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体外循环抢救心血管危重患者的临床应用

急诊体外循环抢救心血管危重患者的临床应用

(黑龙江大庆油田总医院重症医学科163001)

摘要:目的探究急诊体外循环抢救心血管危重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心血管危重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急诊体外循环抢救,观察50例患者的成活率与预后情况。结果50例患者中抢救成活者47例,成活率为94%,死亡3例,死亡率为6%,术后随访1年内患者均生存良好。结论心血管危重患者临床急诊抢救期间及早建立急诊体外循环,并加强围术期处理,可提高患者的成活率,降低死亡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急诊抢救;体外循环;心血管危重

近年来,急诊体外循环灌注技术得到了长期发作,同时随着相关体外循环设备的更新完善,急诊体外循环技术不仅成为心脏大血管手术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方法,在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治疗中也挥发着独特价值,尤其是心搏骤停者的心肺脑复苏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因此,本组研究通过对50例心血管危重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急诊体位循环抢救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心血管危重症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其中男性33例,女性17例,年龄区间在16~80岁,平均年龄为(46.25±2.61)岁,体重40~86kg,平均体重(42.61±3.64)kg,50例患者中6例于ICU或者病房内出现心搏骤停,10例患者在手术室或者介入导管室发生心搏骤停,介入封堵治疗出现意外事故者4例,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者14例,介入治疗时出现医源性大血管或心脏损伤者5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急诊手术,行心血管术后因左室、左房破裂、右室出血、残留瓣组织等对人工瓣活动造成影响者11例;纳入患者均在知情自愿条件下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认可后开展本次研究。

1.2方法

50例患者中29例为浅低温者,12例为中低温者,5例为左心辅助转流,4例深低温低流量者;经股动脉-股静脉急诊体外循环者6例,主动脉与左房插管行左心流转者5例,常规插管行急诊体外循环者39例。

2结果

50例心血管危重患者经急诊体外循环治疗后,顺利脱机者38例,其中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驳者5例。无法停用急诊体外循环者2例。体外循环时间在36~430min,其中34例患者的主动脉阻断时间在25~95min,未阻断主动脉者16例。50例患者中抢救成活者47例,成活率为94%,死亡3例,其中因心功能衰竭无法停脱机者1例,术后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者1例,死于主动脉出血者1例,死亡率为6%,术后随访1年内患者均生存良好。

3讨论

3.1急诊体外循环抢救的作用机制

急诊体外循环是通过人工泵有效代替或者辅助心脏搏动,使机体循环功能可有效维持,可为临床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人工肺的建立则可使血液获得良好的氧合效果,有利于二氧化碳排出,使组织氧合情况得到良好保证[1];体外循环也可使患者手术失血经人工心肺机重新回收,经氧合、消泡、过滤后可重新灌入机体,使患者的循环血量得到有效维持;通过血液稀释可使组织微循环灌注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也可使有害介质充分稀释[2]。体外循环在上述作用充分发挥的基础上,也有利于水电解质平衡、酸碱平衡的处置与调控。

3.2急诊体外循环的应用体会

急诊体外循环抢救治疗必须争分夺秒,基于此,必须早期做好机器准备,同时医护人员也需掌握相关应急抢救处理经验。为了使急诊体外循环工作质量与应急能力显著提高,急诊科室应准备急诊体外循环急救包,并将机器安装时间控制在5min以内,从而使急诊应急能力显著提高[3]。体外循环管道预充多采用乳酸林格氏液加万汶,具有扩张细胞外液,改善微循环,纠正酸中毒状态、补充电解质等应用效果,同时也可使胶体渗透压有效提高。为了使急诊体外循环准备时间有效缩短,可在充分排气与肝素化后开始流转,并在流转过程中加入相关药物。针对贫血、大出血患者需加入库血,针对肺动脉高压、心衰患者需加入人血白蛋白,使患者的胶体渗透压有效提高,保护心肺功能,使术后并发症有效降低[4]。围术期内需加强抗休克处理,缩短休克时间、预防其他器官出现缺血性损伤。急性大出血患者则需先安装心内血液回收系统,有利于全身肝素化后回收失血。停机时,可采用联合超滤,将患者体内多于水分快速滤出,使红细胞比容与血浆胶体渗透压有效提高,也可使中小分子炎性介质与乳酸等不良成分有效滤出。针对巨大心脏心搏骤停难以复苏者,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肺复苏治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随着我国介入治疗与CABG的普及推广,体外循环技术在临床抢救治疗危重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目前心肺脑复苏急救的重点研究内容,体外循环效率直接标志着医院的急救水平。虽然,急救体外循环对于机体创伤大、全身肝素化水平不足。但是,根据临床研究提示,急诊体外循环可使心肺脑复苏存活率显效高,降低死亡率。相信随着临床医学、医电工程学、生物工程学的进一步发展,体外循环灌溉技术也会大幅度提高,可作为心血管危重患者临床抢救治疗的首选辅助方式,在急救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及早建立体外循环,快速有效解除心血管危重患者的危机状态,可使体外循环技术得到有效改良,使围术期处理效果显著提高,进而使抢救与治疗危重患者的成功率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海莲.专职化分层护理干预在急诊科心血管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5):29-31.

[2]刘静,姚建民.老年患者心血管手术的体外循环[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2):242-245.

[3]杨艳丽,卿恩明,马骏,等.轻度急性肾损伤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来自5823例病例分析的结果[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6,28(7):581-585.

[4]宋辛叶,栾永.体外循环心血管手术后低氧血症的诱因及预防进展[J].山东医药,2017,57(13):104-106.

标签:;  ;  ;  

急诊体外循环抢救心血管危重患者的临床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