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蛋白激酶Z(PKZ)是一个近年来在鱼类报道的eIF2α激酶家族新成员,因此对它的功能研究并不多见。现在认为PKZ为鱼类特有的蛋白激酶,它能够结合并磷酸化eIF2α,最终诱导细胞凋亡。另外PKZ能响应多种病原体的感染并上调表达,但是对于其具体涉及的抗病毒信号通路还不清楚。在本研究中,草鱼PKZ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草鱼PKZ蛋白由C端的eIF2α激酶催化结构域和N端的2个Z-DNA结合结构域组成。研究发现:在B-DNA和Z-DNA的刺激下,PKZ及先天免疫通路中的信号分子(IRF3,STING,ZDHHC1,IPS-1,TBK1和IFN)在mRNA水平都发生显著的上调,并且PKZ上调表达的时间都比较早,说明其发挥功能在感染早期。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PKZ定位于细胞质中,这也就为其在胞质中识别外源核酸提供了可能。DNA-pulldown实验证实PKZ更偏好结合DNA分子,而不结合RNA分子,而且PKZ的N端Z-DNA结构域能结合DNA分子,而C端的eIF2α激酶区却不能,表明N端的Z-DNA结构域是其结合DNA分子活性区。我们从mRNA、蛋白质、启动子活性水平均证实了PKZ能够启动Ⅰ型干扰素的表达。说明PKZ能够启动先天免疫反应。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PKZ能够与IRF3信号通路中的IRF3,STING,ZDHHC1及ISGF3-like信号通路中的IRF9和STAT2发生相互作用。实验证明PKZ能够激活IRF3和STAT2的活性。这些结果说明PKZ是通过IRF3和ISGF3依赖的信号通路实现信号传递。为了深入研究PKZ分别与IRF3、ISGF3-like依赖信号通路的关系,我们发现如果敲降PKZ对IRF3及ISGF3-like信号通路产生了明显抑制作用,同样,敲降IRF3和IRF9,对PKZ的传递信号也产生明显的抑制效果,这就说明PKZ与IRF3和ISGF3-like信号通路是相互依存关系。表明PKZ能作为鱼类当中特有DNA识别受体,并且通过IRF3和ISGF3-like依赖的信号通路启动Ⅰ型干扰素的表达。另外,本研究深入探索草鱼IRF3依赖的信号通路。通过文献查阅发现两个与DNA病毒诱导相关蛋白ZDHHC1、STING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同源克隆获得了草鱼ZDHHC1和STING的全长cDNA序列,然后对STING和ZDHHC1的细胞定位进行了分析。发现STING与ZDHHC1都定位于内质网上,这就说明它们可能具有一定的功能联系。ZDHHC1及STING能响应B-DNA和Z-DNA的刺激并上调表达;通过检测Ⅰ型干扰素的mRNA、蛋白质、启动子活性水平表明:在CIK细胞中过表达STING和ZDHHC1能够激活Ⅰ型干扰素的表达,反之敲降STING或者ZDHHC1显著抑制了Ⅰ干扰素的表达。为了探索STING和ZDHHC1上调Ⅰ型干扰素表达的机制,我们开展了免疫共沉淀、免疫荧光、GST-pulldown和双分子荧光互补实验,结果表明STING和ZDHHC1能分别于IRF3发生相互作用,并且STING能与ZDHHC1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这也就说明STING首先与ZDHHC1形成二聚体后然后招募IRF3。随后的激活实验表明STING与ZDHHC1能促进IRF3发生二聚化及核转位。结果证明了鱼类STING与ZDHHC1在DNA病原核酸刺激时,在内质网上形成二聚体,随后招募IRF3,并促使它激活进入核内启动Ⅰ型干扰素的表达。本文第三部分对鱼类IRF3的自调控进行了分析,发现IRF3在众多干扰素调控因子中起主导地位。首先通过tail-PCR技术克隆了草鱼IRF2、IRF3的启动子序列,并将它们与实验室前期克隆获得的草鱼IRF1和IRF7启动子进行元件分析,结果发现在这些启动子上都发现了IRF-E元件。启动子亲和分析实验表明草鱼IRF3原核蛋白能够与IRF1、IRF2、IRF3、IRF7启动子发生结合。随后在mRNA及启动子活性水平证明IRF3能够上调IRF1、IRF2、IRF3及IRF7的转录水平。这些结果表明草鱼IRF3不仅能调控Ⅰ型干扰素及ISG基因的表达,而且它还能调控IRF1、IRF2、IRF3、IRF7的表达从而影响控制整个先天免疫强度。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博士论文
作者: 徐小文
导师: 胡成钰
关键词: 识别受体,信号通路,鱼类
来源: 南昌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生物学
单位: 南昌大学
分类号: Q953
DOI: 10.27232/d.cnki.gnchu.2019.000027
总页数: 110
文件大小: 4683K
下载量: 61
相关论文文献
- [1].无脊椎动物先天免疫分子研究概述[J]. 生物学教学 2017(07)
- [2].先天免疫反应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02)
- [3].蚊虫先天免疫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5(01)
- [4].中国农科院揭示水稻先天免疫新机制[J]. 种业导刊 2018(04)
- [5].虾应对感染的先天免疫反应研究进展[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9(03)
- [6].鳞翅目昆虫的先天免疫研究进展[J]. 生物灾害科学 2016(02)
- [7].先天免疫细胞与肝脏再生[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8(06)
- [8].中科院微生物所受体类激酶介导植物先天免疫研究获系列进展[J]. 农药市场信息 2017(20)
- [9].黑腹果蝇先天免疫研究进展[J]. 应用昆虫学报 2019(05)
- [10].植物U-box蛋白在植物先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6(14)
- [11].环状RNA参与先天免疫通路中蛋白激酶R的激活调控[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08)
- [12].泛素化在病原物相关分子模式诱导的植物先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J]. 作物研究 2017(04)
- [13].营养对家禽先天免疫反应的影响[J]. 中国家禽 2010(16)
- [14].外源物诱导肝脏局部先天免疫反应的线粒体调控机制[J].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9(08)
- [15].在先天免疫反应中发现新蛋白分子[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 2008(01)
- [16].20-羟基蜕皮酮调控昆虫先天免疫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昆虫学报 2018(11)
- [17].先天免疫相关的基因表达与白细胞介素28B抗病毒应答基因多态性的关系[J].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2(03)
- [18].治疗浮华式管理的良方[J]. 广西电业 2009(01)
- [19].抗菌肽在宿主防御中的作用[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8(04)
- [20].抗生素可破坏肠道先天免疫力[J]. 养猪 2008(05)
- [21].病原菌诱发的植物先天免疫研究进展[J]. 分子植物育种 2018(03)
- [22].植物先天免疫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7(08)
- [23].NOD受体-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家族[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8(12)
- [24].国外资讯[J]. 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 2008(09)
- [25].DON含量和口服LPS对肉鸡肠道先天免疫反应和屏障功能的影响[J]. 广东饲料 2018(12)
- [26].植物与病原菌互作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18(10)
- [27].蜱源抗菌多肽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兽医科学 2009(04)
- [28].先天免疫激活可提高肿瘤免疫治疗效果[J].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2008(02)
- [29].真菌感染中的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反应[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02)
- [30].通过调节IRF-7翻译控制先天免疫反应[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8(07)