一体,可以显着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介绍了该软件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变速传动轴承分析设计算法、数学模型和系统仿真策略,给出了变速传动轴承CAD/CAM系统主流程图。(本文来源于《轴承》期刊2006年05期)
王惠娟[5](2005)在《变速传动轴承性能优化的思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变速传动轴承是我国独创的专利产品,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高性能变速元件。文章介绍了变速传动轴承的结构,并对现有的推杆活齿传动的结构和尺寸在其优化思路上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沿海企业与科技》期刊2005年06期)
杨坤玉,蔡海鹏,甘辉,潘存云[6](2005)在《变速传动轴承演变及结构改进新思路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变速传动轴承历史发展 ,分析了推杆活齿传动机构的演变过程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变速传动轴承性能改善和结构改进的新思路 ,对变速传动轴承及其活齿传动机构的研究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05年01期)
杨坤玉,蔡海鹏[7](2004)在《变速传动轴承内齿圈磨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变速传动轴承中内齿圈齿廓与外滚子间的磨损实况及相对滑动,计算出在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下两者间的相对滑动率。指出在非工作状态下,外滚子和内齿圈间的磨损更剧烈,因此必须尽量避免外滚子与内齿圈之间在非工作状态的接触。同时提出了改善两者之间相对滑动磨损的具体建议。对变速传动轴承以及采用推杆活齿的传动机构的产品设计与开发,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04年06期)
杨坤玉,蔡海鹏,黄艺,熊轶娜[8](2004)在《变速传动轴承内齿圈齿廓修形方程的分析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变速传动轴承中内齿圈齿廓的性质和廓形加工的目标 ,在对变速传动轴承理论齿廓曲线方程进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采用数控插齿机进行内齿圈齿廓基本成型 ,采用数控磨床进行分段修形 ,并推导出了内齿圈齿廓修形方程 ,给出了各个参数的确定方法 ,对解决变速传动轴承以及采用推杆活齿的传动机构内齿圈的数控加工与修形问题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04年01期)
杨坤玉[9](2002)在《变速传动轴承设计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速传动轴承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新型特种轴承,兼具变速与支承两种功能,性能上有很多优点,目前国内很多厂家正批量生产,其中以长沙晨光特种减速机有限公司的生产规模为最大。 为解决产品设计及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变速传动轴承中传动机构的机构学理论及传动特性,对其最关键的部件——内齿圈的齿廓形成与加工进行了’专题研究,给出了理论齿廓方程及曲线仿真,为产品的自动化设计与生产打下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变速传动轴承的传动原理分析 系统分析了变速传动轴承的传动原理,得出了内齿圈齿数、活齿数与传动比之间的相对关系,并从理论上提出了高效率、低磨损的传动优选方案。 2、主要部件的受力分析,强度校核与效率计算 给出了主要部件的强度校核与效率计算公式,为产品的自动设计和优化设计打下了技术基础。 3、偏心距的确定及其对传动性能的影响分析 根据激波器的特征,分析了偏心距对传动结构和传动性能的影响,得出了确定偏心距的理论方法。 4、内齿圈理论齿廓方程的精确推导 对内齿圈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导出了精确的内齿圈理论齿廓方程,并利用计算机进行曲线仿真,为内齿圈的数控加工提供了理论基础。 5、内齿圈加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通过对内齿圈的齿廓特性和工作状况的深入研究,提出了采用数控插齿机床进行基本齿廓成型,利用数控磨床进行齿廓修形的组合加工方法。 6、外滚子与内齿圈之间的滑动率计算公式的推导 深入分析了外滚子与内齿圈之间的相对运动状态,推出了变 国防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 速传动轴承外滚子与内齿圈之间的滑动率计算公式,并进行了定 性分析。 7、变速传动轴承的CAD系统方案设计 综合运用CAD 技术、计算机仿真理论,设计了一个实用的 变速传动轴承CAD 系统。该系统不仅能根据客户要求对变速传 动轴承进行优化设计,自动绘制图纸和动态仿真,而且能够直接 驱动数控机床进行内齿圈齿廓的数控加工。 8、提出了内部结构改进的思路 对变速传动轴承的内部结构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现有 各种结构存在的缺陷,对其机构的改进提出了自己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02-05-01)
杨坤玉,潘存云[10](2001)在《变速传动轴承内齿圈齿廓方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变速传动轴承中推杆传动装置的相对运动原理及法向等距线的性质 ,提出了一种通过内外滚子工作角关系求内齿圈齿廓的方法及其适用的计算公式。这种方法比传统的包络法简便 ,概念清楚 ,对变速传动轴承内齿圈的廓形加工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01年03期)
变速传动轴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变速传动轴承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研究变速传动轴承的内部结构和传动原理,根据磨损工况,给出了高效低磨的整体结构优化设计原则,不仅对于变速传动轴承,对于采用了推杆活齿机构的各种活齿传动形式的结构设计,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速传动轴承论文参考文献
[1].杨文敏.变速传动轴承的动力学仿真分析[D].湖南大学.2008
[2].杨坤玉,黄登虹,黄艺,蔡海鹏.变速传动轴承结构设计的优化[J].轴承.2007
[3].赖伟.变速传动轴承的动力学仿真分析[J].机械工程师.2006
[4].杨坤玉,蔡海鹏,甘辉.变速传动轴承CAD/CAM系统[J].轴承.2006
[5].王惠娟.变速传动轴承性能优化的思路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
[6].杨坤玉,蔡海鹏,甘辉,潘存云.变速传动轴承演变及结构改进新思路的探索[J].机械设计.2005
[7].杨坤玉,蔡海鹏.变速传动轴承内齿圈磨损研究[J].机械制造.2004
[8].杨坤玉,蔡海鹏,黄艺,熊轶娜.变速传动轴承内齿圈齿廓修形方程的分析与研究[J].机械传动.2004
[9].杨坤玉.变速传动轴承设计理论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
[10].杨坤玉,潘存云.变速传动轴承内齿圈齿廓方程的分析[J].机械传动.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